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教育学会《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专题组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感联盟 > 学习学研究会

学习学研究会

教育周刊 总第022期 目录

来源:语感教学课题研究中心上传时间:2018-07-14浏览次数:

总第022期

湖北省学习学研究会会报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主办

教育周刊国内统一刊号:cn42—0094

主编  李金焕

本期主编    陈长俊 

本期副主编       张玉玲

编  委  (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鹏英      王晓明  王汉明  王先海  王育林  王忠文  毛晓峰  邓赤玲  付国屏  许春秀  朱永军   刘传启  刘燕霞   刘飞   李金焕   李云平    汪向晖  张德志            张玉玲  邹复新  邱化明   陈长俊  陈学勤   陈必元  陈大祥  何书杭  吴晓红      杨守学    周新华  杨廷山  周运城   郑韩荣       胡胜林   桂国庆  夏向丽     程峥嵘  惠新义董绍银  彭进军  廖新民 

出版:《教育周刊》编辑部

地址:湖北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2号

 电话:02788938210 15327400011

 E- mail lijinhuan41@163.com  215054018@qq.com QQ 215054018

 编辑部主任:王鹏英   李兵 

 编辑部发行主任:喻 峰

 印刷  湖北鑫光印务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8年7月12日

 定价  39.50元

  卷首语

破裤子

李金焕

   一个小伙子骑车上班途中看见一位老人倒在地上, 老人身旁有一条破裤子一条裤腿鼓囊囊的小伙子忙扶起老人坐起来,在路边买了一瓶矿泉水,喂老人喝了几口,等老人缓过神来,问老人家在哪里。

    扶起老人正要走,只见老人两眼直盯着破裤子心想老人家什么破烂都舍不得丢。没有办法,只好打的士,小伙子一手扶老人上车一手拿着破裤子,就这样一直把老人送到家。

     下车时,才发现自己身无分文,只好向女友求援,电话里女友一阵好骂:“你傻到家,你把人送到家,还要帮人出的士费,你不知道向他的家人讹点钱。”

     电话里女友一阵又一阵地叫骂,老人似乎听明白了什么他用手指指破裤子口里含糊不清地说什么小伙子虽听不清但明白破裤子里有什么东西他连忙打开裤子腿只见里面有很多一元一元的人民币

     小伙子抓了一把就给司机

     小伙子目送老人背着破裤子一步一步走进家门才放心离开

     ……

没有走多远就听见身后有个老太婆追着叫着: 小伙子你等等”。

小伙子停下脚步

老太婆气急败坏的说: 小伙子你怎么这么不讲道义欺负我老伴脑子有病把他破裤腿里的十万块钱都拿走了

没有没有,哪有的事?小伙子连连说

“妈妈,搞错了﹗搞错了﹗他是我的男朋友﹗”小伙子的女友拿着破裤子边叫边从后面追上来。

老太婆楞住了嘴里骂骂咧咧地说:“什么破男朋友?”“什么破男朋友?”

小伙子的女友一个劲的点头,口里恩恩应着。

老太婆两眼看着破裤子拉着小伙子对女儿:“不行﹗不行﹗你这个破男朋友比这条裤子还破,你敢要吗?我们这个家敢要吗?要着有什么用?”

目录

 

理论新视野

01、肢体语言在影视表演中的运用

——以《警察故事》中成龙为例陈文

02、“大江文化”的背景下,重构学校美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周丽

04、武汉市部分初中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李程

05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学会学习”的现状与对策

——以西大街小学在校学生为例徐雯雯

07、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激发中年级学生习作兴趣的策略徐欣

08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李卉

 09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马莉

 10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情感教学模式研究汪峰

11、重视书法教育弘扬传统文化/胡君

13读式文化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与方法谢守琴

14“渔场”中美德团体建设的实践策略程雯

15电子书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黄郁郁

17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能力李艳琴

 

教学立交桥      

18、有静有动美在其中

——数学教学美育之我见刘建繁

19、重视细节、扎实准备,提高生化实验教学质量蔡金云

20、 微课“提升思维能力”说课稿/熊桂琪

22初中音乐课堂中关于民族音乐的创新教学探究殷磊

23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吴杏珍

24任务驱动教学法在LOGO重复嵌套命令教学中的应用/杨洋

25“历史故事”在新课程下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李燕华

26同类链接铺平垫稳  注重策略凝练思维

——以八年级上学期一道数学几何证明题的讲评设计为例李兆娟

29人民币教学的几点体会蔡晓静

30“五好”促小学英语教学更加有效薛燕

 31如何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陈哲

  32语文段落层意概括指导的教学设计刘丽丹

  35中考听力常见话题分析及听力技巧欧阳倩

  37、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兴趣培养/许文

 38 21三潭印月教学过程设计邹慧

  40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教学过程设计徐辉

  41、“一星期梦想校园”教学过程设计谢菲

 43一年级第十六课 被爱的感觉”教学设计王茜

 44、“感悟亲情”教学过程设计/王玲玲   

 46小学低段口语交际课中实施情境教学的策略汪茜

 47化难为易  感悟意境之美

   ——低段古诗教学之我见马超君

 49、紧扣教材 把握本质 感悟思想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学过程设计刘开辉

 51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过程设计李晓芬

 53  “解决问题”教学过程设计鄢小甜

55赏美花 悟精神 享生活

——“中国的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贺蓓佳

 56“非连续性文本”之漫画的阅读教学过程设计程婷                     

 58“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陈希

 60、初中化学分组实验的设计策略陈娟

 61、“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过程设计王军

 63、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孙 曼

 64翻转后的课堂活动设计

    ——以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示例雷慧

65巧用诗词名句,提高作文气韵余进

67耐寒唯有东里菊金栗初开晓更清

   ——菊和莲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陈菲

 68如何让文言文课堂活起来何博

 69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整组教学花的国度案例陈捷

 71 “最短路径问题”的教学设计张蓓

 72使用微课提高学生语言学习能力黄颖

 73、创设活动  促进自主交际

 ——Join in 五年级上册Unit 3Time(part 1)教学实录梁敏

 77语文综合性学习“我喜欢的石头”教学设计张蕾

 78“解决问题——拼角”教学设计

 

 德育之窗

 80、批评的艺术肖书志

 81从智慧学校到智慧家长学校建设初探

——武汉市楚才中学自主学习背景下家庭教育资源的调动梁倩茜官华

 82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之我见张静

 83做快乐的教师 育快乐的学生官华

 85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班主任专业成长德育共同体的构建胡庆

 86德才小学创新德育评价机制的形成与发展杨喆

 88教育剧的小学体验式德育课程实施的流程及策略严国勇

 89“规”与“德”

   ——班规对班级文化形成的作用王冬梅

 91构建开放德育模式实施策略王晶晶

 92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夏青

 93浅谈少儿书法教育徐嘉良

 

 管理与建设

 

 95、现代化学校的后勤管理初探/叶少松

 96如何提高校本课程儒家经典诵读的教师能力孙峻松

 98、大数据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邹峥

 99注重学校隐性文化建设充分发挥隐性文化功能张德志

 

 理论新视野

 

理论新视野

               

肢体语言在影视表演中的运用

--以《警察故事》中成龙为例

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陈文

 一、肢体语言在影视表演中运用的基础理论

(一)电影中肢体语言的独特魅力

肢体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其的真实性。有的演员之所以说他演得好,就是他的一举一动都与其形象相称,甚至不需要任何语言,通过他的肢体语言你就可以感受到这个人物的内心。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在看电影、电视剧的时候都容易跳戏,就是因为一些演员在表达形象时,肢体语言运用不到位,应该是很悲痛的地方,但是演员他就是没表情,在一些应该开心的地方,他也笑的不开怀,肢体语言表演不到位,表演极不自然、不真实,演员对其自身所要表演的形象把握都不准确,又如何让观众沉浸其中。

肢体语言对于影视表达来说是有很大的魅力的,在演员塑造形象时,除了语言就是一些肢体语言,其中肢体语言又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好的演员可以通过一些肢体语言的表达让你沉浸其中,就算没有语言,他也可以以肢体语言的独特魅力来打动你,为你营造一种真实的效果。在默片时代,没有语言,演员就只能靠一些肢体语言来吸引观众,卓别林为什么这么优秀,就是其对于肢体语言的独特魅力有着深刻的了解,能有效的利用一些肢体语言来塑造一些人物形象,使得观众沉浸其中。在《警察故事》中,成龙所饰演的警察被别人陷害之后,成龙所使用的一些肢体语言,都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被冤枉后的人物形象,他的表情,他的动作都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自然。

(二)影视剧中肢体语言的分析

一般来说,影视表演中的肢体语言有三重属性,这三重属性分别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性格属性。自然,顾名思义,就是人的一些自然的本能反应,如渴了想喝水等。社会属性,主要指的是角色所处的社会大背景,像社会时代、经济等和一些角色的成长环境,这些环境会对角色的性格产生直接的影响。最后就是性格属性了,性格属性主要指的就是人物的性格特征,只有对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准确把握,才能演员才能更好的塑造其相应的角色。

在影视作品《警察故事》中,成龙所饰演的是一个敢爱敢恨的警察形象,为了捉拿罪犯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性命。对于这样一个果敢决绝的角色,其在表演过程中所运用的一些肢体语言就能充分的表现出来,无论是他坚定的眼神,还是他一往无前的态度,都可以体现出人物的性格。除了严谨之外,剧中的警察也还有很多其他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都在成龙独特的肢体语言中有所表象。成龙运用其独特的肢体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严谨又活泼的警察形象。

()影视剧中肢体语言的表现

肢体语言除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对艺术家们的艺术表演、影视创作等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演员通过模仿一个角色的肢体语言,通过一些特殊的动作的节奏、张力为我们显现出了一个演员内心的真正情感,极大的丰富了影视剧中的人物性格,使得人物形象更为贴切,所以,肢体语言是影视表演中不可或缺的表演形式。影视剧通过自然语言和肢体语言的结合,为观众显现了一个带有鲜明特征的角色,拓宽了影视剧发展的思路,推动了影视表演的发展。

二、以《警察故事》中成龙为例,肢体语言在角色塑造实践中的呈现()演员运用肢体语言来展现人物内心和性格

   斯坦尼拉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导演和戏剧家,其所提出来的斯坦尼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受到了世界的广泛推崇。在其表演体系中,非常重视对于演员肢体语言的训练和利用,其认为在深入一个角色的内心深处时,首先要掌握人的外部的一些肢体特征,也就是人所表达的一些肢体语言,像姿势、与其、表情、手势等,通过这些肢体语言的掌握,进一步提高演员对于角色的了解,从而使得演员可以更好的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为我们更好的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性格。

在《警察故事》中,成龙在不同的场景使用了不同的肢体语言,来展示人物的内心,表现人物的形象。在剧中,成龙利用其独特的肢体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内心丰富,性格坚毅的警察形象。

(二)演员运用肢体语言在表演中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一些肢体语言的表达很多时候都是不受自己控制的,即使有的人极力的控制自己的肢体语言,但是发生一些突发状况时,其的肢体语言还是会受其本能所影响。但是影视表演不一样,其中的人物和场景本就是演员重新进行演绎的,其中的场景、对话和肢体语言都是经过精心安排了的,是可以控制的,演员如果不能对其的肢体语言进行合理的控制和约束,这将极大的降低表演的真实性。所以,一个优秀的演员在表演中是可以合理的对其肢体语言进行自我控制和约束的。

《警察故事》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就是因为成龙充分的理解了人物表演的节奏和人物的肢体语言特征,在表演时对于其肢体语言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和约束。使得观众在观看时浑然忘我,深陷成龙所为我们塑造的警察形象当中去。

成龙所主演的《警察故事》并不是一部严肃的警察剧,同时其还带有很强的喜剧色彩。有一幕中,成龙在警察局一人同时接七八个电话,成龙在这一幕中手脚并用,对其肢体语言进行了合理的控制和约束,从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诙谐的警察形象,堪称经典。

()电影中成龙肢体语言的运营效果

早在成龙的《警察故事》之前,香港就有很多有关现代警察故事的电影,其中更是有正义警察李修贤和诙谐警探麦嘉的形象深入人心。在这种情况下,成龙要饰演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警察形象,其实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在《警察故事》中,成龙改变了以往警察故事中风格和形象,将枪战、武打等都融入其中,在剧中成龙通过其独特的肢体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严谨又不失活泼的警察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成就了成龙。该剧凭借成龙的独特的肢体语言为电影营造了很好的运营效果,使其成为观众心中难以超越的经典,同时其还获得了当年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的荣誉,对香港的影视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大江文化”的背景下,重构学校美育教育的有效方法
  武汉市第三十二中学周丽

  一、构建美的人文校园环境。

创设美的人文校园环境,引导学生对“美”产生认识和体验,热爱和追求。 

  1、学校大门改造。设计、建造简约而大气,富有文化内涵的学校大门,其中渗透三十二中校徽中的元素,体现“依江悟水”的“水”字特征,以此反映学校地域特点,凸显学校教育特色。

  2、校园景观建设

根据生态性、功能性、艺术性、文化性原则及学校固有形态,将学校分为“三区九景”。“三区”即步道文化区、教学活动区和运动休闲区;“三区”内有九景,即“大江魂”墙景、依江悟水景观 、亲水廊架、桂池天香、双桐迎人、松梅二友、石韵竹影、香樟绿篱、梧桐浓荫等。在景观设计、建设中融入“大江文化”的理念,体现“与江为邻,以水为师”的教育特色,又以人为本,注重环境的自然与和谐,形成现代、大气、生态、和谐的校园风格。

    3、网络环境智慧化。在建立和完善以计算机网络为中心,以多媒体视听为标志的校园网络系统的基础上,对校园网络,班班通及各教室的电子白板加强维护。鼓励教师探寻智慧校园之路,有效使用微课室、录播室,高效利用武汉市教育云平台,优教通等平台实现教育教学互助、交流、合作的态势。最终充分发挥网络环境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等方面的智慧引领的作用。

   4、人文环境建设。营造大气、催人奋进的人文环境。以画说长江、诗意长江、音韵长江为主,形成校园内丰富多彩的橱窗文化、楼层文化、教室文化等。

  二、构建美的课堂,以美育人。

1、开掘“江之韵——四疑”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美点。

“江之韵——四疑 ”教学模式蕴含着长江文化的内涵,具有极强的美感,长江由源头一心向东,江水浩浩汤汤,溯洄曲折,广纳细流,开怀包容,自主奔流入海,就像我们的教学课堂流程。我们认为,江之韵如教之美。“江之韵——四疑”教学模式将教学流程分为“预习生疑——互动质疑——内化释疑——拓展复疑”四个部分,不论什么学科,教学模式的每一个部分都具有教之美,都可以在可以挖掘。“疑”即“问题”,预习生疑阶段的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不少学生质疑时充满原始的认知冲动,教师应该赞叹学生的质疑勇气,以情感的勾连,感性的认同为主。“问题”即“目标”,疑也是学生思维的支点,教师应该保持对这个支点的珍视之情,利用课前“微问”课件、微课等真实的记录这一过程,要充分利用这个支点撬开学生求知的压力之石。互动质疑、内化质疑阶段,“问题”为源头活水,以“自主互动”的交流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为纽带,以呈现真情、真境、真义、真理为“美”的境界,通情智互动,内化释疑,让学生乐学、会学。拓展复疑阶段应该努力设置共进、共享、共赢的局面,让学生生发学习如一江秀水水流长之感慨!

2、备课时要从审美的意识出发,积极挖掘学生身上和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并且研究确定施教过程中的美育手段

语文教材拥有太多太多的美:生命的灵动与艰辛,成长的欢乐和悲愁、意志的坚强与脆弱、情感的浪漫与质朴、节操的纯净与透明……美的心、美的景、美的身材、美的意境……文字中跃动的东西需要我们用语言表达,用课堂呈现,用一种平等的襟怀与学生共享。

文科教师可以通过课程中灵动与艰辛的生命,欢乐和忧伤的成长、坚强与脆弱的意志、浪漫与质朴的情感、纯净与透明的节操……美的心、美的景、美的情境、美的意蕴来实施美育,成全生命。理科教师可以发现图形的美,法则、概念简明的美,可以通过自己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熟练适度的示范操作,把自己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思想,一丝不苟的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给学生示范,从而实施美育,成全生命。

特别是艺术类、科技类的课程,音乐、美术学科可以充分应用一切可开发的资源,通过讲解造型、色彩、画法的设计与应用,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审美意识。通过讲解乐理知识,说明不同的曲调、节拍、音符的特点,掌握艺术的不同表现手法,从而激发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欲望,学会如何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培养和发展艺术特长。学生可以在动态的、开放的、约束力少,行动力大的活动和情境中感受美、体验美、理解美,创造美。

3、我校还利用独具特色的“大江文化”系列校本课程实施美育。

《鹦鹉洲头》、《印象》等校本刊物都可以充分挖掘学校固有的美育因素,大江人文体验馆是我校最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实施场所,教师可以有选择的引入有关长江的艺术美、自然美、诗词美的内容和具有内在联系的材料,进行整体设计,达成美育的功效。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

(一)组织教师开展“最美教育人”的系列评比活动,塑造教师美好心灵。

美是一种引导,是一种心灵的照亮,组织教师参加最美教育人的演讲、征文和形象大赛,让教师用美光亮学生的人生之路。

学校每年都组织师德师风教育建设检查活动。以教师讲述“最美教育人的故事”、“创设最美育课堂”、“展示最美教育风采”,不断提升美的形象,努力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使学校教师成为美的代言人,他们在平凡而重要的岗位上将自己的文化思想、精神表现于外并根植,进入到家长、学生的心中,传播于社会。

  (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主题活动,社团活动等。

(1)定期开展32中大江摄影展;举办大江歌会、水上运动会;组织过桥节、“依江悟水”教育沙龙活动;开展“吾爱大江,吾爱吾校”演讲赛等,通过浸润大江文化,突出美的教育,达到促进师生成长的目的。

(2)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学校合唱团、朗读社团、文学社、劳技社团、瑜伽社团、书画社、心理社、电脑达人社、校田径队等等充分利用学校的传统资源优势,培育体艺特色文化,建设体艺特色学校,突出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终生发展。

(3)月月开展六星评比:文明建设之星、经典诵读之星、洁雅环保之星、互动好学之星、静心正姿之星礼让友爱之行,这一颗颗星就是大江里跳动的水珠,每个生命都玲珑剔透,纯洁美好。这项活动贯穿在整个大江文化建设的过程之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展现不同的美。 

 

武汉市部分初中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武汉市楚才中学李程

                                     

一、现状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物理课程的内容有了很大的调整,特别是新课标指导下的新教材,大大增加了实验数量,必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达到39个,对实验能力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但是,很多学校基本上让学生只看看实验视频或听实验,却没有做过任何实验,学生不了解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对实验没有兴趣,即使有机会做实验,目的也仅仅在于测量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局限于“验证规律”和“操作方法的训练”上,形成一种机械化的形式,根本上谈不上什么实验的实践经验。

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应试教育观念没有改变

实验考试模式让老师忽视了平时训练,从而出现了背试验。武汉市从1997年开始进行实验操作考察,成绩不计入中考总分,只要求学生合格就行,不合格要家长、学校和相关部门的领导签字,最后肯定都合格。因为与升学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得不到任何人的重视,实验操作考试只是一个形式而已。虽然,中考试题中有关于实验操作的考点,但考试前集中突击实验习题,也能够让学生考个好成绩,就这样,在部分老师心中,做实验与不做实验效果是一样的,因此出现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做实验不如做实验练习题”。这种重理论、轻实验的倾向,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规律,无法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和预期的教学效果,更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设施陈旧

(1)器材短缺。

如某学校三个物理老师的演示实验器材经常要共用,很多实验器材无法找到三套完整的了,每到上课,三个老师商量着共用,有时候遇上三个老师同时上课就只有讲讲算了。有的学校规模比较大,有规笵的实验室,可以开设24组学生实验,但是,实验室的器材没有一个实验能开到24组。这样,即使安排学生进实验室,也有很多学生无法自己动手,也就培养了许多的“看实验”之流,给实验教学带来了许多的不便。

(2)器材没有及时更新。

有的学校的托盘天平应该是在配置实验室的时候添置的,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更换,也没有修复,很多天平的刀口严重磨损,几乎所有的砝码锈迹斑斑,砝码盒内的镊子也是很稀罕了,学生不得不都错误的用手拿砝码和移动游码。像这种情况每个学校都有,而且不只是几件器材的问题。

(3)器材质量不(4)领导不重视,一线教师不关心。

很多实验器材短缺而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很多情况是领导节省开支,还有很大部分是一线老师没有及时的汇报添置器材。而实验员一般不在第一线,不了解具体情况,而且也不是很关心。基于这些原因,致使实验无法开展或很少开展,长此以来,老师养成了不做实验的习惯,这样省时、省事、省力。

(三) 教师的试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物理教师工作负担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准备物理实验,再加上应试教育的理念根深蒂固,忽视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探讨,这样,教师的实验技能退化,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教师对实验研究不深,且不善于引导学生。

如在测量导体的电阻的实验中,教师事先应该认真研究如何测量导体的电阻,不能局限教材上的伏安法测电阻那一种方法,而应该把实验全面的对学生开放。应该先让学生讨论实验原理,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的原理是:R=U/I。而应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推导出实验原理。同时应该引导学生设计更多的试验方法,不要把教材上的试验方案让学生直接阅读照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设计方案,这样一定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实验方案。要做到这些,教师自己应该知道测量电阻的方法在初中所学知识范围内有哪些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实验目的。很多教师就直接让学生阅读教材,按照教材测量几组数据就完成了实验,学生虽然动手做了实验,但是,各种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2)老师认为试验是浪费时间、没有实验的必要

部分老师认为物理现象简单、司空见惯,没有做实验的必要;还有部分老师认为做实验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加之有些实验准备费时费力,使得部分教师不愿意多用时间去准备,如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实验,在课前要做40多分钟的准备工作。久而久之,教师养成了长期不做实验的习惯,年轻教师也在老教师的影响下也养成了不做实验的习惯。

(3)实验效果不好,不如不做

有些实验以前做过,但效果不好,不愿意设计新的方案进行实验教学,于是,教师干脆就不做了。如:晶体的熔化与凝固,探究晶体的熔点,探究电热与那些因素有关系等实验,在做之前除了要很长时间的准备工作以外,需要的实验时间很长,而且效果经常不好,得不出我们需要的实验结论,因此,很多教师就用讲解实验代替做实验。

(4)“为了保护器材”

有些教师怕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损坏仪器,从而也就只对这教材讲解实验,最多也就来个演示,让学生听听实验,看看实验。

二、应对策略:

(1)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大教育观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建立中学物理教师实验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实验技能和专业水平,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更是我国各级教育共同关注的问题; (3)增加实验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提高实验教师待遇,调动教师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实验教学条件的改善和实验教师待遇的提高是落实实验教学的根本保证;(4)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开展数字化物理实验和教具制作活动,弥补实验不足;(5)自制器材,加强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开发和利用;(6)学生实验操作纳入中考评价体系并占有一定的分数比例。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现状与对策

——以西大街小学在校学生为例

武汉市西大街小学徐雯雯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现状

学会学习被看作一种核心素养,小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现状如何?如何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本研究以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小学为例进行探讨。

(一)“学会学习”之乐于学习的情况

从乐于学习维度看,学生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学习情绪、兴趣程度、课外阅读情况三个方面,均值和标准差的统计结果见表4(1-2年级)、表5(3-6年级)。1、2年级学生和3-6年级学生的学习情绪、兴趣、课外阅读均值大部分都在中等偏上水平。

表1 1-2年级学生乐于学习情况描述性统计

调查维度

均值

标准差

学习情绪

1.45

.594

兴趣程度

1.39

.538

课外阅读情况

2.18

.906

表2 3-6年级学生乐于学习情况描述性统计

调查维度

均值

标准差

学习情绪

1.46

.650

兴趣程度

1.82

.971

课外阅读情况

1.95

.883

教师问卷主要从学生对课堂的喜好程度(均值和标准差的统计结果见表6)、不乐学的原因(图1)、调动积极性的方法(图2)三个方面来考察。在教师问卷中,学生对课堂的喜好程度均值为中等偏上。

表3 教师问卷之学生乐于学习情况描述性统计

调查维度

均值

标准差

学生对课堂的喜好程度

1.46

.650

图1 教师问卷之学生乐于学习情况之不乐学的原因统计

图2教师问卷之学生乐于学习情况之调动积极性的方法统计

由数据分析可知,学生在学校能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对学习没有反面情绪;学习兴趣较浓厚,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堂很有趣;能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教师大多数认为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是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的,这说明教师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课堂上有运用趣味性的知识吸引学生学习的意识。

(二)“学会学习”之善于学习的情况

在善于学习方面,学生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预习情况、听课习惯、发言态度、作业习惯、复习习惯几个个方面,均值和标准差的统计结果见表7(1-2年级)、表8(3-6年级),均值大部分都在中等偏上水平,只有1-2年级学生的听课习惯情况略差,在中等偏下水平。同时,根据对比表7和表8可发现,在预习、听课、发言三个维度上,1-2年级学生的均值均大于3-6年级。

表4  1-2年级学生善于学习情况描述性统计

调查维度

均值

标准差

预习习惯

1.99

.836

听课习惯

2.28

.814

发言习惯

1.48

.571

作业习惯

1.98

.758

表5 3-6年级学生善于学习情况描述性统计

调查维度

均值

标准差

预习习惯

1.88

.869

听课习惯

1.78

.825

发言习惯

1.43

.705

复习习惯

1.79

.834

教师问卷主要考察教师认为的学课前预习重要程度(均值和标准差的统计结果见表9)、预习作用、指导预习的方法、课堂发言情况、教学行为、学习能力、学习组织、作业设计、指导学习(表10)。

表6  教师问卷之学生善于学习情况描述性统计

调查维度

均值

标准差

课前预习重要程度

1.37

.499

由数据分析可知,在善于学习维度,学生的预习情况、听课习惯、发言态度、作业习惯、复习习惯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由教师问卷分析可知,教师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并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而且注重孩子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从学生问卷可以看出,学生在各个维度的均值大部分在中等偏上,小部分处于中等水平,教师问卷也反应了相同的问题,这说明学生善学能力还存在不足,需要老师和家长更多的引导和训练。

(三)“学会学习”之勤于反思的情况

在勤于反思方面,1-2年级学生主要体现在纠错习惯上,均值和标准差的统计结果见表10,3-6年级学生主要体现在纠错习惯和反思习惯上,均值和标准差的统计结果见表11,表10和表11的均值都在中等偏上水平。同时,根据对比可发现,1-2年级学生的均值大于3-6年级,这说明3-6年级学生的勤于反思能力要高于1-2年级学生。

表7 1-2年级学生勤于反思情况描述性统计

调查维度

均值

标准差

纠错习惯

1.87

.488

表8 3-6年级学生勤于反思情况描述性统计

调查维度

均值

标准差

纠错习惯

1.63

.595

反思习惯

1.66

.715

教师问卷主要考察教师指导学生反思的频率、指导订正的方法(均值和标准差的统计结果见表13)、指导反思的着手点(图3)。从结果来看,大部分老师经常组织学生反思,学生出现错误时,老师会指导学生分析错误再来订正。

表9  教师问卷之学生勤于反思情况描述性统计

调查维度

均值

标准差

指导学生反思的频率

1.40

.508

指导订正的方法

2.56

.746

图3 教师问卷之学生勤于情况之指导反思的着手点统计

二、提升“学会学习”能力的对策

(一)   注重教学设计,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教学设计,恰当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前提。教师首先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科知识,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生成相应的学习策略。其次,课堂实践中要有持续强化意识,在学习中让对学习能力提高有益的行为不断强化,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力。最后,要针对课堂实录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修改----反思模式完成教学设计的升华。

(二)   促进家校融合,构建全方位培养环境

“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环境的创造密不可分,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学习行为的引导,在课后应注重学习反思的形成;另一方面,家长在校外应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学习习惯的保持、学习反思的训练、学习情况的反馈;再者,学校应采用多种形式,有意识的组织家长培训,提高家长群体对“学会学习”能力的重视和认识。

(三)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一是要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针对学校的信息化设备,分学科分内容进行系统化培训,让每个老师都能熟练运用身边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二是加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意识,让老师体会到信息技术使用的乐趣和便利,自觉将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化学习;三是及时更新学校信息化设备,包括软件和硬件。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激发中年级学生习作兴趣的策略   

武汉市东湖风景区华侨城小学徐欣

一. 构建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体系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构建小组习作体系的首要原则即在习作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习作合作学习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人格和个性差异,营造一种民主、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在习作中的独特感受、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以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

(2)开放性原则

教师应用一种开放的心态,不仅关注学生写作的内容与能力,还应关注学生对生活的感悟、洞察力;不仅要让学生开放性地选择贴近生活的材料,还要让学生多元、开放地去欣赏评价他人的习作;不仅要关注学生写作的成果,还要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学生能力形成的过程。

二、制定小学中年级习作合作学习的参照标准

制定科学有效的习作合作学习标准,能为习作合作学习提供良好的实施基础,能提高习作合作学习的质量,增强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体现“以人为本”,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动态。

三、提出小学中年级习作合作学习的策略

(1)在评价主体的中实现评价方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习作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或者是多种评价方式同时使用。

教师引领合作学习。教师应在习作合作学习中起到引领作用。在初读学生习作时,赏识每一个孩子习作中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词语;归纳出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一类问题”,由此引发出一个训练点。在评讲时引导学生围绕训练点进行二次练笔,并指导学生评价、修改习作。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四步骤:①读一读——语句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②划一划——我最得意的词句③想一想——文题是否相符合④评一评——我的进步和问题

(2)在合作内容中,追求评价标准

习作合作学习应对学生习作的整个过程进行全面评价,将习作合作学习转变成过程性的、动态的行为。

关注学生积累材料的过程。新课标关于习作合作学习的建议中明确提到,“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也要考查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这就需要教师在评价时对学生真实生动的材料进行加分、表扬,引导学生将习作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知道习作和生活是融为一体,不可分的。指导搜集材料的方法,丰富自己的记忆仓库。

关注习作过程。这一环节着重评价学生习作态度是否端正,是否独立认真完成习作。具体操作是借用家长、同桌的力量,去提醒、督促学生。

关注习作语言。将学生习作中优秀的语段摘录出来,教师读或让小作者本人上台读,促使学生主动推敲词句。

关注习作方法。评价时,引导学生结合习作要求,针对学生习作中的一类问题进行习作方法的训练。

关注习作讨论。对主动与他人分享习作、认真阅读老师、同学、家长等合作学习意见、主动修改习作的学生要大力予以表扬和加分。修改有进步的习作要展示。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好的文章是讨论来的。

关注习作诚信。对学生习作合作学习的首要标准是“抒真情,写实感”。鼓励学生写真事,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文才有话可说,才能说明白,评价等级才会更高。

关注创新思维。评讲过程中对学生习作进行梳理、归类,拿出同一题材的习作,让学生评议他们是从哪些不同的角度来写的,又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呈现的。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到启示,原来同样的材料可以有不同的写法。教师对于学生习作中体现出的独特视角、新颖立意、创意表达,设“创新加分”予以大力褒奖。

(3)在讨论结果的中,实施讨论激励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学生习作合作学习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我们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都要以激励、赏识为主要手段,引导、保护学生的习作兴趣。

符号评价。即用简笔画代替眉批。发现好词好句、喜欢的言论等在旁边做上记号,画波浪线、五角星、笑脸等皆可。

书面鼓励。书面评价能针对学生习作情况,及时准确地进行评价、引导。教师评语要注意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情感性、灵活性,关注学生个性化表达。

加分机制。在学生的习作分数上,再加+2分,+5分甚至+10分,作为对学生闪光之处或进步点的额外奖励。哪怕习作不太好的孩子,用上一个好词,也能在加分上有所体现。这样的激励,能促使学生在习作中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将习作写得更加生动。

   在讨论结果的中,实施讨论激励。我们还初步制定了小学中年级习作合作学习课的基本模式,提出小学中年级习作合作学习多元评价体系,这些都还有待于继续研究。

 

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武汉市第三十二中学 李卉

    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很多,笔者着重从学校教师学生家庭几张皮谈己见。

(一)学校教师层面 

     1学校要改革课堂评价办法,关注学生的学 

    我们所知的现代中学生的课堂评价,大部分都是从教师“教”的层面来进行,很少在意学生的“学”,充其量只是考察一下课堂中学生的活跃程度。这样就会造成学生淡漠的学习观,感觉学校并不重视自己怎样学习,只要结果。所以很迫切的希望学校能转变评价办法,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评价的主体,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生动、富有气息。 

   2对教师规范化管理,不轻易更换任课教师。 

    毕业班频繁更换任课教师,或者重视进行分班等,使得教师和学生缺乏安全感,影响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教师的成长、发展。因此学校应对教师和教师所在的班级进行规范化管理,尽量避免更换任课老师的情况,让学生和教师都能在一种安定的状态下学习和发展。

   3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很多教师还是认为必须由老师掌控学生的思想,不敢给学生独立思考、想像的空间,没有学生是学习主题的意识。所以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树立学生主体的意识。先从意识上改变教师的理念,从而再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4教师要注重处理好师生关系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化比较明显,对学科的学习往往是因为认可、佩服、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某个学科,反之,亦然。简历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彼此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此时,课堂便不再是学生反感的地带,而是又能增进师生感情,又能学到知识的天堂。

      ()家庭层面

1.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开拓思维;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习者保持愉悦的心情;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 

2.正确的引导,适当的关怀 

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多数是在你爱的环境下成长的。父母在宝贝面前多半会失去判断力,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方向。家长总是尽自己最大所能去满足孩子的愿望,孩子喜欢怎样就怎样。所以,在这种前提下,父母应当克制自己对孩子的溺爱,应给与正确的引导、适当的关爱,教会孩子该怎样解决问题。 

3.以身作则,亲身示范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父母的言行举止、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所以,父母要做好示范作用,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改变命运。

      ()学生层面

1、学生要改变学习观念,首先认识学习是自己的事,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老师应该做一个辅助者,一个引导者,而不能越俎代庖,在学习活动中包办代替,为学生作好一切安排。只有把学习的自主权教给学生,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扬个性,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语文学习内容庞杂,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更应该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机会,这样,不仅顺从了教育的规律,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学生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注重语文知识积累。习惯在学习中有重要作用,对于重在积累的语文学习来说更是这样。凭借教师的说教,凭借课堂上的有限活动,无法真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只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把功夫花在平常,持之以恒的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才能为学好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坚持写日记、周记,做积累卡片,有计划的背诵课内外名句、名篇、精彩片段,等等,都是积累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3、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传统型的课堂模式比较单一,靠教师的讲来传授知识。而当今是信息时代,知识的量无限的扩大,知识的传输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可以从各个渠道获取知识,如果还依照老的模式去规划课堂和语文教学活动,势必将使学生失去兴趣。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更要讲究教学的艺术,要设计丰富的教学方式,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生动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要熟练掌握电脑网络等新的多媒体手段,使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充满活力。 

4、拓展课堂概念,扩大学习空间。语文是和生活实践紧密相连的学科,应该让生活走进课堂,同时让课堂突破教室、教师的传统概念范畴,走向生活,使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大课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力图使知识的传授方式更活泼,更接近生活,比如关注学习的新方式,开展网络阅读和写作;关注社会和时代的热点,接触新闻阅读和写作;等等,都是让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的学习方式。 

 

                              小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小学马莉

小学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应及时采用相应措施笔者下面谈谈个人之见

一、当学生解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怎么办?

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错问题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在面对学生各种明显的错误时,老师不能直接加以否定,此时还应该考虑到他们的自尊心。因此老师评价的语气、话语恰当与否,跟学生的心理反应是密切相连的。那么,这时是不是可以采取以下这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呢:

“哦!让我们再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好吗?

“跟正确答案已经很接近了,再想想!

或者可以追问他:”能说说这个结果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吗?”可能在解释的过程中学生会突然明白自己错在哪个环节。这对他无疑也是一种提高。

二、欲设的教学程序被学生乱了怎么办?

在上新授课的时候常常会碰到类似这样棘手的事情发生:刚刚把问题抛出,便有学生立刻说出了答案,而且说得头头是道,准确无误。这时很多老师都会茫然不知所措。尽管心里明知道他是值得表扬的,但是自己原先想好的教学计划都搅乱了,觉得这课好像没法上下去了。甚至有些老师还会拉长脸说: “谁让你把它说出来了?别的同学还怎么学呢?”这样一来,不仅把课堂气氛搞砸了,也可能让那些课前预习的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其实遇到这种情况,大可不必自乱阵脚,通过几句巧妙的评价语,很快即可扭转局面,比如:

“看来你事先看过书了,这种习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那么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呢?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听好吗?”或者说: “你真是了不起,我们还没有学,你就已经知道了,那么大家来猜一猜,他是怎么想出来的?”这样以来,既可以把学生先稳下去,又能调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可谓一举两得。

以上只是课堂教学评价中遇到的两个比较常见也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可以说是评价方式改革的一个小侧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继续去探究。

三、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1、热切的激励性

在强烈的评价意识和明确的评价目的的基础上,一般地说,评价以激励为主,这种激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对优秀的反馈信息的激励,如某个学生题做得正确甚至有独创性,回答问题正确流利、干脆等,教师就可说:"某某学生答得精彩,有见地",一种是"后进生"的激励,后进生有一个很突出的心理障碍是缺乏自信。而在这时,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阳光酒向那些易被遗忘的角落,使他们在引导激励下看到自己的能力和进步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并逐渐由后进生转向优等生。如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发言了,反馈中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合理的内容,也就应给予充分肯定。这好比一颗断树,只要还有一根树脉未断,它就还有生存并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关键是能否用百倍的爱心去关心呵护它。

2、诚挚的情感性

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融注情感教育,做到心诚意切,对学生高度负责。评价恰当,不但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也可获得感情上的满足,所以就要求教师了解学生、观察学生、分析学生,实事求是地肯定他的优点。教师要善于“从鸡蛋里挑出骨头来”让学生的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会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产生莫大兴趣和动力,教师决不可主观片面地随意否定学生,因为气可鼓而不可泄。当然,也不能把誉美之词当做廉价施舍,那样的话,效果也将适得其反。

3、精当的指导性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

教师的课堂评价一定要防止过于笼统模糊的倾向,有位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完了只是说了一句:“读得不错,请再读下一段?”如能换成“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种评价,一分为二具有辩证性,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不仅使学生准确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知道努力的目标,也会感到一种受到关怀后的温暖。

4、强烈的启迪性

  如果课堂评价运用得好,它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相反的,如果课堂评价不当,有可能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挫伤,会闭塞学生创造性思维,会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我们应该主动掌握评价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以学生为本,以“超自我”的视角抛弃成见,与时俱进,全面反思,使语文课堂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地发展,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健全人格,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语文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艺术。因此,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正确的运用课堂评价。

                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情感教学模式研究

                  武汉市第二十三初级中学 汪峰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条件下,教师必须首先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探索最佳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应进一步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

一. 创设情境、奇趣创新、激发情趣

(1)选题——设置情景悬念,将话题引向社会热点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诱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课题《汉阳兵工厂》的探讨就是这一思路的清晰体现。我将网上搜集的相关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整合制作成电子课件,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浏览。学生观看浏览后,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迫不及待地想走近这一课题。

(2)社会调查——设置体验情景,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和感悟,获取知识和技能,提高能力。

(3)课堂交流——设置探究情景,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留下更多的思考离开课堂,并让这些思考给同学们留下更大的探究空间。

(4)成果汇报——设置展示情景。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使学生充分施展他们的个性与特长。

在《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这一课题教学时,确定子课题、制定活动计划我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网上收集了大量的图片和相应的文字介绍,配上音乐制作成具有感人艺术效果的课件,让学生在看课件的同时体验艺术享受,激发创作灵感。果然,课件一播放就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感受很快就产生了子课题,如“纸模服饰――创意作品设计”。

二. 体验情感、感悟知识、增长技能

体验中增强学生情感,从而获取知识增长技能。改事实型知识的学习为动态知识的学习,改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研究学习,改课堂教学为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让学生在这特殊的课堂中去体验感悟,从而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以增强自信,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最后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

我在开展《如何配制电脑》这一课题的调查活动时,给学生布置任务,从书本上或通过网络了解电脑的硬件组成以及各硬件在电脑发挥的作用:

     品牌机与“攒机"的比较,品牌机性能较稳定,并有良好的售后保障,但通常价格较高,且配置选择余地较小;“攒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配置,但有时稳定性较差,也缺少相应的售后服务,价格相对品牌机便宜。

    最后学生在调查报告中写道:

  学生一:我很早就渴望着自己能够拥有一台性能优良的电脑。各种品牌机实在是贵得吓人。想想兜里的银子得来不易,价钱便宜,配置灵活,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喜好选用最优秀且价廉的。

  学生二: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知道了cpu现在主要有ⅰntl的i3、ⅰ5、ⅰ7和AMD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要求选.

三. 自主探究,注重求证,合作交流(研究性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十分重视学习者在建构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我在进行《莲花湖水质调查》这一子课题教学时,指导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曾有下面一段师生对话: T:昔日的莲花湖盛产鱼虾,莲藕满塘,而今为什么不见了鱼虾莲藕的踪迹呢? S:水质已被严重污染。

这时我故意站在学生的对立面,与他们进行辩论。

T:你们凭什么说水质已经严重污染?我说没有污染,可以养鱼。之所以进行这样的辩论,目的在于使学生意识到任何结论都应当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不能主观臆断,几分钟的沉寂之后,课堂气氛重又活跃了起来。

S:进行水质化验。去做养鱼实验。

   “怎样取水样、怎样化验分析污染成分、怎样调查污染源、怎样做实验”等等问题就都自然而然地被引入了课堂,激发了学生求知思索的激情,促使他们积极的去探究。这样,学生很快在班级组成小组,准备取水、做实验。

接一桶水自来水(存放24小时),分别取莲花湖深3米处和水面处的湖水各一桶。将三组活鲫鱼分别放入盛有自来水、深湖水、浅湖水的玻璃鱼缸内。用PH值试纸分别测定三种水的PH值,定期观察鱼的存活状况,并进行记录。结果竟然是自来水中的鱼最先死去,而受污染最严重的深处湖水中的鱼反而存活时间最长。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际的结果为什么会与我们的想象恰恰相反呢?学生的探究兴趣得以激活。

重视书法教育 弘扬传统文化

武汉市钟家村小学 胡君

书法作为传统和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已经愈来愈被社会和大众认识和重视,可在这种重视的背后,一些现象不得不令人担忧:

    第一、内容与形式不统一。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书法教育已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列入课程。然而,在一些学校,书法教育却越来越流于形式,有的学校口头也喊书法教育重要,但只做表面文章:教室里贴满书法作品,走廊里摆上练字小黑板,但只是装潢门面,书法课成为摆设;一些学校的书法课往往被其他课程代替;一些教育主管人士认为,书法教育是一件摆饰。

    第二、千篇一律,缺乏个性。许多书法教学成果展中青少年书法字体千篇一律,教师喜欢什么字体,那一班的学生就练习什么字体。老师上课随心所欲,一本柳体或欧体字帖教到底,大部分教师让学生学古贴还好一些,有的则是当代某人的楷书,或者就是老师自己的字,很不规范。

第三、重视技巧,轻视理论。书法教育进入现代教育后,在教学上重技法动作,缺少对古今书论及创作思想的灌输,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理论水平的教育,为了出成绩,只注重学生们书法技巧的学习。有些教师简单地认为写字即书法,书法就是写字,只要把字写好即可。至于理论那就是空谈,与字无补,不屑一顾。

第四、注意个体,轻视全体。有些学校及教师受教育成果功利性的影响,不是面向全体学生,只是把学校和班级几个书法特长生作为王牌,视为书法教育成果,以应付比赛或检查。

第五、注重结果,轻视过程。有些家长为了孩子速成,有些教师为了名利,让学生放弃对古贴的临习,而转临一些以前书法比赛中的获奖作品,或者是临写某几个字,或者对学生进行集中操练和制作,一幅老师的作品,学生反复练习,直到大家满意为止,有时甚至老师索性代笔,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获奖。

第六、重视课堂,轻视外课。大多数学生只能利用书法课堂时间来练习,在其他课堂上或在做其他作业书写时,很少有人能够认真地用练字的心态去写,任笔为体,聚墨成形,从而滋生新的不良习气。一些教师对学生课外则流于粗放,或疏于管理。

第七、重硬笔,轻毛笔。因书写工具的不同,有些学生及家长认为硬笔与毛笔是两回事,毛笔字实用性不大,费时费力怕脏,便出现只写硬笔,排斥毛笔的现象。

青少年处于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传统艺术必须得到继承和发展,这对弘扬传统文化、陶冶青少年情操,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改变当前青少年书法教育现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正确认识书法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性。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语言学家洪堡特说: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现象。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而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符号,与民族语言是共生的关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正如黑格尔所言:中国是特别的东方,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所以丰子恺先生指出:中国人都应该学习书法,须知中国的民族精神,寄托在这支毛笔里头。对青少年进行书法教育的内涵正是我们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举措,通过书法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第二、建立系统教学方法,使书法教育循序渐进。书法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丰富、提高和完美的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加强基本功训练过程。因此,加强青少年书法教育,必须依据青少年身心特点,制定系统学习规划,从基础抓起,就像爬山一样,在攀登的过程中去寻览美景。临帖的过程就是一点一点地发现古人的结构之美、笔法之妙的过程。经过这个过程,书写的感觉才能慢慢获得。

第三、做好适应青少年的书法理论灌输。书法是一门独立艺术,博大精深,绝不同于简单的写字。艺术品是艺术思想的物化,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只写字,不看书,犹如盲人骑马,难臻佳境。要遵循青少年各个年龄段不同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有计划,有步骤的加入书法理论知识教学,只有理论知识丰富,认识深刻,才能促进书法创作有特点、有新意。

第四、应在继承中创新发展。青少年书法教育不能死守书法教材,死守传统教学法。只有创新教学活动,书法教学才有生机,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发展,应变书法课单一的教学形式,将其改变为多元化的书法课,结合青少年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专门训练,进而提高青少年书法创新意识,推动青少年书法健康发展。

第五、加强书法教育队伍建设。当前,提高青少年书法教育迫切需要加强书法教育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育队伍,实现从理论上多层次多角度探讨青少年书法教育的网络,是实现青少年书法教育上水平的关键。要加强培训,把书法教育列入教学考核的内容之一,通过有效方法,促进中小学书法教育逐步走向正轨。

基于读式文化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要素与方法

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谢守琴

读式文化课堂强调要读懂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 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看来,我们的评价指标要从“师生的和谐度”、“内容的整合度”、“学生的参与度”、“思维的自由度”、“练习的适合度”、“课堂的延展度”这几个要素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从而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给予学生质疑的空间,在迷津处指导点拨,在盲点处解除疑惑,以必要的“含蓄”和“低姿态”为学生“做嫁衣”,真正展现属于学生的精彩!

一.师生的和谐度

师生的和谐度指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创设一种和谐共融的教学氛围,使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真诚而自然,使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一种真实自然的美感。师生的和谐度在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表现为:善于倾听、等待,注重肯定与激励。善于点拨、引导,语言富有感染力。师生的和谐度在师生交往的态度上表现为:师生之间对话自然,讲求平等;鼓励学生创新,尊重学生个性。

.内容的整合度:内容的整合度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统筹安排教学活动的程度。它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及恰当的时间分配。

.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参与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出来的,学生参与教学中的数量、广度、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重要标志。评价学生参与度可从三方面进行:即是否做到了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与之对应的是分析学生参与的广度、参与的自觉程度、参与的深度。参与的广度,是指班级中有多少学生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在主动地思考问题,提出或回答问题,有多少学生在观察、分析、对比探索;参与的自觉程度,主要是观察分析学生参与的目的性和参与的积极性保持的程度;参与的深度主要反映学生在思考探索活动的质量上,看提出或回答问题的深刻程度,以及讨论、探索活动的质量。

四.思维的自由度:思维的自由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呈现出的广度、深度和灵活性。具体表现为:练习设计指向性明确,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练习难度适宜,符合年段特点及学生实际;练习形式多样、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练习的适合度:练习的适合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设计难易适中的练习提升学生素养。具体表现为:练习设计指向性明确,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练习难度适宜,符合年段特点及学生实际;练习形式多样、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的延展度:课堂的延展度是指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具体的文本向相关的知识延伸,从课堂向社会生活延伸的程度。从内容上看,是否做到了立足文本,广度、深度恰当;从教学生成上看,是否做到了尊重学情,根据需要有效拓展。

我们要抓住以上课堂评价的要素,从“师生的和谐度”、“内容的整合度”、“学生的参与度”、“思维的自由度”、“练习的适合度”、“课堂的延展度”入手最终考量“目标的达成度”。即: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程度。它是课堂教学目标最后的终点,是检验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基于读式文化的课堂教学评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得分

学生参与度

全员参与

1、能唤醒学生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动机 2、排除后进生的焦虑,增强其自信3、体现“共享”理念——欣赏他人长处,关注自身发展。

7

 

全程参与

4、学生注意力集中5、教师有组织教学的意识。

7

 

有效参与

6、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7、学生态度认真,学得有兴趣。

7

 

师生和谐度

主客体之间

8、教师善于倾听、等待,注重肯定与激励9、教师善于点拨、引导,语言富有感染力10、师生之间对话自然,讲求平等11、鼓励学生创新,尊重学生个性。

10

 

思维自由度

时空上

12、学生有足够的思维时间。

6

 

学习状态

13、学习气氛活跃14、学生敢于质疑15、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16、能发表独特的见解

12

 

内容整合度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整合

17、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培养18、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注重学习方法的习得和养成19、把握教育时机,渗透价值观的引导。

7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整合

20、创设情境,能激发求知欲,激活学生思维21、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恰当,能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22、过渡语自然,讲求教学的整体性。

7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

23、媒体运用得当24、操作熟练。

7

 

时间分配

25、课时、流程用时,安排合理

5

 

练习

适合度

教学目标

26、练习设计指向性明确,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7

 

年龄特点

27、练习难度适宜,符合年段特点及学生实际。

7

 

练习形式

28、练习形式多样、新颖,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7

 

课堂

延展度

内容上

29、立足文本,广度、深度恰当

2

 

教学生成上

30、尊重学情,根据需要有效拓展。

2

 

 

 “渔场”中美德团体建设的实践策略

武汉市二桥中学 程雯

  “渔场作为德育的隐喻,笔者认为,营建一个内容丰富、多方位的育人环境,学校还是应该作为主导,加强对家庭、社区等育人力量的指引,只有构建一个全方位的“渔场”,发挥每一个美德团体的积极作用,才能够使学生做到濡染观摩”,形成良好的品德。

一、“渔场”中美德团体的建设  

   1、民主讨论核心美德。在塑造强有力的道德风气方面,核心美德特质就是我们想在学校所有成员身上都看到的习惯。我们可以分层讨论作为德育目的的核心美德,如管理层、教师、学生、学校员工、家长等,他们希望自己身处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拥有如何的美德。诸如尊重、坚毅、忠诚、自律和善良。

   2、每一个团体都要明确自身的使命和共同的愿景,以促成核心美德的实现。

   3、团队合作。把教师和管理者按照水平或者学科领域分组。让这些教师团队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去创造一种更强的课堂道德风气。他们要一起仔细研究学校的课程,评价它的道德丰富性(或贫乏性)。如化学老师需要问自己,如何使化学实验室成为引导学生进行品德塑造的场所,在实验室可以培养的品德有很多,如和实验伙伴的协力合作能力,负责和爱护实验中所用器材,勤奋努力得出最好的可能结果。

  4、需要仪式感。以正式的全校集会形式开始学校的品德教育,邀请每一个团体来参加,熟知学校的这一举措、核心价值及整个计划。

  5、定期会议和评价。在全校教师大会上把学校品德教育作为一个优先项目。定期反思:我努力把核心美德融入到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了吗?我不断地要求学生在理论上和个人品德上追求卓越了吗?我与同事、学生、家长的交往,能够反映出我们希望在学生身上培养的核心美德吗?在为道德反思创造机会了吗?

  6、将学校的每一名员工都纳入美德团体中来,实现更大的共鸣。他们的工作、言行举止、与学生的日常交往都应该支持品德教育。门房保安应该坚持礼貌的行为方式,图书管理员能和教师一起寻找并推广那些激励孩子们品德的书籍。

 7、将学生吸纳进来,邀请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翁,他们有责任来践行每个核心美德。

 8、加强父母作为美德团体重要构成部分的力量。学校作为“渔场”的“大鱼”,有责任做的一件事,就是把家长聚集起来,给他们提供一个有建设性的对话平台。家庭要成为一个强壮而有效的组织单位,指定家庭内部的一些原则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面重点说一下五个对家长十分有用的原则:

    1、把养育放在优先的位置。我们很多时候有这样的一个习惯:把自己的需要和需求强加给孩子。我们认为好的给孩子,不管孩子是否需要。正如好的教学一样,养育意味着全身心投入。花时间关注孩子的需要,认真反思他们的发展2、你就是权威。孩子们事实上渴望的是拥护某事物的强有力的、独立的承认的指导和引导,孩子们需要规范、被引领。当我们向孩子寻求赞同的时候,我们就给自己制造了弱点3创造一个好榜样群体。林肯说,只有一种办法可以把孩子们带到他们应该被带到的路上:我们自己去走这条路。父母需要有意识的把一些好的事例带入孩子们的生活,确保孩子遇到一些有品德的人,需要从我们这里听到为什么我们会看重这些人。父母需要教导孩子尊重所有人,但可以不赞同他们的行为方式4有意识的塑造你的家庭。通过一贯的规则和家庭仪式来做到这一点,给家庭中创造一些有别于“别人家”的事情,如定期的家庭聚会等5参与孩子的学校生活。保持良好的亲子交流,密切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倾听孩子表达,与教师保持联系,积极参与学校集体活动都是了解孩子的重要方式。

二、实践中的几点建议

1、规范行为,树立公共空间意识。新建的地铁给人这样的启示:匆忙的乘客来去频繁,并未见到太多的清扫人员,但整洁的环境却让许多乘客自觉约束行为变得文明起来,学校的环境也是如此,良好的环境也会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2、文明“渔场”,从校长教师做起。学校的管理者常带领老师走进学生的生活之中,用自身的行为潜移默化让孩子们学习着在公共空间有怎样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这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也不是某个部门领导的职责范围。而是整个学校群体都集体向教育对象展示学校的行为规范,学生才能在这样的“渔场”真正受益终身。

3、将品德教育融入教学计划和课堂。笔者认为,教学计划中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设计,应当放在第一位。这项设计放在最后一位和放在第一位是千差万别的。将品德教育放在首位体现了对人的培养,时刻提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目标。课堂中对规范,各种习惯的培养一定要贯穿始终。

4、指定学校的道德规则。将它分发给学校团体的每一位成员。经常提及它,明确的展示它,确保所有的学校政策都体现它。

5、宣誓实施零容忍政策。禁止在教室与学校公共场所使用粗俗和淫秽语言。

6、用学校晨会、公告栏、学校微信公众号、网站来突出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各种成绩,尤其是品德方面的成绩。

7、让学生为学校的维护和美化负起责任。班级可以“认领一个花坛”,在张贴的标牌上写上责任人的名字。

8、设置一个通告栏,来帮助教师和管理者分享自己的“100种方法”

9、将班级和学校行为规范以书面形式写下来,请家长阅读这套规范并在上面签名,以作为相互支持的保证。

 

电子书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武汉市二桥中学黄郁郁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深入推广,电子书包已经深入到教育细节中来。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这门课研究的多是微观的化学变化和化学现象,这就给学生形象认知带来困难。而借助电子书包的优势,我们就可以将化学课堂灵活设计,化学内容形象展现,全面提升学生的认知速率。下面我们就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分享一下如何巧用电子书包实现“互动——体验”完善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一、形象展现知识,吸引学生探索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总是易于认知形象的事物。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多是从微观的角度来学习化学性质、化学现象和化学变化。这就给学生的认知带来困难,而传统的教学法多是通过实验,观察,或者运用想象来补充。这样不仅不能激活学生兴趣,还可能产生认知误区。而电子书包可以利用集合声音、视频于一体的优势来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形象展现出来。丰富学生视野,吸引孩子们主动探索和认知化学知识的兴趣。

如我们在学习《原子的结构》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照着教材告诉同学们原子中的电子和质子是怎样运动的,其中的微观概念需要同学们自行脑补。这就给认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可能出现认知误区。而现在有电子书包,我们可以先通过“电子的独白”科普文章,以活泼的第一人称视角,将同学们带入到原子内部的微观世界。然后再从资源库中找到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微观视频,将抽象知识,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可见,有电子书包,不但可以拓展教学内容,将抽象知识形象展现,还能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认知的同时,为深入探究奠定浓厚的兴趣基础。

二、实现优化互动,提升认知速率

新课标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的过程,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互动讨论,完成认知理解和深入探究的过程。传统的化学课堂多是以抽象理论说教和题海战术为套路,缺乏学生自主化探究式学习,这样学到的知识往往是死板的,不能灵活运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电子书包打造“智慧课堂互动教学平台”,通过教学反馈、师生多边互动,让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提升效率。

1.创设形象的问题情境引出问题

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要直接告诉同学们结论,这样的填鸭式教学不会生成深刻印象。我们可以借助电子书包,以形象的方式给学生客观展现化学现象,让同学们自己来总结和归纳。这样经过观察、体验发现的问题,才能吸引学生深入探究,才是驱动学生深入探究的发条。

承接上例,同学们借助电子书包,通过科普文章和微观视频,对原子内部的质子和电子进行了形象的观察和了解。我们要能及时注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诸如:①同学们观察到核外电子是怎样分布的?②尝试思考,核外电子的排布与能量有没有关系?会有怎样的关系?……

通过电子书包中形象的材料和视频,在教师的启发下,同学们会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将是驱动同学们接下来深入互动和探究的化学知识以及原理。

2.利用电子书包指导合作探究

发现问题,会驱动孩子们来探究解决问题。为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我们一般可以组织同学们生成互动小组,借助电子书包来寻找资料和资源,并通过课堂管理系统进行发言或分组讨论;教师通过电子书包的远程监控观察每个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及探究策略,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与在线指导;通过自主探究和交流协作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思考、分析,为后继学习做准备。

依旧接上例。同学们通过形象观察和认知发现上面两个问题后。我们就可以让同学们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分工合作探究:班级分成5人左右的探究小组,组内分工,同学们分别阅读电子书包中的相关课题和材料,总结核心研究结论。认识到:①核外电子是分层分布的,最少一层;②核外电子的排布与能量密切正相关,离核由近到远,能量逐渐提升。最后和其他组进行交流互动,寻找发现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这样分组探究、对比和讨论,同学们就切身体验了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将理论知识成功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为将来化学知识学以致用奠定基础。

三、借助媒体模拟,完成高难实验

要想深入学习化学,就离不开化学实验探究。但是很多情况下可能我们无法及时完成化学实验,诸如:①偶然发现问题,周边缺乏实验环境;②实验所需时间比较长,客观条件不允许;③实验要求精密,手工实验很难观察;④实验有危险气体排出……等等诸多现实情况下不能完成的实验,我们可以借助电子书包的数据库来以视频的模式观察模式实验。

比如在学习《一氧化碳》时,为了让同学们掌握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我们就可以通过电子书包上的数据,让同学们通过形象的视频观察:①观看一氧化碳进入机体后导致“中毒”的原理;②以视频的方式掌握人在一氧化碳中毒后的症状;③发现一氧化碳中毒后的急救措施。这样大家不但认识了一氧化碳的危害,还及时掌握了中毒原理及症状,对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规避风险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能力

武汉市楚才中学  李艳琴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积极自主学习,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既能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能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创造情境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成不变,死气沉沉的课堂教学不光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更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厌恶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或利用多媒体,为学

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让学生亲近数学,为学生作好充分的准备,自主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用生活实例来创设情境。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除教科书上的问题情境外,还可创设更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有人说如果将一张纸裁成两等份,把裁成的两张纸摞起来,再裁成两等份。如此重复下去,第四十三次后所有纸的高度便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一张纸的厚度是0.006cm,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385000km,你相信这个人的说法吗?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悬,又好奇,很快就谈论开了。此时,教师指出这个问题需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来解决。

   二.注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和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价值。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际生活出发,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教师提取生活中一些题材,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让学生先观察自已座位是如何确定的,这样学生就一目了然其位置是由第几行,第几列来确定。以此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新的教学内容,在具体且熟悉的情境中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识欲和好奇心。如银行利率、股票的上涨与下跌、衣服打折、球赛记分……这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词语出现在教材和练习册上。一些缺乏生活常识的学生纷纷犯难,常常连题目都不理解:什么是利率?是打4折的衣服便宜还是打6折的便宜?

     三.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是科学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培养学生探究习惯,要注重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成一种悬而未决的,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也学习。教师要教会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必须给学生提供自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促进学生乐问;增强情感投入,促使学生敢问;传授提问方法,使学生善问。通过问题,让学生探究习惯得到培养,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如教学打折销售,提出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某个体商贩在一次买卖中同时买出两件上衣,每件都以135元出售。若按成本价计算,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本25%,这次买卖中商贩赚了还是赔了?学生经过一番讨论、猜测后,教师指出,通过打折销售的学习,我们就能明白商品的成本价、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有关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能轻松地解决刚才的问题了。

   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教育的要求,它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应允许学生提出标新立异的问题,允许在课堂上被学生问倒;其次,教师所留给学生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探索性,体现在思维方式上不同性,解题方式的多样形,解题结果的多样形。这样,学生要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的创新问题中自由翱翔,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三角形外角和定理时,出了一道题:求正五角星的五个角ABCDE的和是多少度?若不是正五角星,把它压扁,拉长一些,那五个角总和是多少?
  在原先的教学设计中,无论是正五角星,还是压扁、拉长以后的五角星,都只预定了一种解法,即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来解答:
  但在教学中,学生出乎意料地提出了三种方法来解:①用量角器量;②把五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③利用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压扁或拉长之后获得结论一致。这第①、②种解法突破常规,利用测量、剪拼的方法达到目的,含有了归纳的思想,让人耳目一新。

 

教学立交桥 

 

有静有动 美在其中

——数学教学美育之我见

武汉市楚才中学 刘建繁

数学是美丽的,数学的学习也是美丽的,它可以改变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的成见,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只要我们肯用心去钻研,能让数学美丽的方法还是有很多很多的。米卢以“享受足球”的理念,带中国足球队首次冲出了亚洲,冲出了世界杯。我们数学老师何不以“享受数学”的理念帮助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呢?

一、个人魅力,无声感染。

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的举手投足、言语笑容都是学生的榜样,数学老师精彩的评价、漂亮的“功夫”和独特的智慧是课堂教学中美丽的“音符”,教师更应该让自己的“美丽”给学生留下一些难忘的回忆。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最好方法。一位哲人说过:“天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多用赏识性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在“我能行”的感觉中体验成功。我在实践中是这样做的:1、挖掘特定环境中的可比因素,如“你的这种方法与世界上著名的数学家XXX不谋而合;”2、与老师比,如“哇,这种方法老师也没想到;”3、与同学比,如“不简单,你的分析真的与众不同;”4、与自我比,如“你真行,才几天时间,你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实实在在的有理有据的评价,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自己的能干。

二、互动交流,生成精彩。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交流得怎样:学生有的只做不合;有的各自为阵;有的只有小组长一个在说,其他都似南郭先生一个——滥竽充数。总之结果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随从。因此,教师应该选择适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进行有效的指导、检查。而对于一些没有思维含金量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不必再组织他们进行合作,否则学生会逐渐对合作学习感到厌倦,失去参与讨论的兴趣。比如教学完“数据分析”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开展一次实践活动。首先,请小组合作统计同学们对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喜好情况,制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作合理的分析,给老师提出一些建议,做老师的好参谋。有的学生分析:英语是这门学科课堂形式很活泼,所以大家最喜欢上英语课;也有的学生认为喜欢数学课的人数比以前多了,因为现在课上经常开展一些操作、游戏活动,同学之间有问题可以提、有意见可以争论,老师有时候也比较幽默;还有的学生建议:老师要阻止某些同学取笑回答问题有错或语言表达有困难的同学,使大家都喜欢你的课……他们经历了“数据集信息——整理数据——描述数据——作出决策”这一简单的统计过程,深刻地体会到了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

三、真实质朴,动态生成。

“老师;200°的角是什么角呢?”在一节《角的分类》的课堂上,一个男孩在质疑环节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他通红的小脸上有一种懵懂的茫然,又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执著……

在课堂上,这种“意外”并不罕见。它可能是学生超出教材范围的质疑,可能是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的谬误,也可能是教师现场无法招架的问题……但它们都有可能成为我们课堂上的一种资源,一种超越教材的、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资源。抓住这种资源,巧妙地予以处理,使其呈现出不同的价值,课堂将会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这就是在本文题目中出现的、与新课程同时应运而生的新名词——动态生成。

四、情境创设,有效学习。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使学生在探究的乐趣中学习动机得到持续激发,使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在学习、探索知识中;也可使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更充分地发挥主体作用,使思维能力得到更充足的发展,真正变被动学习自我需要,变学会了会学了

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则更是一门艺术。情境教学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已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我们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要自觉解读新课程理念的实质,借助自身的不断反思,通过课堂实践的历练,努力以自己的教学美,开启学生学习的乐与思,从而创造出真实、开放、有效的绿色新课堂,让学生真正走进数学,感受她的博大与美丽。

五、善待错误,升华情感。

在几年前的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上,很多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不出差错,即使在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上,也是如此,听课的教师可能也会为这样无错的课堂从心底佩服这位教师。但是今天,当我们听到这样的课时,可能就会觉得乏味,没有亮点,因为这样的课堂不是生成的课堂,不是生命的课堂。其实,我们应该明白:任何事情只有亲身经历才有感悟,只有错过才有深刻的教训。错误之所以是宝贝,其价值有时并不终于错误本身,而在于师生通过思错、纠错活动获得新的启迪。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机会,并创造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行为,抓住这一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从错误中获得更多更完美的知识。让我们小心珍视错误,合理并开发利用错误。让错误成为我们数学课堂的另一种美丽。

                     重视细节、扎实准备,提高生化实验教学质量

武汉市楚才中学 蔡金云

生化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学生生化实验能力的重要课堂,优质完善的实验准备工作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要保证良好的准备质量,实验教师不仅应该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爱岗的精神,更要从细节人手,认真全面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一、精心准备实验材料

实验室的材料清单要有详实周密的登记,及时增减。实验材料定位摆放 ,心里有谱。每学期末要根据下一学期的具体开设课程及学生数,逐项编算实验材料计划,提前制定出下学期实验耗材和试剂的采购和更新计划,避免浪费 。

1.实验耗材的保管和准备

玻璃耗材定位存放。滴定管、移液管、冷凝管等仪器最好单独安放之后再入柜。温度计、玻璃棒等最好放在抽屉中抽屉底部垫上滤纸或纱布,以防滚动。一些带玻璃塞的仪器如容量瓶、滴定管,要用橡皮筋把玻璃塞子与仪器系在一起,以免塞子之间混淆或遗失,不用时要在塞子与仪器间垫一张纸片,以免粘住。注意用于精密测量的玻璃仪器如容量瓶 、移液管、滴定管等清洗后不能高温烘干,只能倒扣自然晾干。金属耗材如升降台、铁架台等,使用完 后及时擦干净,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橡胶和塑料制品使用后应清洗干净,及时晾干并撒上滑石粉。木质的实验材料如移液管架、试管夹等干燥保存,以免发霉受损。

2.试剂 的保 管

试剂的分类存放对于查找和取用都很方便,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整理 试剂 柜 ,有标签脱落的及时补贴 ,药品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根据各类药品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摆放,应注意:

  (1)归类存放,如盐类(还可分成钾盐 ,钠盐等) ,酸类 (无机酸 ,有机酸) ,碱类等。

  (2)固体试剂与液体试剂分开存放,酸碱分开,还原性强的和氧化性强的分开。

  (3)严格按照试剂存放条件 (如温度、避光等)存放试剂 。

要建有试剂账本和领用登记本 ,对每种试剂进行登记,写明试剂的名称、数量,使用期限及存放位置,每次实验消耗的药品种类和数量要有准确的记录。这样,能一目了然地知道所剩药品的种类和数量,也便于药品的提前购买,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

一些剧毒试剂如氰化物、砒霜等应用保险柜储存,对易挥发、易燃烧、易爆炸的危险品要分类储存在危险品仓库内,根据其性能采用相应的存放和养护措施。对于怕热的药品,要低温保存,等等。

二、及时验收和维护仪器

    实验仪器的工作的状态,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仪器的日常维护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仪器必须经常维护、精心保养,比如离心机每次用完后 ,要擦干 内腔 ,取 出转子 ,并且转 子要保持干净 ,以免 因不平衡 导致离心机转轴损坏 。分光光度计内放一些干燥剂 ,以防线路 系统过早老化 ,每台分光光度计比色肛需配套才能使用,比色测量完成后样品架应及时清理干净。检测仪用完后用蒸馏水洗净通道,等等。用完后给仪器戴上护罩并及时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开学初以及期末,都要对实验室的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仪器,进行认真检查、调试 ,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仪器出借领用要有登记 有仪器维修 、报废记录。实验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除了教师的现场讲解 ,我们还根据实验室的具体仪器型号,做了一些仪器操作方法的视频,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仪器的操作要领 ,避免使用不当造成仪器的损害。

  三、认真配制试剂

严格按照实验要求 ,精心配制好每一种试剂,做好记录。以下是几种试剂的配制心得。

  1.对一些要求新鲜配制的试剂,如果所需量很少,比如过硫酸铵,可以事先配好,用 1.5ml离心管分装,放入零下20℃冷冻室,随用随拿,凝固效果非常好 ,保存期可以是一年;还有丙酮酸钠、Vc 等要I临时配制的试剂,可以按实际需要,小剂量称出几份,用时直接溶解到所需的既定溶剂中,这样减少了很多临时称量的麻烦,最大限度地提高准备效率。

2.一些配制要求较高的试剂 ,比如定磷试剂、考马斯亮

蓝试剂、蒽酮试剂等,稍有污染 ,都会导致实验失败,配好后可以先凭颜色初步判断是否有效。

3.一些溶液的配制需用到好几种药品,各药品的溶解次序可能会影响溶质溶解的效果,那么要把易溶的先加 ,比如考马斯亮蓝的配制中,可以先加考马斯亮蓝和 95% 乙醇先溶解后 ,再放入磷酸,如果次序颠倒 ,很不易溶解。还有酪蛋白溶液、碘液 、甲基红指示剂等的配制 ,都需注意配制方法 ,否则会出现浑浊或沉淀。挥发性的有毒有害试剂配制 ,要在通风橱中进行,配制好的化学溶液 ,也要按规定安全存放,防止挥发、风化、潮解、见光受热、氧化燃烧 、爆炸以及溶液间的相互作用。有剧毒的溶液,不管浓度大小,使用多少就配制多少,已配好未用完的溶液要按照规程存放或作无害化处理,不能随意处置。

  四、一丝不苟预做实验

进行预实验前,要对所准备的实验 流程 进 行认 真 思考,把所需 的耗材、试剂、仪器等一一罗列,进行充分的准备。多年来,我在每次实验课前坚持预做实验,不仅自己认真做,还要求青年教师一同参与。通过预实验,详细记录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试剂、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相关资料保存归档,以供实验教学过程和今后的实验准备工作参考。例如:生物化学实验的标本均来自生物体,其含量变化较大,实验的取样量及稀释倍数根据标本来源不同会有变化,由于长期坚持预实验,并有详细记录,因此在实验准备过程中能够借鉴以前的经验,减少实验次数,高质量地完成实验准备。通过预实验不仅能加强自身的技能训练、熟悉实验操作过程,而且能够发现实验准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还可以深入理解实验内容及准备工作的要求,对实验中的难点、疑点、注意事项充分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为学生实验教学提供借鉴,提高学生实验的准确率和成功率。

 

                   微课“提升思维能力”说课稿

武汉市第三十二中学熊桂琪

一、微课题目:“提升思维能力”

二、教学思想:

这节微课以上述思维的规律和特点为设计的宗旨,从四个趣味问题入手,让学生在闯关寻宝的游戏中了解思维的奥秘,训练、提升思维能力。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思考,到最后任务的完成,层层推进。一是让学生认识到思维是会有固定模式的,也就是思维定势。在遇到问题时,我们很容易受到固有模式的束缚,从而给自己解决问题带来阻碍。二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试打破常规思维,进行一系列的思维训练,掌握提升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①知道思维的特点;②掌握提升思维能力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答题闯关,进行思维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识到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得以提升的;②尝试运用方法提升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答题闯关,学生训练思维。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微课课堂《提升思维能力》。你知道思维的奥秘吗?你想具有超强的思维能力吗?

播放幻灯片一:

这些答案就存放于这个神秘的思维宝盒中,而宝盒陷于重重迷宫难以找到,必须依次得到四把密钥才能找到宝盒并开启它。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寻宝之旅吧!

播放幻灯片二:

密钥一:如何用一条直线把九个点连接起来?

教师:你是这样连接的吗?

播放幻灯片三:

教师:是不是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来是这样。

你发现了吗?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受到固定的思考模式的束缚而难以解决,如果我们对旧有的模式进行质疑,敢于并善于找寻新的思路和方法,不断尝试,也许一瞬间问题就解决了。

播放幻灯片四: 恭喜你找到了第一把密钥:打破常规思路,不断质疑提问。

播放幻灯片五:密钥二:你让工人为你工作7天,回报是一根金条,这个金条平分成相连的7段,你必须在每天结束的时候给他们一段金条。如果只允许你两次把金条弄断,你如何给你的工人付费呢?

教师:怎么样?你想出办法了吗?

播放幻灯片六:动画出示答案:

将金条平分为1段、2段、4段三个部分。第一天给1,第二天给2取回1,第3天给1,第4天给4取回1、2,第5天给1,第6天给2取回1,第七天给1。

教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将所有条件“聚合”起来,用均分的7段金条不断地做增减尝试,最后就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了。

播放幻灯片七:恭喜你找到了第二把密钥:聚合条件,逐步尝试,创造性解决问题。

播放幻灯片八:密钥三:屋里三盏灯,屋外三个开关,一个开关仅控制一盏灯,屋外看不到屋里。怎样只进屋一次,就知道哪个开关控制哪盏灯呢?

播放幻灯片九:教师:你找到控制灯的开关了吗?

动画出示答案: 首先打开开关A、B,5分钟后关掉开关B,然后进屋去看,你会发现三盏灯有三种不同的状态:亮着的灯是开关A控制的、不亮但是发热的灯是开关B控制的、不亮也不发热的灯是开关C控制的。

教师: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可以先设想出几种答案,然后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逐渐把结果推导出来。

播放幻灯片十:还是前面的问题,假设有四盏灯呢?

播放幻灯片十一:动画出示答案:

先打开开关A、B,5分钟后关掉开关B,再打开开关C,然后进屋去看,你会发现四盏灯有四种不同的状态:亮着而且发热的灯是开关A控制的、不亮但是发热的灯是开关B控制的、亮着但是不发热的灯是开关C控制的,不亮也不发热的灯是开关D控制的。                                                                            

播放幻灯片十二:恭喜你找到了第三把密钥:大胆假设,严密推理,循序渐进。

播放幻灯片十三: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挑战一下自己的思维吧!

密钥四:一支蜡烛,一枚图钉,一盒火柴,利用这三个条件,把蜡烛点燃,

固定在直立的墙壁上,该用什么办法呢?

播放幻灯片十四:视频播放答案。

播放幻灯片十五:教师:当我们看到、听到或者接触到一件事情、一种事物时,容易被它们旧有的性质和用途所局限,这时需要我们应当尽可能地赋予它们新的性质,独特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恭喜你找到了第四把密钥:摆脱旧有思维,推陈出新。

播放幻灯片十六:教师:你已经拿到了四把密钥,太棒了!你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的,还是和朋友一同完成的呢?

如果感觉自己的力量不足时,我们可以找一些好朋友,借助大家的思维彼此交流,集中众多人的集体智慧,广泛吸收有益意见,从而解决问题,并能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动画出示:集思广益

播放幻灯片十七:教师:现在我们可以开启思维宝盒了。

宝盒的秘密:一、思维的秘密:思维容易受到固有模式的束缚,从而阻碍问题的解决;二、提升思维能力的方法: 1、打破常规思路,不断质疑提问,摆脱旧有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2、聚合条件,大胆假设,严密推理,循序渐进地解决问题。

四把密钥已经揭示出了思维的奥秘,而在寻宝之旅中,你应该也发现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不断地训练得以逐步提升的,相信你在掌握了这些方法后,多尝试,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初中音乐课堂中关于民族音乐的创新教学探究

武汉市楚才中学殷磊

   前言:我国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都出现了不同的民族音乐。民族音乐展现了各民族的文化,其形式多样、特点显著、风格各异、曲调绚丽,不仅体现着我国民族的精神、风俗、社会生活以及审美情趣,还可以促进我国民族精神的发展,而音乐教学则是最好的深入了解的途径。因此,初中音乐教学中需要加强对民族音乐的教学,从而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

一、创新现有的初中音乐课程

第一,将民族音乐多样地展现出来,我国的民族音乐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十分鲜明的音乐形象,也有很多人们耳熟能详的音乐。就目前的初中生来说,他们对于流行音乐的喜爱程度要远远高于民族音乐,出现这种状况的首要原因就是初中音乐课程中关于民族音乐的内容比较少,而且,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非常单调。因此,初中音乐教师需要将民族音乐多样地展现出来。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十分丰富的题材,比如,小调、短调、劳动号子以及山歌等等。初中教师在进行音乐课程的教授时,可以选择比较适合学生欣赏的歌曲,比如,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中演唱的民族音乐《茉莉花》,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民族音乐的优秀,在国内外均享有盛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创新初中音乐教材,目前很多初中在开展音乐课程的时候,都是按照教材来进行的。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富有民族特色的内容,将民族音乐融入到初中音乐教材中,充分体现出民族音乐的特色和经典这两个方面,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另外,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民歌音乐,比如,王洛宾的音乐作品《青春舞曲》,就是描述的新疆地区,宁夏地区的回族民族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花儿等,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教材的编写时,可以将本土的民族音乐融入其中[1]

二、创新初中音乐教学方法

第一,将民族音乐和舞蹈相结合,初中生都比较活泼好动,很多学生都很喜欢民族舞蹈,这也需要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初中音乐教师需要将民族音乐和舞蹈相结合,让学生使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出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比如,藏族民族音乐《雪域高原》,这首作品中包括了藏族特色的堆谢、弦子以及囊玛等,教师在进行教授时,可以先让学生观赏藏族特色的舞蹈,或者让有表现欲望的学生上台进行表演,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和了解民族音乐,提高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喜爱。

第二,让学生感受原生态民族音乐,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民族音乐的深厚内涵,了解民族音乐的特色,中学可以开展课外活动,安排学生到民族地区感受原生态民族音乐,和民族地区的人们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了解民族音乐产生的过程和历史。另外,有条件的中学还可以邀请民族音乐人到学校开展讲座或者为学生们上一堂民族音乐课。让学生感受原生态民族音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体会到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第三,分小组进行民族音乐学习,小组教学法是很多科目中都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以及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优点。就我国宁夏地区的初中音乐课堂为例,在进行初中音乐的教学时,可以引用花儿这种本土民族音乐,花儿是回族民族音乐的一种对唱形式;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分成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一组的小组形式,让学生按组进行花儿民族音乐的对唱。另外,花儿这种民族音乐还产生了花儿剧,花儿剧中有很多的舞蹈动作,非常简单好学,而且,舞蹈动作不仅具有回族特色,还吸收了维吾尔族以及东乡族等多个民族的舞蹈风格,具有非常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四到六个小组,进行花儿剧的表演,从而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花儿这种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四,使用多媒体开展初中音乐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初中音乐教学中,如果只依靠教师的讲解或者教材上的展示,并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民族音乐的深厚文化内涵,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将民族音乐用图片、音频或者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特色和魅力。比如,在学习山歌的三种形式时,教师可以将高腔山歌、平腔山歌以及低腔山歌的表演视频在多媒体上放映出来,让学生按小组讨论这三种山歌的区别和特点,这样学生才会深入了解山歌的特点,从而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2]

运用单元整体教学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路小学 吴杏珍

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体系,它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目标。单元整体教学要求老师能够站在知识系统性的高度,以单元话题为基础,将本单元出现的重要知识结构进行重新整体的编排,组成一个知识整体或意义整体作为教学阶段,并通过语篇形式进行呈现。

我们如何在单元整体教学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呢?下面,我来浅谈一下我的几点看法:

一、有效重构文本  推进语言学习

通过对教材的认真研读,结合单元目标,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单元中的版块进行优化整合,甚至是可以将其中的文本进行重构进行教学。如将教材中的某些版块集中在一起进行教学,特别是围绕着单元核心句型的版块可以考虑放在一节课里集中解决,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对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文本进行改编,甚至是重新创编。而在单元整组后面的设计中,教师还可以进行对话文本的设计,将非本单元但是属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融汇到文本中,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景对话中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众所周知,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语言,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教师对文本的重构还可以设置一项对学生极富挑战性的活动:学生自己创设文本,提出问题。这个活动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斗志,最终锻炼他们的语用能力。而且,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设置不同的门槛,例如:最基础的创设文本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大致的模板,采取挖空填词模式形成文本,考查学生对核心句型及单词的掌握;中等难度,则给学生提示词,让他们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介绍,形成文本,这个时候可以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运用能力;难度最大的就是让学生自由发挥,创编文本,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描述。但是不同难度的设置,很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能够让他们同步获得提升。

在整体教学设计中,第一课时解决了单元的核心单词及句子,介绍学校生活、场馆。第二课时,为学生提供了对话文本,讨论他们自己的学校生活及老师。最后一个课时的设计中,我们让学生在free talk环节对前面两课时的知识点进行了回顾,就呈现给了学生创编文本的任务,三个难度关卡,大家自由组合六人一组完成。难度一,我们将学校一些场馆名称,表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相关动词,以及对老师的简单描述的形容词等进行了挖空,难度二,提供学生关键词:roomsdo something,teachers。难度三:创编一个介绍你学校生活的文本。

事实证明,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的,要看老师如何去激发出他们的潜能。三种难度的任务,不管哪一组的孩子都能圆满完成了创编的任务

二、创设语境学习提高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带入到为他们设定好的语境之中,通过对话、表演等不同形式引导学生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流、表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

在《Unit 1 My cousins and I》这一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们利用对文本的重构,将学生从Lisa的三口之家带入到了大家族的学习之中。教师让学生融入到Lisa的大家庭中,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设计了小组PK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提问及回答的对话模式,表述出Lisa的家庭信息。语境与PK活动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能运用所有学到的语言知识询问及表述家庭相关信息。

三、设置任务驱动培养综合运用

  单元整体教学将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以后,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预留充分的时间,设置不同类型的任务驱动:如我是小记者、创编故事、小小演说家等不同的任务活动,以此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Unit 1My cousins and I》这一单元的内容就是围绕介绍家庭展开的话题,因此在最后一课时的安排中,我们预留了将近一半的时间,让学生完成任务:Talk about their friend’s family.学生首先需要完成一个关于家庭情况的调查表格,通过对自己朋友提出相关的问题,了解他们的家庭相关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自己所学过的语言,尝试介绍自己朋友的家庭。虽说要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但是各种因素会导致学生的水平存在差异性,为了能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水平上都有提升,对于这种对于学困生来说最害怕的描述活动,我们进行了分层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层进行选择。在最终对家庭进行描述的时候,我们设置了三个层次的提示卡:A组的提示卡上有对家庭描述的相关句型;B组提示卡上则是重点单词的提示;而难度最高的C组提示卡上留给他们的只是一排省略号。为了激发学生勇于向高难度挑战的信心,让他们能综合运用所学语言自如地表述,我们在评价上也进行了分层奖励,A组描述正确获得一颗星;B组描述正确获得两颗星,而C组描述正确则获得五颗星。整个任务活动的过程中,因为进行了难度分层设置,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开口说话,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均得到可不同层度的提升。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LOGO重复嵌套命令教学中的应用

         武汉市汉阳区玫瑰园小学 杨洋

一、“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中的运用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新的学习合作方式,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利用协作性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使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小组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小组的成员在探究尝试中各有所长,使知识与技能可以互补,通过这种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任务驱动”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学习者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尤其适用于学习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可见,以任务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区别以往计算机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而教师也大多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但由于学生的先备知识存在差别,接受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也各有异同,如果简单地实施“任务驱动”的方法,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就如何在“任务驱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谈一谈我的想法和做法。

二、“任务驱动”在本课中的运用

   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小组合作、自主探讨为辅。根据教材的编排方式,任务驱动教学法适应了信息技术知识的跳跃性和超链接性。本课一开始通过设置情境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大任务:帮助池塘种植荷花。新课的教学过程中又给学生设计了三个基本任务,使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这几种任务的设置是出于考虑学生水平和基础不一致的问题。结合五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解决较复杂任务中采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

第一环节:激趣引入,营造氛围

这一环节我首先出示美丽的池塘图片,看学生看看喜不喜欢,如果是你,你希望在池塘种植什么植物呢?——荷花!那我们一起和用LOGO画画荷花吧!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提出任务

大家研究一下;荷花的基本图形是什么呢?荷花由几片花瓣组成?

花瓣由什么组成?两段弧

弧又是怎么画呢?圆的1/4

第三环节:形成任务,层层递进

本环节以分三个任务,展开分层教学。

任务1:画弧线。

任务2:两段弧线画花瓣

     大家研究一下怎么画?

     第一段弧后小海龟转多少度第二段弧?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共同合作。

任务3:观察花瓣是由6片花瓣组成,那么每片花瓣有什么区别?

     每一片转了30°。

     命令怎么写呢?大家合作探究。

     比一比谁写的最快!

第四环节:延伸任务,评价展示

已经学会了怎么去画荷花,池塘里面还需要种植小嫩芽、向阳花,怎么画呢?

本环节老师分小组,看那一小组画的最快、最好。

教师还通过多媒体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学生与教师一同欣赏、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锻炼正确评价他人的能力。

三.本节课任务驱动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任务”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我认为要将教学总目标分成多个小的学习目标,并将学习模块在细化成若干个容易掌握的具体任务,通过完成这些小任务来最终完成总体学习目标。

(二)“任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任务”的大小要适当。设计“任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

(三)坚持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在完成过程中方式可以合作,协作,通过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和素质。

四.让任务驱动法在教材中有效渗透

  1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教材:以一系列的信息处理任务当作主线来进行组织编排,就是把教学内容的难易按板块分开,然后把相近的有联系的内容放在一起。一个层次结束后再进行下一个更高的层次;   2、教材的选取要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编写教材要以基础的操作为切入点,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具有更高的普遍性,好多操作具有很大的共性,让学生通过某些基础课程进行迁移,举一反三。例如在word和exal的基本处理中都有很大的相同之处;3、处理好基础与创新的关系:信息技术是一个由知识到技能逐步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需要发散思维的过程,教材的编写除了要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留有一定的空间;4、注重课程的结合:学科之间都是相通的,在数学语文和外语的学习课程中,有好多问题都能拿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层面来进行解决,使得学生的学习有效的迁移,综合的利用,可以互相渗透。

 “历史故事”在新课程下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武汉二中广雅中学李燕华

一、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讲好历史故事,对营造良好的历史课堂学习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界,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历史故事在历史学习中有如下重要作用?

一,激发兴趣,形成学习动机。青少年精力旺盛,对新鲜事物,未知的事情兴趣浓厚,好奇心强,特别是对具体、生动、形象的直观事物和形象感兴趣,同时也开始萌发对抽象的逻辑思维和社会现象发生兴趣和联系二,感知历史,增加情境体验。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智力活动自觉性明显增强,已能够按教学和实践任务的要求,持续地感知,对有疑惑的问题也能够通过有效的途径去寻求解答,所以推及到某个历史人物和历史时间,如果产生对他们的了解兴趣,是能够通过书刊网络来查找资料的。对历史信息的处理,将会增强其形成历史情境的体验三,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在生动详实的历史材料和故事的辅助下,学生能更快地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并且人们认识历史的直接途径就是通过史实,通过先人的记载,留下的文物、古迹来研究的。四,对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有助益。历史故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如某个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充分挖掘其内涵精神,有利于对学生的历史情感教育,培养人文主义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好历史不仅是与古人对话,有鉴于来者,更是对自己生命意义的重新确认和提炼。

二、历史故事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

历史故事包括历史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以是解释一种文化现象,也可以是分析一种历史成因,更可以满足人们对史前时代的猜测和遐想。

第一,历史故事中的古史传说类

古史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大多功业显赫,留下了许多动听的故事,这些故事,浓缩的反映了文明起源时期社会的巨大变动和无数先民们的创造与发明。这类古史传说中的杰出代表,例如古代西亚的英雄史诗《吉尔伽美什》,史诗是讲述了力大无比的吉尔伽美什强迫人们为他劳作构筑城垣,导致民怨沸腾,居民纷纷向天神控诉。天神派来了半人半兽的勇士,经过一番搏斗,两人不打不相识,结为好友,一同为民除害,他们还杀死了种种害人的怪物,成为了受人爱戴的英雄。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人们所知道的最早的一部史诗,泥版的文书被找到,故事情节也和后来的考古发现相印证。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也是有名的英雄史迹。古代希腊人民给那场持续十年之久的掠夺战争——特洛伊战争蒙上了一层神话的色彩,在故事中,神灵分成两派,各助一方,人间的忧乐悲欢、古希腊社会的众生百态也在故事中得到完整地展现。还有我们古老的华夏民族关于炎黄传说的认同和他们功绩的传诵,都说明历史故事中虽然有虚构的成分,但也包含了部分历史的事实,可以对我们了解上古时代的历史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

第二,历史故事中的成语典故类

成语是汉语的精华,在浩瀚沙海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机智幽默融化在一个个成语典故中,烘托出历史人物多样的性格和历史过程的丰富多姿。例如围魏救赵,孙膑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年轻时曾和庞涓一起从师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当上了魏国的将军,忌妒孙膑的才能,就把孙膑骗到了魏国,割掉孙膑的膝盖骨,使之成了残废。孙膑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逃往齐国,当上了齐威王的军师。围魏救赵就是孙膑指挥齐军打败庞涓率领的魏军,援救赵国的著名战役。公元前354年,势力强大的魏国进攻赵国,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前往救援。田忌本来打算带领军队直接去赵国与魏军作站,孙膑认为,魏国的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空虚,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进攻魏国。庞涓得知消息,非常着急,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必经之地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设下埋伏,当庞误用率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这场战役又称为“桂陵之战”在战场上,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从此,孙膑名扬天下一步,时间争相传诵他的兵法。此外还有退避三舍、唇亡齿寒、老马识途、纸上谈兵、负荆请罪等。

第三,历史故事是课堂导入的一大法宝

以恰当的历史故事创设情景,能很快地吸引学生进入你所创设的历史学习氛围,如用古代克里特宫殿有牛头妖怪吃人的故事引出爱琴海名字的由来,进而层层深入,指出古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之源。用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对人物姓氏的设置用意提出问题,为什么中华民族称之为华夏族,继而引入华夏族的人问初祖的问题。用古埃及的木乃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等这样一些代表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来引入埃及历史的学习,对法老图坦卡蒙陵墓发掘的介绍和研究来说明古代王权的神圣性等等。

第四,通过个人命运沉浮,甚至是学生所知道和了解的祖辈长辈们的成长和生活经历来间接感受历史的气息和脉络。

比如讲述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由于距离现在时间较近,除了对其历史背景进行必要的分析之外,通过学生对自己家长的访问,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再拿到课堂上交流讨论,这样一来,利用有利的条件能够更深刻地感受那段历史,也可以更为切实地关照现实,对未来有更好的指导意义,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不同的切入角度,对人类那个特定的历史活动舞台的不同层面有全面的认识。

同类链接铺平垫稳 注重策略凝练思维

——以八年级上学期一道数学几何证明题的讲评设计为例

武汉市二桥中学李兆娟

笔者正尝试着进行一些有关特定条件背景下如何找准突破点,合理添加辅助线解决几何问题的小专题教学活动。笔者希望重点关注到学生解题策略的优化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帮助他们由此及彼,在不断感悟同类问题的深层结构与内在联系中,扫清障碍,凝练思维,达到“解一题,会一类,通一片”的教学目标。本文记叙八年级上学期数学习题教学中一道几何证明题的讲评设计,并跟进相关教学思考,与同行研讨。

一、一道几何证明题与思路简述

题目:已知DE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的边BC,AB上的点,∠ADE=60°

1)如图1,点MAC上,满足∠ADM=60°,求证:BE=CM

2)如图2,作CF∥AB交ED的延长线于点F,探究线段BE,CF,CD之间的

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

 

 

 

思路简述:第(1)小题先将结论“BE=CM”转换成证明“AE=AM”,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去思考,构造相应辅助线求解。思路一:基于“∠ADE=∠ADM=60°、边AD与等边三角形两边ABAC共顶点”这一组合条件,任选一个60°角在点A处添加辅助线构造新的等边三角形,利用四边形AEDM对角互补等条件得全等三角形,转化相关等量即可得解(见图19和图20);思路二:基于“∠ADE=∠ADM=60°”角平分线的角度,作双垂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见图21),或用截取法构造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见图22和图23),均可得解。

第(2)小题也可从“等边三角形”和“平行”这两个不同角度去思考。思路一:与第(1)小题思路一类似,由“∠ADE=60°、边AD与等边三角形两边ABAC共顶点”这一组合条件,在点A处添加辅助线构造新的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一次全等三角形,转移线段DCBE旁的BG处,再在顶点B处作新的小等边三角形,得到第二次全等三角形,将线段CF 转化至EQ处,从而得解(见图24);思路二:根据平行条件,用“补短法”构造平行四边形和全等三角形得解(见图25和图26)。因《平行四边形》这一章作为学生目前还未学习和熟知的内容,因此本小题主要以第一种思路的讲评为主。

二、几何证明题讲评的教学微设计

教学环节(一)课堂前置,以微课形式发布以下图形的几何画板动态演示。

 

 

 

预设任务:

1)在这些动态演示的几何图形中,你能看到哪些条件?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点?(2)从这些动态演示的几何图形中,你分别能得到哪些结论?其中哪些结论具有类似或不变的特点?

教学环节(二)课堂前置,学生自主完成预热问题两道。

1(武汉调考)如图11,设△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且∠EBD=65°,则∠AEB的度数是()

A.115°B.120°C.125°D.130°

预设问题串:

问题11与你在前置微课中探究的那些图形有什么关系?根据条件,你能快速得到哪些基本结论?问题2结合刚刚得到的基本结论,你准备从哪个角度去求∠AEB的度数?怎么做?问题3此题的顺利解决给了你哪些收获和感悟?以后碰到类似的题型,你会怎么做?

2如图12,四边形ABCD中,AB=AD,∠BAD=60°,∠BCD=120°

求证BC+CD=AC

 

预设问题串:

问题1与题1相比,题2似乎和我们前置微课中探究的图形不太一样。从题中你能获取哪些有效信息?其中是否存在某些与上述基本图形一致的地方?问题2从题2的结论出发,联系我们最近学过的一些构造辅助线的小专题,你能想到什么方法去尝试求解?问题3基于上述思路,结合“一个等边三角形和四边形对角互补”的组合条件,可以如何构造辅助线?问题4请从不同角度观察,是否可以不同位置构造辅助线?(在教学中,学生可能想到的添加辅助线的方式见图13至图18问题5通过题2的探究,你对解决类似问题有什么感悟和收获吗?

1在题2的解法展示中,学生可能想到的添加辅助线的方式:

 

 

 

 

 

 

教学环节(三)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原题讲评。

原几何证明题讲评:结合上述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和解决,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小题的求解思路,似乎也能找到与上述问题在探究方向上的一致性:本题题干条件是在“等边三角形”条件下给出60°角。而第(3)小题更是我们再次见到的证明线段和差关系题型,因此,我们第一时间也会想到“截长补短法”(因为学生目前还没有学习和熟悉《平行四边形》这一章,所以此小题将引导他们重点结合构建“共顶点等边三角形”的思路,用“截长补短法”构两次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以此角度为突破口切入求解)。

预设问题串:

问题1在第(1)小题中,如果直接证明BE=CM是否易行?如果有难度,我们也许应该转化一下思路,先去证明其他更有条件支撑的等量,比如共顶点的AEAM问题2在第(1)小题中,为了证明AE=AM,看到相邻两个60°的条件,结合前几节课已经学过的各类辅助线添加的探究经验,你能想到什么尝试方向吗?问题3在第(1)小题中,结合“等边三角形条件下给出60°角”的条件背景,和前面一系列同类题型的探究经验,你是否能找到新的思路?怎么做?问题4在第(2)小题中,要证明线段和的关系,也许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截长补短法”。而“截长补短法”的主旨就是构造全等三角形转化相等量,那么,“等边三角形条件下给出60°角”这个题干中不变的条件能给你提示,让你想到可以做出什么尝试吗?问题5前面的尝试,让你想到了在顶点B处构建一个新的等边三角形,得到一组全等三角形,可以转化线段CDBG处,但问题还是没有完全解决,是否还有其他值得注意的条件?怎么用?问题6我们知道,平行条件可以转化等角,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经过前面的一次全等三角形,是否能找到新的特殊条件?可以用来提示下一步进行的思路呢?怎么做?问题7通过这两个小题的解法探讨,你有什么体会吗?另外,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和探究了用“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构造全等三角形的解题思路,并用它解决了一系列同类型的几何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和感悟呢?

 2在第(1)小题的解法展示中,学生可能想到的添加辅助线的方式:

 

 

 

 

 

3在第(2)小题的解法展示中,学生可能想到的添加辅助线的方式:

 

 

 

教学环节(四)课后反馈,拓展探究,同类题再练。(例题略)

                    

                    人民币教学的几点体会

武汉市洪山区武珞路小学蔡晓静

人民币的认识及简单的计算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虽有与家长一起购物的经历。可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人们在购物的过程中大多数是通过刷信用卡、微信或支付宝支付,很少有人用现金支付。所以一年级学生几乎没有支付现金的经历。对人民币的认识是一片空白,更不用说支付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针对这样的学情,我制定了适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1.
制定教学目标。

认真分析了教材后,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单位名称元、角、分。知道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简单计算。通过将学具人民币进行分类、兑换人民币、模拟购物等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培养学生实际运用人民币的能力,从而也体现着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2.
准备本单元的多媒体课件。

原来1分、2分、5分、纸币1角、2角,这五种面值的人民币,现在市面上很少流通了,一年级学生几乎就没见过,不认识,也无从准备,我就从电子白板的数学资源图库中搜出这些币值的图片制作成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很方便的使用翻转、拖拉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全面、直观的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
3.
准备好学具和教具。

      教师自己准备一套真实的人民币,作为教具,要求学生将书本附页上的人民币样币放大、过塑剪成一张张的,做成学具。还有模拟购物所需的卷笔刀、铅笔、橡皮尺以及小食品和小玩具。
从学生认识的人民币入手。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活动应当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在这些过程中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与此相伴的是教师的角色要做出改变,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生都收到过压岁钱,基本上都认识一百元的人民币,但也只知道是红色的,上面有毛爷爷的图像。我顺势引导学生可以从颜色和图像上去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还有其他的区分方法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还有数字、拼音、汉字.....等不同的区分方法。边汇报边用电子白板展示、交流,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与交流,老师适度的引导,认识人民币就不困难了,并且能很快掌握人民币的单位名称,分类...
.活动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结合。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的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使用人民币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在模拟购物活动中,充分利用白板的复制、拍照,保存、拖拉功能。出示一款物品,让学生拿出与标签价格相等的人民币,上台汇报自己的支付方法,并在白板上拖出相应的人民币拍照、保存。最后将所有的付款方式集中展示,开拓思路,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同一种价格是可以有不同的付钱方式。通过比较寻找更方便、更简洁的付钱方法,从而掌握支付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也体现了数学简洁的美。开放性、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应用意识的失落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数学应用是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形成正确数学观的过程,。这一过程追求的目标不仅是知识的获得和问题的解决,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学会数学的思考,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感悟数学的精神,并形成正确的数学态度,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在动听的音乐声中开始了学生们的模拟购物,利用自己手中的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买东西和卖东西的同时,经历了同用一定数量的钱买单一物品和买多种物品,付钱、找钱.......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买东西的乐趣,更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了社会交往和应用能力
 

 “五好”促小学英语教学更加有效

                 武汉市汉 阳 区 西 大 街 小 学 薛燕

   提高英语课堂效率,仅向课内的教学使劲是不够的,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外因只有依靠内因才会起作用。了解学生,和学生真诚的交流,知其特点,明其需求,教学时课堂的氛围才会融洽。笔者认为,课堂要高效首先得从孩子们入手。

一、把好孩子们的“脉”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了解学生,不光要知道其学情,更应知其性情。在英语课堂上查其言,观其色,导其趣,促其兴,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在课堂上有其发展的空间。

把好孩子们的“脉”有这么几条小途径:

(一)从孩子间了解孩子。在课后,教师不要急着回办公室,与孩子们进行简短的交流:孩子们上课听懂了吗?有没有问题?布置的作业清楚吗?……有空时,可以与孩子们聊聊天,谈一谈班上发生的事,谈一谈班上有趣的人,在各种户外活动中,找机会加入其中,更全面深入了解孩子。

(二)与班主任、科任老师多交流多与班主任沟通将更快捷的加深对孩子们的了解与科任老师交流可以从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可以更好的知道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生对各学科的喜好。在课堂上,要用多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在情感上,要把教师的表情,语言等传递给学生孩子们也会因此而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喜欢上你,喜欢上你的课。

(三)与家长保持沟通联系。平时可以通过电话或孩子们的家庭作业等多种方法保持与家长的联系,将孩子课堂上的情况反馈给家长,给家长一些配合的小建议、小技巧,这对学困生和行为偏常生的帮助很大。与孩子的家长联系时,将孩子具体的问题指出来,让家长与教师共同分析孩子问题产生的原因,听家长建设性的意见,要跟家长一起帮助孩子共同解决问题。

了解孩子现状及需求,教师才能驾驭好课堂,提高英语课堂的高效。

二、抓好孩子们的“神”

在英语教学中,面对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的天性,学生上课开小差,发呆是常有的事,这使老师们备感头痛。由于孩子们的走神,往往使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抓好孩子们的“神”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所在。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尝试用以下三个途径去抓住孩子的神。

(一)以趣提神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孩子们的认知情况和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单调、枯燥的语言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吸引孩子们自主参与课堂实践活动,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有趣,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以严定神

在英语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会组织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游戏活动。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调控课堂纪律在听力训练时,让学生学会静下来倾听他人的发言,静听原汁原味的录音材料。听时,对注意力集中的孩子给予个人或小组的表扬违反听力规则的,则给予不加星或擦去星的小小处罚,让这些小小的规则深入到孩子们的每项活动中,让他们在有序的游戏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三)以恒养神

在低段教学中,坚持做到利用各种活动形式、评价方式让学生愉快的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的神被老师精心设计的趣味教学活动所吸引,在不断积累中内化成一种自学性和习惯在高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的素养,以教师风趣的语言、渊博的知识吸引住孩子,以持久的爱心温暖着孩子,在平等的﹑智慧的互动交流中激励孩子们自信的学习。教师不要把外界的应试压力转嫁给学生,而要智慧地将必会、应会的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进行知识整合,复旧引新﹑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用我们的智心去引领孩子们,长此以久,以恒养神。

三、理好英语教学的“层”

(镜头一):该听录音了,教师左﹑右翻转磁带找了半天才找到要听的那段录音,学生边等边讲话,教师边倒磁带边发号施令。

(镜头二):老师正在讲授重要的知识点,可是学生学习情绪并不高,教师心急如焚,气不打一处来……

(镜头三):让孩子们记住重点词句,教师让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高低声读……学生读得生硬而无力。

从几组镜头中可以看到,没有准备的课堂,费时费力,而且低质低效,高效的课堂需要我们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的课堂才会有层有序,活而不乱,高质高效。

(一)课堂要高效,课前的功课要做足。

备课可以使自己对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有清晰的认识,重难点的把握,重难点的突破,活动的设计都要细致考虑,课前要做好上课的一切准备,如教具准备﹑提前进教室等。通过备课,教师做到心中有数,为课堂的有序进行打实基础。

(二)课堂要高效,教学设计要做精。

四十分钟的课,讲解:有详有略;释难:有层有序;互动:有主有次;交流:有扶有放。教学设计要有层次性,有渐进性。课堂重精讲、巧练。

对于不同的课型,细心归纳出适用于学生的教学模式,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设计时,根据学情和教学重难点,分层设计教学活动,分步解化教学重难点,层层递进。设计的教学过程越具体细致,课堂教学就会越流畅清晰,这样,四十分钟的课才会容量大信息多,效率高。

四、掌好课堂评价的舵

评价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它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评价在我们的常规课堂教学中会起到杠杆的作用,找准支点,它可起到小力拨千斤的作用。它也好比一个舵,把好它,精彩会节节呈现

五、开好课后反思的“方”

课后反思,有利于教师更快的成长,它让你更善于思考,学会总结提炼教学的长处,反思教学失力的根源,不断改进并完善自己的教学思路,让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当你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的时候,你就会为自己的课开方抓药,找一条健康发展的路,教学的智慧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得到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才会得到彰显。

 

                        如何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

                          武汉市二桥中学陈哲

我校自2008年以来,积极推行一二四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堂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落后教学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明显提高,大面积提高了教学成绩,保证了教学质量。作为一名在二桥工作了十多年的历史教师,在积极响应学校课改的同时更多的看到了历史课堂的独特性和历史教师的可为之处。在此,我谈谈如何让学生心目中枯燥无聊的历史课堂充满活力。

一、       激活——把课堂还给学生

要创设适合学生参与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必须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以平等的身份来到学生中间,尊重学生的一切,真心实意地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认真地听取学生的观点和意见,注意发现学生发言的合理部分,绝不轻易否定,而以学生口吻谈看法,让学生都认识到:课堂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如改变课堂中课桌椅的摆法,用环形或分圈围坐的方式,代替传统的秧田式排列等。

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的大脑动起来

其次,积极讨论——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

再者,轻松游戏——让学生的双手举起来。

二、带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教学的组织上,教学组织之一是合理利用课程资源。作为历史课程资源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以其信息量大、传输快、音画兼备、形象直观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所采用。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处理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部分。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可以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

没有多媒体资源的地区,教师可利用小黑板、图片展示等方式,加强材料题训练,增强学习者的学习直观。通过材料、图片既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还可以培养学习者解答材料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

教师教学主导性,还表现在教师个人素质、能力等上面,教师可以利用外在的教学资源,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三尺讲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学。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不仅仅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的利用者,更是最主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决定了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其本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教学的效果。教师的灵性、活力、智慧和创造性都能在课程资源开发设计方面得以充分的展示

三、评活——让学生参与学习评价。

学生相互评价是社会课整个评价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学生之间不但水平相近,思维相当,容易产生共同语言,在碰撞中相互启迪,共同提高,而且没有逆反心理等障碍,容易沟通。在实施评价过程中又可分为:同桌评议、小组评议、班级评议。 
  同桌评议常应用于日常教学评价,如平时测试和作业相互批改、评分等。学生好为人师,有机会批改他人试卷和作业,并指出他人的短处,往往使他们感到兴奋,有助于满足他们某种自尊的要求。而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力特别集中,并能在同学的错误中反省自己和完善自己,因而这一过程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再学习过程,同时,学生相互评价,他们会感到可亲可信。小组评价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如在进行课堂时事评述时,学生进行个别演讲后,由全班同学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指明优缺点。在班级整体评价中,学生慢慢学会了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适时地、恰当地给别人赞扬和鼓励。这样不但营造了互帮互学轻松愉快和睦相处的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将来立足社会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和生存能力。 
  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活学活用,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通过评价,学生自我反省,检查自己有没有实现学习目标,以此来改善学习方法,使评价过程又成为一个再学习的过程。这样可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加学习的动力,让自主学习更为扎实有效,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活——授人以渔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教师不能满足于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达到终身学习的效果。教师要经常反思,课堂上是否是关注了学生,知识是给与学生的还是引导学生自己获得的,教学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才能使自己的以后的教学更加生动。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教法思路,提问思路,让学生在课后也去主动学习,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学习建议,比如上《日本的明治维新》后,可以留给学生任务,让他们观看《大国的崛起·日本的崛起》,思考日本崛起的模式有哪几种类型,日本崛起的原因有哪些,日本的崛起的模式中值得吸取的教训有哪些。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知识的视野,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做到老师的教,最终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自己去学。

 语文段落层意概括指导的教学设计

武汉市二桥中学刘丽丹

 一、合作探究,小组交流三分钟。

师:勘破了问题的奥妙之处,我们今天便来见招拆招吧。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想要概括全文的内容,就要知道每个段落的大意,如何概括段落层次的大意呢?今天第一讲《段落层意的概括》,学习筛选整合段落层次的信息,从而概括出段落大意。(ppt展示)同学们先来交流一下课堂前置的第二部分,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答题的过程和答题过程中的发现。

讨论教学案前置作业的第二部分(给几个段落分层并概括层意,最后概括段落大意,把概括的步骤用文字表述出来)

二、分享表达

1、ppt展示段落(一)

                                  (一)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ƒ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教师预设)段落的分层与概括:

                                        

‚雪地捕鸟的缘由(板书)

ƒ雪地捕鸟的时机                                        

④ 雪地捕鸟的过程

⑤ 雪地捕鸟的收获

段落大意:雪地捕鸟

我的发现:四个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每个层次都比较重要,用简洁通顺的语言把它们串联起来即可作为段落大意。

2、概括过程:

师:(请同学朗读)提问: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生:捕鸟

师:围绕捕鸟写了哪些内容呢?说说你是怎么分层,怎么概括层意的?又是如何概括段意的?

生1:第一句和第二句讲了捕鸟的缘由,第三句讲了捕鸟的时机,第四句讲了捕鸟的过程。第五句是捕鸟的收获。

师:(板书学生讲述的层意)如何概括出每一层的大意的?分享一下思考的过程。

生1:因为第二句说“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我是通过这一句概括出捕鸟的缘由。第二层“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这就是捕鸟的时机。第三层都是讲捕鸟的过程。

师:第四句里面有很多捕鸟的动词,“扫”“支”“撒”“系”“牵”“看”“拉”“罩”,是整个捕鸟的全过程。

生1:第五层“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就是捕鸟的收获。

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2:我觉得第一句应该单独为一层。“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这一句是总起,后面四句是分述,四个句子是递进关系。

(教师板书学生讲述的层意)

生3:不对,捕鸟的缘由、时机、过程、收获,是四个并列层面的关系,不分主次。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我们还是回到之前的问题,这个段的段落大意是什么?

生4:写了雪地捕鸟的全过程。

师:这应该是第三层的层意,第一层总起说“百草园比较无味”,后面就是围绕下雪捕鸟的乐趣来写,可以概括为什么?

生5:雪地捕鸟之乐。

师:并列的几层还可以怎么概括?

生6:可以把几层的内容罗列出来。这个段讲了捕鸟的缘由、时机、过程和收获。

师:同学们能不能把刚刚整个概括的过程提炼成具体的方法,用简洁的语言分条表述出来?

生:7:我觉得可以分成四步,第一步先浏览整个段落,发现段落的中心是捕鸟;第二步观察和分析每个句子之间的关系,相同意思的句子为一层;第三步发现几个层次之间没有明显的主次关系,所以它们都为并列的层次;第四步中心为捕鸟,结合四个并列层意概括出段落大意。

师:她把从讨论、分析到概括的整个过程很详细地分条叙述出来,边听边思考边记录,最后整理归纳,很有条理,是不是应该给予她掌声。(全班鼓掌)

3、师:接下来是第二段。(PPT展示)

                               (二)

与外面的世界相比,村子是落后的。‚虽然它与外面世界一样,也有楼房、马路,也有企业、村委,但它仍然不能抵消外界对人们的吸引力。ƒ外面的路宽,外面的楼高,外面挣的钱多,外面的生活舒适。④离开村子的愿望就像瘟疫一样,在空中飘荡着、传递着。⑤“离开这儿,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到外面去。”⑥一句句强烈的声音召唤着村子中的男人女人,也使他们抛弃了养育他们的村子。⑦这一走,毅然决绝、义无反顾。 ⑧那座亲手垒起的院落,那棵亲手栽种的杨柳,那片倾注了汗水的土地、……,都挽留不住那些躁动不安的心,也牵扯不住那些匆匆离开的脚步。

(教师预设)段落的分层与概括:

段落大意:因为村子落后,所以人们离开村子的愿望很强烈。

我的发现:总分层次句在概括时可以找出表达主要思想的中心句,作适当调整、增减,以求准确、连贯。因果关系的层次抓住原因结果来概括。

4、概括过程:

师:(齐读段落),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是如何概括这个段落的段意的?

生1:我们阅读文本之后,发现几个句子之间是总分结构。可以用中心句来概括段落大意。

师:哪一句是中心句?

生1:“与外面的世界相比,村子是落后的”。

师:请继续。

生1:后面的‚ƒ④⑤⑥⑦⑧句都是分句,写了人们想要离开村子,到外面的世界去的原因。

师:刚才她说第一句是中心句“村子是落后的”,其他句子是写了离开村子的原因。大家同意她的说法吗?

生2:我觉得‚ƒ句为一层,第一句“与外面的世界相比,村子是落后的是这一层的中心句,第二句“”虽然它与外面世界一样,也有楼房、马路,也有企业、村委,但它仍然不能抵消外界对人们的吸引力。”第三句“外面的路宽,外面的楼高,外面挣的钱多,外面的生活舒适。”是以村子与外面世界的对比说明村子的落后。④⑤⑥为一层,第六句是中心句,写因为村子落后,人们离开村子。⑦⑧句写任何东西都挽留不住人们离开的脚步。

师:那整个段落的大意呢?

生2:因为村子落后,人们离开村子。

师:还有没有同学说一说你的想法,我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生3:我和第二个同学关于第一层的分法是一样的,‚ƒ句为一层,第一句是这一层的中心句,‚ƒ句写出村子与外面世界的差距。第二层是④⑤⑥⑦⑧句,中心句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到外面去。”围绕人们的愿望写他们的行动。

师:你把这个段落分两层,你发现这两层之间什么关系。

生3:因果关系。

师:哪是因?哪是果?

生3:村子落后是因,导致人们离开村子的愿望很强烈是果。

师:为什么说愿望很强烈,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3:很强烈可以从“强烈的声音召唤着村子中的男人女人,也使他们抛弃了养育他们的村子。这一走,毅然决绝、义无反顾。”“都挽留不住那些躁动不安的心,也牵扯不住那些匆匆离开的脚步。”可以看出来。

师:那么你是如何概括整个段落的大意的?

生3:因为村子很落后,所以人们离开村子的愿望很强烈。

(教师板书学生的概括)

师:大家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说的很好。

师:同学们能不能把刚刚整个概括的过程提炼成具体的方法,用简洁的语言分条表述出来?

生4:如果碰到因果关系的层次,可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进行概括。

师:理清层次关系,比如总分,因果等等,不同层次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PPT展示思维导图:初步了解段意——弄清句子意思——分清层次关系——概括每层意思——形成段落大意

5、教师小结:朗读段落,初步了解段落的内容,把握每一个句子的意思,分清层次关系,概括每一层大意,再依据层次之间的关系合并成段落大意。

三、当堂训练(小试牛刀)

师:刚才我们通过讨论交流了段落大意概括的思路,接下来教学案上还有两个段落,我们来小试牛刀,学以致用。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给下列段落分层并概括层意,最后概括段落大意。(ppt展示),小组要有一个同学作记录,把概括的段意写在纸上,等会儿呈现在黑板上,组内另一个同学讲解概括的过程,看看哪一个小组概括最精准,讲解最详细。评选最佳小组,其他同学在教学案上写,适当补充。大家有没有信心夺得最佳小组的称号?(3分钟)

                             (三)

 品酒大师的舌头,可以品尝出几千种酒的细微差别,说明舌头的品味本领可以潜力无限。‚然而我们的舌头却伴随着平日的粗糙、咸辣、重口味饮食,一天天地迟钝了,正所谓什么样的食客能造就什么样的厨师,什么样的饭菜也造就了什么样的舌尖。

(教学预设)段落大意:舌头的品味本领可以潜力无限,却由于不良饮食习惯变得迟钝。

我的发现:层次之间的转折关系用转折关联词连接,前后两层意思串联起来,但偏重后一层意思。

                             (四)

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一定退休了。‚也许,他这时候仍在糊风筝,教给自己的子孙,把那精致的手工艺品送上天去。ƒ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被断腿钉到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我希望他不至于如此,可以依旧地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教学预设)段落大意:揣想老师的近况,寄托我的希望,定格老师的形象。

我的发现;连串法

概括过程:

师:接下来我们请四个小组来上台展示,两两PK。(请四个小组上台,组内分工,组员一个板书,一个讲解)其他同学整理自己的思路写出概括的过程和段落大意,在讲台上的小组讲解完后,有问题可以质疑。

小组1:请大家看到第三段,我们是这样分层的,第一句为一层,第二句为一层,因为第二句开头的“然而”是个转折词,所以两句之间是转折关系。第一句句义是舌头的潜力是无限的,第二句的句义是舌头在平时的饮食习惯中变得迟钝。段意为舌头的潜力是无限的,舌头在平时的饮食习惯中变得迟钝。

小组2:我们小组在分层上和前一个小组是一样的,但概括段意有些不同。两句是转折关系,段意在概括时加入转折词。段意为虽然舌头的潜力是无限的,但舌头在平时的饮食习惯中变得迟钝。

师:转折关系的句子句意的重点在转折词后面,所以概括时用转折关联词。所以第二组胜出。

师:大家看到第四段。请两个小组开始讲解。

小组3:我们在认为这个段落分三层,第一句为一层,二三四句为第二层,五六七句为第三层。第一层是对老师近况的猜测。第二层是希望老师仍然顽强,充满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第三层是刘老师的形象激励着我,陪伴着我。段意就是对刘老师近况的思考和对老师的感激。

小组4:我们认为分一二三句为一层,是揣想老师的近况,四五句是寄托我的希望,六七句是定格老师在我心目的形象。三层是并列关系,所以段意的概括就是三层意思串联在一起。我用的是串联法,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起来。段意是我想象老师的处境,也希望老师依然顽强充满活力,定格老师的形象,表达对老师的思念。

师:两个小组哪个更好?

生:第四组。

师:大家异口同声,第四组思路非常清晰,方法讲解的有条理。到此为止,课堂到了尾声。

教师小结:(PPT展示):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中考听力常见话题分析及听力技巧

武汉市第三十二中学欧阳倩

听力技能的提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我们必须给予听力训练以足够的重视。

在武汉市中考中,听力部分占25分,是仅次于阅读理解(30分)的第二大题型。由此可见,“听”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我们在英语的实际使用中最具实际效力的能力之一。

一、常见听力话题分析

听力部分分为三节,其中听对话回答问题(第二节的7个小对话和第三节的4个大对话)是得分的关键,而一段大对话其实就是几个小对话的叠加。那么,在这些听力对话中,有哪些常见的话题呢?

一般来说,我们常见的话题有问候、邀请、看病、约会、购物、问路、打电话、谈论天气、询问时间、谈论某个活动等等,有时还要对听到的信息做加工处理,如数字运算、时间顺序、比较筛选、同义转换、因果关系等。还有一类,就是根据对话的内容推测谈话背景,地点,判断人物身份等。

下面就以这些主要话题做详细的分析:

1、谈论天气

    天气是英语对话中非常常见的内容,在谈论这个话题时,其表达方式也多种多样。因此,在听力考题中,变化形式也多样。如2015年中考第7小题-- 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2016年的元调第6小题-- How does the woman likethe weather?

    从上面的题中可看出,答案并不是直接给出,而是通过与之相关的关联词中获得。如,sunny的关联词sunshineclear uprainy的关联词heavy rainwet等。并且,不仅仅是只谈天气,还谈论到了对天气的喜好。

2、数字运算

数字运算在听力考题中是考生失分较严重的一种类型题,失分原因主要在于听力只听一遍,而计算的相关信息并没有一次性地记录完整。更甚者,有的题还不止进行一次计算。一般情况下,有关数字运算的类型有:算数量,算价格,算时间等。

2017年中考第12小题--What time didthe train leave?2016年中考第10小题—What’s the time now?都是计算时间的题型。

    除此之外,还有2016年四调第10小题-- How manypeople do they expect to attend the party?(算数量)和2014年中考第10小题-- How much didthe woman pay for her skirt?也是数字运算题中的典型题型。

    与数字运算的相关常见问题还有:How long will she keep the book? How far is it from here to the bookshop?How soon will he be back?等。

3、人物身份、关系

    此类题型中,虽有直接获取答案的题,但多是根据关键词推测题目的答案。如2017中考第8小题--What’s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2016四调11小题--What may b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n and the woman? 都是此类型。并且常考的人物关系有:classmates ,teacher andstudents, classroom, parent and child, brother and sister, doctor/nurse andpatient, husband and wife等等。

4、地点

询问地点也是常考话题之一,但其得分率并不高,原因在于往往只会出现与地点相关的词汇,如答案是library,那么听力对话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borrowbooksreturnbooks,相关句子为Whenshall I return it?May I keep it for another five days?

2016年和2017年的中考题中,都考查了此类话题。问题都是Whereare the two speakers/ people?其答案也是由上述方法获得。另外,常考的地点有cinema, theater,library/bookstore, post office, restaurant, office, store, school(classroom, playground),street等。学生在平日的训练中可多进行一些词汇归纳。

5、交通方式

    此类话题的考查方式比较简单,一种是直问直答,另一种就是对话中会出现两种交通方式迷惑学生,但一般来说,学生都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如2016年的中考第7小题—How will the man probablygo to the hotel?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题干中给出了probably一词,对话中也出现了不止一种交通方式,这就要求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了。

6、同义转换

同义转换一般可分为两种:同义句转换和根据对话内容推测。其常见问题为: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man/woman/Tom......?

What does the man/ woman/sb. mean?

What does the man/woman think of ... ?

    在近几年的中考及元调、四调中都有此类题型,可见其考查的重点。

二、听力考试中的听力技巧

1、学会边听边记笔记,不是听写,而是写下关键信息,如关键词、时间等,便于作参考。

2、在平时训练听力时,注意捕捉文中所涉及的人物(who)、事件(what)、时间(when)、地点(where)、原因(why)、方式(how)、程度(how longhow soonhow much)、数字(howmanyhow much)、选择(which)

3、语言的另一重要作用是其交际功能,能够理解中心思想,演讲者的意图,或细节,能体会语言的交际功能意义,善于把语言与语境联系起来进行体会字面表层所传递的深层意义,如请求、命令、建议等,而熟悉句子的句型,有助于提高对讲演者意图的判别能力,理解句子的语言外涵义。

4、不管听什么材料,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在整体内容的理解上,千万不能只停留在个别单词或单句上,听不清时马上放弃,不要强迫自己听清每一个词,要把重点放在听关键词即实词上。

5、格外注意句子里面的转折词,例如but, however等,因为往往都是在转折处要出题目了。根据经验,考的都是这些转折词后面的内容,而不是前面的内容,所以听到转折词要条件反射的格外重视。

三、中考英语听力各类题型的注意事项

1、做题前,要在录音播放前的有限时间内,尽可能把所有问题的备选答案浏览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2、听句子,选择恰当的答语。这类题型需注意每个问句的疑问词:5个“w”和1个“h”,即“who, what, when, where, whyhow”,以及关键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频度副词、数字、日期”等,甚至有时对数字还要做简单的运算。

3、听对话,选择答案。可边听边速记某些重要的词(只要自己明白在平时听力训练中自己设定的符号即可),这些重要的词包括人名、地名、时间、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如果遇到有的单词没听清和有的句子没听懂时,应冷静思考,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和说话的语气,进行判断并选出正确的答案,切忌停留在某个单词或句子那里,费时思考,影响听下面的内容。这样会影响整个听力测试的成绩。

4、听独白,根据短文内容及问题选择答案,听短文判断正误等。既要听懂全文,又要对全文正确理确,选择的答案有时也可根据相关题干得出。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 许文

 

信息技术的学习是一个复杂枯燥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付出一定的时间去掌握各种指令的运用,还需要学生发挥个人智慧和创造能力,设计出一些简单的指令和程序。而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需要激发学生勇于探究、乐于探究的意识,学生只有拥有了对信息技术足够的兴趣,才能不断地对信息技术进行开发和创造,才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上有所造诣。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一、游戏引路,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有直接关系,信息技术课程也不例外。小学生初步接触计算机,对它有一定的兴趣,但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学生的兴趣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消失。电脑游戏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爱玩、好玩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充满无穷的诱惑。教学中,如果把“游戏”适时引入课堂,因利势导地把学生潜在的玩性转化为兴趣,就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引入合适的游戏,并利用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熟悉基本操作。例如,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时,有的学生从来没碰过电脑,对键盘、鼠标非常陌生,对于鼠标的一些基本操作,更是难以掌握,再加上鼠标的操作练习是比较枯燥的,让他们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根据这种情况,在引导学生学习鼠标的各种基本操作时,我把枯燥的练习换成他们喜欢的“扫雷”游戏、玩“纸牌”,让他们在游戏中练习鼠标的各种操作。这样的方式消除了学生的畏难心理,大大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很快熟练掌握了运用键盘和鼠标的技能。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心理学显示,低、中年级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则处在萌芽之中。由于生活经验和学习技能等因素的影响,在低、中年级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较难。但是这些孩子对形象生动、有情节故事或者有强烈色彩的东西充满好奇心。基于这个特点,我注重创设丰富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新课的导课环节,我把教学内容制作成有趣的动画故事,并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融入奇妙的故事情节和场景中,这时我再告诉他们这些都是通过电脑制作出来的,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三、开展竞赛,强化学习兴趣

适当开展各种竞赛,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竞赛条件下,小学生往往比平时条件下更努力地学习。在竞赛时,小学生总希望争第一,有很强的好胜心,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他们的这种好胜心理可以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竞赛,如:学习键盘基本操作时,组织他们进行键盘录入比赛;画图教学时,评选最佳小画家,并进行展示等。这样不定时地进行竞赛活动,既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又开发了学生智力,培养其敏感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竞赛过程中自然达到“练”的目的,真可谓一举多得。

四、因材施教,提高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是动手操作性强。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反应性等主观原因造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一点就通,而有些学生却表现出对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显了,基础较好的学生会感到学有余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上课;如果教学内容稍微加深一点,基础较差的学生又认为学不懂而失去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每一次上新课前,都先用同步系统或微课给学生做讲解和演示,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对于个别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便在巡视时进行单独辅导。在上机操作时,因为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时我便根据操作实际情况,选出一部分学生当“小老师”,让他们和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这样,不但让优生有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学习困难生因为得到帮助,有了进步,也提高学习兴趣。

五、给予奖励,激发学习兴趣

一点一滴的成功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进步和学习动力。因此,在学生学习中,可以通过反馈汇报,对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在奖励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掌握的知识产生成就感。例如:学生回答正确时,计算机马上会表扬,发出“你真棒”、“你真聪明”的声音,或在他的电脑上献上一束鲜花或一阵掌声,受到奖励,学生便兴趣盎然;要是有的学生回答错了,电脑还会在屏幕上显示———“再想想”,同时配上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动脑。又如我在“制作书签”一课教学中,选出一些制作较好的书签,把它们打印出来,作为奖品奖给表现好的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方面的,只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得主动、学得活泼,他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就会长久不衰。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贯彻“兴趣引路”的思想,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灵活性,使学习真正变成“学无止境,其乐无穷”。

21、三潭印月教学过程设计

武汉市钟家村小学邹慧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来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整篇文章作者都是围绕三潭印月的来历写的,三潭印月是杭州西湖最美景观,也是世界闻名的一处游览圣地。这里绿树依依,繁花似锦,绿荫中隐约露出亭台楼阁,像人间仙境一样。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人间的仙境。

二、品读感悟,学习2节。

1、过渡: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2节,看看这一节写了什么?

(写湖心小岛、苏堤、三塔的来历)

2、质疑:我想问问,在读这一节时,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1)“杰作”为什么打了引号?(2)苏东坡不就是用泥堆长堤和小岛,怎么就称为“杰作”呢?)评(1:(真不错)评(2:(你很会学习,能抓住关键词提问)

3、CAI:播放历史短片

过渡: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好好读书,好好思考,我们先来看个短片  

谁能结合第2节和短片来谈谈人们为什么把这长堤、小岛、三塔称为苏东坡的杰作呢?

(挖泥筑堤是抗旱灌田);(本来挖泥是抗旱灌田,又用泥筑堤、小岛和石塔,形成一处美丽的景观,供人们欣赏)评:(说得好);(能结合后面的文章来谈,太好了)

4、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齐读

三、品读感悟,学习34节。

过渡:刚才同学们提到苏东坡挖泥筑堤、建塔是抗旱灌田,其实它的杰出还不仅仅表现如此。

1、让我们读读文章的345节,自由读。

勾画相关句子,看看你会不会有新的收获,新发现,更加体会到苏东坡设计的杰出呀?(师巡视)

2CAI:第4  1)谁来说说?(生答4节)能谈谈体会吗?

CAI:出示句子  (2)师:在水面见到天上一轮圆月的倒影是很常见的,但是在杭州,在西湖,在三潭印月,这处景观中我们在水面上看到却是一个个圆圆的月亮,这真是一处了不起的景观。

3)指名读,评:(这么多月亮随着波光粼粼的湖水一闪一闪的)(这美丽的月亮有如晴朗夜空中的满天星星)(听了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这像星星一样的月亮仿佛在告诉我那古老的三潭印月的传说。)

3、品读感悟,研读第3 

过渡:唉,为什么会出现这神奇的景象?看来我们还得研究一下这石塔的造型,看看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CAI3节、4节两句话    1)自由读  自由读这两段句子

2)指名说   (因为塔是镂空的,每个塔有5个小圆洞,在石塔里点灯蒙纸就能投射出这很多月亮)现在我们能体会出来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3)指名读第3  能读一下吗?再说说这个石塔有什么别致之处?

(造型优美、上尖下小、像一只宝葫芦)

4)指名读,你体会得很好,能读一下吗?

(评读:你读出了石塔样子上尖小下)(评读:你读出了它造型优美)(评读:你读出了石塔的可爱像只宝葫芦)

(5)小结并齐读:因为造型优美别致还被选上人民币1元钱的反面图案,它还代表国家形象。    

齐读第3节   把这份感受带到这段文字中云吧!

4CAI:每个石塔……  过渡:还从哪里看出这三潭印月是苏东坡的杰作呢?

1)指名读   从这句中哪些词看出?(评读:从“正中”体会到三潭印月的神奇,刚好映在这些“月亮”的中间。)(评读:还从这个词体会到古代人民的聪明。)

(评读:真好,抓住重点词来谈。)(评读:你的体会更深刻了。)

(评读:从“十六个”体会它的杰出,本来水中只一轮月亮,变成了十六个月亮。)

(评读:能抓住具体词语体会,真不错)

2)指名读   评读:(我感受到这古代劳动人民真是巧夺天工呀!) (我体会这三潭印月的神奇景象。)

3)这句在写清楚三塔是如何变成16个月亮时,还用了一些特殊的词,看看有哪些?(五个、三个、十五个、一轮、十六)还有哪些类似的词(三个、一个个)

 师:它们都是数量词,原来作者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三潭印月”的神奇与特别。

4)那么在什么时候看这神奇的景象是最佳时刻?

CAI:原来每……       指名读

过渡:这段写得太好啦!老师也愿意读一读,我读第1个问句,你们读后面的句子好吗?

5)发现了吗?这第一句和后面的句子有什么联系?(用了设问的方法来说明)

小结:这段运用了问答式构段方式来写,这样写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6CAI:三潭印月美景   让我们一起泛舟碧波上欣赏这迷人的景色。

此时此刻,你乘船游玩在湖面上,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这月夜太美,真是人间仙境。)(人间天堂)(这三潭印月真是太神奇了!)

四、升华情感,学习五节

1、过渡:同学们,你们刚才说的,正是这课文的最后一节呀,这月色溶溶,波光粼粼的月夜真是美如画,齐读。

2、这成千上万的人到西湖来赏月、划船,笑语声声,声声笑语,这其中有你,有他,有我,也有你们大家呀,齐读。

3、小结:置身于这世外桃源,真是人间的天堂呀!

   板书:人间天堂

五、总结,拓展延伸。

1、小导游

这西湖的三潭印月真是太美了,我多想去看一看啦,谁能当一个小导游,向我们介绍一下这美景呢?先自己练习一下,练习好了就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学生:练习三、四、五节(导游词) 

师评:谢谢你的精彩讲解,把我们带到了这人间的天堂

2、古往今来,人们对于这三潭是如何印月还有其他说法,想知道吗?

CAI:三潭印月其他说法

3、小结:西湖是一个文化味道很浓的自然景观,三潭印月更是承载了许多的文化内涵,它如画的美景、如诗的意境、久远的历史、精巧的设计,仿佛向我们诉说着它那古老的传说。

难怪古往今来的诗人吟诵道:“片月生沧海,三潭处处明,夜船歌舞处,人在境中行。”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   再读课题

               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教学过程设计

            武汉市第三十二中学 徐辉  

【预习生疑】

1.课前播放音乐“坐火车去西藏”同时播放图片,让学生欣赏青藏高原上的铁路、当地的特有动物──藏羚羊、牦牛,以及拉萨布达拉宫

2.第一部分导学案,几个这样的城市与省份的简称,核对答案,能否说出我国铁路干线与命名规律。(老师讲:我们课前已经把我们班按照中国地图的样子布置了一下,有一部分同学的位子已经设置成某个城市,在这个位置上的同学就是该市市长,站在武汉的位置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先把方位弄清楚,有些同学有自己的角色,看看你们能否承担起你的角色任务。武汉市市长:你的市位于哪个省?省的简称是什么?省会哪里?学生回答。再问其它几个市。)

【互动质疑】课前预热:

(老师讲:刚刚歌曲里提到了一个城市,一种交通方式。(拉萨在省或行政中心?提到是以什么交通方式去西藏?火车。)是啊!2005年以前西藏是不通火车的,没有铁路到西藏,这里有一段关于西藏通铁路的视频,大家来一起了解一下。)

播放有关中国建设青藏铁路干线的视频)120’’

(老师讲:是啊,青藏铁路是海拔最高,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是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当时的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总书记给予了高度评价。外国人说西藏修不了铁路,因为那里有上千公里的冰雪,冻土和软泥,然而我们的铁路建设者不仅建成了,而且实现了无人自动化管理,全线设备免维修的现代化铁路。我国除了青藏铁路,还建设了哪些主要铁路呢?)

一.           铁路干线的命名。

(老师讲:我国的铁路四通八达,我们今天先来了解它的命名。先讲青藏铁路的命名:青海到西藏,取青字与藏字,而且地名方向从东到西先说东的。)

问同学们去过哪里?经过哪些城市,是什么铁路干线?

1.展示一些起点与终点:(白板幕布与圈点法

北京到哈尔滨  京哈线   上海到杭州  沪杭线      宝鸡到成都   宝成线

北京到广州    京广线   杭州到株洲  浙赣线      成都到昆明   成昆线

北京到包头    京包线   株洲到贵阳  湘黔线      太原到焦作   太焦线

北京到上海    京沪线   贵阳到昆明贵昆线       焦作到柳州   焦柳线

北京到九龙    京九线

2.让学生来找他们的干线名称。你知道铁路干线是怎么命名的吗?PPT展示几个起讫点。(小组活动)

下面我们总结几种主要铁路干线的命名方式:PPT

 1).采用起讫点的城市简称命名:京包线。

    采用起讫点省级行政区域名称的简称命名:湘黔线。

    采用起讫点城市和省级行政区域名称的首字命名:兰新线:。

 2).从北京出发的铁路,“京”字放在前面

 3).东西向的铁路,一般先说东面的城市或省

4.南北向的铁路,一般先说北面的城市或省(以上均可点学生回答)

3.五纵三横铁路网:(老师讲:我国的铁路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完善的铁路运输网,现在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实际分布。铁路网分布太多太密,这节课不可能全部学完,我们今天只来了解最基础的铁路干线“五纵三横”铁路线。)

PPT:中国的铁路运输干线)

五纵1.京沪线: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上海

2.京九线;北京、商丘、南昌、赣州、深圳、香港(九龙)

 3.京广线:北京、天津、秦皇岛、锦州、沈阳、长春、哈尔滨;北京、      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株洲、韶关、广州

 4.焦柳线:焦作、洛阳、襄樊、枝城、怀化、柳州

 5.宝成线-成昆线:宝鸡、成都、西昌、昆明

三横:6.京包线-包兰线:北京、大同、呼和浩特、包头;包头、银川、兰州

 7.陇海线:连云港、徐州、商丘、郑州、洛阳、西安、宝鸡、兰州、嘉峪关、哈密、乌鲁木齐

 8.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上海、杭州、鹰潭、株洲、怀化、贵阳、昆明

18个学生活动:把教室当中国,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城市名牌,负责自己的城市铁路。没有城市名牌的布铁路线)

(老师讲:我们知道了这些铁路干线,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活动,模拟建设我国的铁路干线。每个城市都放在固定的位子,该地的同学就是该市的市长,你们有责任把铁路建设到你们的城市。我们的铁路还需要一些建设者。你们就是我们的铁路建设者,分两批,先建设横向的铁路,后建设纵向的铁路。老师拿出彩带当铁轨,学生开始布置模拟铁路线)

.几大铁路枢纽:

    铁路线建设好以后,老师检查。老师说:其中手上有三条线以上或十字交叉线的是铁路枢纽。5个同学站起来,分别说说是哪几条铁路干线交汇:

北京,郑州,株洲,徐州,兰州。(在地图上展示图片ppt)

老师继续说:这站起来的同学所代表的城市就是铁路枢纽城市

【内化释疑】

基础闯关1-3学生直接在教室随着铁路线走

知识运用:虚拟旅行,让学生在模拟旅行中掌握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和交通枢纽。(三个学生回答)

1.从哈尔滨到广州要经过什么线路?几个铁路枢纽?

  走的京哈线与京广线,经过北京,郑州和株洲三个铁路枢纽。

2.从郑州乘火车到上海,选择最近便的路线,沿途经过哪些铁路线以及重要的交通枢纽?

   走的陇海线与京沪线,经过徐洲铁路枢纽。

3.从武汉去西安看兵马俑要走哪条铁路线?

  走的京广线与陇海线,经过郑洲铁路枢纽。

最强大脑:快问快答.

【拓展复疑】

小组活动: 1)旅游线路设计大PK

1.武汉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为“跟着课本去旅游”,他们要到“延安,我把你追寻”中的延安,“壶口瀑布”中的壶口,“愚公移山”中的太行,王屋二山和河曲,还有“我的故乡在北京”,“长江三峡”,“美丽的晋祠”,“济南的春天”再加上“三潭印月”的所在地。请为他们设计一条经济合理的线路,可以用不同的交通方式。

2.郑州市组织“千名老人游神州”的旅游活动,行程中要逛逛苏杭,游览兵马俑,在长沙橘子洲头追思伟人毛泽东,到昆明看石林,请为他们设计一下行程。

(三个小组设计“跟着课本去旅游”,三个小组设计“千名老人游神州”,最后选出优胜小组。抽签选设计活动)

最后学生展示设计方案     2)调查问卷

  调查小组成员坐火车到哪里去过,经过什么铁路干线?那些城市?有什么风景名胜,名俗特色食品?

课后反思:这节课课堂容量饱和,学生活动多,学生参与度很高,学生普遍反映这是在“玩中学,学中玩教学效果好。

                “一星期梦想校园”教学过程设计

                    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 谢菲

一、预习,谈话导入

1.谈话:如果可以一星期五天都学习自己喜欢的科目,你会选择哪一科?为什么?

  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导入:文中的同学又有什么想法呢,让我们进入——(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或想法?

2.检查反馈:

(1) 认读词语,正音。难写的字集思广益,识记字形。

要注意的字词:

同音形近字——蓝   篮  (辨识部首  分别组词)

易错的笔画——造   (“牛”字的“竖”下部不出头)

易错的部首——致   (反文旁,勿写为折文旁)

易错的笔顺——毽  (出示实物,引导明确部首,半包围结构,注意笔顺)

(2)交流初读所得: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或想法?

   结合大家的体验、感受(兴奋、高兴、开心、疲劳、厌倦)相机导入会文精读。三、精读,会文悟情:

(一)得知计划时的兴奋(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从哪句话的描写感受到同学们很兴奋?勾画句子。

“大家听了,都拍掌高呼:‘体育课!体育课!’”

2.引导联系自己预习活动中的想法,抓住关键词体验同学们的内心世界,体会心情。

  是一个同学这样说吗?两个?还是几个?哪判断出?

(“都”——他们事先商量过吗?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讨论,但彼此的看法惊人地一致、不约而同。看来,体育课是大家共同的最爱!现在,有这样一个五天只上自己最喜欢的课程的机会,真是欣喜若狂啊!)

3.指导朗读(欣喜,兴奋):指名读,评议,配合读,配上动作齐读。

4.概括段意:校长介绍“梦想校园”活动内容,同学们兴奋地选择只上体育课。

(二)活动实施初期的兴奋、快乐(第二自然段)

1.学法同上,完成作业纸:自由读该段,从哪句话的描写感受到同学们很高兴?勾画句子。 (“操场顿时人山人海,吵闹非常。有的人奔跑追逐,有的人打篮球,有的人踢毽子,大家都玩得很高兴。”)

2.  课件:句子比较,对比表达效果。

(1) 操场顿时人山人海,吵闹非常。有的人奔跑追逐,有的人打篮球,有的人踢毽子,大家都玩得很高兴。

(2) 操场顿时人山人海,吵闹非常。

   学生自读,说一说哪句更好,为什么?

  (运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将前句的意思表达得更为具体,读者仿佛眼前出现相关的画面。)

3.结合学生的理解,联系第2句的具体情态理解词语“人山人海”。

(比喻,人如潮涌,所有的同学都跑到操场上,上他们最喜欢的体育课,操场上挤满了人。)

4.读中学写,仿句练习,完成作业纸,引导写具体:

想想你们上体育课时的情景,还有的同学会干什么?接着往下说。

联系生活,积累运用:你们还在什么情况下看见人山人海?

5.指导朗读:配合读(总分总)。

6.小结:围绕中心句写具体。

7.概括段意:同学高兴地跑到操场上体育课。

(三)活动实施中的疲劳(第三自然段)

1.出示句子谈体会:

可是不一会儿,有些人已经累得坐在地上;有些人渴得拼命喝水;有些人则回到课室,伏在桌上睡着了。  (疲惫不堪, 用““有些人……有些人……有些人……”表达。)

变换句式:还可用什么句式对同学们的不同情态一一进行描述?( “有的……有的……有的……”)试着连起来说一说。

认识分号:自由读句子,体会分号在此句中的作用——分开语意并列的句子。

2.结合上一段的句子对比,判断属于概括描写还是具体描写。结合插图启发补充。

3.概括段意:同学们上体育课,疲惫不堪。

(四)活动实施中期的厌倦(第四自然段)

1.运用以上方法自学,完成作业纸,结合句子谈体会。

(厌倦,用“有同学说……又有同学说……另一些同学说……”句式表达。)

2.判断哪些属概括描写,哪些属具体描写。

3.概括段意:同学对天天都上体育课感到厌倦,要求上其他课。

五)活动结束,回复正常时的激动(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讨论:大家都那么喜欢上体育课,为什么当一切即将恢复正常时,大家比上星期还要兴奋呢? (学习应该是多元化的,不能仅凭一时的兴趣,如果偏科,容易使自己生厌,同时,所学也会受到很大局限。)

创设情境,理解“熬”:每天都上体育课,上午到下午,一天……两天……整整5天啊!这5天时间里,大家是怎么度过的?你好象看到了什么?(疲惫不堪的情态)听到了什么?(怨声载道)看到这些,听到在这些,你认为这个字下面的四点像什么?(像流下来的汗。还像火。 这把火在哪儿烧呢? 在同学们的心里,真是度日如年哪!他们多么想退出啊,可一想到活动的规则,他们只能——忍受。)  学习查字典。

2.课件:出示句子

当老师宣布下周一切恢复正常时,大家高兴得大叫起来,叫得比上星期那次更兴奋呢!

(1)判断属于概括描写还是具体描写。

(2)读中学写,完成作业纸:用此句总起,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仿写同学们激动、兴奋时的不同情态。

3.练习朗读(加入学生仿写的句子朗读,多元理解,体会成就感。)

4.概括段意:回复正常上课,大家比以前更为兴奋。

四、延读,拓展讨论:

  如果你是校长,你会怎样安排一天的课程表?请你写一写。

一年级 第十六课 被爱的感觉”教学设计

武汉市钟家村小学 王茜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知道到不仅父母会疼爱呵护自己,而且老师和同学也会关心帮助自己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感受到班级是个温暖的集体3.行为目标:能够与小伙伴和睦相处,互相关心,相亲相爱。

【课前准备】PPT、心形卡片、头饰

课前沟通:

1、同学们你们好,你们是一年级()班的小朋友?

2、我听说你们一()班的小朋友上课最会倾听是吗?

3、随机问:一会上课别的小朋友回答问题时你要怎么做呢?

   及时肯定:嗯你也是个会倾听的孩子。(4人)

4、我还知道一()班的小朋友都知道上课回答问题要先举手是吗?怎么举,谁来示范下?

5、有谁认识我?追问:我姓什么?(赞扬该生懂礼貌握手并送卡片)

准备上课:上课,起立!同学们好!

一、创设情景、暖心活动

1、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个见面礼——PPT“仙女棒”

2、看,王老师用“仙女棒”给同学们变来了一只可爱的“兔子”呢(师兔戴头饰PPT:自动播放故事,音乐)

3、师旁白:这只小兔子带着我们走进一片森林里,漫步在林间的小道上,深深的吸一口气,再慢慢的吐出来,嗯~~~~空气中夹杂着野花的幽香呢。远处可以听见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可以看见有一座弯弯的小乔,那小桥是通往兔妈妈家的。

     瞧,屋里有一只可爱的小兔子(学生扮演小兔子戴头饰),它正拉着妈妈的长耳朵他要大兔子认认真真地听他说:“猜猜我有多爱你?”

“噢,这我可猜不出来呢。”大兔子说。

“我爱你有这么多。”小兔子说着,使劲儿把两只手臂长得大大的。

 大兔子手臂更长,他也张开手臂说:“可是,我爱你有这么多。”

 小兔子说:“这可真多呢!”

小兔子不服气,他又高高的举起双手说:“我爱你,就和我的手举得一样高。”

 “我爱你,和我举得一样高。”大兔子温柔的说。

 小兔子想:要是我的手臂也可以举这么高就好了。

(师生紧紧拥抱在一起)

4、故事讲到这王老师想问小朋友们:“从这个故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4人)

生:爱!

师追问:为什么呢?

5、采访扮演小兔子的同学谈感受,师相机说:宝贝我也很爱很爱你,谢谢你给我的爱,让我心里感到暖暖的。

师:这是爱(相机粘贴板书“爱”)爱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呢?(6人)

生:温暖、开心、快乐、幸福、满足、暖心

6、同学们说的真好,爱,它有一种强大的力量;爱能让人回味无穷,爱更值得留下美好纪念。(PPT展示父母爱照片)

7、看完这些照片,王老师想问问你们,你们想到了谁呀?(6人)

生: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师追问:他们是怎么爱你的呀?

师:孩子,那正是XX对你的爱啊,这是来自(板书:亲人的爱)

这爱让我们心里感到______?生:开心,温暖。

二、感受来自老师的爱

1、同学们,在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爱,让我们心里感到温暖。那在学校也是我们的家,在这个大家庭里都有谁呢?

PPT:校园照片一张

生:有老师有同学。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说你看见了谁啊?王老师和同学们在干嘛呢?

PPT:四幅师生照片体会老师的爱 (6人)

3:你都得到过老师的哪些帮助呢?

4: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5:此时你想对帮住过你的老师说些什么?

小结:是啊,在学校里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爱着我们,如果说你们是祖国的

花朵,那老师就是辛勤的园丁,(板书:老师的爱)就让我们一起对在座的老师说一句“老师你辛苦了”好吗?

生:齐说:老师你幸苦了!

师:鞠躬谢谢同学们!

三、感受同学朋友的爱。

1、我听说班上有小朋友马上就要过生日了,是谁呀?

(请上台并戴上生日帽)

2、王老师给小寿星们准备了一个大蛋糕(PPT,蛋糕)同学们我们一起为他们唱一首“生日歌”(PPT:生日歌)学生拍手欢唱。

(老师奖励棉花糖给寿星)

3、齐问采访同学:棉花糖好不好吃啊?

4、什么味道?(2人)

5、同学你们有什么祝福的话想对小寿星们说的呢?(3人)

6、采访小寿星:听了同学们的祝福你们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7、刚刚是嘴巴里面甜甜的,现在还有哪里觉得甜甜的呢?(2人)

8、采访小寿星:你的好朋友是谁?那在学校你们是怎么互相帮助的呢?

9、那就把你们的爱心卡片分享给同学们吧(分4小组发卡片)

(板书:同学的爱)

小结:是啊!我们感受到了亲人浓浓的爱,老师无私的爱,小伙伴们纯真的爱,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爱,可怎么让他们也知道我们也爱着他们呢?

生:送礼物,亲一亲,抱一抱。。。。

师:王老师也想表达对你们的爱,我么一起唱一首歌,老师先带同学们把歌词读一遍。

师生共舞《爱我你就抱抱我》

四、社会的爱

1、同学们,除了(指着板书说)亲人的爱、老师的爱、同学的爱,还有许多人默默关爱着我们呢,请看大屏幕PPT谁能说说你还能想到哪些人给予我们的爱呢?(3人)

2、同学们瞧,王老师今天请来了几位叔叔阿姨呢(PPT:视频)

小结:是啊,如果每个人都献出自己的爱,那世界将变得很美好(板书:其他人的爱),生活中有这么多人关爱着我们,那就让我们把心里的感谢写一写或者画一画吧。

3、选择优秀学生作品展示,范读。

4、粘贴在大爱心上。

PPT:让爱住我家,沙画视频

五:分享屋

师拍手领读:我像一朵花,爸妈爱着它;为我挡风雨,永远不害怕。

            我像一棵苗,老师培育它;为我送阳光,关爱我长大。

 

 “感悟亲情”教学过程设计                       

   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王玲玲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当你生病时,是谁照顾你? 当你委屈时,是谁安慰你? 当你远行时,是谁牵挂你?指名说。

2、这些人都是你的亲人,亲人间的这种情就叫亲情。(板书:亲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父母,去感悟这份亲情。(板书:感悟)

二、父母的爱不求回报

1、你们的父母都很爱你们,谁说说父母爱你的事?(板书:父母的爱)

2、过渡:我看到了爸爸妈妈对你们深深的疼爱,你们真幸福!下面,我们来看看书中P22的故事《账单》。(课件:账单)

3、在对比中引导学生思考:

1)看了子建和妈妈的账单,你有什么想法?指名说。(板书:不求回报)

(2) 你们有类似的经历吗?指名说。

4、小结:父母给予我们的爱不仅是深厚的,更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

5、过渡:其实,父母对我们的爱就融化在生活的细节中。我们来看书中P23的两个故事《无言的爸爸》《唠叨的妈妈》。

三、父母的爱无处不在

1、课件:《无言的爸爸》《唠叨的妈妈》

( 1 ) 从《无言的爸爸》和《唠叨的妈妈》的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

2)你的妈妈唠叨吗?你怎么理解父母的爱?指名说

( 3 ) 小结:爸爸的扶是爱,妈妈的唠叨也是爱,只是爱的方式不同。有时哪怕只是一个眼神,也饱含着浓浓的爱。父母的爱真是——?(板书:无处不在)

2、有的同学虽然知道亲人的唠叨也是一种爱,但觉得也是一种负担。对这种爱不以为然,甚至感到厌烦。有这样一首小诗,会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启迪。                                                               (课件: 甜蜜的负担)

3、学生配乐齐诵小诗《甜蜜的负担》。

4、老师重复小诗最后一句:“是啊,这种人,叫父母。这种情,叫亲情。”父母的爱无处不在(指板书:无处不在),哪怕是面临生死的瞬间。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5、老师讲故事《天亮了》。

那是一个秋天,一对夫妇带着他们两岁半的孩子去郊游。在乘坐高山缆车时,意想不到的悲剧发生了。缆车运行到途中,突然发生故障,眼看就要坠落于峡谷之中。在接近死亡的一瞬间,爸爸妈妈用力将孩子高高举起。随着一声震彻山谷的巨响,爸爸妈妈永远离开了他们的孩子。由于力的缓冲作用,孩子得救了。在生死瞬间,爸爸妈妈用双手为孩子托起了一个生命的奇迹。这个故事被歌手韩红写成了一首歌《天亮了》,我们来听听。(播放歌曲:天亮了)

6、过渡: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血缘关系是最亲密的;在人与人的情感中,亲情是最神圣的;在爱的给予中,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下面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进行一个体验活动:艰难决择

四、情境体验:艰难决择

1课件:要求

请每个同学准备一支笔、一张纸,把你生命中最珍爱的五项事物写在上面。你所写的五项事物中有两项必须是“我”、“妈妈”,妈妈是家人的代表。比如:我,妈妈,朋友,事业等等。这里的“我”和“妈妈”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生命,而生命是最宝贵的。你所珍爱的事物必须依附于你而存在,如:你珍爱“事业”,但它必须要靠你去开创,如果你都不存在了,那么你的事业也将随之停止。

2、学生按要求写出自己最珍爱的五项事物。

3、配乐情境体验

(1) 大家都写好了,我们来体验一下。请闭上眼睛,现在要请你忍痛割爱了。你所珍爱的事物只能留四项,必须划去一项。从此,它将永远消失在你的生活中,划去前,你要不断回忆它给你带来的欢乐,可现在你只能和它永别了。想到这些,你可能有些难过,但你还是要坚决划去它。给大家30秒,作出决择。(师巡视)

(2) 现在请大家继续忍痛割爱。如今,你所珍爱的事物只能留三项。请慎重考虑,划去一项。一旦划去,它也将永远消失,你肯定很难过,但你还是要坚决划去它。思考30秒,作出决择。(师巡视)

(3) 现在请大家继续痛苦决择吧。现在只能留下两项,你该怎么办?思考30秒,作出决择。  (师巡视)

(4) 我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几乎所有同学都剩下相同的两项:我和妈妈。那么,我们的决择即将进入更残酷的阶段。现在,请继续闭上眼睛。假如此时你和妈妈突遇灭顶之灾,你和妈妈只有一个人能活下来,你会怎么做?如果让妈妈活下来,那意味着你将永别于这个世界,而你还没能好好欣赏这个多彩的世界,还没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你想保存自己,就必须永远失去妈妈,失去母爱,可妈妈是多么关心你,爱护你。她把你拉扯大,受了多少苦,操了多少心。可现在,你就要失去妈妈了,再也见不到妈妈了呀!请大家认真思考,作出决断!(师巡视)

4、交流。

(1) 大家艰难地作出了最后的决择。选择留下妈妈的同学请举手?选择留下自己的同学请举手?

(2) 你为什么选择留下妈妈?

(3) 你为什么选择留下自己?

5、小结:失去妈妈,你会悲痛欲绝;失去你,妈妈也会痛不欲生。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好在,刚才的一切不是真的,你和妈妈并没有面临生离死别。你每天依然都能与父母,与亲人在一起,能拥有这份弥足珍贵的亲情,是多么的——?(幸福)

五、升华情感

1伴随着我们的成长,父母渐渐青丝染白发。他们老了,忘记了很多事,甚至忘记了自己是谁,但是却永远不会忘记对孩子的爱。我们来看一个视频。

 (视频:打包)

2、此时,你最想对父母说一句什么话?

3、父爱如山,母爱如佛,有父母真好!(课件:有父母真好)(生齐诵小诗)

4、小结:有父母真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把《母亲》这首歌送给天下所有的父母吧!(播放歌曲:母亲)

         小学低段口语交际课中实施情境教学的策略

     武汉市钟家村小学 汪茜

通过低年段口语交际的教学实践来看,我发现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实践,我探索归纳了“确定话题——创设情境——生成情境——评价情境——生活情境”的情境教学步骤

一、确定话题

无论是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设计的口语交际,还是教师自主选择的交际话题,或是渗透在阅读、习作及其他学科中的口语交际都应首先确定话题。那么该如何选择话题呢?

(一)选择话题要贴近生活

确定话题时,除了每个单元已定的口语交际话题,还可以从阅读、习作及其他学科或校内活动中来提取,从而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从《夸父逐日》一课提取话题:“你认为夸父值得吗?”……其次,可以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话题,如“压岁钱应该怎么花?”、“生日打算怎么过?”等等,可演讲,可辩论,既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实现听、说双方的双向互动,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此外,还可以选取社会上发生的对学生产生影响的热点事件作为话题,如:“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咬死人事件发生之后”等,这样的话题不仅锻炼学生口语,而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健全人格。

(二)选择话题要贴近学生

选择感兴趣的话题,首先,要选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话题,要求我们注意学生的思维特点,有些话题也许学生很感兴趣,但超出了年龄范围,学生对其的认知较少,可能存在兴致高但效果差的局面;其次,话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看口语交际活动是否适用于不同年级的学生。

二、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更富有生活气息,可以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自由表达的空间,使学生产生“如入其境”的真切感。同时,使得以往反复的听与说的训练转变为“真实的交际”,增强口语交际的实效性。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呢?

(一)创设和谐的交际情境

心灵对话当建立在人格平等的教学中,首先,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自由的和谐交际氛围,鼓励学生战胜怯懦,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口语交际的主体;其次,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创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

这样的交际情境创设既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氛围,也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安全感,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要巧于提问。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一个优秀的教师是会善于提问,将提问的作用发挥到恰到好处的。

《介绍自己的家乡》一课,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学校准备召幵一次活动,想委托咱班策划一次“浓浓故乡情”的活动,并聘任优秀的策划者和主持人,咱班同学愿意挑战吗?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设置,使课堂富有挑战性,又在这样的训练中发展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三)创设实践情境

我们应创设各种实践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在家人、朋友、社会成员的合作下,不断增强口语交际的能力。

利用交际话题《春天好,还是夏天好》,教师就应提前设置实践活动,让学生和春天交朋友,听春天,闻春天,摸春天,看春天,谈春天。只有这样全方面的实践春天,《春天好,还是夏天好》的口语交际才会更高效。如遇到集体活动时,运动会、文艺演出等,教师应有意识的创设交际情境,鼓励学生实践。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于无形之中训练口语交际。

(四)创设“补白”情境

补白教学是一种课堂教学艺术。教师运用的恰当合理,能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世界,一个更广远的天地。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补白情境,让补白贯穿于教学中,使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我校读式文化教育熏陶下,我鼓励孩子们多阅读、多实践。

   用写绘大胆地表述出对妈妈的爱、对朋友的爱、对家人的爱,欣赏到语言中所蕴涵的神韵与声韵,培养了良好的语感和写话能力。绘本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在为孩子提供丰富体验机会的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 

三、生成情境

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并指出只有建立在平等、爱、谦虚、相信他人的基础上对话才是一种双方平行的关系。正由于生成情境的丰富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对话的情境一定是与尊重、平等、民主、坦诚、包容联系在一起。

学生虽然在生成情境中能够提髙和锻炼口语交际水平与能力,但是教师对于生成情境的调控还应发挥确保交际的顺畅进行,鼓励学生,使学生克服紧张和胆怯等心理障碍,从而促进生成情境中的口语交际教学高效顺畅地进行。

四、评价情境

在小学低段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唯一评价者,但这种评价仅仅表现在课堂上。在课堂之外,其作用很难发挥。

另外,评价什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提出,有些教师也不清楚,有些评价仅仅是靠对口语交际的理解。在我看来,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项单一的能力,它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我认为确定一份评价标准是最为有效的,学生或者教师可以使用和对照此标准对学生的表现和行为做出评价。

五、回归生活情境

   口语交际的学习回归生活情境是必然的,并且,将有效地指导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交际。生活情境是口语交际的起点,也是终点。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如图所示:生活情境—确定话题—创设情境—评价情境—生成情境。

生活中处处有口语交际,生活的空间有多大,口语交际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口语交际训练应立足课堂,向课外、校外开放;立足教科书,向书外开放。在口语交际课中,学习材料的来源应走出灌输、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

化难为易  感悟意境之美

                        ——低段古诗教学之我见

                             武汉市钟家村小学马超君

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较大的距离,学生们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它们的内涵。如何化难为易,引领学生感悟古诗意境之美呢?在近两年的低段语文古诗教学中,我总结出三点方法:

一、以读为本、熟读成诵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朱熹《训学斋规》中说的很明白: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诗亦是如此。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我们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的借助读,一首诗,首先要将它读通,这是基础。然后在理解诗句大致内容的基础上读出感情,这是重点,也是古诗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在近两年的古诗教学中,我按照三个层次落实古诗朗读: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初读古诗时,我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字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

2、 读出节奏、音韵之美

接着,我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引导学生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的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3、读出兴致、反复吟诵

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读的形式变换中感受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

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20遍,学生读得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根本不成问题。

如在教学鄂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梅花》时,我就是按照三个层次的朗读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由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音韵之美——读出兴致、反复吟诵,学生就很自然地联想出了“墙角”、“梅花”是身入逆境中的品行高洁之士,并将凌寒怒放理解为一个人顽强的斗争精神的象征,由此受到坚强意识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是概念的、外在的、强加的,而是形象的、内在的。

二、紧扣语言、赏析入境

因为一二年级的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品读词句方面的学习能力有限,因此“欣赏意境”的训练不易落到实处。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因而在读准、读通、读流利的前提下,我们要引导学生抓诗眼,把握诗中有感情色彩的、形象鲜明的、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反复推敲,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如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望庐山瀑布》一诗中,香炉就一语双关,既指山峰,又暗喻天上的香炉,表示山极高。紫烟看起来简单,但探究其因果,又值得引导学生细细分析。

在教学中,我引领孩子们咀嚼字词,理解意境。

1、先理解本意——再回归具体的语言环境品读含义

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让学生理解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

2、追问引发思考——引导学生想象情境、欣赏意境

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

让学生展开想象:品读字,你仿佛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

让学生想象情境,初步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而用?

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了、没有了,如果用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真正感悟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

三、探求意蕴,感悟哲理

鄂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不少古诗,既充满着诗情画意,又闪耀着哲理的光辉。

根据哲理诗的特点,要使学生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我们在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艺术形象与哲理的关系

哲理是艺术形象的灵魂,而艺术形象则是哲理的躯壳。哲理总是因形而生,因此,我们应启发学生由形探求诗中的意蕴,理解诗的哲理美。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祖国万里河山的壮丽景色,再引导学生理解蕴含于景色描写之中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深刻哲理。

(二)情与理的关系

不少古诗往往通过抒情而言志,情中有理,理中含情。

如《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它不仅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愤慨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真挚情感,而且道出了一个真理: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而创造的。在教这首诗时,我们既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感情,又要理解诗中情理交融的哲理美。

古诗教学不简单,古诗教学又别有韵味,它给学生们开启了一扇窗,让学生接触、了解、喜爱、玩味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文字之美、意境之美!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尤其应身体力行,更新观念,创建氛围,优化教学,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品味文字、随着诗人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随其悲而悲,随其喜与喜,让这古典文学精华,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

 

     紧扣教材 把握本质 感悟思想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教学过程设计

                  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 刘开辉

一、        整体回顾,方法梳理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是什么?(多边形的面积)让我们一起看微课,回顾一下吧!

【微课解说词:同学们,在五年级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学习中,我们学会了“用面积单位测量”“用面积公式计算”这两种基本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

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测量,就用到了“用面积单位测量”这种方法(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同时,平行四边形还可以通过割补,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也可以“用面积单位测量”这种方法来求,还都可以通过“拼合”,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也可以“用面积单位测量”这种方法来求,还可以通过分割,转化为基本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

师:通过微课的回顾,多边形面积测量的基本方法有哪两种?

师:在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转化)

师:具体是怎么转化的?

二、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已经会用这两种基本方法求这些规则图形的面积,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不规则的图形。看!这是什么?(叶子)它有面积吗?(有)现在我们就来估计这片叶子的面积。

教师揭示课题,出示不完整的例5:请你估计这片叶子的面积。

1.   阅读与理解

(1)明确题意,理清条件

师:题目告诉我们什么?(叶子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平面图形,要我们估计这片叶子的面积。)

2)指导读图,方法迁移

师追问:那你想怎么估计?(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这片叶子的面积)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方格纸,让学生明确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2. 分析与解答

1)围绕问题,独立思考

师:那同学们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进行汇报与交流。

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

师:你是怎样想的?

师:你又是怎样想的?

师:那你呢?

【学情预设1:我想可以“用面积单位测量”这片叶子的面积,先数满格有多少格,再数不满一格的有多少格,把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最后加起来求到这片叶子的面积。】

师追问:有没有同学会的?你准备怎样操作?请哪位同学跟大家指导一下!(先画出叶子的轮廓线;然后把整格的圈起来;再分类数整格有多少格,半格有多少格;最后列式计算出结果。)

【学情预设2:我想可以把叶子看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用面积公式计算,求到这片叶子的面积。】

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及时引导和评价。

师:同学们真会学习!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方格纸和学习活动探究卡,请看大屏幕,先请一名同学把活动要求读一遍。

活动要求1.小组内商定测量步骤2.分工合作,完成测量并进行记录。

3)小组合作,实施方案(“用面积单位测量”)

师:明确了操作要求,同学们开始试试吧!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与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收集学生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为接下来的全班交流做准备。

4)汇报交流,生生互评

师:同学们完成得真好!现在请几组的代表在全班说一说。好!请这组先来说一说!

师:这一组说得怎么样?好在什么地方?哪些组与这组的相同,请举手!

师:还有哪些组不同?好!请这一组来说说?

师:老师也用了这种方法得到了结果,想看看吗?

5)确定范围,提炼策略

教师对照课件,带领学生分类数出满格数与半格数,抓住教学的有利时机,及时引导学生确定这片叶子的面积范围,及时提炼估算的策略。

师:(归纳)我们用“用面积单位测量”的方法求出了这片叶子的面积,知道在数出整格数和半格数后,需要首先确定这片叶子的面积范围,再进行计算。那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用面积公式计算”)你是怎样想的呢?

教师再多点几名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6)在线互动,突显应用(“用面积公式计算”)

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转化的方法,那老师把这幅图推送给同学们,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在平板上操作完成,再试试吧!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后,引导学生互评:

师:转化的近似基本图形合适吗?(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合适的标准一是近似转化为一个基本图形,二是“出入相补”。学生评价时首先说行吗?,然后再说哪个最合适?教师及时把计算的过程板书在黑板上。)

师:我们把不规则图形近似转化为规则图形,得到的结果就是一个近似值。

3.回顾与反思

师:今天我们是怎样解决求叶子面积的?

教师抓住学生的回答,点明用面积公式计算时,我们是把不规则图形近似转化为基本图形,近似也是转化的一种方法。(完善板书:转化割补;拼合;分割;近似。

三、学以致用,巩固提升

师:同学们,近似图形面积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比如说有些区域的形状就是一个近似的基本图形,课件出示练习二十二第7题改编题:下图是山西省的平面轮廓图,请根据相关的数据,算一算山西省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千米?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主解决,再汇报,落实把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近似的基本图形“用面积公式计算”。)

师:再出示练习二十二第8题: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方厘米,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用面积单位测量:                     用面积单位测量:

151824(平方厘米)   28832(平方厘米)

用面积公式计算:用面积公式计算:

510(平方厘米)          832(平方厘米)

514(平方厘米)

10(平方厘米)

3.练习二十二第910题:以课后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完成。

四、概括总结,鼓励尝试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没有学过的问题,同学们勇于尝试的学习劲头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敢于尝试,同学们课后还可以研究用更多的方法来求这片叶子的面积。

师:学到这里,老师想到了一首小诗,把这首诗送给大家,请同学们齐读一遍吧!

那个说我想试试的小孩,

他将登上山巅,

那个说我不成的小孩,

在山下停步不前。

“我想试试”每天办成很多事,

我不成就真一事无成。

因此你务必说我想试试

我不成弃于尘埃。

师:同学们,在科学研究中,许多科学家就是通过不断的尝试才取得成功的!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尝试,取得更大的进步!谢谢同学们,再见!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过程设计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李晓芬

一、读讲主题图,感知“平均分”

(一)出示主题图

师:同学们,国庆长假有很多小朋友都外出游玩了。看这些小朋友去哪里玩了?首先课件出现几个小朋友准备出发的画面。再(大屏幕显示视频)

(去了上海迪士尼游玩,)

师:这玩的是什么?这又是什么?(海盗船,过山车,矿山火车)

(二)读主题图:玩的好开心,不知不觉就到了吃中饭的时间了,小朋友开始聚餐了,大家来一起看看他们在分什么好吃的?(西瓜,蛋糕,面包)学生边说边闪课件。

(三)说主题图:再来看看,(出现西瓜放大图,同时用红色框每个小块西瓜边),他们是怎么分的?

(四)归纳平均分:引导学生说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二.教学例1,认识分数(几分之一)

(一)开展活动,营造认知冲突。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平均分”的含义,那你们会用手势表示平均分的结果吗?(会)师:老师说出就出,一手握拳,准备好了吗?我们来试一试。[课件逐题出现]

请你用手指表示分饼的结果。

8块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块饼。出

4块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块饼。出

2块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块饼。出

1块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块饼。出

咦,你出的这个数是多少呀?为什么没有像刚才那样用421这样的数表示呢?生:会说是半块饼。师:那么半块饼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课件显示答案半块。接着显示问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朋友——分数。出示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PP板)]

 (二)读讲探究,初识分数(几分之一)。

 1.引入过渡

师:“半块月饼可以用什么数表示?”想不想知道?想。那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翻开书90页一起自由读例1吧,相信你们一定能在读中找到答案。课件出示例一同时贴例1

师: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可以用表示。你说,可以用表示。你说。可以用表示。指23名学生说。课件闪一下

呃,半块可以用表示,你是在哪一段话中找到的?指名读。(你来读)同时老师贴这段话。“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2.学生读讲交流:师:这里的到底表示什么意思?请同学们再在下面小声的读一读,再和你的同位说一说你的理解。(学生在下面读)(老师巡视发现哪个读的好)指这名学生说。呃,李老师从你的回答中听出了你的理解,一定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课件闪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师:你们听出来了吗?(听出来了)

  3. 演示分饼过程,准确理解“”。

师:那我们来分一分,看二分之一块月饼是怎么得到的?课件显示分饼过程。再把月饼拿出来,同时说:根据刚才分饼的过程,我们一起来说说二分之一的含义。边说老师边展示分饼过程。(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老师手指着左边,这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吗?这一份呢?也是它的二分之一。

指导写二分之一。看老师怎么写的。先写一横线,表示平均分。在横线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2份,1写在横线上,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将1块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   )块饼。该怎么填?学生回答后填,课件显示。

4. 类推拓展,认识

(过渡语:师:我们知道了“”的含义,由“”你还想了解几分之一呢?)生:会说很多。师:同学们真不错。那让我们先来了解“”吧。请一个同学读一读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学习“1.读一读:90页中间内容。2,填一填:90页中间内容。3.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

在课本上填一填。

学生在课本上填一填。同时播放音乐。(老师巡视时候指导说这个小组同学是边读边填,引导学生读出声音来)师:填完的同学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说填空结果。小组汇报结果。分三个小组来汇报。为什么这样填?

分三个小组来汇报。小组汇报结果。谁来汇报第一个内容。汇报,一个学生说结果,师:同意他的结果吗?(同意)师:你为什么这样填?另一个学生说是怎么想的。老师评价语:你理解了的含义,填的非常正确。下一个谁来说一说?这个你们是怎么填的?同意的举手。下一个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涂的?你们为什么涂这块?那我涂这块呢?(可以)这块呢?呃,每份都是它的五分之一。

师:回到黑板前,停顿一下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通过自学理解了“”的含义,现在又理解了“”的含义,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板书:贴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说它们的含义

(老师走到大屏幕跟前,)师说:原来这些分数都是表示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学生跟着说: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补充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板书:几分之一

  5.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读法 微课展示

 

师:分数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的数,那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分数又该怎么读呢?想知道吗?想。请看大屏幕注意听。我们以为例。

你们会吗?引导学生说一遍。

三、动手操作,折出“”。

(一)出示例2

过渡语:我们已经理解了几分之一的含义,你们想动手创造出几分之一吗?(想。)那我们来读一读例2,出示例2,(贴)

(二)阅读例2,明确活动要求。点学生读。读完后,看老师(拿出)有三个要求,贴在黑板上:折。画。涂。折一折,沿着折痕画一画,再涂色表示.师:大家明确了要求,开始动手吧。放1分钟音乐

(三)学生活动,折出不同形状的

(四)交流作品,感知不同形状的

(五)分析说理,深化认知。

师:指着学生作品,这是吗?这个呢?是吗?这个呢?老师奇怪了,同样是这个正方形的“”,这个是长方形,这个是正方形,这个是三角形,折出了不同的形状,为什么都可以用“”表示?(只要是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

四.课堂小结,分享学习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

五、分层精炼,巩固深化。

过度语:师:今天我们有这么多收获,让我们到迪士尼的梦幻知识城堡去吧,要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闯关挑战。你们有信心吗?(有)

课本91页,做一做。说一说。

点名说其中两个分数为什么这样填

(一)课本94页,练习二十第一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为什么是错的?点学生说。

(二)课堂作业:课本94页,第二题。点两名学生读题。

  师:1,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正方形,想一想,它是一个图形的,这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形状?引导学生说出一个图形,并在大屏幕上显示。2,再以小组为单位,团结协作,先动手摆一摆,再上台来,展示。

学生活动,放音乐。

展示作品,让学生评价。

师:你们拼出了这么多的不同的图案,真了不起,恭喜大家闯关成功!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读、讲、练中,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分数,让我们带着这个新朋友,去读读我们的生活,看你还能发现哪些分数,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吧!

                  “解决问题”教学过程设计

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寄宿学校 鄢小甜

一、复习引入

1.通过微课教师引学生回顾第一单元已经学过的知识。

2.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吗?5厘米,10厘米呢?再让学生比划1米的长度,找找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1米。

3.小结:看样子大家对前面的数学知识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用这些知识来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出示课件)

二、探究新

1.揭示新课

(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小精灵测量旗杆的高度是13

问题:对于小精灵的测量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补充完整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2.教学例8.

教师引导学生用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来解决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抓住学生口答的关键词:旗杆的高度   13    厘米?米?

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到底是13厘米还是l3米?

2怎样解答?

请大家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和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说想法。

学生汇报,反馈想法。

第一种思路:用一个物体的长度估计旗杆的高度

1:我的铅笔都有16厘米长,旗杆不可能比我的铅笔还要短,所以应该是13米。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梳理想法:先想到一个物体,然后估计出它的长度,然后把这个长度和旗杆的高度比一比,最后决定旗杆的高度是13米。让其他学生也用这样的想法去汇报。

2:我的一拃都有15厘米长,旗杆13厘米太短了,怎么升旗啊!

3:我的身高不止1米,旗杆比我高,所以旗杆是13米。

问题:13米的旗杆可能是几个小朋友的身高呢?

教师演示课件:10

谈话:不用一个物体,你能用我们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来决定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吗?

第二种思路:用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估计旗杆的高度

1:我估计的13厘米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旗杆是13米。

2:我估计的13米有131米长,旗杆应该是13米。

小结:由1厘米估计出13厘米,由1米估计出13米,和旗杆的高度比一比,13厘米不行,应该是13米。

3)解答合理吗?

谈话: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得到旗杆的高度是13米,这个结果合理吗?

让学生充分说明。

3.小结:今天咱们在研究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时,大家不光会想到一个物体,然后估计出它的长度、然后比一比得到旗杆的高度是13米,还想到用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也来估一估,比一比得到旗杆的高度是13米。你能用这样的思考过程来解决下面的数学问题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做一做”

选择合适的单位。(在线学习1:用互动课堂推送学生完成,再集体讲评)

1)篮球场的长是28   )。

A 厘米        B

2)操场的跑道长100    )。

A 厘米        B

师:为什么选米呢?

3)小朋友的身高是130    )。

A 厘米        B

师:刚才的身高你们都用米作单位,这里为什么用厘米?

师:看样子不光要注意单位,还要注意单位前面的数据。

4)桌子的长是60    )。

A 厘米       B

师:60厘米大约多长?请你量一下,比划一下。

5)小鸟的脚印长1    )。

A 厘米       B

师:刚才大家能根据老师给的数据正确填单位,下面你能根据我给出的数和单位作出正确的判断吗?

2.下面的长度单位正确吗?(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8题)

数学书长26米。(   

灯管长50厘米。(    

师:为什么你觉得这是错的?

房间高3厘米。(    

字典厚6米。(   

大树高8米。(    

师:你为什么觉得它是对的?

教室长10厘米。(     

师:大家能灵活的运用今天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判断单位,老师要个大家一个赞啊。相信下面的猜一猜你也一定会完成的很好。

3.猜一猜。  

17厘米    2米

让学生根据老师给的长度猜物体。

4.想一想。

1公交车的高大约是(    )米,长大约是(    )米。(在线学习2:截屏用板书推送功能发给学生,让学生用平板答题)

2猴面包树有多粗?

四、全课小

这节课你“融合+”主题研究有哪些思考:

1.融合+设置了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上使用一些相关的电子信息,比如课件、投影灯、微课等手段可以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由枯燥变得有趣,由呆板变得生动,让学生更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当堂课堂内容的掌握也更加牢固,也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感到更加轻松。
2. “融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学生感知知识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重难点。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们就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识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们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我们的学生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

3.“融合+可以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在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电脑软件,亲临其境,如见其人,如做其事,学生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事物,选择自己所要的学习内容,积极性很高。另外课余大量的时间老师可指导学生在国际互联网上查找各种资料,更好地为学好数学这一基础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赏美花 悟精神 享生活

——“中国的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武汉市钟家村寄宿学校 贺蓓佳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中国的花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3、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并借助资料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4、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和重点:通过对重点段落的分析、朗读,让学生对“中国人为什么最喜爱梅花和牡丹”这一课堂主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理解和体验过程;将学生和教师收集的相关资料有机地融汇在教学环节中以及引导学生对梅花及牡丹品格的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第八单元,请把书翻到单元导语,自己认真读一读,看一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归纳。“花与生活”。

3、师:学习这个单元的方法和目的主要是什么呢?

指名说。

方法:运用相关信息和资料。

目的:多角度地感受花的风韵,探究花的内涵,体会人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师:真棒!咱们认真学习了单元导读,从中获得了许多有用的信息,那么,在单元导读的帮助下,我们学习这个单元课文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学习也会更加高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单元里的第一篇课文——《中国的花》。

二、质疑课题。

1、师: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说。生1:这篇文章和花有关。生2:这篇文章写的是“中国”的花。

3、师: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4、指名说。生1:文章里写了哪些花?生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了花?生3: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

5、师:你们真会思考!古人说:“学贵有疑,疑则有进也。”我们一起走入文本,去书里找找答案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生字词

3、浏览课文,想:课文围绕中国的花都介绍了那些内容?(理清课文的条理)

四、学习课文。

1、师:“中国是个多花的国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种花、爱花的传统。中国人爱花,最喜爱的是梅花和牡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中国人为什么最喜爱梅花?并把相关的词句作上记号,还可以学着书上的形式,写写旁批,养成“读书动笔墨”的好习惯。(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2、指名说喜爱梅花的原因。师相机归纳总结。

A、中国特产,品中国。

B、是吉祥的象征。

C、有不怕严寒的品格。

3、师:在人们喜爱梅花的三个原因中,哪个原因最重要?

生:第三个。

  4、学习《梅花》,感悟梅花象征的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品格。

  5、指名朗读,感悟到梅花的哪些特点?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6、指导朗读,把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带进诵读中。

7、还能从文中哪些语句中看出人们对梅花的喜爱?

理解“岁寒三友”“四君子”中蕴藏的情感。

揭示“用典”的写法。“典”,典故,即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诗文中使用典故就叫“用典”。用典的好处在于能用极精简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思。

  8、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中国历史上具有坚强不屈品格的人物。

9、学生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10、师:人们为什么喜欢牡丹呢?作者在写牡丹时,其语言、结构、风格和写梅花的非常相似。下面请同学们把学梅花时学到的方法用起来,自学第三自然段。然后再小组合作学习。

11、指名小组全班交流。师相机归纳、板书。

12、师小结:现在,洛阳每年春天都举行牡丹花会,前来观赏的人非常多。吸引这么多人来观赏的除了牡丹的“国色天香”外,我想更重要的应该是——指板书(牡丹刚正不阿的品质)。

正是因为梅花与牡丹身上所具有的这些特殊的品质,所以说(齐读:中国人爱花,最喜爱的是梅花和牡丹。)

两个自然段的高度相仿,都说明梅花和牡丹在中国人心目中地位相似,影响相当,他们象征的精神和品质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崇尚与追求的精神境界。

再次齐读:“中国人爱花,最喜爱的是梅花和牡丹。”

五、拓展延伸。

师:除了梅花与牡丹之外,中国人爱的花还有哪些呢?

CAI播放图片,引导学生说花名(十大名花)。

师:课下你可以查一查这些花分别象征了哪些品格,也可以仿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形式,写一写,你所喜欢的花。

板书:                中国的花                      

梅花:不畏严寒  坚强不屈

         爱花

            牡丹:刚直不阿

 

“非连续性文本”之漫画的阅读教学过程设计

   武汉市钟家村寄宿学校程婷                                                  

一、谈话引学,认识非连续性文本

1、观察特点(CAI出示:课前大搜索

师:同学们,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哪些非连续性文本呢?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这项预习作业,同学们找到了许多资料,来请看(CAI出示各种学生搜集的图片)。

师:同学们,非连续性文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了解分类

师:同学们,非连续性文本,它可是个大家族,请看(CAI出示不同类的非连续性文本),它既会出现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也会出现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它们有的用图表示,有的用文字说明,还有的图文并茂。

3、揭示学习内容

师:今天我们就走进非连续性文本的朋友圈,(CAI出示:非连续性文本),去了解它其中的一员——那就是——漫画。(板书课题:漫画)

二、指导读图,渗透漫画阅读方法

(一)关注画面信息本身

1、温习读图方法

师:漫画也是以图画和简短的文字呈现的,回忆一下,平时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观察图画?(板书:观察)

师(小结):同学们,在观察漫画时,我们既要关注画面的主体,还要关注一些

不可忽视的细节。

过:嗯,光说不练——假把式,咱们练练手好不好?

2、读图中提炼方法

师:大家看这一张漫画,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幅漫画,你读懂了什么信息?怎么读懂的?(CAI出示:漫画)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读懂了这幅漫画本身的信息的?

生:我们是从最吸引人的地方入手,再看微小的细节,然后我们还全面地看了一遍。

师(评、总结):方法总结得真好,先观察画面的主体,还要观察画面的细节,比如:标题、文字注解,最后还要把握整个画面的意思。像这样来观察,我们就能提取到有效的信息。(板书:提取)

(二)关注信息背后——心声、呼声

过:当然,读懂一幅漫画,仅仅关注画面本身的信息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关注画面信息的背后。

1、联系信息推断心声

师:现在咱们把刚才得到的信息联系起来(板书:联系),综合考虑各种要素,想一想:这幅漫画背后,作者真正要表达和倾诉的是什么呢?

生:作者真正要表达和倾诉的是:现在小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的大。

师:你们看,漫画往往就是社会热点问题的一种集中反映。现在,咱们就用自己生活的例子,来谈谈你对这幅漫画的理解。

师(评):你们都读出了作者的心声。(板书:心声)

2、联系生活推想呼声

师:同学们,心声的背后就是呼声啊(板书:呼声),作者就是想借助这幅漫画向大家呼吁些什么呢?

师(总结):同学们,像这样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与之相关的各种信息,深入思辨,合理推论,我们就能读懂画面背后的信息。(板书:推论)

3、现场完成快速抢答,教师相机评价阅读方法掌握情况

过: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看大家的读图能力有没有提高。注意,先听清楚老师的规则,违反规则就没有资格回答问题。请听规则:老师念题后,说开始才可以抢答,第一个站起来的同学有资格回答问题。

题目一:漫画中的小朋友,看这则广告的原因是:A很好奇;B很喜欢生活中学习;C小朋友为自己寻找治病的方法;D小朋友为长辈寻找治病的方法。(答案:C

题目二:这幅漫画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赞扬小朋友善于学习;B心疼小朋友负担沉重;C批评学校书籍存量少;D指责庸医乱张贴广告。(答案:B}

题目三:孩子的困惑应该由谁来解决,最合理的答案是?A医疗机构;B教育部门;C孩子父母;D社会、学校和家庭。(答案:D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很好地读懂了其中的第一幅漫画,了解了一些门道。

三、演练研读,内化漫画阅读方法

过:想不想再来读一幅漫画?

1、师:请看第二幅漫画,从这幅漫画中,你又读懂了哪些信息呢?它又在表达怎样的心声和呼声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两张课中导学单,借助这个学习单,你的学习会更轻松、更明了。(CAI出示:漫画一点都不能少

2、学生借助课中导学单开展阅读。

师:别着急,老师想提醒大家,借助学习单来读懂这幅漫画,当你觉得有困难的时候可以和同桌商量商量,好!开始吧。

生:结合课中导学单开展阅读。

3、交流反馈学习成果

1)引导学生读漫画内容,指名反馈信息本身。

2)引导学生读出漫画构思的巧妙。

师:同学们,这幅漫画的构图很巧妙,它妙在哪儿?

师(评):大有看,一点都不能少,就是一语双关!

(3)联系标题,联系已知,指导推论信息背后的心声和呼声。

师:这幅漫画的标题叫做:一点都不能少,联系我们已知的信息,你们能说一说这幅漫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声和呼声?

(4)补充台湾资料,将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不同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结合起来阅读,在对照、比较、整合中引导理解走向深入。

师:老师这还有三份资料,相信你们读完以后,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资料一:余光中《乡愁》,资料二:一张记载着历史的时间轴。资料三:一张记载着历史的图表)

四、拓展阅读,迁移漫画阅读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到的方法,完成挑战阅读

师: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开展对漫画的合作学习。请仔细观察这几幅漫画,你读懂了什么信息?这几幅漫画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声、呼声?

 

生:小组讨论学习

2、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师(评):看来通过这节课,大家都学会了仔细观察画面,提取有效的信息,联系生活,作出合理的推论,读图能力都有提高!

五、总结延伸,铺垫长远阅读愿景

师(总结):同学们,非连续性文本这样的文体,它既能够语言简洁,又不失哲理,而且它也幽默,又饱含智慧,在我们生活中,已经越来越频繁的见到它们的身影,让我们继续让非连续性文本去帮助我们认识生活,享受生活,改变生活!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武汉市钟家村寄宿学校陈希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小的船》的第一课时,知道了这是一首儿童诗,描写了美丽的夜空,并认识了一些生字宝宝,你们还记得吗?那现在来玩一个闯关游戏吧!

  第一关:读准生字

  出示:月            请一位同学来读这四个字。(字音读准了,而且声音响亮,后面的同学就要像这样来读。)

  出示:的                    开小火车读(星字的后鼻音读得好)     

   恭喜你们,第一关过关了!

   第二关:读准词语   (请几位同学来读词,每人读一行)

  月儿     里头 

  小船     坐在        (平翘舌分得很清楚)

 两头   星星    (读这两个词时,要个轻声词呢,读的好。)

看见    闪闪的  (的字的轻声读得好,那我要考考大家了,闪

字的偏旁是什么?)

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吧,要求读准字音。

上节课我们还认识了一个特殊的多音字宝宝,它有两个名字,谁能准确的叫出它的名字?只(一只鸟)   只(只看见)

第二关过关,祝贺你们。

第三关:读通课文

  请把这些词语送到课文中去,把书翻开第65页,小手拿出来,指着书本,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读全文)

  能读通课文是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我们就随着小姑娘一起去欣赏这美丽的夜空吧!

二、研读释疑,体验情感。

出示(第一、二行)

1我想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两行,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这里的月儿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从诗句当中找出来吗?

    生:月儿的形状是弯弯的(弯的)

    师:(出示词卡:弯弯的月儿)指三人读

(评价)a、这轮月儿还不够弯呢,谁再来读?  

   b、这次月儿更弯了,像小姑娘笑眯眯的眼睛,还有更弯的月儿吗?   

  c、嗯,这个就是个特别弯的月儿了,感觉月亮都弓着腰了呢。

       我们一起来读——弯弯的月儿。

2师:那你们再想想,文中说,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生:像小小的船。

       师:(出示词卡:小小的船)指三人读

(评价):a、哦,这只船可不小啊,大概是游轮吧,谁再来读。

   b、声音小而且不拖拉,这只小船还不错,还有没有更小的,更可爱的专属于你的小船呢?

   C、越来越小了,小得可爱极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行。

   3、师:(出示对比图片)你们看,它们都是弯弯的,形状上多么像啊!你来读读这一行。(评价:哎哟,这里的月儿和小船简直就像双胞胎啊)

   4师:弯弯的月儿除了像小船之外,还像什么呢?

         弯弯的月儿像________________

生:(香蕉、镰刀、眉毛、山路拐弯处、牛角……)

(评价)师:你们的观察力还真强啊,找到了那么多东西像弯弯的月儿。

   5出示对比图:月儿和船形状上都是弯弯的,除此之外,它们还有什么地方很像啊? 

       生:(两头尖)(评价:你真会观察,还会丛书上找答案呢!)指名读(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评价)a、还不够尖,谁再来读。

     b、读的真棒,我感觉月儿两头的尖尖角非常尖,像针尖似的。

   6我们把这两句连在一起读读吧,要读出一个更弯的月儿,更小的船。

  7多可爱的小月亮船啊,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你们可要认真听哦!(弯的月儿小的船,小的船儿两头尖)这样不是更简洁吗?为什么不能这样写?

    生:不好听,听起来不顺服。(评价:哦,“弯弯的”“小小的”读起来像唱歌一样好听)

    生:感觉不那么弯了,船也不小了。(评价:“弯弯的”和“小小的”更突出了月儿弯的程度,船儿非常的小的这些特点。)

师:像这样“弯弯的”“小小的”有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叫叠词,我们再来把这一句完整的读一次吧。

出示(第三、四行)

    1、师:现在,我们要和小女孩一起飞上月球了,下面,请闭上眼睛,在一个晴朗的夜晚,一位小姑娘坐在院子里抬头看蓝蓝的天空,蓝天上有无数颗小星星一闪一闪的,还有弯弯的月儿,就是一只小船。这时,小姑娘恍恍惚惚地飞上蓝天,她说:(师范读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你们听出来了吗?她坐在月亮船上,看到了什么?

        生:她看到了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空。

    2师:你如果在月亮上,你会看到什么呢?还会看到什么?(河流、山川、云朵、长城……)

        师:可是为什么这个小女孩只看见了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呢?(可能在她眼中,只有星星和天最近;星星最亮;她喜欢这美丽的景色,所以她感叹说: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引读)

    3、师:瞧,这儿我们又碰到了叠词朋友,你找到了吗?

     你来读(闪闪的星星)嗯,这颗星星还不够闪亮呢!我看谁的星星最闪亮?你来读(嗯,真闪亮啊,都恨不得闪瞎了我的眼睛呢,读的很好  加油啊!)我们一起来读词(闪闪的星星。)

     师:小女孩还看到了~蓝蓝的天,谁来读(词卡)(啊,这个天空的蓝色还不够蓝。谁再来,嗯,我听出来了,夜空蓝蓝的,像一块深蓝色的大幕布。

      师:谁能连起来读这一句,让我们也来欣赏一下这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4、师:下面,我们也来试着说说。听清楚要求再开动哦!

(出示小组合作提示:

a、两人为一个小组,先自己动脑思考,看看可以怎么填写,再跟同桌说一说。

b、看图提示,你能说出这种词组吗?

c、除此之外,你还能想到哪些这样的词组。)

     师:你们居然知道那么多词组,真不简单。语文学习啊,就应该重视平时的积累。

三、指导美读,升华情感。

1、正因为有了这些叠词宝宝的加入,这首小诗才那么可爱,多么有趣啊,让我们在一起来读读吧!(配乐)

2、你们读的真美,我还想再听一次,这次朗读啊,你可以闭上眼睛,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背诵课文。

(评价:真棒,掌声送给自己)

四、学写生字,练说(写)句子。

    1、师:同学们真会学习,这节课收获不少哦,不仅学会了诗歌,还帮助生字宝宝找到了家,以后我们会常见到这些生字宝宝,到时候你可别忘了跟他们打招呼哦。

2、下面还有两个生字宝宝,我们要来写一写。

出示生字卡,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它们?

3、具体怎么写漂亮呢?我们来看看吧。(播放微课)

4、现在,我们摆好写字姿势(引读写字姿势儿歌),在书上先按笔顺描写。(师巡查)

5、谁愿意把自己的字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一、二个人)

6、再看看自己写的字,哪里没写好,那就尽快修改一下。

五、广读延伸,彰显个性。

让我们在这优美的乐曲中结束这堂课,回家去请同学们查找有关月亮的知识,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初中化学分组实验的设计策略

武汉市第二十三初级中学陈娟

    初中化学实验不仅是教材知识的延伸,还能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教师专业知识能力和水平提高。

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凸显着严重的弊端,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不强,学生的化学知识实践运用能力不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及意识普遍较低。   

针对有些课本实验确实存在耗时较长或药品用量较大的问题,笔者将以两个具体实验案例谈谈如何优化实验,尽可能将实验设计成能让学生动手的分组实验。

 实验一:《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课题2溶解度》中饱和溶液的实验9-59-6,这组实验中多次出现加入5g氯化钠或硝酸钾的实验步骤。如果让学生在此使用托盘天平进行称量,虽然能复习天平的使用操作,但将十分耗时,不利于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饱和溶液概念的建立”。因此,很多教师在处理这一实验时都会作为演示实验,方便控制实验时间以便后续教学。笔者建议教师如果要做分组实验,可事先将“5g氯化钠或硝酸钾”根据实验需求量进行分装。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中没有适合少量药品分装的密封容器,但高中、大学的化学、生物实验中用到的塑料离心管非常符合本实验的需求,轻便、密封、规格多且价格低廉。可将药品分装于离心管中,贴上标签,置于离心管架上,方便学生实验时取用。

                   探究活动1:实验9-5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20mL水中加5g氯化钠,搅拌

 

②再加5g氯化钠,搅拌

 

③再加5mL水,搅拌

 

结论:

                     探究活动2: 实验9-6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20mL水中加5g硝酸钾,搅拌

 

⑤再加5g硝酸钾,搅拌

 

……

 

⑥加热

 

⑦再加5g硝酸钾,搅拌

 

⑧冷却

 

结论:

 

       第九单元课题3溶解度中饱和溶液的概念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布置任务:探究活动1探究活动2

提出探究要求:

1、分工合作2、记录实验现象

3、组内讨论交流,讨论提纲见导学反馈案

4、限时8分钟

组织学生实验  巡视、点拨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1、小组代表交流实验现象和结论。2、什么是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还能否继续溶解其他物质呢?请设计实验证明。

演示实验:探究活动3

3、什么叫不饱和溶液? 4、上述各步实验中所得的溶液,哪些属于饱和溶液,哪些属于不饱和溶液?如何判断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组织学生归纳小结: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分组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组内交流讨论提纲

展示交流讨论结果:

1、交流实验现象; 2、找出物质能否完全溶解的两个影响因素:溶剂量和温度; 3、归纳饱和溶液概念4、设计并交流实验方案;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总结出饱和溶液的三要素

6、归纳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7、判断上述实验各步骤中所得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8、总结判断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小结:饱和、不饱溶液的概念

让学生明确实验任务

让学生了解探究活动的具体要求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体会物质能否完全溶解的影响因素

让学生练习溶解、搅拌等实验操作,提高观察和描述固体全部溶解、部分溶解、析出固体等实验现象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看到的实验现象

突出这节课的重点

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归纳出饱和溶液的三要素

让学生加深对饱和不饱和溶液的理解,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

让学生归纳出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

 实验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的构成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中为了说明分子的性质之一分子之间有间隔,通常会补充实验“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观察液体体积是否为100mL”。这一实验如果设计成分组实验,那需要的酒精量是比较大的。为了节约药品且也要易于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笔者认为可以用“一根玻璃管”完成这一实验。取一根40cm左右的玻璃管,一端封口,先用注射器向其中注入半管水(可滴加少量红墨水),再加入半管酒精至满,堵住另一端后来回振荡,可观察到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这一实验所需酒精量不超过5mL,极大地减少了药品的消耗,可用于学生分组实验教学。

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中分子间隔的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三]分子的间隔实验:水与酒精混合(用细玻璃管)

组织学生交流总结1、分子之间有间隔2、该实验与微课中量筒完成的实验相比节约药品,现象更明显

展示水和酒精混合微观图解

演示实验:用注射器分别挤压水与空气

展示物质的三态变化示意图让学生解释温度计工作原理

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总结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原因并进行实验评价

 

 

 

 

 

 

再次让学生学习体会进行实验评价的思路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过程设计

      武汉市经济开发区奥林小学王军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改变生态瓶》一课中,减少瓶中的水和添加动物、植物都会引起生态系统的改变。如果大自然的环境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会不会受到影响呢?指名说。这节课,我们就以草原生态系统为例,来探讨一下生态平衡问题。

(板书:8  生态平衡)

二、探究草原的生态平衡

1、《敕勒歌》是大家熟悉的一首诗歌。(课件:敕勒歌)引读: 敕勒川,——

2、是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自然用它那神奇的手为草原绘制出了一幅幅美好和谐的画卷。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你觉得草原怎样?(美)草原之所以这么美,是因为——?指名说。(人们和大草原上的各种生物和谐共存。)

(2)    草原上的动植物间有怎样的食物关系?(食物链) 指名说出几条食物链。

(3)    在大草原中,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像这样,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板书:生物群落)

(4)    课件:生物群落概念   (学生齐读)(板书:平衡和谐)

5)海洋中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 (海洋生物群落)

草原上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草原生物群落)

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群落?指名说。

6)这些都是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可大可小。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已了解什么是生态系统。那么,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有什么不同?指名说。

(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板书: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示意图)

3、设想一下,如果草原生物群落中某种生物受到破坏,草原还会这么美吗?

我们以草原上常见的“草、兔、鹰”这三种生物为例来探究一下。

(1)    课件:草——兔——鹰图片

谁来说说这三者的食物关系?

(2)    课件:三者食物链关系

(3)    小组合作探究:设想一下,如果这条食物链某个环节发生问题,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小组内充分交流并完成记录单。

减少的生物

发生的现象

 

 

 

‚、全班交流。

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指名说。

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指名说。

如果青草少了,又会发生什么现象?指名说。

4)这都是为什么呢?指名说。

5)课件出示:根据“食物链”的关系:吃与被吃是相互影响,环环紧扣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学生齐读)

(6)  也就是说,上面任何一种情况发生,草原的生态系统都会——?(失去平衡)通过刚才的讨论分析,你对我们身边大大小小的生物群落有什么新的认识或感想?(维护生物群落里的每一种生物平衡非常重要,每种生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我们要维护生物群落的平衡……)(板书:维护)

(完善课题:  8维护生态平衡)

4、刚才,我们是假想了草原上可能出现的情况。现实生活中,草原上的草、兔、鹰会无缘无故减少吗?

1)人类哪些行为造成草、兔、鹰减少?小组讨论并填写书P19气泡图。

2)全班交流,课件相机出示引发草、兔、鹰减少的气泡图。

3)气泡图中,哪些词多次出现?指名说。(猎杀、环境恶化、过度开发)

4)小结:为发展经济而过度放牧远远超出草原负荷;大量捕杀兔、鹰;乱砍滥伐、破坏草原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气候恶化,降水减少,植物更难生长等。所以,自然界里的生物之间产出与消费要保持自然平衡。当然,草原也有自动修复性。也就是说,如果人类正常放牧,打猎,会造成生态系统失衡吗?(不会)但是,如果过度破坏,就会使草原无法自动修复,造成永久的危害。我们再去看看,北方当初的那片美丽的草原怎么了?(课件:草场逐渐退化,沙漠化)

5、你还知道人类哪些破坏行为使北方草原地带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相机出示课件:大肆挖掘甘菜,发菜,捕杀鹰隼,百灵鸟等资料

3)算一算:一只百灵鸟一年吃4万只蝗虫,每年捕杀10万只百灵鸟,一年少吃多少只蝗虫?

4)是呀,每年捕杀10万只百灵鸟,等于一年少吃40亿只蝗虫!2016年,俄罗斯遭遇了30年来最大的蝗虫灾害,令人触目惊心。(视频:俄罗斯蝗灾)

6、过渡:人类无视自然法则,肆无忌惮的破坏行为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草原上的绿色再也没有了,留给我们的只有漫天黄沙。当风吹起后,就形成沙尘暴。

三、探究沙尘暴成因及危害

1视频:沙尘暴

1)沙尘暴怎么形成的?指名说2)沙尘暴有什么危害?指名说。

2、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人类该怎么做?指名说。

3、我们来看看人们的一些做法。(课件:维护生态平衡做法)

4、小结: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是历经漫长的岁月才形成的,一经破坏,将难以恢复。生态平衡发展十分不易,许多国家都在努力。美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我国截止2003年底,共建1999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398万公顷,居世界前列,还颁布了《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课件:我国自然保护区)

四、总结延伸

1、维护生态平衡,你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板书:人人有责)

2、小结:美丽的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人人有责,让我们大声疾呼:(生齐呼板书: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武汉市楚才中学 孙 曼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古人对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及人生的思考,蕴含着圣贤先哲们博大精深的思想。翻转课堂以新型教学模式,构建了个性化的良好学习环境,有助于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前微课程学习和课堂学习的质量。

一、初中文言文翻转课堂课前自学的有效策略

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须格外注重课前自学,课前自学效果直接关系到课堂目标的设定以及高阶目标的完成。

(1)“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策略: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是独立一人进行的。由于文言文知识的学习有时较为枯燥,不易懂,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对独立学习有切实帮助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在个体的独立学习中,也能通过任务单上的层层指导和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获得文言文学习的帮助,一步步的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具体策略如下:

学习内容的选择:

第一:基础知识学习。文言基础知识包括读准字音,准确断句,理解词义、句意等方面。学生在自学的时候可以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微课、网络等资源,以达到疏通文意的基本要求;第二:研究性学习。通过探究性的问题作为引导,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学习内容。

例:鄂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2课《三峡》的自主学习内容:

自学目标:

1.能通过查找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2.能发现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特殊文言现象,能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具体的自学内容:

1.自读课文,能做到字音正确,句读准确。能在一分钟之内读完。朗读录音上传家校帮。提示:你可能需要查看课下注释及工具书,听课文朗读音频或借助其他学习资源(见资源助学)。

2.独立完成学案,自查自学效果。

3.登录家校帮,闭卷完成在线检测。

这些都是帮助学生在自学阶段疏通文意的学习指导和练习。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完成。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习内容的设定相对比较灵活,围绕一个学习目标,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学习时间也会有一个较长的区间,在自学过程中也时常需要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师生间的即时交流等等。

学习资源的选择:应精心挑选能辅助学生自学该内容的微课和其他教学资源。文言文的学习资源除了微课,还可以有朗读音频、介绍相关历史背景或某一文化现象的文字或视频、当代大家对这篇文章的点评、注解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清晰的理解文言文要表达的内容甚至思想,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文化的熏陶。

自学检测题的设计:应精心设计能有效检测自学程度的检测题。学生在教材、资源的帮助下是否真正完成了自学目标,这需要通过自学检测题来进行检验。检测题可以是客观题也可以是主观题,如果是客观题,由系统自动显示评测结果,比如读音、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等都可以直接设计为主观题,方便及时得出结果。如果是主观题,则由教师在平台上批阅,比如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或是拓展性的问题,都可以设计成主观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层次。只有通过检测,才能让教师进行准确的学情判断,从而确定课堂上需要内化的知识点以及提升拓展的方向。

二、初中文言文翻转课堂课中教学活动设计的有效策略

文言文翻转课堂的课中教学活动既要有文言知识的内化,还应通过课堂活动的设计,让学生透过文本,了解历史、触摸文化、欣赏传统、启迪未来的效果。

(1)循环学习策略:同一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多次变式重现,以达到熟能生巧的学习效果。如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是学习中的难点,在一次翻转课堂上设计了6~8次循环学习。①在课前自学时出现课文中的例句进行了考查,但考查结果很不理想;②课上针对这一高频错题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讨论,相互解答;③要求各小组由此联系已学过的课文,寻找和归纳同样用法的现象,准备展示;④小组展示所找到的课内例句并进行归纳;⑤其他小组在倾听该组展示后进行质疑、评价;⑥教师出示课外例句让学生对此现象进行判断,当堂检测学生是否掌握并能迁移该知识点;⑦最后课堂总结时让学生再归纳、巩固、沉淀;⑧课后以检测题形式再次考核及巩固。

(2)以外化促内化策略:外化是指让学生的学习情况外显的方式,如答问、展示、表演、辩论、演说等,在课堂上运用这些方式可以体现学生思维的过程,也可以体现学生思维的结果。特别是体现出学生思维的过程非常重要,教师因此能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疑点,从而采取或搭支架,或纠偏讲解等手段,帮助学生分解内化的难度,实现知识的内化。除此之外,提前告知学生课堂上会采用的外化方式,还能促使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阶段更加认真,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课前自学的效果。

三、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效果

1. 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式的变化,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以“听讲”为主要方式的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大胆质疑、合作释疑、巩固展示、内化提升、文化拓展等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主动性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自然也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之课前和课中各个环节的设计,更是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实效性。

2. 提升了学生对文言现象的辨析能力和对文言材料的解读能力。文言词语、句式中的许多特殊用法都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点,比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之”“而”“以”“为”“于”等虚词的用法,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过去,学生大多是记下课内文言文中的这些用法,很难形成语感或主动地发现、掌握规律并延伸到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中。自从实施了文言文翻转课堂教学策略后,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机会多了,对一些特殊文言现象的辨析能力明显增强。加之课堂重心的变化,更加注重“文”“言”的结合,课外延伸拓展的资料更加丰富、课堂学习的内容更加有广度和深度,所以让学生对文言材料的解读能力也有很大程度的增强。

 

翻转后的课堂活动设计

                ——以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示例

武汉市楚才中学 雷慧

翻转课堂的课内教学设计一定要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教师对学情进行统计分析后,明确学生的问题所在,确定课堂的重难点,再来设计各环节的活动,让学生积极探究、合作与展示。一般包含学情反馈、合作释疑、导练提升、总结反思这四步。

一、合作释疑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组织学生组内或组间合作,互相帮助解决课前学习留下的疑问,解答疑问后,教师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测试来巩固基础的掌握。一般有如下设计:

1.小组讨论:由于学生在提交在线检测题答案后已获得参考答案及解析,已进行过反思。此处仅讨论课前个人尚未解决的问题,用时不长,如组内仍无法解答,教师可组织学生展示释疑。

2.一分钟讲述:如果课前自学情况非常好,可让学生用一分钟讲述学到了什么。这种方式既可以解决一些同学在教材自学时归纳基础知识点不全面或错误的问题,也可以锻炼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提炼信息、整合信息)、逻辑思维能力(讲什么,怎么讲)、语言表达能力。比如像《两种电荷》、《安全用电》这样的内容,知识点较多,且简单易懂,适合学生自己梳理表述。

3.我问你答/合作释疑:让学生对学习中的疑问进行提问,随机挑人回答或让其他同学抢答。疑问可以由学生当堂提出,也可以由教师课前收集整理后在课堂上呈现。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相互充当老师,老师要做的就是给提问和回答的学生点赞、加分就好了。

4.即时测验:如果课前自学情况不太好,教师可以再次提前设置好在线检测题及答案,课堂上合作释疑后利用教学平台推送给学生,通过实时测验的方式获得学生对教学重点的掌握程度。如果测验结果满意,则说明学生平均掌握程度不错。

二、导练提升

这一环节应以学生自学反馈的学情为基础,注重形式多样的“练”,除常见的习题练习外,还可以有不同层次的问题设计,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达到深度内化知识的目的,同时,还要强调展示、体验、合作讨论等组织形式,达到拓展能力的目的。物理课堂上通常可以设计下列活动:

1.选择战队:针对有多元答案的内容,可以采取战队的形式。设置3或4个不同答案的战队。让学生自由选择,并站在自己的战队里。然后每个人选择其他战队的人去说服,时间结束后看看每个战队的变化,让改变战队的人来讲为什么会改变答案。例如学习了功的概念和做功的必要因素后,教师展示小明同学提包回家的情景(包含将包提起来、站在水平匀速行驶的车上、提着包上楼、乘升降电梯),学生思考是否做功再进行辨析。

2.你讲我说:你讲我说是学生A向学生B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学生B进行整合后再向全班分享。下一轮可以换一下,B讲给A,A整合分享。这样锻炼学生的倾听、理解、整合和表达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电磁继电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原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水位自动报警器、温度自动报警器、电铃等实际运用的工作原理进行这样的听说活动。

3.实验新设计:物理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是实验,实验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和传统课堂不同的是,学生已经通过微课或其他资源看过实验现象了,甚至已经自己动手进行过实验了,如果再对其进行讨论,学生必定不感兴趣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再设计新的实验来展示,比如学习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让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来得到这一简单的规律。

4.实验新讨论:对于一些重要的学生实验,尽管学生已经通过微课看过实验演示,得到了正确的结论,但对于实验细节还有诸多需讨论之处。教师们可以提供实验器材让同学们再现实验过程,发现实际问题,再进行讨论。

5.知识抢答竞赛:一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可以设置这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将知识运用于生活中。例如学生自学了安全用电后,教师可以补充一些课外防触电的知识题,开展知识抢答竞赛。

6.我来当老师:可以选取感兴趣的学生来分享,给予5分钟的时间,让他分享自己的想法或学习的内容。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制作PPT等方式,锻炼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比如对某些专题习题课,可以让学生从诸多的习题中总结出结题方法和技巧,课堂上当老师,进行分享。

 三、总结反思

翻转课堂的核心就在于以学生的学为主,学生之前在课前自学最后也进行过质疑思学,经过课堂上的一系列活动后,疑问是否得到了解决,及时的总结反思是有必要的。

1.老师总结:老师用简短的语言或框架性的结构把本次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2.弹幕评论:让学生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用简短的语言表述出来,利用平台上的交互功能即时发布于白板上,大家都可以看到,激发学生的反思热情和展示欲望;3.写首歌写快板微电影:课堂不一定是肃穆严谨的,也可以很活泼。可以让学生自己把知识写成歌词、快板等等形式。

    巧用诗词名句,提高作文气韵

      武汉市楚才中学  余进    

我们如果妙用古诗词名句,定会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中考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如何把日常所积累的诗词名句运用到作文中呢?

一、诗词名句直入文

1、诗词名句亮文题 ——未成曲调先有情

古典诗词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底蕴,用它们来作题目,一是不落俗套,意蕴丰厚;二是读者喜闻乐见,富有亲切感。例如,《蓦然回首》用的是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词句;《道是无情却有情》活用的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诗句。《国在山河破》《在桥一方》《曲径通“乐”处》则分别借鉴了“国破山河在”“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名句。 

2、诗词名句写开头——小荷才露尖尖角

在文章开头嵌入古诗词名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如:

   “春,是情人的眼眸,那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顾盼流转;夏,是热烈的灵魂,那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与豪情;秋,是愁人的心绪,那是‘满地黄花堆积’的愁情与怅然;冬,是勇士的信念,那是‘零落成泥碾作尘’的义无反顾”。(满分作文《季节》开头)

作者紧扣四季特点,用古典名句为春夏秋冬作注脚,让我们感觉这些名句的情韵一下子流注到作者的文中,让我们感觉到作者所写的每一个季节里都站着一位位诗人,是这一位位诗人用他们的诗句扮靓了《季节》。

3、诗词名句写中间——动人春色不须多

一篇文章里总是那几句连自己看了都皱眉头的套话,那该是多么的乏味,倘若能够在行文中巧妙地引进古诗词名句点缀一下,顿时就会化平庸为神奇,化枯燥为隽永。一篇有古诗词名句入文的作文是耐读的,是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相信阅卷老师是不会拒绝打高分的。

例如在一篇《我在李白的引领下》的学生作文中,作者通过“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诗句来作为每个段落的开头句,分别对亲情、友情、学业追求进行了描述,诗句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紧密融合,双重肯定、深化了文章主旨。

4、诗词名句写结尾——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词,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如:

 诚信,又回来了……不再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而是‘似曾相识燕归来’。燕子,希望你不再离去,永远留在这个温暖如春的世界!”(中考满分作文《似曾相识燕归来》结尾)

本段结尾作者巧妙地借用了晏殊《浣溪沙》中的名句,三言两语地表达出了对诚信的呼唤,起到了“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二、化用诗词暗入文

如果我们能把自己已掌握的诗词经过转化后放到文中的贴切位置,既能显示我们的丰厚的文化底蕴,也更能为自己的文章增彩,从而更容易激发阅卷语文老师的兴趣,获取他们的青睐。这里有三种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

1、化用诗词添意境  

    所谓化用,就是把一句古诗词里的部分词语和自己的语言结合成完整的一句话,然后穿插到自己的文中去,说白了,就是把古诗名句加工成自己的语言。化用往往是为了借名句的典型意境增加文章的意蕴。如:

 “伴着你,陶渊明的朵朵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龚自珍的片片落红幻化成软软的春泥,晏殊的独自徘徊落寞了曲径通幽,温庭筠的脉脉斜晖笼罩了悠悠的碧水。”(中考满分作文《精彩语文》中的一段)  

这里考生分别化用了课本中所学过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小园香径独徘徊”、“斜晖脉脉水悠悠”四句诗词佳句。作者并没有直接引用,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处理,这就好比古人使用典故的雅词一样,将原文或原诗简缩成一个词语或短语,使读者一看便知是用了哪篇课文中的人物、事物和景物,从而使文章典雅而显书卷气,雅致大度而不俗。

巧妙化用,前提是作者对古诗词理解透了,有了自己的感悟,同时还要有超强语言概括能力。否则便会弄巧成拙,写出的文章不伦不类。

2、巧套诗词铺结构 

古人写诗做文都很讲究章法,每一首()诗词都有其完整的行文结构与写作脉络,再加上古诗词本身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套用古诗词来铺设文章的行文结构,不仅能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而且更能给人以典雅优美的感觉。

如一考生在《为自己鼓劲》的作文中将晏殊《浣溪沙》中的有关诗句直接抽取出来,编织出全文的行文结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诗句的内涵正是作者不同阶段的心理感受:“无可奈何花落去”体现了家庭的破裂,“似曾相识燕归来”体现的是经过思考后的我重新接受新生活的心情,而“小园香径独徘徊”则表现了我奋力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这些诗句使文章的行文结构放得开又收得拢,读来自有别样的韵味。 

3、巧扩诗词行奇文   

这种“古诗新唱”型的想象作文,是在吟咏鉴赏古代诗歌的基础上,穿越时空,展开联想与想象,把特定的人、事、物等融入诗歌,再现原诗意境或创造出崭新的内涵。其实这种创作思路,名家早已为之。如当代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翻版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的意境,著成令人拍案叫绝的佳作《不朽的失眠》。其实我们中学生照样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获得成功。有篇《乡村雨夜》的中考满分作文就扩写了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以下是其中的一段:

“凛冽的风吹动着雨点,窗户被暴雨敲打得“噼啪”作响。在他的梦中, 这种声音似乎是战马奔腾的声音,也是一路冲杀的声音,甚至是冰河破碎的声音。他的血液沸腾了,心跳得急促有力。风雨中,梦中的诗人露出了久违的笑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积累诗词是基础,否则谈不上应用。这就要求我们扩大阅读面,在课外多接触唐宋诗词。在平时的阅读中,把学过的诗词分一下类,如哲理诗、写景抒情诗、言志诗等,对我们的应用也是大有好处的。分得具体,记得深刻,用时自然灵光频现,信手拈来。

 耐寒唯有东里菊金栗初开晓更清

     ——菊和莲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小学陈菲

一、引入话题,导入新课

中国是个多花的国度,自古以来我们就喜欢种花、赏花、养花、爱花、咏花。古往今来,留下了许多有关花的美文,有关花的美誉。考考大家,“岁寒三友”、你知道花中的“四君子”吗?今天学习一篇与四君子之一菊有关的文章。

二、今昔对比,初识古文

1、通过预习知道这篇文章与往常学的有什么区别?(文言文和译文)

2、什么是文言文?(古文)

师讲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不是口语。

3、理解“文言文”的意思(CAI

文:美好的

言:写、表述、记载

文:作品、文章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文言文简练优美,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起源。文言文起源于春秋战国先秦时期,那时还没有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文字都记载着竹简上,薄薄的竹片上能写的字非常有限,写一部《三国演义》的竹简可能一幢房子都装不下,这就要求古人写文章非常简练,把不重要的文字都省略掉了,形成了文言文严密简练的风格,而且是用美好的文字来表述的。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原文就是文言文。

三、初读感知,读通读懂

1、男女生分齐读文言文和译文。

2、读了文言文和译文你有什么感受?

文言文:简洁、朗朗上口

译文:通俗易懂

师述:简洁的语言不太好理解,不过,老祖宗告诉了我们学习的秘籍——CAI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就是法宝,我们用这个方法读懂文章。(学习方法1:板书:读)

3、自由读,注意划横线的字音。

正音:“四溢”

“爪”出示字典中的两种意思(CAI     出示)文言文不好懂,可以通过译文或者注释帮助理解意思。齐读第二种解释。生注音(zhǎo)。(批注中的一种)

“赭”“既”齐读。

4、文言文要读得字正腔圆,注意节奏美。师手势指挥读出节奏。

5、师配乐范读,生做读书记号。生配乐齐读。

6、读通了,还不够,还要读懂,可以借助译文。生读原文,师读译文。(对读)

7、对照着读,读懂了意思吗?原文由四句,分别从哪四个方面写了菊的特点呢?

指名读第一句。板书:味香(学习方法2:板书:注)

指名读第二句。板书:形异

指名读第三句。板书:色多

指名读第四句。板书:性耐寒。

8、师指板书总结并引导读:古人爱菊,先问其味,再辨其形,又赏其色,再赞其品。(生齐读)

简简单单43个字,古人就条理清晰地写出了菊花的特点。文言文就是这样的特别,一个字就代表一个意思。读到这,我们还不够,我们要求大家每个字都能理解它的含义,我们一个字一个字地来深入地读古文,看看我们还能读懂什么?

9、批注重点字的意思

1)重点理解:溢、其、如丝、或、赭、性、严、既、零落、惟、独

2)“既”字典里的意思摘录下来,第二种。“严霜既降”寒霜已经降落。

10、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文言文的意思,带着理解再齐读原文。

四、再读古文,品析古韵

过渡:我爱你中国的汉字里说:汉字是有个性的精灵,每个字都有它独特的个性和魅力。所以,每个字咱们还得细细地去品,品出它的味、品出它的神韵。(学习方法3:板书:品)

1、  第一句:边品析边美读“溢”香味浓,散发地广。

“清”香味很清纯,没有一点杂质。

“盛”菊花开得大,旺盛。

2、第二句:指名读,这是古人写的什么句?(比喻句)

1)看图理解:“丝”:细长、柔软。“爪”:弯曲

2)你知道还有哪些形状。CAI:如针、如盘、如鳞、如球。生齐读。看得人如梦如幻,如痴如醉。原来文言文和我们的现代文一脉相承。

3、第三句,指名读,这又是什么句子?(排比句)

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色彩多,种类多)

2)还会有什么颜色CAI(或青、或蓝)

3)指名读,评读。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真是蓬勃又兴盛啊!再齐读。

4、第四句:在寒霜既降、百花凋零之时,你又悟出了什么?(学习方法4:板书:悟。边悟边指导朗读)

1)“性耐寒”菊花特性是不畏严寒

2)“严霜既降”菊花生存环境的恶劣。比较:严霜(原文)和寒霜(译文)哪个用得好?

3)“百花零落”通过对比的写法体会百花的无奈和菊花的顽强

4)“惟菊独盛”通过抓近义词“惟”和“独”体会菊花傲霜独放,卓尔不群的品格

师引读,升华情感

1)有这样的文字:看!写了菊之香,写了菊之形,写了菊之色,这些毋庸多言,但是最可贵菊在百花零落时做到的——(惟菊独盛)

2)有了这样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严霜既降之时,还能闻到菊花的幽香只因为——(惟菊独盛)

3)有了这样的文字,我们似乎看到了菊花不畏严寒,如君子般隐逸的品性,因为——(惟菊独盛)

5、菊花在你心中树立了怎样的形象?(美丽多姿、卓尔不群)

6、菊是花中的隐士,更是花中的君子。我们读出了菊之品,悟出了菊之道。这也是菊千百年来被人们称赞的原因。带着对菊的喜爱、赞美、敬佩再来读一读这篇文章。(生齐读)

7、正真的古文原文是没有标点,竖排版的,应该从左往右读(CAI出示书法作品中的文言文)

没有标点更应读出它的停顿和断句,再加上我们中国的书法瑰宝,这才是原汁原味的文言文。(再次齐读)

8、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学习古文还要熟读成诵。齐背。(学习方法5:板书:背)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搜集写菊的名句2、用学到的方法学《莲》

                        如何让文言文课堂活起来

         武汉市钟家村中学 何博

初中语文课本中选编的文言文,或文质兼美,或言简意赅,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这些千古传诵的名家名篇,无论思想内容、感情因素,还是艺术技巧、语言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能直接陶冶中学生修养,提高中学生文化素养,有利于将来成为一个气质高雅的人。

文言文的学习不应仅是实虚词的积累,句意的理解,更应是语言的学习,文学的欣赏,传统文化的熏陶。因而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学中,我从未停留在字面,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发挥他们自己的能力,让他们在千古名篇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一、文言诵读让学生语感活起来

众人皆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书,是真的在“读”书,一咏三叹,因而文言文读起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极富音韵美。但由于年代久远,一些生僻字,一些变音字,同时由于语言的习惯而产生的句读,都让学生在初拿文章时内存畏难情绪。这使得初读绝不能放之四海,范读尤为重要,从读音到停顿,都应该是范本,可以是教师的范读,也可使相关的音像作品,让初读在良好而规范的样本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范读初读后,朗读一直贯穿整个学习,从一句话、一小段、整篇文章的内容处理朗读,到配乐读、个读、男女分读、小组跳读、全班齐读的多种形式呈现,朗朗上口的朗读在课堂上应是不落的太阳,始终在课堂盘踞。“读的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语感处于语文素养的核心,而培养语感最有效的途径便是朗读。文言文接触多了读到后来,每篇文言文,不论长短,学生都能信手拈来,倒背如流。这对学生去理解文章的内涵,感悟作者的深层精神意境,百利而无一害!

二、文言预习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学生对于学习文言文,预习是前提,是基础。在熟读的基础上,学生充分利用工具书和网络充分做好预习。预习也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个人预习,学生自己通过网络和相关的工具书,查找作者的创作背景,收集作者生平的一些轶事,扫清内容中的字词句障碍,这个环节独立完成。预习第二阶段为小组预习。在小组预习环节,组员分工合作,在组长的统一安排下,轮流发言,组员畅所欲言,把在个人预习环节遇到的障碍和疑惑提出进行讨论,如没有结论,则有记录员记录,在全班讨论答疑环节中提出,等待解答。同时小组成员在讨论中,就各方面的预习内容进行汇总,形成小组发言稿,主要围绕作者、文章内容、文章情感、文章特点等方面进行汇总,形成小组发言稿。

这两个环节的预习,由学生主导,教师引导预习方向,以抽查和巡堂的形式检查,督促学生落实预习内容,做好小组发言的预习发言稿,以免空无一物。整个预习环节既要有教师的有效引导,预习什么,怎么预习,小组的任务分配等都要提前预设,一一落实,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过多干预,放手让他们讨论准备,激发他们的学习求知欲,让学生逐渐在这个过程中清楚地知道我要解决哪些问题,我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这让后面的课堂学习也就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他们的学习也就有了更大的主动性。

三、文言活动让学生生活活起来

课堂上的师生是教学相长,教师面对学生的疑惑,除了点拨讲解,还要“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小结,反思,同时更要以点拓面,充实所学的内容,打开学生的视野,让他们看得更远。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要落实一些必掌握的知识点,同时开展丰富的活动,让课堂“活”起来,活则有趣,趣则有心,有心则远离枯燥无味。

古文中涉及一些古代的传统文化知识,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一个词语的来源,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一些思想流派的纷争,还有古代一些服饰、饮食、管职、风俗等等,可以针对某一点,与学生一起开个专题座谈会,进行一场知识竞赛,展开一场辩论赛。文言文故事性强,策划一部课本剧;文言文文字优美,朗朗上口,轮流上阵一场朗诵会;文言文词语丰富,实词虚词一大堆,准备一次抽签抢答小比赛……活动形式多样,依据文章有的放矢,立足课本,充分向外延伸,一篇文章下来,知识的容量是原有的几倍,但学生却在这其中受益匪浅    

都知道时代在朝前推进,古人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但他们的文化魅力、思想光芒我们却不能也从未忘却。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尝试、探寻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吸引学生,带动学生,走进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整组教学花的国度案例

                            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小学陈捷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花与生活”这个话题,通过《中国的花》、《养花》、《梅花魂》《菊和莲》、《题画兰》从现代到古代,从国内到国外,从特点到精神,带给孩子们花的世界,让孩子们感知中国是花的国度,每种花有每种花的特点和品质,梅花和牡丹石中国的国花,也代表着中国人的秉性,寄托着中国人的中国情,让孩子感受到原来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系这么紧密,学习本单元就是要带领孩子们识花悟情、种花悟理、惜花悟心。

单元整合目标:

1、学习本单元生字词2、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能力,形成自己的见解3、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花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4、感受花的精神品格,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单元整合重难点

1、感受花的不同特点以及借助批注与文本对话的方法,揣摩文章的写法2、品鉴花的内涵,领会文章中人物的情感。

整合设计构想:

    由花性到人情,本单元的整合我试图由表及里,从识花赏花入手,将本单元涉及到的花先来个大集合,丰富学生对花的认识,再聚焦品析每种花的精神,通过“魂”勾连,横向的比较感知作者不同的表现手法,感受人物的情感,使学生懂得透过花去品鉴生活,热爱生活,花语皆情语,开启学生对花的世界的探究欲望,从而实现从课堂走向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   引出话题  花的国度 

1、导入:中国是个多花的国家,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种花爱花的传统。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本单元编者为我们带来了哪些花呢?

2、学生交流预习情况。

3、将花的品种出示在ppt上,本单元我们将去仔细的赏鉴这些花。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和图片,明确本单元的研读目标——花)

第二板块   初步感知   识花风韵

1、小组合作交流,通过阅读本单元课文,你们对这些花有了哪些了解?(花色品种、生长环境、时节等)

2、通过课外搜集资料,你们对这些花还有哪些其它的了解?

(设计意图:由表及里,引导学生观察花色花形,初步了解花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观察能力)

第三板块   品鉴悟情赏花识性

1、我们品花就像品人一样,不仅要看外在,更要看内在。花值得人们去欣赏,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艳丽芬芳,更在他们的秉性。

2、牡丹之所以成为花中之王,成为我们的国花,就因其秉性让人佩服。

   1)、出示写牡丹的段落,思考人们喜爱牡丹的原因。你从哪里体会到的,重点体会两个“更”的作用。

   2)、作者在这段中引用了典故《武则天贬牡丹》将牡丹的刚直不阿体现的淋漓尽致。故事写得很有意思,大家知道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呢?(对比)

“人中之王”的骄横跋扈与“花中之王”的不卑不亢对比。

百花的唯命是从与牡丹的不理不睬对比。

牡丹得令之时的枝干叶枯与被贬之后的鲜艳夺目对比。

武后的气急败坏与牡丹的从容淡定对比。

师:这样一来,牡丹的刚直不阿走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它的品质和精神怎能不让人追求和崇敬。

3、在《中国的花》中,作者对梅花与牡丹在写法上十分相似,自由读写梅花的段落,梅花又因什么而受人们喜爱?

4、在星岛有为老人尤爱梅,又因为什么呢?自由读《梅花魂》?(不畏严寒、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秉性

5、你们怎么理解“梅花魂”三个字?

   难怪祖父一遍又一遍的教我读唐诗,出示书中诗句诵读。读着读着就落泪了。

   难怪祖父听说我们要回国,忍不住流出了泪水,并送我墨梅图。读11-13段。

   难怪祖父在送我们上船的时候,又一次落泪。读14-16段。

6、你知道祖父珍爱墨梅图,珍爱梅花手绢的深层原因了吗?

  师:梅花在此刻寄托的是一份深深的爱国心、浓浓的眷恋情。

7、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顶天立地、不低头折节是梅花的魂,也是中华民族的魂,刚直不阿是牡丹的魂,也是炎黄子孙的魂,那么四君子、莲花、兰花的魂又是什么呢?

8、正因为有魂,这些花才深受人们喜爱,再读《中国的花》、《养花》《梅花魂》,大家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人们对他们的喜爱。

9、我国自古就有爱花的传统,诵读《菊和莲》《题画兰》表达喜爱之情,人们更是将这种情感与爱国情思乡情联系在一起,因此留下了许多赞美这些花的诗句。

10、陶渊明尤爱菊,ppt出示相关诗句和故事。你们还知道和花有关的哪些诗句?

11、花的诗词大会,用最美的语言赞美它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深入品读,看花和看人一样,爱花也有更深层的原因,走进花的品性和精神,领悟花的象征意义,探寻花魂。)

第四板块   花与生活   调查研究

  我们对“花与生活”这一主题进行了相关的学习、探究和实践,也或许你还有感兴趣的探究点,请将自己探究的内容和结果写成一份研究报告。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进行超链接的整合合,建立课堂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最短路径问题”的教学设计

武汉市钟家村中学 张蓓

1.1 内容和内容解析

   内容:最短路径问题

   内容解析:

   最短路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也是数学分支----图论研究的一个经典算法问题,初中阶段主要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为知识基础,有时还要借助轴对称、平移、旋转等变化进行研究。

   本节课以数学史中的两个经典问题——“将军饮马”“造桥选址”为载体展开对“最短路径问题”的课题研究,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轴对称、平移等变化再把数学问题转化为线段和最小问题,并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解决问题,体现了数学化的过程和转化思想。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利用轴对称、平移变化将最短路径问题转化为线段和最小问题。

1.2  目标和目标解析

目标:

了解解决最短路径问题的基本策略和基本原理。

能将实际问题中的“地点”“河”“桥”等抽象为数学中的“点”“线”,使实际问题数学化。

能运用轴对称、平移变化解决简单的最短路径问题,体会集合变化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在探索最短路径的过程中,感悟、运用转化思想。

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知道解决最短路径问题,就是要将问题转化为“点与点 的距离”或“点与线 的距离”的最小值问题,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或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将实际问题中的“地点”“河”“桥”等抽象为数学中的“点”“线”,并能理解实际问题的数学含义

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学生能运用轴对称、平移变化,将不共线的点、线转化到一条直线上,运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路径最短问题

达成目标(4)的标志是学生在探索最短路径的过程中,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能将最短路径问题转化为“两点之 间线段最短”问题;能借助轴对称、平移变化将不共线的点、线转化到同一条直线上

1.3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最短路径问题从本质上说是最值问题,作为初中生,此前很少在几何中接触最值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经验尚显不足,特别是面对具有实际背景的最值问题,更会感到陌生,无从下手

(2)解答“当点A、B在直线 z的同侧时,如何在直线z上找到点C,使 AC与CB的和最小”,需要将其转化为“在直线 z异侧两点的线段和最小值问题”,为什么需要这样转化、怎样通过轴对称、平移变化实现转化,一些学生在理解和操作上存在困难

(3)在证明作法的合理性时,需要在直线上任取点(与所求作的点不重合),证明所连线段和大于所求作的线段和,这种思路、方法,一些学生想不到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利用轴对称、平移变化将最短路径问题转化为线段和最小问题

1.4  教学过程

问题1:相传,古希腊亚历山大里亚城里有一位久负盛名的学者,名叫海伦.有一天,一位将军专程拜访海伦,求教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从图中的A 地出发,到一条笔直的河边饮马,然后到B地到河边什么地方饮马可使他所走的路线全程最短?

精通数学、物理学的海伦稍加思索,利用轴对称的知识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后来被称为“将军饮马问题”

 师生活动这是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能把它抽象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回答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即将A、B两地抽象为两个点,将河l抽象为一条直线

当点C在l的什么位置时,AC与CB的和最小?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在将A、B两地抽象为两个点、将河边l抽象为一条直线的过程中体会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②让学生在分析、理解题意的过程中体会转化思想

问题1: 如何将点B“移”到l 的另一侧B′处,满足直线l 上的任意一点C,都保持CBCB′的长度相等?

 

问题2:你能利用轴对称的有关知识,找到上问中符合条件的点B′吗?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尝试画图,寻找符合条件的点,然后小组交流,学生代表汇报交流结果,师生共同补充,得出要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

   学生叙述,教师板书,并画图,同时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

设计意图:通过搭建台阶,为学生探究问题提供“脚手架”将“同侧”难于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异侧”容易解决的问题,渗透转化思想

问题3: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证明AC +BC最短吗?

师生活动:学生说明证明过程,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进行证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回顾前面的探究过程,我们是通过怎样的过程、借助什么解决这个数学难题的?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最后达成共识:借助轴对称,将“同侧”问题转化为“异侧”问题,再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感悟转化思想,丰富数学活动经验

探究2:(造桥选址问题 )如图6,A 和B 两地在一条河的两岸,现要在河上造一座桥 MN桥造在何处才能使从A到B的路径AMNB最短?(假定河的两岸是平行直线,桥要与河垂直)

师生活动:(1)学生类比问题1的研究过程,将探究2通过数学模型表示出来;(2)学生独立思考后,说明该问题可以转化为下面的问题:当点N在直线b的什么位置时,AM+MN+NB的和最小;(3)由于河岸宽度是固定的,因此当AM+NB的和最小时,AM+MN+NB的和最小,即将问题转化为:当点N在直线b的什么位置时,AM+NB的和最小

设计意图:类比问题1的研究策略和方法,探究2,体现类比方法在研究数学问题中的价值,同时渗透转化思想

问题1:目前,要研究AM+NB 的和最小,但AM、NB不衔接,如何将AM转化到与 NB有公共点的且线段长度不变?可以借助哪种几何变化?

师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平移 AM 至A N 处 ,将问题转化为 :当点N在直线b的什么位置时,AN+NB 的和最小,然后学生独立解决此问题.

设计意图:体现平移变化的数学价值,体现转化思想的重要作用.

问题2:说说你的证明思路.

师生活动:学生类比问题1的证明过程,说明证明思路,教师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证明感悟类比方法,提高理性研究问题的自觉性.

(3)小结 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在解决最短路径问题时,我们通常利用轴对称、平移等变化把已知问题转化为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作出最短路径的选择。

 君若寻求路径短,选好直线定动点;折曲变直线段短,点与直线垂线段;若遇曲折变直难,平移定长或平展;实际问题数学转,依据原理是关键;各位与我试试看,认真体会才保险。

 

                          使用微课提高学生语言学习能力

         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小学黄颖

 

   语文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手段的创新。让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兴趣,才能吸引学生学习和语文有关的知识。这是改变应试教育的主要手段。而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微课,从教学手段上是创新的。而且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正是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年纪,所以,通过微课,展示和语文课文有关的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语文教学变得轻松有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一、充分发展了情景教学作用,提高语言思辨能力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使用微课,可以充分的发展情景教学的作用。比如,老师在教授鄂教版上册习作课《看图作文》时,老师可以利用微课,展示第一幅图:荒漠,被狂风吹起的沙土,漫天黄沙,配上狂风呼啸的声音,并且展示出沙漠里行走的人的艰难以及胡杨的成长情况。接着,现展现出第二幅图:绿意盎然,树林里小鸟在树林里唱歌,流水潺潺。老师在播放漫天黄沙的视频的时候,展示的是另外的一种含义。这两幅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这种环境的变化触动了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是什么原因引起巨大的反差?学生很容易产生联想,学生思考环境变化的原因,学习的不仅仅是做一个正直的人,还要做一个保护环境的人,毕竟环境才是人类生存的根本。这样,老师可以把语文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沙漠、绿色为学生留下的深刻的印象。所以,微课充分的发挥了情景教学的作用,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色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发展语言能力。

二、通过微课拓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小学生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识字,会读文章,而是要理解文章的内容含义,通过文章的内容,知道做人的道理和准则,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利用微课,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素质,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成为一个有见识,有远见,有决断的优秀的人才。比,老师在讲解《吃水不忘挖井人》,讲述的毛主席带领农民,一起挖井造福宝兴的故事。这个故事教给学生的道理就是需要学生感恩,同时另外一个延伸的道理就是,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需要伸手帮助有困难的人,也许就是你伸出了援助之手,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而老师可以利用微课,通过视频播放,展现出挖井的艰难,通过几十年前人工挖井的视频和现代机械挖井的视频进行对比,还有当时的背景环境,与敌军作战的艰辛,让学生感受到当年毛主席的作为有多么的感人和有意义。同时可以教导学生,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百姓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的,但是不能忘记根本,要学会忆苦思甜,才能学会珍惜现代的生活。

三、微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因为年龄小,所以思维扩散的比较快,没有受到某些教条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语文教学中,使用微课,就是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的思维不在局限于语文课本上,而是跳出这一个环节,看到外面的世界。老师在讲解《盘古开天地》这篇文章的时候,是我国一篇比较著名的古代神话故事,讲述的盘古把像鸡蛋一样混沌的天地,一斧子劈开,上清下浊,形成了天地。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借助微课,展示一段盘古开天地的动画片,让学生们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惊叹。同时制作近百年科技发展的历程,比如莱特兄弟研制的飞机,福特汽车的研发,以及现代的火车,动车,磁悬浮和高铁等等现代的高科技,也是属于盘古开天辟地一样的装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创造了百姓的幸福生活。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你自己最想发明什么,或者最想做什么。因为有可能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小制作和思考,就改变了现有的生活,牛顿不就是因为被苹果砸了一些,进行深度思考,最后才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的吗”。老师对学生想象的事情进行鼓励,学生合作研究,体会神话在人们心中的神圣与美好,在人类发展史上的神话激励人类克服困难创造美好生活的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利用微课,语文教学课堂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语文教学不是呆板的教学过程,是需要动静结合,就是老师和学生需要互相配合,这样才能保证语文教学顺利的进行下去。因此,利用微课有效的改变语文教学课堂的现状。让学生参与教学之中。比如,老师可以事先问询学生的意见,喜欢在课堂上看到和什么有关系的视频,然后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的视频,为学生展现。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课堂的激情。

创设活动  促进自主交际

—Join in 五年级上册Unit 3Time(part 1)教学实录

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小学梁敏             

Step 1 :Warming– up 数字解谜,导入掲题。

1.    Review the numbers .

Do a puzzle and spell the numbers .

2.    Lead in .

T:They’re all numbers. Numbers everywhere . They’re in our books , in themoney. They’re on the clock and on the watch .And the clock and the watch cantell us the time . Today we’ll talk about Time”.

Step 2 :Presentation .呈现新知,发现规律。

1.    Review o’clockand half past

Look at CAI. Ask and answer

T:What time is it ?

1It’s eight o’clock .

     

T:What’s the time ?

2 Its half past eight .

       

2.    Learn to say : 8:05 / 8:10 / 8 :15 / 8:20 / 8:25 .  

(1)    8:05 / 8:10 / 8 :15

 Look at CAI. Ask and answer

T:Look ,how many minutes ? Five , five past ...Who can tell us ,

what time is it ?

           

S1: It’s five past eight .

T: Great ! You are so clever .Now let’s read it together .

Ss: It’s five past eight .

T: Look at this clock ,please .What’s the time ?

            

S2: It’s ten past eight .

T: Good ! Look carefully, past ,spell the word ,please.

Ss: Past,p-a-s-t,past.

T: Well done ! And then ,look at this clock . What time is it ?

S3: It’s quarter past eight .

           

(2)    8:20 / 8:25

T:Look and guess . What’s the time ?

              

S1: It’s twenty past eight .

TAnd then guess : What time is it ?

             

S2: It’s twenty-five past eight .

(3)    Play a game : Listen and choose .(11:10  6:20 10:15  2:25)

T:Now let’s play a game .Here are four cards on the board .They’re allabout time . I’ll read it . If you hear the time ,please take it down .

Then the pupil shows the card and asks to everyone :

 What’s thetime ?  / What time is it ?

S1It’s twenty-five past two .

S2: It’s twenty past six .

S3: It’s quarter past ten .

S4: It’s ten past eleven .

3.    Learn to say : 8:35 / 8:40 / 8 :45 / 8:50 / 8:55.  

(1)    8:35 / 8:40 / 8 :45

Look at CAI. Ask and answer :

What time is it ? It’s ... to ... .

TWhat time is it ? Look ,how many minutes ?Twenty-five minutes, to nine. Who can tell us ,what time is it ?

              

S1: It’s twenty-five to nine .

T:Wonderful! Now, now let’s read it together.

Ss: It’s twenty-five to nine .

T: Look at this clock ,please .What’s the time ?

            

S2: It’s twenty to nine .

T: Good ! Look carefully, to ,spell the word ,please.

Ss: To,t-o, to.

T: Good job ! And then ,look at this clock . What time is it ?

Ss: It’s quarter to nine .

           

(2)    8:50 / 8:55

T:Look and guess . What’s the time ?

            

 Ss: It’sten to nine .         

T:And then guess : What time is it ?

            

Ss: It’s five to nine .

4.    Summarize .  

TLook at this clock . What can you find ? When theminute hand walks on twelve, we call it ...

Ss:O’clock.

T:Good! On six, we call it ...         

Ss:Half past.

T:Good job! Right, we say ...

Ss:Past.

T:Wonderful! Left , we say ...

Ss:To.

T:Very good ! You are so clever !

 

5.    Practise .  

Look and say :

What time is it ? / What’s the time ?

It’s ... .

Step 3 :Practice .创设情境,熟练巩固。

1.    Guessing game .

(Learn to say : It begins at ... )

T:Boys and girls ,you are great ! I like you very much ! Do you likewatching TV ?

Ss: Yes ,I do !

T: Me too ! Now let’s have a rest. Let’s watch TV .OK?

Ss: OK!

T: Well. You can watch TV and think about two questions:

(1)    What’s this ?

(2)    What time does it begin ?

Look at the TV programmes and guess .

TV programme 1 :A news.

T:Do you know ,what’s this?

S1: Xin wen lian bo!

T:Yes . It’s a news . Follow me. News .It’s a news .

Ss: News .It’s a news .

T:Good! Who can guess:What time does it begin ?

S2: It’s seven o’clock.

T: Look ,you’re  right. It’s  seven o’clock. So we can say : It begins at...

S2:Seven o’clock.

T: Well done! Now can you tell us ,what time does the news begin ?

S2: It begins at seven o’clock.

T: Wonderful! A clever child ! Now answer me together: What time does itbegin ?

Ss: It begins at seven o’clock.

TV programme 2 :A cartoon.

T: Who can tell me ,what’s this ?

S1:Cartoon!

T:OK! Try again ,listen carefully . Answer me : What’s this ?

S1: It’s a cartoon.

T: Great ! Now follow me. Cartoon . It’s a cartoon.

Ss: Cartoon . It’s a cartoon.

T:Good! Who can guess : What time does the cartoon begin ?

S2: It begins at seven o’clock.

S3: It begins at ten to six.

S4: It begins at half past seven.

S5: It begins at twenty past six.

S6: It begins at half past five.

T: Yes,you’re right.Look! It’s half past five .Now together ,answer metwo questions: What’s  this ? What timedoes it begin ?

Ss : It’s a cartoon .It begins at half past five.

2. Talk about yourtimetable .

(Learn to say : It begins at ... on ...)

T:TV show is over .And then let’s go to your classroom and have a look.OK?

Ss: OK!

T: Which class are you in ? Look ,is this your timetable ? Can you tellme ,what time does your Chinese class begin on Monday ?

    

S1: It begins at twenty to nine .

T:Yes. It begins at twenty past nine on ...

S1:Monday.

T:Good ! Try again. W hat time does your Chinese class begin on Monday ?

S1: It begins at twenty past nine on Monday.

T:Great!Who can tell me , what time does your Music class begin onThursday ?

S2:It begins at half past ten on Thursday.

T:Very good ! Now let’s talk about your English class together, OK?

Ss: OK!

T: It begins at... Ready , go !

Ss: It begins at half past eight on Monday. It begins at half past ten onWednesday. It begins at two o’clock on Thursday.

Step 4 :Extension .联系生活,综合运用。

1. Look at CAI . Talk aboutthe daily life :

   T: Every day , I get up at six o’clock. Canyou tell me ,What time do you get up ?

   S1: I get up at seven o’clock.

   S2: I get up at half past six .

   S3: I get up at ten to seven .

   T: OK! Look at CAI .There are some picturesabout the daily life .You can choose one picture and talk about your daily life.Who can try ?

   S4: I go to school at half past seven . 

   S5: I have sports at four o’clock .

   S6: I do homework from seven to eight .

   S7: I go home at twenty to five .

   S8: I go to bed at half past ten .

   ...

   T: Good ! You’re  great !

2.    Write about your daily life .

   T: Look ,here are some pictures and some keysentences .Now, take out your papers .You try to write about your daily life .

   Have some pupils show the writings .学生独立完成的写话作品展示

          

   语文综合性学习“我喜欢的石头”教学设计

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小学 张蕾

学习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中华奇石馆,了解各种各样的石头,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真实地完成语文综合性学习;2、试着观察自己最喜欢的石头,写话以及诗配画;3、收集一些关于石头的图片、故事、传说和成语等,办一期关于石头的小报,开一次关于石头的展览会;4、把自己最喜欢的石头介绍给大家,并且说说你喜欢的原因;5、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交流学习感受,让学生意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必浮夸,真实就好。

学习重难点: 1、观察最喜欢的石头,写话以及诗配画;2、收集一些关于石头的图片、故事、传说以及成语等,办一期关于石头的小报;3、通过活动总结经验、交流学习体会和收获,使学生在听说读写上得到规范的训练,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活动过程:

一、 教师活动导入。

一个月前,我们开始探究石头,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的不起眼的东西,但是小小的石头却藏着许多学问,咱们这次的综合性学习,通过一个月扎扎实实的学习探究,对石头进行了有层次、有计划得学习研究,这节课咱们就这次的活动成果来一次汇报交流吧!

二、听一听(游天下----中华奇石馆)                     

1一个月前,咱们去参观了中华奇石馆,下面请李学义同学讲一讲他在奇石馆里的见闻吧!大家掌声欢迎!(李学义同学上台讲《游天下---中华奇石馆》)

2提出“听”游天下的要求:静心、思考、耐性(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做到听别人说话时要能够静下心来听,边听边思考,别人讲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哪些是最重要的?我自己有什么想法?等等,同时还要学会倾听时要有耐心,等别人说完了,再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随意插嘴,这样不礼貌。)

3学生认真听同学发言后,检查听得收获。说说你对李学义同学介绍的石头喜欢吗?为什么喜欢?

【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促进小学高效课堂之语文学科策略】:聚焦情境,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综合性学习重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参观完中华奇石馆后,我安排了同学讲一讲参观的收获,不仅有演讲的训练,同时借助演讲让更多学生学会倾听,在活动中学习倾听的艺术,学会静下心来听,学会思考着听,学会耐心听。这个环节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通过自己讲,自己欣赏,了解石头的文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一说(《我喜欢的石头》说话训练)

1分小组也来说一说你喜欢的石头,可以是你写话中的内容,也可以是你看过的故事、传说或科普书籍中的内容。

2提出“说”的要求:清楚、有序、自信(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时,表达要清楚,先介绍石头的名称,再介绍石头的样子或者你所知道的相关知识。一句一句的说清楚说明白,有顺序地介绍下来,说的时候声音洪亮,自信而大方。)

3分小组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

4每一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来说一说。

5评价说话。

四、 读一读(欣赏有关石头的古诗或现代诗歌,并配乐朗读。)

1展示本次小报和诗集中出现的古诗和现代诗。

古诗欣赏并配乐朗读;自创的小诗展示欣赏并配乐朗读。

2同位互相欣赏手中的诗歌,并比一比谁朗读得好。

3试着背一背自己特别喜欢的关于石头的诗歌。

附:《莲石》【唐】白居易

青石一两片,白莲三四枝。寄将东洛去,心与物相随。

石倚风前树,莲栽月下池。遥知安置处,预想发荣时。

领郡来何远,还乡去已迟。莫言千里别,岁晚有心期。

  《望夫石》【唐】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促进小学高效课堂之语文学科策略】:多元交互品鉴内涵。

【设计意图】:引情入境的方法很多,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学时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一边展开想像,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获得真切的感受。孩子们在读关于石头的古诗中蕴藏诗中的情感,品位奇石妙趣,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现语文实践之妙。

五、写一写(将自己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收获写下来)

1、收获一:关于石头的好句子或者好古诗                               

2、收获二:关于石头的成语                                            

3、收获三:我还学会了                                                 

六、教师进行活动总结。

七、《我喜欢的石头》语文综合性学习成果:

 第一阶段(参观中华奇石馆,了解各种各样的石头。);第二阶段(《我最喜欢的石头》写话,汇编创作《我喜欢的石头—二(8)班文集》);第三阶段(《我喜欢的石头》诗配画活动,汇编创作《我喜欢的石头---二(8)班诗配画集》);第四阶段(组织学生收集资料,办一期《我喜欢的石头》小报,并交流展评。);第五阶段 成果交流。

 “解决问题——拼角”教学设计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西大小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2页例6,做一做及第45页第13题

【教学目标】1.能借助三角板等直观材料,拼出指定的钝角、锐角、直角;加深理解钝角、锐角、直角间的关系;在经历拼角的活动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实际拼角的活动中,能运用三角板上角的特点进行简单的推理,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3.通过观察、比较、说理等数学活动,激发兴趣,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加深对钝角、锐角与直角之间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方法,发现拼角中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复习回顾:我们认识过哪些角?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

 

 

 

2.指一指:这里有一副三角尺,你能在里面找出哪些角?

板书:都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

3.生成问题,出示课题:三角尺上能直接找到钝角吗?怎么办?今天我们就要用三角尺来解决拼角的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拼角

二、新知初探,自主拼角

1.出示例6,读题: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2.理解题意:知道了什么?

 

 

 

3.想一想:应该怎样拼呢?

(1)自主尝试,独立拼角。

板书:自主拼

(2)学生展示,并用直角验证。

(3)质疑:同学们都拼出了钝角,到底哪两个角可以拼出钝角呢?

尝试编号:直角标直角符号;最小的锐角编1号;最大的锐角编3号;另两个相等的锐角,既比1号大又比3号小,都编2号。

三、小组合作,二次拼角

1.阅读拼角提示,小组合作拼钝角。

提示:①拼一拼,把你们组拼的角都记录下来。

用(  )和(  )可以拼成一个钝角

②验一验,哪两个角拼出的是钝角?

2.小组合作拼角,教师巡视,方法指导。

3.展示汇报,同学互评。

请小组派两名代表上台,拼一拼,验一验。

4.问题思考:拼了这么多角,哪些能一眼看出是钝角?

5.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探索规律:到底怎样的两个角能拼成钝角呢?出示课件想一想:观察拼出的钝角,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直角+锐角一定是钝角

锐角+锐角可能是钝角

6.回顾与反思:经历了哪些活动?发现了什么规律?

板书:拼、验证、想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 问题解决: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编序号。

(2)合作拼角,交流验证。

   (3)小结:解决拼角的问题,可以先想像,再拼,最后验证。

练习意图:巩固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三种角之间关系的理解。思维训练点是:与例6相比,“做一做”的信息更为复杂、拼法也更为多样,引导学生可以从两幅三角尺中选出两个不同的三角尺,也可以选两个相同的三角尺,重在渗透有理、有序地思考。

2.拓展练习:完成教材第45页第13题第(3)小题。

 

 

 


设计意图:通过七巧板巩固所学知识,丰富了可用于拼角的素材,解答方案也更多样,拓展点是:在寻找拼角方法的过程中,不能只追求拼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积累解决拼角问题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五、引导反思,总结收获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2.《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结束了,你有哪些收获?

 

德育之窗

批评的艺术

武汉市汉阳区西大街小学肖书志

怎样才能让忠言不逆耳,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心理,措词不能过于激烈,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批评讲究艺术对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效能有重要意义。

    第一,委婉地批评。

我班的何子豪嗓门大,又不拘小节,经常在自习或午间休息时还滔滔不绝地发表高见,惹来整个班级同学的不满。晨会课上,我对何子豪说:“何子豪,你知道吗?我们班所有同学都爱听你唱独角戏,比听帕瓦洛蒂唱歌还过瘾,真可谓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全班同学一阵大笑,何子豪的脸“刷”地一下红了,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违反了午休纪律,影响了其他同学休息,对不起,请同学们原谅,今后我一定改正。”

英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洛克指出,“如果教师使学生过分的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就没有了。他们愈是觉得自己名誉已经受到打击,同他们设法维持别人好评的思想就愈加淡薄。”不妨设想一下,对一个名誉已经扫地、自尊心丧失殆尽的孩子,还能有什么方法教好他?所以,教师用委婉的语言代替直白的批评,善意地揭露出学生思想行为中的错误,点拨和提醒对方注意,学生在笑声中领悟到自身的不当言行,提高认识,既保全了学生的自尊,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第二,创新地批评。

平常布置作业时,我偶尔会布置一些课外拓展题,由于题目难度较大,一部分学生就偷懒不做。于是,我把那些题目都收集在一起,上面写一行很醒目的提示语:“谨告,这些题十分难,非有聪明才智的同学,请勿尝试!”结果,学生很快就把这些题完成了。还有一次,班上的一个学生过生日,邀请了十几个同学去酒店吃饭,然后又到歌厅唱歌。这些学生家庭作业没做不说,第二天上课时,呵欠连连。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我没有咄咄逼人地训斥,而是这样讲的:“昨天晚上,×ד高财生”(家里有钱)邀请了一部分同学去为他祝寿,结果今天有些人成了“特困生”(上课打瞌睡)。今天,你们等着做可爱的“留学生”(留校补课的学生)吧。”

青少年学生性格开朗,充满热情,经常显得信心十足;他们渴望寻找新鲜的人生体验,乐于接受新异的沟通方式,所以,用他们喜闻乐见、鲜活风趣的语言去说,不经意间,他们会把老师视为知音,从而更乐于接受老师的批评。

第三,风趣地批评。

李喆涵同学喜欢在教室追逐奔跑,看见我,急忙三蹦两跳,用手在桌子上一按,人弹起,脚一下跨到了椅子上。三番五次的常规教育没有效果!当时,我心里那个火,直往外冒。但我迫使自己冷静下来。我笑着说:“同学们,刘翔是2004年跨栏王,但我们国家即将出现一个新的跨栏王,那就是——李喆涵(我故意拖长了声调)。你们看,他把简陋的桌椅当栏杆,抓住课间10分钟时间练奔跑速度及跨栏技术,有这种毅力和信心,老师相信,下届奥运金牌非李喆涵莫属。本人作为他的老师,真是荣幸之至啊!不过,老师在这里要提醒你,简陋的设备很容易跌折腿脚之类的,到时候,你可就只能参加残疾人奥运会了。”教室里一片欢笑,李喆涵羞红了脸,直低着头。从那以后,教室里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行为了。

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名言:“用风趣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让人接受。”严肃的话,风趣地说,一方面可以表现老师善解人意,宽以待人的品格,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教师风趣的语言,消除了对教师敬畏的心理,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由此,使学生认识到教师的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和内心世界,觉得教师不是只有可敬畏的一面,而且还有风趣可亲的一面,有助于缓解气氛,减轻被批评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在笑声中感受和理解老师的用意,形成互相合作、人格平等、作风民主、感情融洽的师生关系。

第四,“赞扬”地批评。

周星辰同学作业不认真,字迹潦草,指正多次也没有用。一次课上,我抓住机会,指着他的卷面说:“我很喜欢你的‘狂草’,洋洋洒洒,龙飞凤舞,它很有王羲之的风范,可惜我要求你写的不是书法作品……”此后,他认真练字,进步很快。

班级经常有一部分同学,不做或少做作业,需要老师去催要。对此,我决定换个角度来教育他们。班会课上,我向全班同学表达了我的“感谢”:“近段时间来,有好多同学用不同的形式表达着对老师的关心。例如,有的为了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故意少做或不做作业,替我省下了好多批改作业的时间,对此,我非常感动。在感动之余,我也想为同学们多付出一点。恳请各位,看在我闲得无聊的份上,给我多一些作业本吧!”一席话说得大家开怀大笑,同时也让不完成作业的同学有所感悟。

批评的话,赞扬地说,巧妙地揭露出事物的内在矛盾,造成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的令人含笑不止、回味无穷的效果,笑声大大改善了教育气氛,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布道者,学生也不只是规规矩矩的惟命是从者。只有理解了才笑,而笑的情感体验又加深了理解,这是学生自己领悟后才得到的,比单纯灌输更能占领学生的头脑。

教育艺术千姿百态,语言艺术千变万化。教师需及时捕捉教育契机,熟练地把握教育规律,机智地变换说话方式,与学生的理解水平相适应,只有被学生理解了,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

从智慧学校到智慧家长学校建设初探

——武汉市楚才中学自主学习背景下家庭教育资源的调动

武汉市楚才中学 梁倩茜官华

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调动家庭教育资源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有提升。

一、           学校自主学习主题工作中,家庭教育资源调动的基本情况

从调动家庭心理资源、环境资源、人力资源入手,调动家庭教育资源。

1、  定期开展家长学校培训,调动家庭教育心理资源。

我校家长培训工作,定主题,有目的,有序推进。从七年级到九年级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从提升家长思想意识,到指导家长教育方法,持续推进自主学习,积极调动家庭教育资源。

2、  善用信息技术平台,拓宽家庭教育资源空间,调动家庭教育环境资源。

我校突显市翻转实验校的优势,综合运用武汉市教育云网络平台的各种功能,实现平台常态化使用、效能化使用。作为日常沟通的媒介,家长通过智学网的大数据和家校帮了解学生课前自学和课后自主巩固情况。老师和家长从生活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表现等多方面交流互动。用短信或电话定点到位的通知提醒,互动活动的发起,使家长不遗漏学校重要信息,促使家长更积极参与家校合作。

3、特色德育,德育双导师推进家庭教育资源共享,调动家庭教育人力资源。

老师是责任导师及时提醒生活导师签字,家长是生活导师及时提醒孩子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及时与生活导师交流,坚持亮点,改进不足。生活导师中的优秀者,在家长会上的分享交流,又推进了家庭教育良性发展。

二、       家庭教育资源调动存在的主要困难

   1. 家长角色缺失,亲子关系不和谐,家庭教育心理资源堪忧;。部分家长只管温饱问题,或者以工作繁忙为由,亲子交流少,造成亲子关系难以修复。

   2. 家长的素养培养有难度,家庭教育人力资源跟进难。在信息时代,家长在互联网应用上不具优势,承认孩子比我强,孩子与我不相上下的父母超过六成。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着四大困难,“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的家长占47.4%,“辅导孩子学习力不从心”的占40.0%,“太忙,没有时间”的占37.5%,“不了解孩子的想法”的占30.3%。农村遇到的困难比城市更为突出,进城务工家庭比城市家庭困难更为突出。

   3. 家庭经济条件与学历水平制约家庭教育环境资源改善。如硬件设备资源,即信息化手段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难以配齐;再如家长交往对象良莠不齐,制约家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自主发展环境。

三、       改进的策略

为了解决以上的三大困难,我校进行了三个方面的革新。

1.理念革新,将幸福德育理念下的家校合作与学生成长亲密融合。

一是学校要引导家校同育,加强核心素养培养;二是促进和谐的亲子关系,帮助家庭成员和谐关系的形成并发展;三是增加家长激励体制,重视奖励过程和结果。

2、策略革新,将智慧校园模式下的信息技术与德育工作深度融合。

我校将通过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家长学校,通过技术监控,定制功能;打通应用与校园信息应用功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结合学情和家庭特性定制功能或本土化,丰富家长培训方式。智慧校园下的班级电子化管理,记录学生每日表现,教师学生家长均可进行一句话点评并记录。再结合《幸福双导家校联系本》对学生进行周点评或者阶段性评价,并保存记录形成学生成长记录袋。引导学生和家长共同反思,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下一阶段的进步,家校共育的体现。

3.内容革新,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与家庭交流发展融合。

建立班级圈和家长圈,通过家长学生微课,网络直播家长学校培训,直播学生上课表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破个体的局限,共享优质家庭教育资源,增进对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信心。

我们改进监督和评价内容。监督内容:以打卡方式,强调以“日”为单位的管理体制。评价内容:由单一的教师评价变为多样的家长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由印象化评价变为数据化评价学生日常行为,可反映学生在校表现,如作业,清洁,出勤,好人好事等等。还包括学生在家表现,设置具体项目如:做家务,感恩父母,体育锻炼,主动沟通等,以加分或减分的形式评比出每周表现优异的学生等。

三、超越自主学习,融合德育和智育特色。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每个家长也是教育工作者,家对家庭、社会等校外时间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数据采集,形成全天候的立体数据。如果能用技术的手段解决教育的难题,把教育的问题用数据的语言表达出来,将复杂留给技术,将简单还给师生,让平台留存数据,家长能更有效教育,我们就能建设智慧家长学校,打造智慧校园下的智慧家庭,真正实现幸福的教育。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之我见

                    武汉市三十二中张静

我校着力打造“大江”文化特色,在这个大文化背景下我们这样定义我校的班级文化特色即灵动交融。所谓灵动应是活,教育对象有活力、有灵性、有爱心;交融是交汇融合之意,指教育对象能将所学融会贯通,视野开阔,善与人沟通,人际关系好。要达到这种行为目标,作为班主任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尊重学生,以真情培育灵魂

几年的实践告诉我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尊重学生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

   就初中生来说,他们大多12-15岁之间,世界观虽未完全形成,虽然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弱,但自我意识较强,渴望独立。尤其近几年经济的迅猛发展、思想的解放、竞争意识的增强,无不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进入初中后,知识的丰富、视野的拓宽,使他们显得更“成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更强。这个时期尤其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认可、理解和尊重。

   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总是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自以为是的所谓“尊严”。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不是礼节性的点点头,而是充满诚挚之意的深深鞠躬;气候突变,当学生感受寒冷或炎热时,是自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递上一条围巾或主动联系学校打开空调,亲自用纸巾给学生擦汗;午餐时和学生一起吃饭,同甘共苦,偶尔带点好吃的和学生一起分享;课余,与学生共同谈天说地;班级管理中,发扬民主作风,不把自己的话当金科玉律,心平气和的对待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并勇于承认自己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批评学生的错误和缺点时,要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宽容地给其一个为自己辩解的机会,激发其奋发向上,努力改正 

    教师尤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以真心换真情,培育出有爱心懂感恩的灵性之人。

二、以柔克刚,营造民主氛围

在班级管理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部分老师对待这些问题是望而生畏,遇到更是暴跳如雷,剑走偏峰。殊不知愈是一言堂,学生的怨言越多;越是专制,越容易引起反抗;愈是避之不及,愈是频频发生。

我所带的17届学生在初三时,经常听学生说:某某与某某关系比较密切。当时我想,作为一个班主任不能太武断,更不能毫无根据的就与学生谈这一敏感问题,等观察观察再说。过了一段时间,果然发现我班这一女生与那个男生经常一起聊天、做题目也要凑到一块,甚至一起上学放学,关系似乎是过分亲密了,而且两人的成绩都下滑严重。这时我也不能捅破那层窗户纸,免得他们破罐子破摔,于是我一方面以成绩下滑为由与他们及他们的家长谈话,共同寻找原因;同时在班级开展学习竞赛,有意识将他们分在一组成为比拼的对手,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每天利用各种时机不遗余力地在公开场合没有针对性的谈早恋的正常性和苦果,让他们明白美好的事物是需要时间沉淀和检验的。至始至终,我都没有和他们正面交锋,更多的是旁敲侧击。学生也不反感,效果也不错。

我始终认为教育学生不能针尖对麦芒------硬碰硬,必须要讲求巧劲,以柔克刚。

 三、以练代教,培养独立能力

教师要有意识的保护学生的独立意识,培养他们的独立自理的能力。

    记得班级第一次运动会是我一手包办,从场地安排、运动员参赛到投递稿件全程都由我指挥,当然也培训了一批班干部。到第二年运动会时我就当甩手掌柜了,一切都交给了学生。同学们特别积极主动,有些我忘记的细节他们都想到了。我则在一旁坐享其成,虽然也出了一些小插曲,可是明显感觉在外力的作用下他们一致对外,形成了合力,增强了班级荣誉感。通过这次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独立意识,提高了他们的组织能力,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

    初中三年,对初一的学生往往更注重初中生活的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而到初二、初三则更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班主任只是一个幕后策划者,由学生去实施他的理念和计划,既锻炼了学生,又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班里民主风气浓厚,班级凝聚力强,形成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班风。

    “文化”造人,一个班级的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证明:生动活泼、富有人文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能使师生心情愉快,能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主动、健康的成长。我们就努力建设有地域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班级文化作用,促学生如滚滚东去的大江,灵动跳跃,一路奔流,最终百川归海。

 

做快乐的教师育快乐的学生

武汉市楚才中学 官华

     怎样才能让学生带着乐观的心情投入学习呢?我想做快乐的教师,育快乐的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启快乐,传递快乐,享受快乐!

一.师德为先,设身处地,开启快乐。

师德为先,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设身处地从重视学生感受开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以引导学生成长为旨,就能开启快乐。

1、设身处地,从重视学生感受开始。

我们在为人师时,是否考虑到学生们的感受呢?

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从重视学生感受开始。面对学生时,何不静静想想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情感?

当我们面对优等生时,想想学生们日夜苦读的辛苦,想想学生们缺少自由空间的无奈。此时,我们既要给予他们赏识,又要考虑到他们内心的压力。对于他们而言,保持优异的成绩固然重要,培养健康的心态更加重要。

当我们面对中等生时,想想学生们期盼提高却常后退的焦虑,想想学生们渴望得到老师表扬与重视的期盼。此时,我们不要吝啬鼓励,每天只需几分钟的询问,就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

当我们面对后进生时,想想学生们善良的天性,想想学生们在学习中的曾做出的努力,想想学生们在因为成绩差或表现差而自卑自弃的迷惘。此时,我们怎能雪上加霜,一再的批评指责?我们难道不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帮他们走出“落后”的泥沼吗?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思及所思,对症下药,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正如耐心地指导胜过无妄地指责。

2、设身处地,以引导学生成长为旨。

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成长。

当我们给予优等生自由时,我们实际在引导他们,张弛有度的生活更能发掘潜力。当我们给予中等生鼓励时,我们实际在引导他们,成功永远把握在自己手中。当我们给予后进生关爱时,我们实际在引导他们,“天生我材必有用”。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难免有失误、难免会犯错误,关键是学生犯了错误以后,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并和学生一起分析,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

师德为先,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设身处地从重视学生感受开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以引导学生成长为旨,就能开启快乐。当我们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时,当我们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艺术的引导学生成长时,相信学生会不负所望,相信快乐会不期而至!

二.学生为本,用心交流,传递快乐。

站在学生的心理,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此时,如果我们坚持学生为本,用心与学生交流,相信快乐会传递下去。

1、用心交流,创设和谐。

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与学生一同分享智慧,一同感受至情。在讲授《滋味》一文时,我和学生一同回忆童年的快乐,感受现在的学习生活的甘苦,并与他们一起品尝辛酸经历。文章的主旨创新在相互交流中感悟。不管是主动体验的收获,还是幸福滋味的体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这份分享感受,促进主动思维,心灵空间洋溢融洽自然的和谐气氛。

2、用心交流,传递真诚。

这份真诚中含有鼓励与赏识的心意,这份真诚中含有期待与鞭策的愿望。

当学生的眼神游离时,教师可以用一声亲切的提醒,集中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当学生的表情倦怠时,教师可以用一句关心的话语,找回学生走失的神采。当学生的朗读绘声绘色时,当学生的听讲神情专注时,当学生的回答精彩独到时,作为教师更应及时给予鼓励。教师的眼中要有全体学生,给优秀生激励,给中等生嘉许,给后进生鼓励。

因为快乐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是一种清澈明确的内心感觉。让我们用心与学生交流,将快乐传递下去!

三.能力为重,投其所好,享受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该努力达到学生思考的的积极性,使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发展[1]让学生有思考的的积极性,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在学习中出现快感。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因此,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激发热爱,带来快乐享受。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从而在快乐中取得进步,投其所好学有所得。在教学中,寻趣促知,情思并重,把握学生心理动态,让学生享受快乐。

能力为重促乐学,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2]。教师寻趣促知,情思并重,把握学生心理动态,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发展,使学生“乐之”。唯有乐学者,才能享受学习的过程,才能发挥自身的潜力,才能提升自身的素养。

师德为先,设身处地,开启快乐;学生为本,用心交流,传递快乐;能力为重,投其所好,享受快乐!终身学习,做快乐的教师,让学生做充满着欢乐与战斗精神的行人,永远带着快乐,欢迎雷霆与阳光……
  
         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班主任专业成长德育共同体的构建

   武汉市钟家村中学胡庆

学校要发展,必须顺应变化的时代,生源的变化,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尤为重要,学校必须构建一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班主任专业成长德育共同体具有高品质、高素养,既有教育管理艺术,又有自我教育风格的班主任,打造一个高效运转的班主任工作团队。

  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的提出

构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德育共同体必然要求班主任成为学生自治管理班级事务的组织参与者。班主任需要在班主任共同体中,在专业知识共享和同伴支持的基础上,通过参与交流、协作、反思等活动,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的人际关系,最终促进教师的班主任专业的成长和发展。

1、共同体中的名师引领

将省、市级优秀班主任组建在一起,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组建班主任工作室,有利培养一批名班主任,实现以点带面的辐射、引领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班主任队伍的专业能力。

2、共同体成员分类

1)有朝气、有想法、头脑灵活,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和学生年龄接近,能理解学生的90后班主任;

2)有一定的班主任工作年限,班主任实践经验丰富,而且都曾被评选为校优秀班主任;

3)缺乏理论,处于发展瓶颈期,努力在寻求自我突破。

3、共同体目标

以有效德育、有效班级管理、班主任专业发展为研究目标,共同体成员对共同体有归宿感、认同感,彼此在学习中交流,分享资源,相互影响。

4、共同体职责

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活动和德育理论研究紧密结合,围绕营造互助学习的班主任共同体,通过名师引路,专家指导、成员之间横向交流、实践创新、行动研究、反思总结等环节,摸索出班主任班级管理、研修模式,促进成员个体的自我修炼和同伴互助,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并最终通过学员的辐射作用,带动学校班主任整体德育管理水平的提高。

5、共同体功能

1)和谐互助

以“引领、互助、交流、创新、提高”为理念,以团队协作为研究方式,挖掘资源优势,构建班主任成长的平台,形成名优群体效应,让班主任共同体真正成为班主任成长的乐园。

2)辐射引领

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一位成员德育工作能力提高,引导学员在规范管理班级的基础上,向个性化、艺术化发展,并最终成为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智慧型班主任。

3)形成班主任专业发展基本经验

在班主任专业发展共同体建构中,将遵循团体管理的模式以及优秀班主任成长的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不断地积累经验,在实践中研究不断调整,最后形成规范的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模式,为班主任团队建设提供经验。

  二、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的构建

1.  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共同体

一个共同体的建设如果只停留在交流学习方法、改变育人手段的层面,那只是低层次的交流,这样的团队是不具备自我成长能力的,一个有效的德育共同体要求成员首先必须要有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首先共同体领头人设计一些心理游戏让学员互动对话,促进学员之间的了解,彼此欣赏;通过集体参与野外拓展活动生成共同的使命、愿景;组织成员开展沙龙形式的活动增强对工作室的认同感、归属感;名师提供书目,带领大家共同阅读,读同一本书,读同一类型的书,寻找共同的语言密码;建立QQ群和共同体博客,为大家开辟通畅交流、彼此共存、共享、共赢、共长的网络空间,使成员在交流碰撞中统一教育观和学生观,并最终使工作室成为大家成长的加油站和教育生活的精神家园。

2. 以合作研究为核心的德育共同体

合作研究是成员之间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可以开展下列形式的合作研究活动:

①开展主题班会的同课异构活动。开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必要形式,也是评价班主任能力的重要指标。由共同体确立同一个主题,选出不同的成员进行展示,再通过评课、说课,在共同反思的基础上,对班会课进行“二度设计”,打造精品班会课。

②开展主题研讨和案例分析活动。主题研讨围绕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展开,形成系列。案例分析则是将班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案例的形式写出来,由团队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解释,以帮助个体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团队的典型案例库。

③开展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课题研究遵循基于实践、聚焦特色、走向普遍。从带班实践中发掘问题,生成研究的课题,进行分工,合作研究,提高成员的理论研究水平。利用深化课程改革的契机,名师带领大家进行德育课程化研究,根据成员的特长进行分工,将成果以课程的形式的呈现,并在学校开设选修课实践检验。

3.  以个体发展为特色的和谐共同体

个人特质有差异,起点也有高低之分,这些都决定了共同体成员将有各自不同的发展方向。首先,班主任在团体中进行自我分析,认清自己的优势、劣势,在此基础上确立个人发展三年规划、五年目标,并制定成长档案。共同体发掘有特长的成员开展学科带动式、特长带动式活动,鼓励班主任开展个人小课题研究、主题班会示范课和专题讲座,推荐优秀的学员参加市、省班主任方面的各项大赛,最终成为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个人特色的智慧型班主任。

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是建构德育共同体基本前提;合作研究是德育共同体中心任务;;成就班主任的个性化发展是德育共同体最终的目标。

                德才小学创新德育评价机制的形成与发展

武汉市汉阳区 德才小学 杨喆

近年来,通过不断摸索,在传统德育现代性转化的风潮下,在“德才兼修主体发展”的办学理念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创新德育评价机制也已初见雏形。

一、“星光少年”初长成——创新德育评价机制具雏形

“星光”品牌,通过“雏鹰争星”活动,由点到面,由个人到集体,全面铺开。不但有学生争星,争当“星光少年”;还有班级争星,争当“星光班级”。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都有一个固定环节,当周被评选出来的“星光少年”进行事迹介绍,作为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体现了“星光少年”榜样的力量。并且还会有“星光班级”的表彰,学校少先队的大队委们会对每个班级的一日常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等)打分,得分高的班级被授予“星光班级”的荣誉称号,并奖励一面流动红旗。调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励学生主动争星,人人争当“追星族”,让学生明白,自己进步一小步,集体进步一大步。

接下来就以“星光少年”为例,介绍“星光”品牌评价机制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评选标准

     1.文明之星——礼貌待人,言语谦和,行为文明,举止得体;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维护城市公共秩序和形象。 

    2.自立之星——独立自主、勤劳节俭,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以乐观的人生态度去迎接种种挑战;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努力向上。                             

    3.诚信之星——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严格自律,知法守法、守时守信。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责任,知错就改。                           

    4.健康之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各项实践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珍爱生命,自护能力强,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5.快乐之星——待人平等友善,认同和欣赏他人的成功,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分享快乐、共享成长。宽容大度、善于倾听、乐于交流。                       

    6.智慧之星——热爱学习、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借鉴,有独立思辨的分析能力。做事有轻重缓急,条理清晰。会用简单或巧妙的方法处理事情。

    (二)评选办法

“星光少年”星级评选活动分创星、评星、争星三个环节:

1.创星。学生从学期开始,就按照一日常规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争取在班级内的“雏鹰争星”活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评星。采取班会、团队活动形式,每星期交流创星的感悟体会和努力方向,班主任可给予适当点评和鼓励,并评出当周的“六星”。

3.争星。每学期表彰一次,评出校级“星光少年”。结合学生平时一日常规的表现,及学生“创星”“评星”的情况,班主任在班内针对“六星”推优,每种星推荐一名“星光少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争当“星光少年”。

二、“星光少年”在行动——创新德育评价机制见成效

自从有了“星光少年”这一全面的学生德育评比机制,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品德、行为习惯等各个方面评价,大多数学生都在此机制的刺激之下,有了明显进步,下面就以51)刘晓天同学为例。

刘晓天是个乐观、阳光、开朗的男孩,但因为本身自制力较差,尽管有上进心,但因为控制不住自己,时常犯些小错误。在学习上没有目标,生活上常常懒惰不愿自理,行为习惯更是不用说。

但自从学校开展了“雏鹰争星”活动,从六个方面评选“星光少年”,刘晓天似乎看到自身的闪光点。他觉得那颗“快乐之星”就是属于他的那颗星星,从此刘晓天也有了努力的目标。除了发扬自身性格优点外,还努力的将快乐传递给他人,也学会了欣赏他人,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与老师、同学交朋友,从此,他也变得更快乐了。果然,轮到五(1)班组织升旗仪式的时候,老师通过统计“争星榜”,还有全班同学的投票,刘晓天终于如愿成为那颗“快乐之星”。刘晓天也骄傲的站在了升旗台上做了自己的“星光少年”事迹介绍。仿佛有了“偶像包袱”的刘晓天,一下子也长大了,他觉得自己成为了全校同学的榜样,他还要变得更优秀。

那是五年级新学期开学,九月的太阳还特别火辣,没几天,他的皮肤就被晒得黝黑黝黑,圆圆的脸蛋也渐渐消瘦了。可他从没叫过苦、叫过累,别看他每天训练的大汗淋漓,可他脸上总乐呵呵的,他说:“我可是‘星光少年’,我要带头做好,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学校争光。”如果换作以前,他可能退缩了。

2015年的元旦庆祝会上,他担任主持人。在庆祝会上,他虽生病了但特别有精神,一点也看不出生病的样子,他的主持得到老师和同学们一致称赞。

  “星光少年”展未来——创新德育评价机制路漫漫

全新的“星光”品牌评价机制已为学校的德育带来了初步成效,达到了德才兼修、全面发展的目的。使学生更好的继承了中国传统优秀品质,养成了礼貌待人,言语谦和,行为文明,举止得体,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了独立自主、勤劳节俭,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努力向上,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了真诚待人,严格自律,知法守法、守时守信,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了热爱学习、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独立思辨,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全方位的好习惯养成,无疑是创新德育评价机制促进传统德育现代性转化最好的证明

    评价的目的不是遏制人和为难人,教师应用欣赏的眼光,全方面、多角度客观地评价主体。学校可以通过“校长信箱”、“师生联系册”、“学生周记”等形式进行沟通交流,慎重地使用评价结果,随时观察评价结果的效度,给主体以及时正确的指导。这样既有利于主体的可持续发展,使评价发挥其良性功能,又可为主体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丰富、宽广、坚实的发展平台。

    教育剧的小学体验式德育课程实施的流程及策略

                             武汉市汉阳区德才小学 严国勇

德育对于社会和人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德育的性质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从根本上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性质,德育也是中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为了有效地推进德育工作,必须构建基于教育剧的体验式德育课程有效的途径。

一、教育剧的内涵

教育剧是由国外引入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不同于表演剧,不以培养专业戏剧表演人才为目标,是一种有明确教育目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共同经历编、排、演、悟全过程的教育活动,它最终成果有着戏剧的外在形式,内核是完成教育人的任务。

二、基于教育剧的体验式德育课程基本流程

基本流程包括五步:思、编、演、议、行。

这五步流程并非是一种线性结构,总是在指向学生的“悟”,让学生在教育剧的体验过程中明理悟行。

下面结合《我和手机》这一活动案例进行说明。

思:依据课程目标,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选取出具有普遍性而又有典型性的素材作为课程开发、实施的依据,教师对后面如何进行下去都要有预案。

案例:一位老师班上很多同学谈论手游颇有“共同语言”,有家长也多次反映学生玩手机管不了,而媒体上也报道过一些中学采取暴力手段“扑灭”手机,本校学生在校拥有手机的数量不是特别多,但回到家中缺乏一种大环境的监管,学生就可能会放任自流了。老师就想以学生校外不当使用手机开展一次基于教育剧的体验活动。

编:由学生根据问题自主进行教育剧的创编,低年段由于识字不多,创编出剧本有一定难度,可由学生进行口头创编,家长或教师协助形成书面文字。中高年段则可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案例:教师选了几个同学责成他们进行教育剧的创编、排练,学生们一下子还不知从何入手,教师提示他们先从自身找问题,然后再问问其他同学有没有类似的,如果有就说明问题比较普遍,这就可以成为一个素材了。学生很快地就把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进行适当还原编了三出非常微型的教育剧。

演:在班级内或校内进行展演,要做到真实、自然,不必将观众和演员进行严格划分。这里的演有些类似于事件还原,不能对学生进行表演艺术上的苛求,最主要的是让表演能够让全体同学带入一种情境之中。

案例:几名同学编排好以后,就在班内进行展演,在正式表演之前,主持的同学还有一段引导语:“智能手机现在越来越普及了,它带给了我们极大的便利,每天似乎都不能离开它了,正因如此,手机也给我们小学生带来了许多不好的影响,比如影响学习,影响身心健康。现在我们来看看这样几位同学是怎样对待手机的。”

议:教育剧表演的目的是为了教育人,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观照自己、理解别人,在表演结束后还需要引导学生对体验活动议一议,在议中悟,悟中明理。

案例:几名同学表演完后,首先由表演的同学说出自己的感受,这里的感受是“角色”的内心想法,这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充分地进行讨论,然后学生分小组讨论:当你遇到这种事情时应该如何处理,再在全班进行集中汇总,达成班级共识,形成一个班规或小制度。

行:通过观看教育剧、讨论达成共识,最终的效果还要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之中,在行动中加深对道德认知的理解,形成道德品质。在行动中又会产生出新的教育剧素材。

案例:正确、有节制地使用手机有了一个规则并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在实际生活中照这样做,班主任就利用班级舆论进行约束,定期进行反馈,将做得好与不好的仍然以教育剧的形式进行呈现,后续的教育剧并非是前面的重复,而是加入了新的元素。

三、基于教育剧的体验式德育课程操作策略

1.“思”的操作策略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教师根据学生现实生活、以往经验或调查访谈,提出具有代表性或未来会影响学生发展的问题,引发起学生的思考。

(2)预设方案,引导实施

教师对课程方案要有一个预设,这个预设就是思考好每一步流程应该怎么做,由哪些学生在班级内进行展演,整个活动走向都会有一个统筹安排。

2.“编”的操作策略

(1)合理创编,引导分工

学生根据问题组成小组进行教育剧的创编,教师只是询问并引导小组成员要确定好每个人的分工,还要通力配合。

(2)自主为主,适时引导

创编、排练活动是由学生自主、协作完成的,但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还需要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求助。

3.“演”的操作策略

(1)真实还原,引发共鸣

教育剧的原型是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表演教育剧不是为了展示才艺,多以“本色”出演为主,但整个“故事”还是要具有一定概括性,不能拖沓,教师要注意的是学生的表演也不能太随意,必须能把故事讲清楚。将一个或长或短的真实生活案例通过学生的真实还原,主要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共鸣,让他们关注这件事。

(2)情境带入,引导体验

学生的表演既为了讲述一个故事,也为了让观众进入故事情境之中,教师在学生表演之前就需要向学生讲明要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是带着思考来观看的,引导学生体验教育剧中每个角色的思想,从而引发出自己更多的思考。

4.“议”的操作策略

(1)全员参与,引导真思

议的形式有学生个别议、小组议、全班议,通过议教师就能了解到学生的收获,在小组讨论中,教师特别关注的是小组每个成员是否全部参与了,对于没有发表意见的同学教师可个别单独交流,不能让他们人云亦云,要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思考。

(2)明理集智,引领提升

学生的议是为了全面了解每个同学的想法,这些想法或见解无论对错,教师不要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还是要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在互相碰撞中逐渐趋于一致。对于一些集体认识存在偏差的想法,教师可以用提问反思的方式引领学生形成一种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共识。

5.“行”的操作策略

(1)巧用反馈,以行导行

学生的“行”不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而是有赖于教师的观察和学生、家长的反馈,教师可利用多种渠道,如班级墙、班级群、联系本等反馈学生的“行”的过程和结果,多以正面的案例引导学生。

(2)启发思考,引向深化

学生的“行”不是单纯只有一个主题,而是会有体验式德育目标中多个主题的综合呈现,在完成一个目标任务后,教师需引导学生就“行”中的其他问题进入新一轮的思考,就此体验式德育课程形成一种连续性的状态。

                 “规”与“德”

                         ——班规对班级文化形成的作用

武汉市第二十三初级中学王冬梅

班级是学生所生活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现实环境,建立好班级的文化对学生成长很重要。学生的成长也是如此,老师对学生的教导固然重要,但是文化的熏陶对学生的成长更加重要,更加具有长期效益。可见班级文化对一个学生成长的意义。

我这里重点论述班规建设对班级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一、班级基本情况

我们学校的校园文化基本理念是“智雅教育,全面发展”。这个提法中有四个关键词:“智”、“雅”、“全面”、“发展”。我认为“智”就是指培养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雅”就是培养学生的行为道德习惯;“全面”就是培养学生要各方面均衡,不可偏废;“发展”就是让学生有进步,而且能持续进步。

我们学校的德育特色是“三自”德育模式,即学生会自主管理和“五星班级”评比管理体系,“三自”德育特色模式,是学校的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德育由外在形式转变为内在自发行为,进而转变为个体自主意识,将智慧与文雅浸润于日常生活之中,实现“以德启智、以雅润行”的育德理念。

我对班级文化的构建是不可能脱离这些大的环境的。因此在七年级,我就着手建立一种积极、阳光,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班级文化。

二、班规与班级文化的关系

一种文化的形成不可能没有强制力,但是绝对不能只有强制力。我认为班级文化的建设也要有两个关键点:规章和道德。

规章,就是具体到每一个细节的指导、管理以及约束。这一点并不难,因为学校也为我们每一位班主任提供了相对比较成熟的班规制定范本。

在这里要提到一个细节,我们班制定班规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七年级学生一进校,我拿出往届学生的班规直接套用。因为一个自然班级的建立,学生间、师生间都是陌生的,只能借用以往的经验。

第二阶段,一个月后,要求学生对施行了一个月的班规提出修订意见。卢梭《社会契约论》中认为,一个理想社会应该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之上。我把班规打印给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参与修改,并且,让他们带回家与家长商讨,请家长提意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班规成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协商制定的契约,那么大家都有遵守这份契约的责任和义务。期望通过这一点体现“自我管理”的精髓。

第三阶段,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后,再一次大规模的对班规进行修订,与这一次修订班规同时进行的还有班委的改选。学生经过近2个月的磨合,已经相互熟悉,班级的各种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这时全班成员再一次静下心来讨论如何修改、完善班级规章制度。

一般观点认为建立规章制度是约束,其实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建立班级规章制度的过程也是班级文化浸润的过程,也是自主学习方法引领的过程。

“最具生命力的传承是文化的传承”,这是被绝大多数学者公认的一个理论。班规的制定是学生自主完成的,班规的执行是学生自主完成的。我们制定的班规是老师、学生之间制定的契约关系。通过班规制定、执行,充分的体现了把学生放在最中央的班级文化理念,让学生在班级文化中受到充分的尊重。因此在整个初中三年中,我们班级的学生在班级管理、班风班貌、班级凝聚力等方面均表现的十分出色,我认为这得益于班级文化的潜移默化。

道德:就是要重塑班级文化的基本概念,用道德的内容来约束、限制具体的班规。

我一直认为道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主要形式。但是道德本身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这里有个小故事可以看到,道德的力量在班级文化形成上的重要作用。

学校要求各班召开一次以节水为主题的班会,为参加区里主题班会比赛进行海选。我一开始也向以往一样,将任务布置下去,还是以小组为单位。没想到收到节目单时,他们的节目让我大开眼界。有小品、快板、歌曲等等。比赛前,我们利用一节班会课时间进行了彩排,还特地“聘请”了艺术指导张宇阳同学(他善于表达,但长期沉溺于游戏卡,我收了他的游戏卡,他一直对我耿耿于怀)。这次,他没有让我失望,他将自己对每个节目的看法都谈了一遍,很有参考价值。就这样,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在全区获得了一等奖。看着全体学生,我真正体会到幸福,和学生能平等的交流,师生能向着同一个目标,劲往一处使,这种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是用任何班规都无法实现的,反而借助各种活动,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参与过程中,这种文化氛围也就逐渐形成了。

上文提到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特点呢?核心素养主要有三大特点:第一,它是一种高层次能力;第二,它具有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不是所有高层次能力都是核心素养;第三,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可见,在核心素养的表述中道德的内容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表述中,将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具体细化为18个要点,其中很多内容均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表述,核心素养是高层次能力与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感的融合。

我认为体现基本道德约束的班级文化建设是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表达。

我依靠学生自主制定、自主执行班规就是要营造一种积极、有序、公平、开放的班级文化,在学生的道德字典中强化规范规章规则词条。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达“自主”、自立的思想,传授自主自立的方法。

构建开放德育模式实施策略 

武汉市西大街小学 王晶晶

     学校开放式德育模式的推进应具有系统性,必须从学校管理层面、课程层面、文化建设层面多方着力,遵循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为进一步有效推动德育模式的实施,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策略:

一、重制度建设,全面树立全员开放的育德观

开放德育需要教师拥有开放视野,能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开展德育活动,全体教职员工应以新基础教育中倡导的“生命观”为核心,积极转换教育观念。开放德育模式形成的基础是建立开放的制度管理文化,全面树立全员育德观。

一是构建了以校长室为领导核心的德育网络。让“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它体现在学校顶层设计以及层层计划的落实之中。二是强化德育教师们的职责意识,保障德育工作的畅通运转。学校先后制定了《西大街小学学校章程》,《西大街小学德育队伍职责》、《西大街小学德育管理流程图》、《西大街小学优秀班集体评选方案》、《西大街小学先进个人评选方案》等制度帮助老师们明确自身职责,落实各种待遇。三是建立了新教师培训机制、班主任培训机制,提高德育队伍的素质。

二、重课程建设,探索多样的开放的德育路径

我们的学校德育课程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国家规定的德育课程,包括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制,重在在认知层面教育学生,另一类是地方性德育课程,即活动类课程,包括校本课程,如我校的《礼仪》课程,以及班队会、专题活动、社团活动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重在增加学生体验与实践,促进个性化发展。

我们构建“开放-融合”的德育课程体系,就是要以儿童发展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凸显主体性,凸显学生德育生活化、多元化特点,那么就不能拘泥于国家课程。所以我们的德育课程时广义的课程,包括了如下内容:

 

 

 

 

 

1.开发各类课程,丰富学习资源。

我校开发了《礼仪》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补充,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除此之外,还开发了部分校级社团校本课程。社团课程的开展极大的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属于活动类课程。目前,学校有班级、年级、校级三种社团并存的社团活动,校级社团包括合唱、足球、舞蹈等体艺类特色队,他们通常由不同年级的学生梯队组成,因为成员相对稳定,所以这些社团让学生很有归属感。

一、二年级是棋类社团,象棋、围棋的启蒙社团,四年级为特色课程,《我们的城市》职业体验类课程,使用统一的教材,由我校老师JA中国团队的辅导下授课。三、五年级实行走班制选课,六年级开展毕业年级活动课程,从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拓展活动教育等方面帮助六年级学生缓解青春期焦虑,为小初衔接做准备。

2.开展三个一活动,丰富课程形式。

要想培养有责任心、会生活的孩子,就要让他们在校园生活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校园生活的乐趣,因此,我们着力打造了开放德育“三个一”活动,将其纳入德育课程体系之中。

(1)我有一颗文明心

其内容为好习惯养成教育,指导学生如何生活。我们通过“我有一颗文明心”好习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它以文明中队评选、《雏鹰争章手册》为载体,通过自我评价、师生评价,班级同学之间互相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在日行一善中内省,在美德少年评选中见贤思齐,在教师的颁章鼓励中积极成长。

德育需要坚守,但不能一成不变,所以我认为雏鹰手册也是需要不断改进的,所以从我调入的2013年起,在探索期间,都按照实际使用的情况的反馈把《成长的足迹——雏鹰争章手册》进行调整,让其效果最大化。(如下图)

(2)我有一双智慧眼

该活动目的为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活动以班级读书活动、“游天下”、“小小百家讲坛”为载体,寻访实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放眼世界的胸怀,也培养了孩子们善于表达的领袖气质。

除了我们定下的游武汉内容之外,我们也希望学生能走得更远。可由于现在对学生外出管理特别严,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除了教育局组织的夏令营之外,其他学校层面带学生外出少了,但这并没有影响我们理念的贯彻,亲子出游活动让有经济能力家庭的孩子走得更远,看得更多,他们回学校后的走班年级分享,也让更多无法外出的学生增长了见识。该活动深受欢迎。

(3)我有一个快乐梦

校园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没有活动的校园是没有生机与活力的,除了每天常规的活动之外,学校应该给学生创造高峰体验,可以是快乐的高峰值,也可以是成就的高峰值,那么就需要我们为孩子们创造活动条件,创造他们定期感兴趣的“大事件”,让他们总能有特别感兴趣的话题与活动,制造更多的快乐体验。于是“我有一个快乐梦”系列应运而生,它是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我们以学校四大节为基础,即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设计了每个月的系列主题活动,给有特长、有个性、有意愿的孩子展示的舞台,给所有孩子浸润在文化里创造了条件,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3.重文化引领,打造生态、开放、悦纳的班级生态

让学生能更加适应社会的生活,必须引领教师打造生态、开放、悦纳的班级文化,要改革学校日常的教学生活与班级生活,实行实践层面上的转换。每一学年伊始,各班都会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拟定班级文化建设方案,班名、班训、班规包含其中,学校会召开例会,对新学期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指导。我们希望各班能形成这样四个方面的文化:(1)激励、人本班级环境文化;(2)民主、开放的班级制度文化;(3)开放、多元的班级活动文化;(4)悦纳、互助的班级交往文化
   4、重开放协作,形成了开放的多方教育合力

开放的德育需要多方力量协作,我们要致力于积极为学生搭建更为有效的“三位一体”德育结构。我们尽力争取家庭,社会资源协作开展教育。

在家庭方面,一是各班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参与家校活动,我们不仅有“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亲子科技活动”等拉近彼此的距离;二是我们也对增强了家长学校培训力度,我们坚持抓两头带动中间,即每学期对一年级与六年级的家长进行多次培训,其他年级开展2课时的家长学校。另外,在家长培训的师资上,我们增补了力量,邀请了更多的专家的加入

在社会资源方面,我们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把博物馆、科技馆作为了学生每月的校外活动场馆,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我们先后伍剑先生、虹影女士、董宏猷先生、台湾林焕彰先生等多位作家进校园,用阅读为孩子们点亮心灯;我们带着孩子们与家长们走进“物外”书店,聆听亲子阅读指导专题讲座,开展亲子共读活动;我们也带着孩子们走进社区,参加志愿服务,义卖报纸,开展调查;我们还携手各青少年活动机构,免费为孩子们开展社团器乐、棋类、书法、棒球等社团活动,丰富学生在校生活。

 

中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武汉市钟家村中学夏青

 陈小明,男,13岁,八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眼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我通过与该生交流,了解,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家庭和个别老师教育不当。制定了辅导计划,并实施。主要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坚持正面疏导教育,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使该生的逆反心理有所改观,作业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原因分析】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陈小明的父亲忙于工作,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责怪、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常常不一致,甚至还出现过争执。其次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同时,陈小明代表了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厉害,是自己独立成人的表现。因而盲目对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陈小明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适当批评、不随意责怪孩子,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排有意义的生日庆祝会,设计各种温馨的家庭活动,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3、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4、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陈小明在数理化方面的优势成立一个帮困组,让其担任组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5、本人的自我调节:指导陈小明同学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6、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陈某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辅导效果:通过辅导,陈小明的逆反心理已有所改观,和同学、老师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学习比以往认真,上课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作业也能按完成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浅谈少儿书法教育

     湖北省咸宁市群众艺术馆徐嘉良

    书法,是一种国粹艺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的瑰宝,在基础教育中,少儿通过书法学习,不仅能掌握书写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能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从而达至育人育能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育人的功能方面

一、德育 
  书法是文化,是艺术,大至天地宇宙,人文精神之“道”,精微至点画长短,动作提按的“技”,而在教学上,我们更应该倾向于事物的本体,关注作品的风格、空间构成和点画形态。在这过程当中,书法教学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

1、中国书法的艺术地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学生通过学习书法,能很好地了解到中国是书法艺术的发源地,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享有极高的声誉。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化,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2、以古代书家的高风亮节提高学生人品修养 
  我国书法界有一个好传统,就是强调书品与人品的统一,学书先学做人。早在西汉时扬雄就提出了“书为心画”的著名观点,认为书法艺术作品是书家思想意识、德行的直接反映。“书字不过一技耳,而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 
  古代许多著名书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书法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古今书法名家的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引导学生向人书俱佳的书家学习,陶冶性情、锤炼品格,不断提高人品修养。 
3、通过精选书写内容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书法教学必须建立在语言文字之上。如果学生在书法练习过程中,一味地练习那些格调低下,充满个人主义等不健康的东西,这对思想活跃、模仿力强,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的学生来说,无疑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少儿书法教学必须考虑作为书法教育的载体――语言文字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在平时的书法练习中,要引导学生选择表现“真”、“善”、“美”的内容。在书法展览或参加比赛时,首先要求书写歌颂社会主义祖国,弘扬革命优良传统,而且还要使学生通过这些健康向上的内容陶冶思想情操,提高精神境界,净化心灵,树立起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二、美育 

书法以用笔为上。精妙的用笔是一幅作品经得起久看细看和反复品味的重要因素。“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圆笔的婉媚,方折的雄强,藏锋的含蓄,露锋的神气,不同的形态变化可以给观赏者不同的艺术感受。有的“横若千里之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点若高峰之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有的如“屋漏痕”、“折钗股”、“万岁枯藤”等,这都是具有力量感、立体感又有丰富审美内涵的生动笔画。 
  我国的书法艺术,虽然足以文字为基础的造型艺术,但“形”的产生离不开“势”。我国古代许多优秀作品,有的气势雄伟,有的奔放,有不可阻遏之势;有的激越顿挫,有神采飞扬之态;有的沉静茂密,有的淋漓酣畅,文从理顺,心手交会,操纵自如,给人一种血脉相通,一气呵成的艺术感受。 
  各种书法艺术的欣赏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书法实践中产生审美体验,受到审美教育。 
  三、智育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少儿书法教学,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法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而且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书法教学的智育功能。 
1、观察力的培养 

  书法课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观察对象是字中笔画的形态、书写方法、笔画的位置、结构的搭配等。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还需要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进行训练。例如“谢”字,首先从整体入手,分析结构是左中右结构。再看局部:结构中部“身”字正直、体窄,是左中右结构中最长的一部分;左边“言字旁”的―上端右倾,下端提笔与“身”字的下撇穿插;右边“寸”字左靠,横画左缩,竖钩正直,钩脚挑向字心方向,点画左靠。“谢”字笔画疏密有致、穿插呼应,结构稳中有变化。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力。 
2、记忆力的培养 
  书法教学中十分注意记忆力的训练,尤其是临帖的训练,即照着字帖上的范字,模仿着写;背临即脱离字帖,依靠记忆写出范字;入帖即通过临习,从形似到神似,达到形神兼备。入帖并非易事,出帖则更为艰难,而且学生对书法作品分析力的提高也离不开记忆。现在学生不善记忆、更不善于用记忆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要解决新的问题学生必须要记住旧的知识,并且清楚新、旧知识的联系,它需要知识的连贯,这与记忆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书法课对记忆力的要求高于语文、数学课。语文、数学课中记忆的是文字符号,而书法课记忆的是文字的形态、风格。少儿书法教学记忆力的训练主要在学生对临、背临这两个阶段中。 
  在第一阶段对临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写。可以先记住一笔写一笔,然后过渡到一个偏旁或字的局部,或一个字,逐步提高记忆的量。在第二阶段背临时,先让学生记住一个字的外形结构,然后再记住一行或一段字。这两个阶段的训练,在学生掌握所临字帖的风格、特点的同时,也进行了记忆力的训练。 
3、思维能力的培养 
  书法教学中十分重视思维的训练例如,进行“左右结构”教学时,如何处理左部分和右部分的关系是一个难点,所以,我先带领学生分析范字“域”:左边结构小、重量轻,应居中上,尽可能地与右边结构保持上平。如果将“提土旁”写得靠下,与右边结构齐底部,那么“域”字必然会给人以高低悬殊的不舒服感。然后,再出“现”“屿”“语”让学生分析,这是发散思维训练。学生掌握了“左小右大”的字的结构特点后,再让学生分析“左大右小”的字,如“趴”,经过讨论、实践后,得出“左高右低,左右结构底部平齐”的结论。这是逆向思维训练。

   

                       

管理与建设

现代化学校的后勤管理初探

                                  武汉市三十二中  叶少松

   学校对后勤管理的功能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我认为 “后勤”意思就是“保障”与“服务”,于是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必具备三大功能:一是保障功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保障;二是服务功能:为全校师生的生活活动提供服务;三是育人功能:在后勤管理服务过程中,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近年来,我校后勤管理在“绿色后勤”、“人文后勤”、“节约后勤”、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绿色后勤”

    努力建设绿色生态环保的校园,是我校后勤的重要工作,为此,学校科学化地组织调动有关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获得并持续保持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秩序化与和谐化的最佳效果。

   1、建设绿色后勤,做到校园环境低碳环保。我校非常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依据校园原有形态,因地制宜地加强绿化种植,种植有法国梧桐、广玉兰、雪松、女贞、香樟树、桂花树、竹子等,使绿化形式更具多样化、层次化,使校园绿化错落有致、幽雅清新。凡能绿化的地方都种上树木、绿草、鲜花,比如有龟甲冬青、三角枫、羽毛枫、红枫、红花继木、红叶石楠、垂梅、海棠、蓝莓、杜鹃花、龙爪槐、迎春花、腊梅、紫薇等等,使整个校园展现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特色校园新姿,洁净整齐,宁静和谐,特色优美。完成了校园净化、绿化、美化,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园林型、低碳环保型校园。

2、建设绿色后勤,将校园绿化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校园绿化不仅是一种生态之绿,观赏之绿,还应当是一种富于内涵的文化之绿。学校根据校园现状及学校特色文化,重新规划校园环境布局。在校园内种草植树,丰富植物品种,提高绿化率,为校容争辉添彩。学校绿化面积4460平方米,绿化率达35%同时,在校园内“种石头”是我校文化建设的又一突出特色。石,纯洁、坚强而永恒,凝固日精月华而成。求学、做人、要有“石头精神”。校园“种石头”,“种”的是一种精神、一道风景。如有悟水”石、“上善若水”石等等。

我校根据生态性、功能性、艺术性、文化性原则及学校固有形态,将学校分为“三区九景”。“三区”即步道文化区、教学活动区和运动休闲区;“三区”内有九景,即“大江魂”墙景、依江悟水景观、亲水廊架、桂池天香、双桐迎人、松梅二友、石韵竹影、香樟绿篱、梧桐浓荫等。在景观设计、建设中既融入学校特色文化----“大江文化”的理念,体现“与江为邻,以水为师”的教育特色,又“以人为本”,注重环境的自然与和谐,形成现代、大气、生态、和谐的校园风格优美的校园环境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容易形成乐观的、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素质,整个校园便形成有教育作用的千姿百态的时空艺术综合体,展示出校园环境文化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

     二、“人文后勤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精神产品,它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精神。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乃至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大人文关怀,播撒人文思想,提高人文素养,注重人文精神,为校园文化打造另一种精神家园。

我校位于长江之滨,与长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为推动学校快速发展,近年来,学校依据“与江为邻”的地域特征,提出了“大江文化”的办学特色,不断彰显了“江之、水之美”的独特魅力。

是构建“水”环境,营造“大江文化”的育人氛围。学校全力推进大江文化建设,将校园划分为步道文化区、教学活动区和运动休闲区,在“三区”内建“大江魂”墙、依江悟水景观、亲水廊架、桂池天香等九景。打造了办学理念区、师生修身区、楼道诗画区、灯箱文赋区和校园宣展区五大文化区,还新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大江人文歌咏厅,大江人文体验馆。在设计、建设中既融入了“大江文化”理念,体现学校教育特色,又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走进校园,浸润“大江文化”,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情趣。学校后勤管理在服务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用环境育人、服务育人、“行动育人”。

   是借“水”育人,不断提升育人效果。在“大江文化”办学特色确定后,经集思广益,科学认定,将水的十一种美德与德育主题教育结合起来,构建《水之美·德育模块》,依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分年级、按月份、有序列地实施德育。编写了《水之美·德育读本》,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群体性参与为前提,重引导、重体验、重感悟,最终达到行为准则和良好品德的内化,引导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

   是开发“大江文化”校本课程,不断拓展特色教育的内涵。学校先后开发了德育校本课程《水之道,人之道》;创办了《大江魂》期刊和《鹦鹉洲头》校报,开展大江摄影展;举办大江歌会、组织走桥节、“依江悟水”教育沙龙活动;开展“吾爱大江,吾爱吾校”演讲比赛等,通过一系列浸润大江文化的课程,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发挥了文化育人的功能。

   在学校后勤管理中引入人文关怀的理念,是提高学校后勤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对进一步推进学校整体发展、高效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节约后勤”

   我校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始终坚持把勤俭节约贯穿于各项总务后勤工作始终,坚持资源有偿使用、效率成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培养具有节约意识的接班人,加强学校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勤俭办校,提高办学效益,建设节约型校园。

首先,成立建设节约型学校领导小组,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营造节约校园文化氛围,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标语以及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大力宣传节约知识和身边先进典型的节约事迹,增强节约意识,在全校形成了良好的节约风气,培养师生养成节约习惯。

其次,强化节约责任,抓好节约后勤三个环节:管理节能,科技节能,行为节能。完善和健全各项节约制度,实现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积极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安装节能设施,比如厕所内安装节水器,校园的花草浇灌使用循环水,楼梯安装声控节能灯等,做好学校公共部分节能减排。积极推广节水、节电、绿色照明和智能控制设备的使用与管理;针对浪费现象提出节俭,减少使用资源及不必要的消耗,对资源不足情况而实施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强化节约责任,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杜绝浪费,大力推行能源节约、用材节约、维修节约和采购节约。

                        如何提高校本课程儒家经典诵读的教师能力

                 武汉市钟家村中学  孙峻松       

  我们认真分析校本教师现状,得出年轻教师对儒家文化认知不够,提升他们的儒家文化素养应是校本教师能力提升的着力点;其次由于校本教师流动性大,讲授《儒家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缺乏经验,提升他们传授的技能是另一着力点。

提高校本课程教师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打造“学习空间”提升校本教师的儒家文化素养,做到“三有”。

1.有学习儒家经典文化的阅读材料   

学校在开发《儒家经典诵读》校本课程过程中,就为每位教师购买了《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于丹论语心得》等儒家文化书籍,保证教师有学习儒家文化的阅读材料。

2.有学习儒家经典文化的时间、地点

学校在学期中规定每周三、周五下午开放阅览室、图书室,配上茶水,组织教师轮流到阅览室、图书室阅读儒家文化书籍,并由图书管理员做好记载。其次到了假期学校指定某一儒家文化书籍要求教师在家阅读,并要求上交读书笔记。同时学校还在利用周四教师大会时间请来校外、校内专家(市语文教研员梅晴、区教科中心专家张新华、区名师刘建中校长)做报告,看视频(于丹论语心得),这一做法保证了有繁重教学任务的教师有学习儒家文化时间、地点。

3.有学习儒家经典文化激励的机制

在每学年中,学校定期开展儒家经典文化的论文征集,并召集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进行评选,在此基础上学校召开一年一度的“儒家经典文化研讨会”组织教师们聚焦文化,研讨儒家经典文化,传播儒家经典文化,在会上校长为表现优异者当场发证书,发奖金。同时不定期由校长牵头举办青年教师学习儒家经典文化的沙龙,极大的激发了教师们读研儒家经典文化的积极性。

正是这样我校教师的儒家经典文化素养有极大提升。一位青年教师在其读书心得中写道:“原来对儒家经典文化认识太肤浅,总以为是过时的、封建的文化。学习后我认识到儒家经典文化博大精深,忠孝仁义应是民族的根,值得学,值得教!”还有一位教师写道:“读子曰:“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做一个有诚信的人。”学校有50多位教师撰写了儒家经典文化相关论文在市、区论文评比中获奖,其中青年江晶教师的《儒家经典文化对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调查分析与思考》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2011年第2期,学校也编辑了“儒家经典文化教育”论文集;特别可贵的是还有教师将对儒家文化的认知内化在行动中,江福英教师关爱“玻璃男孩--何为”的典型事例在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晨报报道,江福英教师也被评位汉阳区十大新闻人物,还有代双教师在汶川地震后利用假期到汶川当志愿者事迹楚天都市报报道。

构建“实践平台”,提升校本教师传授的技能,做到“三步走”。

1.第一步“学模”即学习《儒家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在多年对《儒家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总结中学校已经摸索、形成一个儒家经典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即:熟悉作品——学生讲述相关故事——教师点拨——学生研讨作品——诵读升华”,模式在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堂课熟悉作品环节我们要求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让学生熟悉本节课所讲儒家经典的内容,从而完成对本节课所学的儒家经典的整体感知;学生讲述相关故事环节我们要求教师组织好学生在课外搜集与本节课儒家经典相关的故事,教师根据情况也可以自己准备的相关故事引导学生;从而丰富儒家经典的内容;教师点拨环节我们要求教师将故事所揭示的人物的精神与儒家经典结合,从而认识儒家经典对人性格形成的重要作用;学生研讨作品环节我们要求教师组织好学生对儒家经典较难的字、句进一步研读,并能举例说说儒家经典对我们的行为的引导及其意义等;从而完成对儒家经典的整体理知;诵读升华环节教师组织好学生分组读、齐读,从而将本节课儒家经典能背诵出来,从而达到学生对儒家经典入脑入心效果。学校会在组织本学期的校本教师熟悉《儒家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材的基础上,下发《儒家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模式教案及《儒家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模式说明通过读教材,看教案,学模式兼任校本课程的教师很快明了儒家校本课程要教什么,流程是怎样,该怎样上。当然课堂情况千变万化,遇到突发问题怎么办呢?

2.第二步“观课”即观摩我校《儒家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优质课

在推进《儒家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工作中,我校先后有盛小慧、尤洋、单思胜三位教师所上的“立志”“俭”“诚信”在区“四优”比赛中获一等奖。学校请他们在校再上示范课,全体教师观摩,同时电教室进行拍摄、录像,供教师们今后在电脑上反复学习。老师们看后大有启发。大家自主在讲授课程中增加了更多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环节。

3.第三步“共研”即依托学校集备、点课制度,开展《儒家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共同研讨活动

学校教务处在开学初都制定了集备表,规定了每一学科集备的时间、地点,要求分管校长参与,我们也将《儒家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增列其中。例如本学期校本课的集备时间在周一第三节课,地点在盛小慧校长的办公室。在集备时,校本教师说课,评课,盛小慧校长肯定大家的亮点,指出不足,大家相互完善,收益颇多。有一次一位物理教师提出:“我朗读水平欠佳,如何跟学生范读儒家经典?”大家集思广益,提出可以网上下名家范读儒家经典音频,找语文教师录制,就这样一些教学环节中的“小困难”在一次次研讨中突破了。同时学校还将校本课程增列到学校的点课制中,即每学期上校本课教师通过抽签轮流上公开课,教务处组织教师听评课,并按评价表评分。这样校本教师的公开课常态化了,大家的授课技能也在一次次听评中不断提升了。

大数据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策略

                        武汉市钟家村中学邹峥

自觉而充分地认识大数据的特点及其对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走向大数据应用方面的策略,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完成教书育人使命和立德树人责任的必然要求。

一、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价值引领作用

传统的德育思维模式主要是充分发挥道德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立足于“抢占高地”。德育工作的重点集中于学生的线下生活和有形的校园空间。学生依恋度更高、耗费时间更长的网络却旁落于德育工作者的视野之外。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16 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6. 5小时,而青少年学生群体的上网时间远远超过这个数字,“网络生存”已成为当下学生真实的生活样态。开放自由的网络环境打破了德育的时空概念,致使道德教学不再是德育的“黄金频道”,纯净的校园生活也不再是德育的“黄金地段”。因此,德育工作者应转变德育工作思路,以开放吸纳的胸怀和除旧布新的勇气为学生搭建丰富灵活、形象生动的网络德育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的传播机理发挥其在主流价值引导方面的积极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价值引领作用,学校德育主管部门要整合优化各种网络媒介平台,构建一个立体化的德育生态,以形成最大合力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引领。首先,可以将德育网站建设作为抓手,通过校园微信公众号、微博、短信、电子邮箱、班级QQ群、微信群等不定期向学生推送德育学习APP,从而增强学校德育的新颖性和吸引力。其次,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学生推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德育内容,以喜闻乐见和丰富多样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抵制“俗化”“淡化”和“西化”等不良信息的影响。最后,除了利用信息防火墙技术对一些具有迷惑性和煽动性的境外言论进行技术过滤甚至拦截外,还可以利用热词检索系统和敏感词在线检测工具从更微观和更深刻的层面洞察学生精神世界的思想波动和价值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教育干预。

二、运用大数据丰富学校德育工作方法

大数据的发展为德育工作者丰富德育工作方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从而使德育工作告别传统德育工作中单一灌输模式成为可能。目前,很多学校已逐步开始借助大数据技术的支持,创建独具特色的德育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具有存储和处理相关德育数据的功能。在数据网络教学平台上,相关数据信息的生成并非教师单方面输入的结果,学生作为德育对象,在数据的生成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通过这个平台上传作业,向教师表达内心诉求;教师对学生上传的作业在线批改,并及时对学生表达的诉求进行反馈。师生互动参与中形成的数据资料,详实地记录了相关学生在德育过程中思想品德的发展情况,这些数据一经生成便能长期保留,为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最真实有效的数据支撑。

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信息资源的共享,这种共享性为不同学校之间打造具有资源共享性的“德育数据链”提供了可能。开展德育工作的关键是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的动态发展趋势,把握其价值观的倾向性,实时了解学生道德品质的现状,而这些信息的获取都离不开相关实证数据的分析。当前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使得相关学校具备了开展德育工作的德育数据库,然而这些数据往往只限于单个学校的样本,其多样性与动态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大数据的价值在于资源的共享性,不同学校之间应立足于立德树人的理念,以自身原有的德育数据库为基础,协同其他学校,根据不同需求建立资源共享的“德育数据链”,使得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更为丰富的数据分析基础,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德育对象复杂多变的思想行为发展规律。

三、依托大数据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机制

依托大数据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的重点在于加强德育管理中的大数据理念,从而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管理制造符合时代潮流的助推器。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学校德育理念的形成、德育发展目标的制订、德育教学工作的进行、学生德育发展状况的评价等,都源于各种数据的采集与整合,因此数据资源直接关系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机制是否能够实现科学化。

大数据背景下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的第一步是丰富学校德育管理的内容。德育数据化管理首先是对德育数据的采集进行科学化的管理,由于采集到的数据直接关乎后期德育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因此学校应加强对数据采集的监控,保证德育数据库能够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之上,学校应提高对数据分析的监管力度,数据分析是发挥数据信息的德育功能的关键,只有实现了对数据的科学分析,才能保证教师实现对德育对象的个性化指导。

依托大数据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的另一大重点是学校德育管理方法的创新。对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来说,大数据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德育管理在技术和理念方面的改革,还为学校德育管理方法的革新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传统德育教学中,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数据受技术的局限而未能得到有效保存,此外,传统德育理念的主观性也导致德育决策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撑。大数据时代,德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无论是德育工作者还是德育对象,都会在数据空间中留下其思想行为动态的数据痕迹。这对于学校的管理者来说,只要科学地采集和处理师生在德育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便能够获得师生当前思想行为的发展状态及未来的行为趋势,这种依靠数据的精准化定位,必将大大促进学校德育管理的精细化发展。

 

注重学校隐性文化建设充分发挥隐文化功能

武汉市盲童学校张德志

 

学校文化的存在有两种形态: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学校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精神风貌等学校精神,都是隐性的文化,而学校的物质、制度、行为等则是显性文化。目前,许多学校在文化建设中更多的注重了显性文化,而忽视了隐性文化。其实,实现隐性文化的显性化,才能充分发挥隐性文化的功能;显性文化也只有赋予隐性文化的精神,才能丰富显性文化的内涵。鉴于此,我校文化建设中坚持隐性文化与显性文化的协调统一。

 

一、挖掘隐形文化内涵优化显性文化

外显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体现学校价值导向、审美意向的物态文化,可以起到调节情绪、控制行为、陶冶情操和启迪智慧的作用。内隐的校风、教风、学风、干风以及学校精神,是影响人们行为模式的根本,是校风文化蕴含的力量和内生动力。

(一)显性文化的激励

显性的学校文化主要是指学校文化的物质形态,可分为基础设施文化、自然人文环境文化等,是现代学校文化的硬件,是我们走进校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载体。如果这些学校的硬件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

(二)隐性文化的感染

 “隐性的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行为和观念。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主流价值观。学校崇尚什么,杜绝什么,可使学校永葆青春的活力。

隐性的学校文化就是将学校文化的主流价值观转化为教师的内隐概念,变成教师教育教学的自觉行为。

隐性的学校文化建设首要确立共同愿景。在统一的愿景下,让全体师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价值取向。办好一所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设计中,要特别注重外显文化建设和内隐文化建设并重,把握好整体的同时要突出本学校的特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全面育人的功能。

二、隐形文化建设之校长的人格魅力

领导者必须首先学会如何做人,其次才是集体修炼。校长的人格魅力来自于他对教师的尊重、信任,为他们教育人、培养人搭建舞台。

(一)尊重和信任教师是形成校长人格魅力的基础

“学校管理者必须要学会尊重,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诉求。”努力营造一个相互尊重的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心情舒畅,相互发生积极的影响;主动与教师交往,做教师的知心朋友;彼此沟通理解成为知音;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二)关怀和培养新教师是形成校长人格魅力的保障

校长的人格魅力还自于对新教师的关怀,使他们能尽早地适应学校、适应教师生活,尽早地独立登上教书育人的舞台一展自己的风采。校长对新教师的关怀不仅体现在他对新教师生活上的关心,还要体现在对新教师的师德培养上召开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活动,提高新教师的师德修养还要体现在对新教师的人生道路的“制度引领、目标导航”上。

(三)对青年干部选拔、使用是校长人格魅力形成的助推力

校长的人格魅力来自于为这些具有优秀管理素质的干部搭建成长的舞台。好校长就是要培养好校级领导班子团队和中层管理者这支队伍,并用好每个人,让他们尽其德、尽其才、尽其能。校长要不断地考察教师、选拔人才,并为他们“搭建飞翔的舞台”,因势利导,大胆放手,在管理实践中锻炼他们,同时做他们的坚强后盾,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点拨他们,在他们工作出现问题时为他们“补缺”。

   三、校园隐形文化建设之校长的领导力

学校的系统性变革必须是领域的开放、反思、深度交流、自我超越和共同愿景注入特有的能量,而对各种问题的系统性起因的理解,则成为关键环节。校长的领导力是学校隐形文化主导因素。

(一)确立清晰的办学理念。

学校要坚持用自己的办学理念指导学校的健康快速发展,并能鲜明地体现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学校确立了先进的办学理念之后,还要围绕办学理念确立统一的校风校训和教风学风内容,并将它们坚持不懈地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始终,在统一和谐的办学理念之下,让全体师生形成健康高尚的校园价值取向。

(二)重视学校的制度建构。

制度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保证,也是学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从目前现实意义上说,学校的制度不再仅仅是约束师生行为的措施,而是引导大家在参与和执行中得到教育、受到激励的催化剂。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民主制定,特别是要重视发挥师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发展的作用,要让学校制度成为师生自觉行动的指南。

(三)发挥校史校情的作用。

每所学校有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每所学校都有各自的亮点,充分挖掘学校的校史校情,建立符合自己校情的校本文化,也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武汉盲校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让全体师生在“挚爱阳光”的校史校情文化中接受教育熏陶,促进健康成长与发展。

(四)开展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坚持开展富有本校特色的文化活动,通过开展活动,让全体师生全员参与,通过激励手段促进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全体师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特长,获得成就感。让校园内永远充满歌声与笑声,让校园成为学生永远留恋的地方。

 

 

 

 



[1]《给教师的建议》之关于获取知识

[2]《中学教师专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