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教学说课稿《观舞记》
武汉市慈惠中学 罗丽玲
[展开本课的依据]
全日制义务教育新课标:
“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
“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
“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
“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
“学习用优美的语句来表达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观舞记》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优美的舞姿后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对卡拉玛姐妹的赞美之情为感情线索,通过生动细腻的描绘,淋漓尽致的表现出卡拉玛姐妹舞蹈表演时“飞动的‘美’”,把异国的文化风情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2、教学策略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及审美活动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策略:借助多媒体,创设特定情境,引发兴趣,激起学生的情感涟漪;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与文本作最直接的情感交流,逐步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语言;学习通过语言媒介来感受艺术,选择准确生动的语言去描写、表现艺术;联系生活、欣赏和阅读经验去展开想象和理解感悟,从感知层深入到体会层,不仅领略外在美,而且把握其中的意蕴,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及文化修养。
3、说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语文”,即“语言”和“文字”,因此我把积累字词作为本课的知识目标之一;同时,根据单元学习要求,我把“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作为本课的知识目标之二。
②能力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我把本课的能力目标定为:①体会文章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②感受舞蹈艺术“飞动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③情感目标:新课标强调在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而《观舞记》正是一篇反映印度舞蹈文化的绝妙佳作。因此,我把本课的情感目标确定为“引导学生接触吸收外国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4、说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在阅读时能够“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根据单元学习要求和学生知识结构特点,特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学习作家冰心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描写视觉形象的写作手法,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②教学难点:同时,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能力,而初中生正是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运用语言描述视觉美的能力也有限,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如何感受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说教法
1、朗读法:新课标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以利于他们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所以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是琅琅书声。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与文本最直接的情感交流,因此,我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放声朗读、美读和朗读挑战的途径张其情,在诵读中触发学生的语感。
2、联想想象法:《观舞记》是当代散文中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来写视觉形象的绝妙佳作,需要教师启发学生在读课文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文字所描述的美丽形象,深入体悟语言的内涵,主要运用在“美”读雅句、“美”的创造等环节,在入境中习得语感。
3、比较阅读法:进行语段的比较阅读,让学生思维漫溯、穿行在词句之间,而学生在词句的比较中就自然生成了语感。
4、“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品味文中关键语句,共同研究作答,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在探究中解决了本文重点。
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我将指导学生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课前预习法:通过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提出自己不易理解的问题,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上课的相关环节做好准备。
2、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小组合作探究法:将全班学生按综合素质等方面搭配,以四人为一组,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和全班交流。因为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对课文不理解的内容也不一致,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共同突破本课教学重点“生动的语言描写”及教学难点“如何感受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说教学过程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参照教学重、难点,我将主要以“创设情境——‘美’的起航”、“自主学习——‘美’读雅句”、“合作交流——‘美’的探寻”、“师生互动——美文解惑”、“延伸提高——‘美’的创造”、“课堂小结——‘美’中有悟”等五个环节来展开教学活动。
创设情境——“美”的起航:
(多媒体展示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看完后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来形容这段舞蹈。)同学们,印度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可谓文艺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华彩的服饰,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传达出神奇绚丽的民族风情,给人以审美愉悦。今天,我们将在冰心生花妙笔的引领下,去开启一段奇妙的“寻美之旅”。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展示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导入,使学生直观感觉到舞蹈的优美,创设一个与文章基调相一致的生活情境与情感基调,带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产生强烈而深厚的情感反应,从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
自主学习——“美”读雅句:
放手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由学生结合课前预习情况提出本课应该掌握的字词,再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实现对课文的初步感知,这样可以让零散的朗读演变为对有效信息的整理。最后让学生美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本文语言质朴、明朗而优美蕴含着深厚的感情,大声朗读更容易让学生入境,获得丰富的真实感受。故让学生自主初步感受文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交流阅读感受有利于构建一个生生互动的立体教学网络。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等。初中学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朗读挑战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朗读的语感。
三、合作交流——“美”的探寻:
探寻“舞蹈美”
课文中作者说到:“我只是一个欣赏者,但是我愿意努力说出我心中所感受到的飞动的‘美’!”作者认为卡拉玛姐妹的表演是一种“飞动的美”,同学们,我们也是欣赏者,我们虽不能亲眼目睹她们姐妹俩的表演,但是印度舞蹈的美已尽在作者的笔下了,请仔细研读文中有关卡拉玛姐妹表演的语段,请同学们用“印度舞蹈真美!‘美’在她们的 ”这一句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交流归纳,如:13段用生动优美的词语写出卡拉玛姐妹形体的美。
16段:这一段从衣饰方面写出了舞蹈的美。
17段:这一组排比句,它写出了卡拉玛姐妹神态的多变,舞姿的优美,舞艺的精妙。
18段:这一段也是从形体方面的美来写的。
(学生先自主阅读,勾画圈点。小组前后四人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全班交流。本文就是从卡拉玛姐妹俩的形体、服饰、神态等方面来写这印度舞蹈“飞动的美”。)
探寻“语言美”
刚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卡拉玛姐妹俩那“飞动”的印度舞蹈美,这一感受让我们久久不忘!这都源于作者用语言来表现舞台艺术,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再次细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你认为写得最精妙的句段,体会一下这些语段的“精妙”所在,请同学们用“文章的语言真美,我觉得“ 最美,因为 ”的句式说话。(可以是词语、句子、修辞等)
(让学生先合作交流,寻找“精妙”句段,仔细体会。全班共同交流,教师倾听引导。)
如:在学生品读17段时,老师乘机将修改的语段拿出让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效果有什么不同。
……我们看她忽而皱眉,表现出哀愁;忽而含笑,表现出喜乐;忽而侧身,表现出娇羞;忽而张目,表现出盛怒;忽而梳妆,忽而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课文17段:
……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悉,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音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宛转的骄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
设计意图:扣住文中的重点语段,引导学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鉴赏美、表达美,语段的比较阅读,让学生思维漫溯、穿行在词句之间,而学生在词句的比较中就自然生成了语感。而且整个过程始终将学生摆在主体地位,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及丰富的想像,从而提高审美品味。
师生互动——“美”文解惑:
学生课前已充分预习,在此环节中我将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己遇到的问题,针对学生课前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预计主要有这样的几个问题:① “文中为什么有这么多‘假如’?” ② “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③ “‘我们虽然不晓得故事的内容,但是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在作者观看时,即看不懂,为什么会起共鸣?” ④“文中说: ‘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这句话?”
设计意图:在师生的互动中,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可能会产生更多的心得,此时让学生自由发问,师生共同合作解决疑惑。如果有需要掌握但学生没有提及的问题,老师可以灵活地提出,组织学生解决。以突破本课教学重点“生动的语言描写”及教学难点“如何感受美,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延伸提高——“美”的创造:
如果说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声响的话,那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是心灵之舞。只有心灵之舞才是真正的舞蹈。我们在钦佩卡拉玛姐妹舞技的同时,也深深钦佩冰心的语言。同学们,正是因为这精美的描写,让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心里。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舞蹈,杨丽萍的《雀之灵》。要求学习作者用优美的词句来表现自己所看到和想到的。
要求:(完成后同学交流展示)
可结合下面的提示语续写或根据自己的感受综合运用精致的形容词、动词,生动的修辞,巧妙的方法,丰富的想象写一小段文字。
可一只美丽的孔雀翩翩起舞,纤细的手指惟妙惟肖地展示雀头的灵动,舒展的舞裙随风飘逸出孔雀开屏的绚丽,时而( ),时而( ) ,时而( ) ,时而( )。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影视资源《雀之灵》,激活课堂,激发学生情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进而唤醒学生沉睡的意识,在强烈的情感中习得语言。更是在特定的艺术氛围中培养学生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课堂小结——“美”中有悟:
新课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因此,先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学习这篇美文的感受,再由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引导,并布置作业: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这样才能真正使课前、课堂和课后成为一个有效的整体。
最后,请允许我以本课的结束语作为今天说课的结束语:让我们用明亮的眼睛去观察,用聪敏的双耳去倾听,用美好的心灵去感受,用灵巧的双手去描绘,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述,因为艺术——就在你我身边!
板书设计:
神态
表现 舞姿
语言美→→舞蹈美→→ 服饰 飞动之美
外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