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教育学会《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专题组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感实践 > 语感教学 > 反思

反思

一锤定音,精彩亮相----《林黛玉进贾府(第2课时)》语感教学案例分析

来源:语感教学课题研究中心上传时间:2017-01-03浏览次数:

一锤定音,精彩亮相----《林黛玉进贾府(第2课时)》语感教学案例分析

  武汉市常青第一中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林黛玉的一双俊眼带领读者游览荣宁二府,感受着荣宁二府的豪门气派,同时《红楼梦》中众多主要人物也在这一章节中闪亮登场。

  本篇课文的教学共用3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王熙凤的首次出场展开,本人希望通过此次授课让学生明确小说作品中人物出场的几种常见方式,并感受到独具匠心的出场设计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造成的极大影响。同时结合语感教学研究中的相关经验并合理运用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学生一起从灵活生动的语文课堂中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

  一、设计思路

   小说,是拥有众多读者的一种文体,它可以多方面刻画人物性格,描摹人物心理,完整地表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还可以具体生动地再现人物生活的环境,因此,在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生动的故事情节也颇受学生欢迎。学习本篇小说时,要着重引导学生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欣赏人物形象,要注意情节、环境与人物的关系,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品味小说语言,要注意把握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的不同特点,体会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及作者的创作风格。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提高学生对小说思路的梳理、提炼能力,引导学生注重欣赏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注重小说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全文授课由3个课时完成,结合语感教学研究中的相关经验及新课程改革理念,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以学生诵读法和合作探究法为主要教学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体现

  《红楼梦》一书,以宝黛二人的爱情命运为线索,通过记叙金陵城贾、史、王、薛四大家兴盛衰败,向大家展现了封建王朝统治阶级没落的历史画面。课文节选部分,主要人物身上所展现的追求个性自由解放思想的雏形值得学生思索。封建大家庭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及价值观念的体现,也是学生探究的重点所在。

  三、教学重点

  本课时为第2课时,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

  四、教学难点

  通过语感分析,加深对人物语言的潜台词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

1、相关人物背景资料;

2、对《红楼梦》的整体把握;

3、多媒体资料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红楼梦·聪明累》

  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中,在林黛玉这位美女导游的带领下游览了荣宁二府,我们发现,无论是从建筑群落还是内层摆设,无不显出荣宁二府的通身气派,贵族气质。更让我们不由地猜测,如此家族之中又会走出何等令人惊羡的人儿呢?今天,我们将继续透过黛玉的一双俊眼,走进贾府,去和贾府中的几个重要人物会上一会。

  (二)教师引导,积累知识

  在小说作品中,人物的出场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最初起点。人物出场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开门见山(人物直接出场,质朴、平实);

先声夺人(由人物语言入手,先声夺人);

金钩倒挂(由人物结局开始,回忆经过,引人入胜);

娓娓道来(由叙述性语言介绍人物,自然流畅);

陈述铺垫(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留下悬念,使人刨根究底)。

  不论是在小说还是在戏剧表演中,人物的第一次亮相都尤为重要,如定音鼓一般关系着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红楼梦》一书,出场人物众多,而第一次登台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定非王熙凤莫属了。

  (三)学生品味语言,合作探究

1同学们,请问王熙凤登台亮相的段落是哪些呢?

  提示:第五、六段

2、师生齐读第五、六段。

3、思考:结合文本分析,王熙凤出场的方式是哪一种?

  提示:先声夺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第五段始,贾母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于是,只见凤姐在众人围拥下进来,真个是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啊!

4、合作探究:伴随着这笑声,王熙凤第一次出现在黛玉及读者的面前,请大家结合文本中的语言描述,探究王熙凤形象。(分组探究)

  提示(学生展示探究成果):

  (1)、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以及姗姗来迟的毫无顾忌,表现出王熙凤在贾府重要的地位。

  (2)、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的打扮(肖像描写),表现出王熙凤对金钱的贪婪,内心的庸俗,以及掌握权利的威严。

  (3)、贾母对她的评价,表现出贾母对她的宠爱,也从侧面表现出她的泼辣性格。

  (4)、王熙凤对林黛玉说的话语,尤其是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表现出她擅长阿谀奉承。

  (5)、落泪与转而的拭泪打住,表现出她的随机应变。

  (6)、对林黛玉吃穿用度的打点,表现出凤姐的办事能力和细腻心思。

  (7)、学生还可更多维地自主探究,拓宽思路,教师只做点评,期待更精彩细致的解读。

  (五)教师总结,提炼成果

  脂砚斋评:第一次亮相,凤姐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同学们通过此次自主探究,从多角度地去欣赏了凤姐首次亮相的精彩表演,也从中体会了出场这一细节对人物个性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及写作中,大家也能够吸取曹雪芹在人物塑造上的技术精华,将更多的精彩人物收入笔间。

  (六)布置作业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大家不妨参考本节课所运用的学习方法,结合文本,走进《红楼梦》中的那对水月男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内心世界,我们在下节课中,将重点探究在曹雪芹及贾府众生心中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何等精妙人物的。

  附:板书设计

  人物出场的常用方式:

开门见山(人物直接出场,质朴、平实);

先声夺人(由人物语言入手,先声夺人);

金钩倒挂(由人物结局开始,回忆经过,引人入胜);

娓娓道来(由叙述性语言介绍人物,自然流畅);

陈述铺垫(埋下伏笔);

设置悬念(留下悬念,使人刨根究底)。

教学过程及自我评价

1、在音乐审美中启程,为品味语言渲染氛围

  本次教学设计主要围绕王熙凤的首次出场展开,为丰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相关文学内容,我选择了《红楼梦》中概述王熙凤命运的一首词--《聪明累》作为开场白,很高兴在网络上找到了郑绪岚老师的优美歌声,在这歌声中学生已经开始了对王熙凤这一人物命运的自主思考。

2、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还课堂以学生

  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已经不在是那个古板的讲台,老师不在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给予者,学生也不在是那个低着头默默的接受着。新形的语文课堂是一个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所以我选择了分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来组织此次教学。但是,以学生为本并不是要老师完全地退出这个舞台,做一个袖手旁观者,所以我认为,身为教者我有必要在学生开始自主探究前给他们的指导。所以我通过PPT课件向学生快速展示了小说作品中人物出场的几种常见方式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让学生有一个理性的思维方向,而接下来的舞台就是属于他们的了。

3、意会语言之精妙,感受人物之个性

  我首先请学生找到王熙凤出场的段落,并进行了分角色朗读,语文的学习离不开对语言的品味和感受,有时候与其言传,不如意会,我认为,语文课堂上,对文本的诵读感知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于学生而言,诵读的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次审美体验。很高兴的是,学生在分角色朗诵中,对人物语言的把握比较准确,尤其是王熙凤的朗诵者的朗诵,受到了学生和评委的好评。读好了,也就理解了七八分,这为下面的人物形象分析打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整个课堂也开始升温。

4、大胆放手,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

  明确范围,分角色朗读后就是大胆的放手,让各讨论小组的组长组织其组员探究熙凤出场的特点以及这种出场方式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形象。整个讨论的过程是激烈而有序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较好的调动,我也会从旁各小组的探讨方向进行适度的针对性指导,给学生以鼓励。

5、聆听学生的声音,师生共同享受累累硕果

  学生所展示的探究成果是喜人的。在整个成果汇报的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打断学生的话语,但是一味地说不错!很好!并不是对学生发言的最好评价,教师和同学的相互探讨指正也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一种收获。

  最后,在学生自由发言,汇报成果之后,我对每位积极活跃在这个探究活动中的同学都给予了态度和能力上的肯定,并将学生的成果进行了精炼的整合。并强调我们本课所学的不仅仅是文章的内容,更是一种分析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融会贯通,我选择了本文人更为重要的一个人物—“贾宝玉,希望学生通过刚才对王熙凤人物出场方式的探究中所掌握的方法进行对贾宝玉出场的方式的探究,从学生汇报的成果来看,此次教学的效果是明显的。

教学反思及课堂重建

  在新课程改革的培训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理念和思想,并努力尝试着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探索它的实质意义。记得新课程改革理念中指出高中语文教学应是注重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且有个性的发展。我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观察、感受、分析的能力,还要关注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意识,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美好过程。

  基于以上的观点,在此次教学设计中,我将大量的时间留给了学生,放手让他们去开动他们的脑筋,自主地去探究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让他们去玩味,去感受,在音乐和文字中去进行审美体验,让他们去体会我思故我在的精神愉悦。最后再由老师指引回归到理性的学习方法中,巩固其成果,再运用到下一轮的探究实践中,夯实成果。

  当然,在此次教学中,我也感到有所不足:

提问的角度、难度和方式要有所调整;在引导学生进行对王熙凤出场方式进行人物形象探究时,我设置了三个问题,本想层层导入,但是课后想想,还是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再适度大胆些,应调整提高的角度和方式,培养学生自己的问题意识

诵读力度应适度加大;让学生从语言中品味、感悟、玩味和思考,是一种有效而美好的学习方式,雪芹老师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可谓用尽心思,工笔细描,传神点墨,言传的效果未必胜于意会,可惜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果有机会,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一起细细品味其中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