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教育学会《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专题组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感实践 > 语感教学 > 反思

反思

《观舞记》课后反思

来源:语感教学课题研究中心上传时间:2017-01-03浏览次数:

武汉市慈惠中学  罗丽玲

    我感觉有三点值得欣慰:

1、合理运用教学媒体,巧妙地整合手段与内容

  就《观舞记》这篇文章来说,运用多媒体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进入情境;而冰心老人的语言也是极美极富表现力的。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看舞与读书结合了起来。先在不读书的情况下展示舞蹈的实况录相,学生眼睛一亮,情绪被调动起来。再从语言的角度布置了活动任务:将自己的观后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接着再读文章,与作者的感受与描绘进行比较,顺势引入语言的学习;然后要学生将舞蹈《雀之灵》用自己的语言描摹出来。媒体与文字、形式与内容的合理整合,使手段的运用与目标的完成和谐统一。

分析语句有章可循,巧妙地渗透有效方法

  许多教师总是将分析句子的方法与文章割裂,总是单独讲授方法,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分析前,教师应当强调,句子分析首先看是否有修辞,再看是否有特点,再说明这种修辞或是特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这时学生就不会无话可说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也就成习惯了。这是我课堂教学中的2个片段。我喜欢表演部分的第2句,作者用了比喻的手法,表现出舞者绝妙的舞姿”“我喜欢16段,用了排比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还表现除了变幻的舞姿。那么在别的文章中去分析句子,学生就有了方法。

比较教学融入课堂,在词句的品析中习得语言

  引导学生与17节作比较阅读,说说效果有什么不同。如:……我们看她忽而皱眉,表现出哀愁;忽而含笑,表现出喜乐;忽而侧身,表现出娇羞;忽而张目,表现出盛怒;忽而梳妆,忽而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与课文17段:……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悉,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音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骄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这样就扣住文中的重点语段,引导学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鉴赏美、表达美,在赏析中生成语感。整个过程始终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及丰富的想像,从而提高审美品味。

  当然,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在感觉有些收获的同时,也有不少遗憾:

  1、课堂节奏略显匆匆,精读细品深入不够

  上课给的时间就是固定的45分钟,似乎想要完成的内容太多,于是,按教学设计,一步完了,紧跟着另一步,教学环节虽然环环相扣,但略显头轻脚重,在美读雅句美文解惑板块中学生好象深入不够,就开始了读之外的美的创造活动。虽然积累了美的语言,但对这些语言缺少深层的品味。对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这样处理,略显肤浅。

2、学生审美浮光掠影,平时审美情趣培养不够

延伸提高——‘的创造环节时,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舞蹈,杨丽萍的《雀之灵》。要求学习作者用优美的词句来表现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可结合下面的提示语续写或根据自己的感受综合运用精致的形容词、动词,生动的修辞,巧妙的方法,丰富的想象写一小段文字。学生大部分都选择去续写,如果不是老师预设了续写情节,那么现场就会出现冷场。这说明初中生对艺术缺少了解,对缺少感受,缺少积累,审美品位不太高,这与平时没有强化这方面的熏陶感染有关。在今后学生学习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时应循其形、入其境,品其情,深入领会文章的意境美;强化鉴赏过程中的审美愉悦,深入文本,发挥想像,通晓文章的情理,注重对情感美的熏陶。由此得出: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审美品位的提升,要积小流才能成江海,积跬步才能至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