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汉语的特点进行语感培养研究》实施方案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子课题 《抓住汉语的特点进行语感培养研究》 实 施 方 案
福建南平第三中学《抓住汉语的特点进行语感培养研究》课题组
一、课题项目申请
语文界对语感研究得较为深入、较有成就的当推王尚文先生和李海林先生。王先生的《语感论》和李先生的《言语教学论》,堪称“语感中心说”的代表作。王尚文先生认为:“语感是语言能力的 ‘纲’,其他都是‘目’;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纲’,其他都是‘目’。纲举目张;否则,纲既不举,目亦难张。”洪镇涛老师是语感教学的实践大师,80年代初期提出了著名的“变讲堂为学堂”理念,他一边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着、思考着,一边在学习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和国外语文教学的理论中仔细地辨析着、扬弃着。他终于发现:语文教学还存在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这就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以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的详尽分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和积累。他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而不是指导学生研究语言。这是由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的。从本质上讲,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构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即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那么如何实施语感教学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呢?这有待广大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验研究。 汉语是非形态性语言,具有“以大观小”、虚实映衬、含蓄多变、“以形写意”的特点。趋于从整体到局部综合感知,语义表达受语境制约,所谓“字不离句,段不离章”。从声韵、构词、句法、章法到韵律结构,汉语无不体现出虚实掩映,变化多端的特点。因此汉语充满感受和体验的精神。汉语是人治的,惟其是‘人治’的,所以必须重视人的体味、领悟。所以汉语学习的特殊之处主要不是‘知’的积累,而是‘感’的积淀。围绕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抓住汉语的特点进行语感培养”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意义: 语感培养有利于凸显语文教学的价值。语文学习的天地非常广阔。按照王荣生教授的说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语文学习,笼统地称为语文学习的“社会通道”。在学校的其他课程里,学生事实上也在进行着丰富的语文活动,也或隐或显、或多或少地发生着语文学习。站在语文课程的角度,把这些也并入语文学习的“社会通道”。与“社会通道”并行的,是现代意义上的“语文课程”:一门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专职的课程。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达成语文课程目标(人文素养和言语能力的提高),而言语能力的形成正是以语感为基础核心的。语感培养可以有效地抓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夏丐尊说:“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只作红色,‘夜’不但只解作昼的反对吧。‘田园’不但只讲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等说不尽的诗味吧。”叶圣陶老先生认为:“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的丰富的了解力。”,“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或者印在纸面的文字,但是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的。”“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夏老、叶老说的就是语感在理解汉语言文字中的作用。语感培养有利于语文教学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传统的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和失误就在于以陈述性语文知识传授为中心。而有些所谓语文“新课堂”,主要表现在新手段和新形式上,具体看它的教学内容,则要么是泛化至于虚无,要么是插足于其他学科而不知所终。我国的语文教学实践已经确凿表明,只有确立了语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才可为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高效率找到正确的突破口。
如何抓住汉语的特点进行语感培养是汉语文教学的实践课题,对汉语富有个性化的语音、语法等的探索,对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具有化石化特征的汉字教学的研究,都将大大地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
三、课题价值目标 价值:本课题重点放在行动研究上,语感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是我们的着力处。我们的实验研究人员分布在不同类型的初中教学岗位上,边实践边研究,将以系统而大量的教后反思、教学案例,准确的数据,科学的分析,建立一整套实用、高效、便于操作的语感教学行动模式,有力地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过程,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2、探索汉语文在语感培养方面的规律及课堂操作策略
四、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系统地阅读研究语感教学流派的有关书籍,从理论层面把握其精髓。 2、对比试验法:在同类班级开展对比试验,寻找最佳方法。 3、课例研究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以培养语感为主要目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语感实践,让学生自己去接触、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强化语感分析,让学生在语感实施中就语言材料的内容、形式及感受过程本身,以理性的方式作出分析判断,重点分析语言的使用,特别分析语言的语境意义。并通过研究不同课例,探讨语感训练的方式、方法及基本规律。
五、课题实验步骤 1、理论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制定方案,建立研究队伍,理论培训。 2、第一阶段实验(2009年12月—2009年3月),确定实验和对比班级,进行实验前成绩测试,开始实验。 3、第二阶段实验(2010年3月—2010年11月),实验深化阶段,完成预期研究成果。 4、结题验收阶段(2010年11月—12月)。
六、课题成员分工 (一)领导小组
序号 | 姓 名 | 年龄 | 职 称 | 职 务 | 分 工 |
1 | 石清辉 | 48 | 中学特级教师 | 校 长 | 全面负责 |
2 | 郑书光 | 52 | 中学物理高级 | 副校长 | 全面负责 |
3 | 程贞敏 | 47 | 中学语文高级 | 教研员 | 教研指导 |
4 | 吕沁清 | 40 | 中学语文高级 | 教研员 | 教研指导 |
序号 | 姓 名 | 年龄 | 职称 | 分 工 |
1 | 王 茵 | 48岁 | 中学高级 | 全面负责及申请立项、策略研究、实施方案制定、撰写开题报告等开展专题实验 |
2 | 郑风琼 | 44岁 | 中学高级 | 协助负责撰写研究报告开展专题实验 |
3 | 邹荣诗 | 44岁 | 中学高级 | 协助负责撰写工作报告开展专题实验 |
4 | 王周新 | 40岁 | 中学一级 | 案例采集及教师成果结集开展专题实验 |
5 | 胡昌明 | 43岁 | 中学高级 | 案例采集及学生成果结集开展专题实验 |
6 | 方秀红 | 42岁 | 中学高级 | 案例采集及专题实验 |
7 | 官卫娟 | 42岁 | 中学高级 | 案例采集及专题实验 |
8 | 佘冬妹 | 43岁 | 中学高级 | 案例采集及专题实验 |
9 | 卢 琳 | 43岁 | 中学高级 | 案例采集及专题实验 |
10 | 王 莉 | 41岁 | 中学一级 | 案例采集及专题实验 |
11 | 程显英 | 36岁 | 中学一级 | 案例采集及阶段总结 |
12 | 陈书娟 | 32岁 | 中学一级 | 案例采集及专题实验 |
13 | 张昌娇 | 37岁 | 中学一级 | 案例采集及专题实验 |
14 | 胡雪萍 | 38岁 | 中学一级 | 案例采集及专题实验 |
15 | 李志凤 | 32岁 | 中学一级 | 案例采集及专题实验 |
16 | 唐思嘉 | 39岁 | 中学一级 | 案例采集及专题实验 |
17 | 周 莉 | 35岁 | 中学一级 | 案例采集及专题实验 |
18 | 林晓丹 | 42岁 | 中学一级 | 案例采集及专题实验 |
19 | 吴银雪 | 41岁 | 中学一级 | 案例采集及专题实验 |
20 | 欧燕玉 | 32岁 | 中学一级 | 案例采集及专题实验 |
21 | 林剑云 | 28岁 | 中学二级 | 案例采集及专题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