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教育学会《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专题组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感流派 > 语感理论 > 论文发表

论文发表

指导美读 培养语感

来源:语感教学课题研究中心上传时间:2017-01-02浏览次数:

指导美读   培养语感

段纪学

关键词     朗读    语感    指导                                                           

在语文本体改革过程中,我牢记洪镇涛老师的还课堂朗朗读书声的主张,紧抓朗读这一牛鼻子,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而且调动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很大提高。其实,任何一篇文章都是通过文字把作者心灵的外化,朗读的使命就是唤醒文字,复活语言,感悟作者的心灵,进而与作者共鸣,美化我们自身的思想与情感。美读,即有感情的朗读,也正是反映读者表达自己对作品理解程度的最好方式。如何指导学生美读呢?现把我在语文教改试验过程中作的一些探索总结如下,敬请指正。 

一、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     1、停顿。    停顿的一般规律是:一句话说完要有较小的停顿,一个意思说完要有较大停顿。意思复杂或句子较长时,中间按句子的成分作短暂停顿。朗读时处理好停顿,可以使语言显得流畅而有节奏,从而更好表情达意。     诗歌的停顿表现为节奏。古代的诗歌最讲究节奏。绝句和律诗好把握,多以音节划分。五言多为二三,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七言多为四三,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古体诗和词曲多以意义划分,如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现代诗歌也讲究一定的节奏,这也是其与散文的差别。现代诗歌也主要是从意义的角度考虑,并兼顾各音节的长短、匀称,可灵活把握。如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是按音节读,也可按意义读为/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2、重音。    语句重音可分为语法重音和情感重音。     语法重音的规律是:偏正关系的重读修饰语,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中,应重读无边萧萧,以突出落木的范围之广和飘落的萧然之态;主谓关系的重读谓语,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应重读”“,以突出鹰的矫健和鱼的自由;补充关系的重读补语部分,如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应重读深沉,以突出爱国情感之浓烈。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也常常重读,如谁指使你来的,重读以突出周朴园的警觉和疑虑。    情感重音最重要、最常见的,也是最难把握的,必须根据对情感的把握,灵活处理。如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中,星辉一词既刻画了梦境般的夜景不也正是作者追寻的梦想吗?因此第一个星辉应该重读。放歌一词不正是作者陶醉在梦境般的夜色里,沉浸在曾经的梦想里的得意忘形之举吗?第一个放歌应该重读,但第二个放歌却不能重读,因为它反映的是作者在得意忘形后又回归理想破灭的现实,也可以理解为作者不愿打破康桥的宁静之美。再如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出一点进步了中,进步一词讽刺了当局不惜一切讨好外国列强的丑恶嘴脸,必须重读。     3、语调。    语调主要有四种:平调、升调、降调、曲折调。一般情况下,陈述句用平调,疑问句用升调,祁使句、感叹句用降调,反问句往往用曲折调。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反语也常用曲折调来读,如《雷雨》那是因为周大少爷一帆风顺,现在也是社会上的好人物中,好人物是反语,应用曲折调读出。《死水》全文基本都要用曲折调来读。4、语速。  通常情况下朗读用匀速,但往往会根据作者的情感波动而略有变化。感伤哀怨、迟疑失望、含蓄蕴藉、忘情陶醉之时语速往往稍缓。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作者对经历战火摧残后萧条荒芜扬州的无奈与感伤之情,需缓缓读之才能打动人。动作急速、情势紧迫、愤怒激动、慌乱惊惧之时语速往往稍快。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裂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连用短句,一系列的动作,充分表达出仙境洞开的神秘与恢宏的气势,不用快速的语调不足以传情。     5、语气     语气有肯定、否定、征询、赞叹、禁止、劝慰、告诫等多种。若能切己深入体察出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复杂情感,并以富有变化的语气表达出来,那么对作品的理解将更加深入。在朗读《纪念刘和珍君》时,在讲述刘和珍的经历时,平静之中含着赞美;对于刘和珍的牺牲应是无限的惋惜;面对统治者的残暴行径,应当是愤怒的批判;而最后阐述死的意义,应给予赞叹。

 二、指导学生把握好文章的感情基调。     所谓基调,就是文章感情的基本调子,是游移于文章始末的感情脉络。真正优秀的作家,总是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出丰富多样的情感来。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有江山入画”“樯橹灰飞烟灭的豪情,也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深沉慨叹。当然,不管作品感情如何多变和起伏,我们一定要把握住作品纷繁表面下最朴素本质的感情基调。如此,我们才能读出悲切情怀中的一缕喜悦,读出欢乐笑语中的一声叹息。如我们在读礼李白的《将进酒》时,不管是他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负,还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尔将出换美酒的狂放,骨子里还是怀才不遇的激愤之情。 

三、指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文章的脉络和层次。    文章的脉络与层次反映了作者的思路和情感的变化过程,如果我们把握了作者思路,读出了文章的情感变化,文章的脉络和层次自然显现出来。《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思路可以概括为梦游起因——梦游历程——梦中仙境——梦后抒情,情感也经历了向往——欣喜——仰慕——失落与显志的过程,指导学生以舒缓平静——稍快赞美——快速感叹——缓慢叹息再快速激动的语速语气读出,抑扬顿挫,美不胜收。  

四、指导学生读出特殊句式和标点的丰富韵味。    特殊句式和标点,可以将作者或作品中人物内心深出微妙而难以言传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如《荷花淀》中,水生回家后瞎扯了半天闲话,水生嫂说怎么了,你?。为何用倒装句,不用常式句你怎么了?呢?只要多读读就会发现,你怎么了?很生硬,而怎么了,你?既表现出女人在丈夫柔情之下的羞涩,又表现出水生嫂对丈夫不同寻常举止的关切,令人拍案叫绝。因此必须用温柔关切的语气来读。还是在《荷花淀》中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为何不用感叹句呢?这实际上反映了水生嫂复杂的内心世界,既有为丈夫积极参加区队的夸奖、自豪,又有点委婉的责备,不为家庭着想。如果读的太肯定,就只有夸奖了。《雷雨》中鲁侍萍有句台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该怎样读呢?省略号是表示声音的中断,反映的是鲁侍萍复杂的内心世界:站在眼前的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儿子,可他知道是自己的母亲吗?他能认这个母亲吗?说出真相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自己的大儿子怎么能打小儿子呢?千般感受只能化着无声的无奈中断。而破折号表声音的延续,是鲁侍萍最终决定不认周萍,与周家人彻底决裂的标志。因此你是萍,……——”要读的慢而悲切,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要读的快而决绝。 

五、指导读出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口吻来。 在美读时要根据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个性、性别的不同,来确定不同的口吻,以达到更传神的效果。比如《篱笆那边》写的是美好的童心,如果以老年人口吻来读就毫无美感,只有用儿童的口吻,用甜美的声音来读才能神似。在读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时用男性浑厚而豪迈的口吻才能读出豪放词的特点来,同样读李清照的《一剪梅》时用女性细腻而温柔的口吻才能读出婉约词的特点来。在读《药》中茶客谈药一节时,要用高调门、粗嗓音读出康大叔粗野的、目空一切的刽子手的口吻,用低调门读出茶客们讨好康大叔的口吻,用低调门、怯怯的语气读出华大妈既不满意康大叔的毫无顾忌又怕得罪他的口吻来。

 六、指导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 (一)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朗读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能力,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把朗读技巧生硬地传授给学生,要通过课文中丰富的语感材料反复训练、感悟,点滴积累,再让学生自己归纳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朗读能力。依照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朗读可分为四个阶段:     1、准确地读。    要求能用普通话;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停顿适当,不读破句;口齿清楚,音量适当。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一阶段应着重解决少数学生怕读书,读不出声的毛病。可多采用齐读、领读的形式让所有的学生读起来,再个别指导。     2、流畅地读。    也就是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之上,有抑扬顿挫之感和轻重缓急之别,能通畅流利地读。这一阶段的训练可挑选一些朗朗上口的精品美文,悉心指导,让学生有深刻领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有表情地读。这是朗读中较高的层次。让作品打动自己,再通过自己的美读打动听众。它要求朗读者要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要溶入作品的情感之中,然后面带丰富的表情,加上落落大方的动作体态,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阶段的指导,最重要的是精心指导几个朗读有优势的学生,起模范作用,以点带面,引导大多数学生达到这一层面。 4、有个性地读。这是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可以不受一般朗读规则限制,可以打破常规读法的一种创造性朗读。这种朗读是朗读者对所读材料有了独到见解之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尽情宣泄文章情感。比如著名的话剧演员濮存昕在朗读《钗头凤》时,第一遍语速较慢,传达出陆游的悔恨与哀伤,第二遍用较快的语速,同样传达出陆游的悔恨与哀伤。特别在处理山盟虽在,锦书难托一句时,用高亢、激愤而又悔恨的语气语调先读出山盟虽在,又用低沉、哀伤的一起语气语调读出山盟虽在,锦书难托,传神传达出诗歌的悲切情感。(二)创设良好的朗读氛围。     1、采用灵活多变的朗读方法。    朗读的方法有很多:范读、领读、齐读、对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效果:饱含感情的范读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齐读有利于收聚学生的注意力、烘托课堂气氛;自由读给了学生自由感受文章的空间;分角色读利于在对比中把握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等。课堂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感受语言、深入研讨的课堂情境。 2、配以动听的背景音乐或优美的画面。在朗读时,可以配以和所读文章情感相近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情感状态,也可以让音乐烘托出情感。我在指导诵读《满江红》时,配上《黄河大合唱》,雄壮的音乐一下子就让学生进入了角色。在指导朗读《荷塘月色》时,配上了民族音乐《春江花月夜》和网上下载的荷塘美景的图片,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情境中。在诵读诗歌时,如果能找到当今新翻唱的歌曲,也可以让学生跟着一起唱唱就更好。比如在教李清照的《一剪梅》和李煜的《虞美人》时,我教学生唱邓丽君的《月满西楼》和《虞美人》,让学生在欣赏音乐得同时,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也加快了学生的背诵速度。     3、举办丰富多采的朗诵活动。朗读训练要课内外相结合,适当向课外延伸。课外多举办一些朗诵指导专题会、名家朗诵欣赏会、诗歌朗诵会、精品散文朗诵会等活动。这些活动既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又营造了良好的朗读氛围,还可以检验、迁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本文获武汉市教育学会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