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教育学会《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专题组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感流派 > 语感理论 > 洪学理论

洪学理论

语感教学构架

来源:语感教学课题研究中心上传时间:2016-12-30浏览次数:

洪镇涛

十几年前,当人们纷纷为语文教育忧思并为之号脉、开方之际,我也深感语文教育痼疾之深,沉疴之重,也试着为之开了一剂药方:语感教学(亦称语文本体教学”)。有关语感的理念,我是从叶圣陶等大师和当代一些语文教育理论家那里学来的,在语感的理论层面,我没有多少研究。我所努力的,是建立一个语感教学(语文本体教学)体系,是想从实践层面上来解决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欣慰的是,十几年来,在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语文本体教学(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组近两千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语感教学方兴未艾,语感教学体系已初步形成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五年前出台的语文新课标,确立了语感培养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在客观上也是对我们的语感教学实验的认同和支持。现在,应广大语文教师的要求,对语感教学作一个概略的介绍。 
  语感教学(亦称语文本体教学),是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以语感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培养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体系。  
  一、语感教学的相关理念 
   1.语文教学要以语言为本体 
  语文课的目的是教孩子们学语言,即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叙事状物。学习语言才是语文课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个性和本质特点。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不是研究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至于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陶冶等等都是派生的任务,是在教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是与学习语言自然地和谐地融为一体的。如果脱离语言去一味追求人文,那必然会导致语文课的异化。分清根本任务和派生任务,明确二者的关系不是并列的姊妹关系而是包孕的母女关系,那么,语文教学内部的关系就可以理顺了,语文课就可以教成真正的语文课了。 
  2.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语感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对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它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的能力。人们在长期语言实践和有意识的语言训练中,词语含义,语法规则,修辞手法,文章图样,文意,文情,文序,文境,文势,文术等等,往往以的形式在头脑里固定下来。”(指正确的格)越多,越固定,语感就越强。语感力强的人,看一篇文章,听一番谈话,不仅可以迅速领会其内容,还可以直觉地判断其正误、优劣。与契合者为正,为优;与背谬者为误、为劣。同样,在运用语言时,可以不假思索地(指不必考虑词语含义、语法规则、修辞手法、语言结构等)借助于自由地表情达意,写出得体的文章,说出得体的话。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它依靠直觉思维而不依赖分析思维;其实质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觉中积淀着思考。 
  正如乐感是音乐能力的核心一样,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吕叔湘先生早就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3.学习语言要遵循的途径是:感受一领悟一积累一运用 
  从本质来看,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建构。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在读写听说实践中,感受语言一领悟语言一积累语言一运用语言。 
  感受一领悟一积累一运用的提法,出于对语文学习的一种全新的理解,认为学习语言不是一种纯客观的认识过程,而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和理性统一的感悟过程。这种感悟,不是纯知识性的客观的感知,它包括对文字符号、文字符号所负载的思想内容、文字符号的组合方式方法、文字材料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等等的总体的综合性的感知和领悟。学习语文,主要不在于获取语文知识,而在于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感受,指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思想和情感)的整体感受,这就不只是认知意义上的,还有情感上的。领悟,主要指对语言运用之妙的领悟,而主要不是指对思想内容和写作形式的透彻理解。积累,不能理解为单纯的孤立的词语积累,而是文道统一的、内容和形式一体的成块语言的积累。成块语言的积累,不仅积累了语境中动态的词语,同时积累了思想和感情,知识和文化,并且从语言运用的分寸感、和谐感、情味感方面综合收益,有利于提高语感能力。运用,指运用语言表情达意、叙事状物,而不是指孤立的语文知识的应用。感受,是学习语言的前提;领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积累,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运用,是学习语言的目的。从感受到运用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感性习得为主的过程,是学生借助于语言知识切身感悟言语意蕴和语言规律的过程。 
   二、语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1.语感实践与语感分析并重 
  语感教学的主要手段是实施语感训练。语感训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感实践,一是语感分析。语感实践,就是指导学生感受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也就是说,让学生多听、多读、多背、多说、多写成套的语言,这是语感形成的基础。但仅有语感实践是不够的,为了使学生对语言的感觉从无意识的自发状态提高到有意识的自觉状态,还要有语感分析,即分析语言的运用。 
  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是语感训练的两手,这两手都要硬。在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的交叉作用下,让学生把一些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在理性观照下,又进入高一层次的感性。感性一理性一感性,螺旋式上升,语感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语感训练不但不排斥分析,而且确定的要采用分析的方法;不但不排斥语言知识,而且确定的需要某些语言知识的介入(但不要求也不需要系统的语言知识),语言知识对语感分析给予理性观照。  
  2.把握四个结合” 
  语感训练与思想教育结合。在语感训练中,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描绘的形象,体味语言传递的情感,理解语言表达的道理,从而接受教材中固有的思想教育内容,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语感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在进行语感分析让学生辨析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语言运用的妙处时,加大思维力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感训练与审美陶冶结合。在进行语感训练时,要对学生加强形象感染和情感熏陶,让学生眼中有形,心中有情,在感受形象和激发情感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语感训练与语文知识传授结合。在进行语感分析时,让学生知道这里用了什么句式,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格,这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等等,联系语境,领悟这里运用这种句式、这种修辞格、这种论证方法的妙处。 
   3.加强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具体做法有二:其一,在课堂教学生学语言,要尽量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阅读教学中,对课文语言的深层含义、特殊情味,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去揣摩,去体味。在写作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写他们熟悉的生活。其二,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组织和指导学生接触生活(主要指社会生活),体验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学习人民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并运用语言服务于丰富多彩的生活。 
   4.建立一套常模 
  语感教学的常规课堂教学结构是:感受语言,触发语感一品味语言,生成语感一实践语言,习得语感一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具体阐释,见本期另文《语感教学课堂结构》
   5.设置七种课型 
  设置以下七种课型:①语言教读品味课;②语言自读涵泳课;③语言鉴赏陶冶课;④书面语言实践课;⑤口头语言实践课;⑥语言基础训练课;⑦语文能力测评课。 
  6.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感是一种个人体验,必须通过个体主动地深入地体验和感悟,才能形成语感。教师的指导和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因此,要变讲堂学堂,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7.运用多种方法 
  ①美读感染法 
  根据文章内在要求,准确安排停顿、处理重音、调控速度、把握语调,把文章朗声诵读出来。通过这样的美读,让学生耳与心谋,感悟语言的意蕴、情感、韵味,以培养语感。 
  ②比较揣摩法 
  对文本的标点、字词、句子或段落,采用加一加、减一减、调一调、联一联、换一换、改一改的办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以培养语感。 
  ③语境创设法 
  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特定的言语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以特定的身份,参与言语活动,从动态语言中获得语感。 
  ④切己体察法 
  在学习课文语言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去体察语言的意蕴、情感和韵味,以培养语感。 
  语感教学尚处在探索时期,要走的路还很长。在中国教育学会和全国中语会的支持下,我们的实验还将继续下去。我们诚恳邀请和热忱欢迎广大志同道合者加入实验行列,丰富和发展语感教学,为建构一个民族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新体系而共同奋斗。

(《中学语文教学》200608期)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语文新课标漫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