欢迎登陆中国教育学会《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专题组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感流派 > 语感团队 > 研究园地

研究园地

让聋校语文课堂声情并茂

来源:语感教学课题研究中心上传时间:2017-01-12浏览次数:

让聋校语文课堂声情并茂

      ——培养聋生语感的几点思考

武汉市第一聋校  薛卿

 

[摘要]聋校的语文课堂同样是有声有色的课堂,聋校的语文课堂同样是情真意美的课堂。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加强聋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培养聋生语感,教师应当率先垂范,提升自己的专业文化素养,加强对聋生的专业指导,注重聋生的阅读体验,鼓励聋生多读多练,充分发挥聋生的主体能动性,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为聋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语感  聋校语文  手语朗读  语言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语感是人对语言这一对象的直接的、整体的感觉,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敏感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吕叔湘先生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加强聋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尤为重要。

师者为范

聋教育专家季佩玉指出“聋校的整个教育就是语言教育。聋生要更好的理解、掌握书面语言,离不开语感的培养。”聋生受听觉障碍的影响,理解力与感受力都比较弱,自控力与社会交际能力也差,规范语言的积累比较少,容易受到自然手语的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极大程度直接依赖于聋校教师,语感训练的难度不言而喻。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有的聋校老师死死盯住聋生的缺陷不放,总是认为教师读得再好聋生也听不见,教师读不读无所谓,读得好不好无关紧要;有的教师觉得大多数聋生口齿不清,说话吃力,朗读费时而无实效,不如不读,即便读也只是抓住几个听力好的学生读一读就万事大吉了;有的教师用课文分析取代朗读,用大量的书面练习取代朗读,忽略了聋生朗读的需要。长此以往,聋校原本应该有声的课堂渐渐退变为无声的世界,我们必须警惕这种现象的发生,坚决予以纠正。

培养聋生的语感,聋校语文教师重任在肩。一方面,聋校语文教师必须严格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坚持说标准的普通话,坚持打规范的中国手语,坚持教师的范读口语和手语同步,脚踏实地做好聋生语感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了解语感教学的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作为优秀的聋校语文教师,你的一笔一划,一言一行;你的书香飘溢,诗意满怀;你的真诚自信,从容睿智,都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作为聋校的一名语文教师,我也常常扪心自问:在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之中,我读了几本书,其中专业书籍有几本?写了多少文字,真情实感的文章又有几篇呢?要求学生做到的,我能做的比他们更好吗?对照《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师素质的评价标准我都达标了吗?与学生共同进步,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师者之职业生涯任重而道远!

多读善感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可见,广泛阅读,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必不可少的环节。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和有意识的语言训练中形成的,并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着力培养聋生语感,离不开大量的语言实践和规范的语言训练。

朗读是直觉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聋生由于听力的缺陷,语言素材主要来自于书面语,有效的朗读能促进聋生形成内部语言,能帮助聋生将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能有效地提高聋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本语言本身包含着各种各样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学生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能对语言进行感受。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味,能够加深对课文内涵意境的理解。巴金先生曾说:“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慢慢体会到他们的好处,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的朗读时间。如在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无诵不成诗”的教材特点,强调以“读”为主线,让学生通过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语言结构和内容;通过与人倾诉——内心独白——我即诗人——朗诵表演等不同的角度朗读,体会诗歌中独特的语言情境,感悟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感;通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阅读体验,唤起学生读诗的兴趣和个性感悟;通过对诗歌中含义深刻、难以理解的句子,进行合作讨论,品读分析,激发学生、教师、作者、诗歌间的情感共鸣。从而让聋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特色,领略诗歌的气势和写作特点,探索诗歌语言的情味,欣赏诗歌语言的美。

生生相传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责权主体,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该为学生的服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聋生与聋生进行手语交流时,其语气、神态是很生动的,聋人教师比普通健听教师更容易与聋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不少聋校开展聋人教师与健听教师同堂授课也是基于这方面的考量。我赞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语文教学中引进聋人教师作为支援教师,但是聋人教师与健听教师合作同堂授课也并不是万能的,缺一不可的。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这才是最为重要的。上学期,我在聋校高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了课前5分钟的讲演活动。一天,学生陈××作了题为《成长的路上有你牵我的手》的讲演,起初她微笑着给同学们讲述母亲关爱自己的点滴往事,讲着讲着,她仿佛沉浸入自己讲述的情景中去了,声情并茂,讲到动情处禁不住潸然泪下,她一面擦着眼泪,一面坚持讲述着,下面的聋生也被感染了,大家目不转睛地看着、听着,有好些聋生也跟着眼泪直往下流。当时那个场景真是让我震撼:学生的讲演竟然能够如此感染、打动其他的学生!我想在那一刻,学生陈××超越了她的老师,给她的同学上了人生最生动的一课。这就是一个语感生生相传的成功事例。

培养聋生的语感,教师要时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高效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不仅愿学、想学、乐学,而且能将自己的所学所感传递他人、帮助他人,让学生真正成为有效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还能让学生从成功的体验中增添自信,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形成一个有效的“语文教学场”,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活泼、健康、和谐地发展,提高班集体的整体素质。

专业指导

聋生在进行手语朗读时,普遍存在语言、动作模糊不清,一顿一顿的现象,以及范围、力度、幅度过大或过小,方向不对等情况。聋生在朗读时出现停断错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能按语法规则进行正确的停顿;二是学生的文法手语掌握不熟,不能以词为单位进行正确的朗读,语言、动作含糊不清、拖泥带水。三是有些词语的手语学生根本就不会,打不出来。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的专业指导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聋校语文教师的专业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规范的中国手语,养成学生良好的手语朗读的习惯。聋生并不是天生就会手语的,他们同样需要后天的学习,随着学业的提高他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新的手语。在指导学生学习手语方面,聋校的语文教师肩负着主要责任。聋校语文教师在指导聋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必须适时增加教授聋生新的手语,引导聋生打正确规范的手语,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文法手语朗读的习惯,对于学生常见的文法手语错误要及时纠正,强化形成正确的停顿意识。

二是重视和强化教师的口语和手语范读。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一种对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它是在长期规范语言的感受和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语言的能力。聋校教师必须加强普通话和中国手语的学习和训练,自觉坚持说标准的普通话,坚持打规范的手语,坚持日常的口语和手语范读。规范的口语和手语范读不仅仅是读准字音,打好手语,更要把教师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聋生正确理解文意,触动聋生的心弦,发展他们的思维想象。

三是重视聋生的语感体验,提高聋生朗读的意蕴感,情趣感。要引导聋生多观察正确的口语和手语朗读,积极参加诗歌朗诵、学唱手语歌等活动,不断积累口语和手语的朗读经验,逐步学习掌握口语和手语朗读的语气,通过大量的语感体验,提高聋生朗读的意蕴感,情趣感。

四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千姿百态的教学情景,强化聋生的语感体验。在说明文、科技文的教学中,聋校教师很难用语言来一些诠释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有时用简单而抽象的手语去描绘精彩纷呈的科学世界是那样的苍白无力,这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千姿百态的教学情景就能够开拓聋生眼界,增强聋生对语言形象的立体感受,提升聋生的语感能力。

五是加强与律动教学的合作。通过语言、动作、音乐等多方面综合学习,将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具体的艺术形象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为聋生领略语言文字的艺术之美搭起一座桥梁,加深他们对文学艺术形象的理解,提升聋生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六是重感更重发。俗话说:“有感而发”,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感,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仅有“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发”。在执教《纸船》一课时,我经过反复思量将“学习用诗意的语言表达我之真情”写进知识与技能目标之中,说实话当时我的心里也有一些发憷,在我已知的聋校语文公开课教学中还从未有谁做过这样的尝试,我知道这个难点对于聋生是太难了,可以说这样做是我和我的学生们向一个聋校诗歌教学难点的一次攀登、跨越。不过这种跨越并非完全是牵强附会、不切实际地拔高。因为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对诗歌有了一定的接触和认识,在他们的写作中也有过一些简单的运用。同时在诗歌创作实践中我也深深体会到当一个人的情感被推波助澜,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点燃创造的激情。新课程理论也告诉我们:真正的阅读就应该是读者用心灵与作者、文章进行富有诗意的一种个性化的对话过程。所以我想就算学生的文字稚嫩粗糙,甚至语义不通,起码这一次让他们尝试走近诗,尝试去拥抱诗,第一次拥有我要去“写诗”的真实感觉,或许第一次写出自己的“诗”来,这也是一件乐事。虽然在那堂课中,学生没有说(写)出很完美的诗句,但也有不少学生较好的表现了自己的诗情,如张XX同学写的:妈妈的怀抱是世上最温暖的地方。聋生能够说出这样温暖人心而略带诗意的语言,就已经让我感到很满意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多多发表感悟后的心声。虽然我从未奢望过我的学生中会出现一个诗人,但是我真心希望我的学生们拥有充满真情、充满诗情画意的美的心灵。

总之,在聋校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加强聋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努力提高他们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和顿悟力,使他们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鉴赏能力都能不断得到发展,这对于聋生提高语文水平,发展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能起到极大的作用,也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教20多年来,我一直梦想着在聋校的课堂也有书声琅琅,也有清晰的、明亮的、铿锵的、低沉的、深情的、欢乐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聋校的课堂同样是有声有色的课堂,聋校的课堂同样是情真意美的课堂。让我们一起为之而奋斗吧!

 

 

 

 

 [参考资料]
[1]
吕雪晶,王爱英:聋生自然手语的研究与思考,中国特殊教育,20076),40

[2]王培光:语感与语言能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1

[3]张帆:聋生语言能力中的语感培养探究,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93),1

 

上一篇:张从容 下一篇:王先海老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