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语感教学教学反思
武汉市十一中学 张惠
《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是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的诗作中典型代表作,对高一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来说是很重要的篇目。由于他的田园诗风具有朴实易懂的特点,所以我在设计这堂课时,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了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主动鉴赏诗歌的兴趣。
一、以读促学
学习诗歌,朗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以读促学,是我设计的教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有情感的朗读,需要对本诗的理解。如何理解本诗,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结合题目所提出的问题来贯穿诗歌。原本预设围绕“归”提出的四个问题,从何归?归何处?为何归?归后如何?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提出了更有价值的问题即是为何要归向园田,而不是别处?所以最后决定以这两个问题来贯穿本诗歌:为何归?为何归园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也围绕着“少无适俗韵······守拙归园田”和“方宅十余亩······虚室有余闲”这两部分展开。既指明学生朗诵,又聆听老师朗诵,使学生从对比中掌握诗歌朗诵的技巧,懂得情感融入其中的重要性,培养了他们朗诵诗歌的兴趣,落实了诗歌朗诵环节。
二、以品代教
进入到对诗歌文意理解的环节时,我抛弃了自己包办对诗歌字词全文进行翻译的教学方式,采取了让学生相互合作解决疑难字词的方法,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又由学生解决。经过后来实践,我发现这样做的确有好处,不仅锻炼了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而且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的接受新知能力。
这堂课的重点是对这首诗进行分析与鉴赏,我运用了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陶渊明的精神追求能够有话可说,有言可述。在对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时,我找准重点,设计了问题的难易程度,渐渐挖掘对重点诗句的理解,避免了芝麻西瓜一起抓的模糊教学,从而让学生自主完成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读出了诗歌的深意。
三、以辩明旨
学生对陶渊明的性格、诗歌风格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我设置了讨论环节,让他们就“陶渊明的归隐”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到网上查找相关资料,继续探究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学生们的发言着实让我惊讶,他们的思考领悟和延伸拓展都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在最后一个问题“能否从课本上删去《归园田居》一诗”的讨论上,同学们的思维很活跃,也被听课老师们大加赞赏。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基本能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思路进行讲授,知识回顾、朗读、讨论等环节都能较好地进行,但课堂的重点在鉴赏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鉴赏诗句和描绘整体画面对学生来说是有相当的难度的。如学生不一定能鉴赏出田园风光的美,描绘画面的语言匮乏,想象不足或流于翻译诗句等,这些都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的。虽然预设了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但具体的点拨要很到位,这点,我在上课时的处理是有待提高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适当预设,及时点拨,注重教学的生成过程。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每一种不同的教法可能都有得有失,感谢这次能有这样的机会反复思考自己的教学,希望今后能不断探索各种教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