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山居》语感教学教案
武汉市汉阳一中 万娜
教学目标:;了解余光中及其作品;品析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味文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重难点:品析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味文中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品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思乡诗文导入。
李白《静夜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月夜忆舍弟》。
齐背余光中的《乡愁》。
二、作者简介
三、感知全文
自由诵读全文,思考题文中写了哪些景物,作者的立足点在哪里。
【明确】文章主要写海和山,作者的立足点在书斋的阳台上。
赏语
用美语写美境
1、教师范读第二段,学生概括海景图。
秋晴时的海
海山相拥 海景如镜
(板书) 起风时的海
夜深时的海
品语 (学生品读,教师引导)找出你认为的美语并进行赏析。
生:我认为“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写的很好。这句话将山海相拥的状态十分形象的再现出来了。其中“侵入”“ 诱俘”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山、海人格化,不仅显现出山与海的亲密性,感觉山、海都是作者的朋友,表现出作者对山田山居生活的喜爱。
生:我最喜欢“最是晴艳的下午,八仙岭下,一艘白色渡轮,迎着酣美的斜阳悠悠向大埔驶去,整个吐露港平铺着千顷的碧蓝,就为了反衬那一影耀眼的洁白”一句。这句话意境美好。首先是辽阔的海面,沉静的斜阳,在这宁静的背景中,那影洁白悠悠驶来,动静结合,分外和谐。而且这幅画面,色彩冲击力很强,橘红的斜阳坠入蓝色的大海,洁白的渡船从中破出,给人无穷的想象。
生:我最喜欢“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一句。“吹”本是“被吹”之意,但省略“被”字,好像是海有意为之,“百合花”这个喻体非常形象,不仅写出了海浪花的形状,而且暗示了它的颜色。
生:我喜欢“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黢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一句。这幅绘声绘色的夜景图十分吸引人。这句话用拟人手法形象表现了深夜时海的宁静,而“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将灯火动态的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小结】同学们的赏析很好,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能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甚至能丰富读者的想象,让读者进一步地充实文本。另外字词的锤炼也能使语言更有表现力,余光中先生的文言功底相当深厚,在文章中自由的化用,文白夹杂的语言风格也相当明显,请同学们在品析3-6段时特别关注。余光中先生的诗文展现了语言的魅力,让我们在美语中体会到了美境。
齐读第二段,整体感受语言美、意境美。
3、概括3—6段,作者写了哪几幅山景?
日起日落中的山 云烟四起时的山 (虚无飘渺)海潮风声中的山 (呼啸震撼) (板书) 4、学生选出自己喜爱的画面赏析。(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自己喜欢的画面,按照品析第二段的方式赏析)
五、品情
1、讨论
除了写海和山这些自然景物,作者还写了什么?(明确:人音)作者对山居生活的感受如何?(喜爱)为什么作者在这段中写到“我不能不下楼”?这与前文是否矛盾?
(明确)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愿为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
散文形散而神聚,“乡愁”作为情感主线贯穿全文,请找出表现作者乡愁的语句品析。教师指导学生找出语句,教师总结。(作者通过这些语句表达了他对故土的眷恋,表达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眷恋,从而抒发他浓浓的乡愁。)
(明确)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
山下的铁轨向北延伸,延伸着我的心弦。我的中枢神经,一日四十多次,任南下又北上的千只铁轮轮番敲打,用钢铁火花的壮烈节奏,提醒我,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洞里桃源,住在山上,我亦非桓景,即使王粲,也不能不下楼去
2、齐读最后的诗歌体会作者情感。
六、课外拓展
1、总结文章的语言特色,展示图片,请学生运用所学手法描写展示画面,注意情景交融。
2、选择你喜欢的语句,美读并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