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教育学会《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专题组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感实践 > 语感教学 > 说课

说课

《散步》说课稿 任为

来源:语感教学课题研究中心上传时间:2017-02-27浏览次数:

《散步》说课稿

黄陂区横店中学  任为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的课文是《散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散步》这篇文章是人教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叙事性散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散步的生活小事。幸福在歧路,生命至永恒:在分歧面前,“我”因尊重、孝顺母亲而决定走大路;“母亲”因疼爱、尊重孙子而决定改走小路。分歧的解决,表现的是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这是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关注父母长辈,体味人间亲情,树立责任意识。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划。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落实本单元要求,同时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难能可贵的是文章在折射出人性之美的同时,字里行间还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之美。这样一篇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文为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

  教学这篇文章我准备用一课时进行,重点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品味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文意,品味语言,感悟亲情美。

教学难点: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

(设计意图:为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和精神,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提高阅读能力和感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设定。)

二、说学情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近几年,家长大多是拆迁户、外出务工人员。他们或因经济变故而伴随思想上的变化与孩子有了代沟,或为生计奔波常年在外奔波与孩子缺少沟通,致使这些一夜之间变成“拆二代”“留守儿童”的学生虽然物质丰盈,但精神匮乏,传统的美德缺乏,责任感缺失。莫怀戚的《散步》能引导这些孩子走进父母们的内心世界,体会父母们身上的责任,让他们学会并传承“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体会家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同时,《散步》文字浅显而又意蕴丰富,七年级学生虽有一定的语言基础,但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对课文深长意味的领悟能力还远远不足。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点拨。

三、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作为我校语感教学课题组的一名核心成员,近年来,我一直积极参与语感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致力于洪镇涛先生的语感教学理念的贯彻与实践,从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力争做到“读”、“思”、“品”、“练”四者的结合。

2、在语感训练中,我主要运用美读感染法、比较揣摩法和潜心涵泳法。“教学千法读为本”,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读中明理是我设计本课教学的基本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读出话外之音,读出弦外之意,读出文字背后的情思;通过删一删、换一换等方式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深入思索,品味文章的美感,悟出文字中蕴含的情趣,进而生成语感。

(二)学法

1、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主、合作、探究法。重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读品思练结合法。指导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情感后,通过美读感染、比较揣摩、潜心涵泳等方式多角度、多层次地抓住关键语句在读中积淀语感,在品与思中领悟语感,在练中强化语感。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按视频导入,撩拨情感—整体感知,触发语感—品读语言,生成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的模式展开教学。

(一)视频导入,撩拨情感。

播放公益广告《感恩父母感恩教育》,学生谈看后的感受。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用视频撩拨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在学生发自肺腑的齐声高呼“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后,我用一段深情的话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触发语感。

1、猜读文题,提出疑问。

如:什么人散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散步?为什么要去散步?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2、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点勾画,交流释疑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我顺势对第一段人物关系的介绍中连用了几个“我”字质疑,学生在删一删后的比较朗读中,感受到“我”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与责任。

3、听读课文,进入情境。

在这美好的季节,“我”带着一家三代人走在初春的田野上,这样的一幅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静静地倾听文章的配乐朗诵,一边在脑海中浮现文章所写的情境画面,画面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有声的语言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为学生高效快捷地感受语言,触发语感打开了一扇窗。学生在听读中初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和谐、幸福美满的温情。)

(三)品读语言,生成语感。

1、质疑激趣,品读语言。

这是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可他们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这不是很矛盾吗?

(我在这一环节中以“分歧”为切入点,设置了三个疑问,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情感美。)

1)他们发生了怎样的分歧?造成分歧的原因是什么?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这一家人是如何对待分歧的?这个家庭中谁说了算?

在问题的探究中重点品读“我”和“母亲”面对分歧的选择。

“我”说了算:品读“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引导学生用潜心涵泳法品出家人之间的和谐美,悟出“在外面”的弦外之音,“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的言外之意,从而感受到“我”身为一家之主的重大责任和“我”对母亲的尊重与孝顺。

重点品读体现“我”对母亲的关爱与孝心的句子:“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太迟”能不能删掉一个?“熬”能不能换成“度”?你从“总算”“又”中感受都了什么?)

母亲说了算:“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通过角色扮演读出“母亲”话语中的分寸感,情味感;在“摸”与“拍”的换词比较中感受母亲的慈爱;在景物描写的品读中感受春天的生机给人带来生命的活力,从而体会母亲对孙子的理解与尊重。)

品读另一处景物描写。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读出画面感、节奏感,读出重音,读出情味感。重点品味“随意地”“铺”“密”“咕咕地”等词,用换词比较,潜心涵咏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与品中感受春天的生机,生命的活力,也就理解了“我”为什么会选择在这样的季节带家人出来散步。

(这一环节是语感教学的关键,教法上主要通过美读感染、比较揣摩、潜心涵泳等方法品出“我”和“母亲”选择背后的情意,理解这个温馨和睦的家庭中浓浓的亲情;学法上将自主品读与讨论探究相结合,既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体验,又适时在重点难点上加以引导点拨。)

3)从“我”和“母亲”的选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个家里到底谁说了算?

(有了前面的品读,学生自然能够体会到这个家庭中尊老爱幼的浓浓的亲情,家人间的互敬互爱……这个家里谁说了算,由爱作决定。)

2、朗读设计,领悟语感。

这一家人用爱心解决了分歧,一起在阳光下散步。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给文中结尾段一家人散步的情境设计朗读方案,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小组代表有感情地诵读这一片段。

师生从重音、情感、语气语调的处理上进行评价。

小组代表分享诵读技巧。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的母亲”和“儿子”很轻,“我”和“妻子”为什么要走得“慢慢地”“稳稳地”?为什么“我”背上的和妻子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师生在读与评中交流诵读技巧,感受文字中蕴含的情趣美;在讨论中突破难点,体会中年人肩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师生一起有感情地诵读这一片段,体会字里行间的神圣感、庄严感。

   3、感悟主题,明确写法。

通过散步这样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你悟出了哪些道理?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交流的是幸福家庭的秘诀,明白了: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爱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

一件小事,却折射出人性中最闪光的地方,这种以小事情表现大主题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以小见大)

(四)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课后作业:书写亲情,提升情感

平凡的生活因这些小事而美好。莫怀戚的文字是否也勾起了你与亲人最美好回忆呢?课后请同学们给自己片刻的静默时光,在心里回放幸福的家庭生活片段,试着体味一下其中的滋味,用文字描绘出最令你感动的画面!

(这一环节是语感教学的延续,既训练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又强化了学生对亲情和责任感的理解与感悟。)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图示是直观教学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再创造,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的一个重要手段。本课的板书,我设计了一个围着""字的心形,四个人物的位置和字的颜色也做了相应的处理,突出“我”和妻子作为中年人无论是在大家还是小家中都肩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和使命。让学生在把握文章内容主旨的同时,还能获得美的享受,进而引导学生用爱与责任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专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