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教育学会《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专题组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感课题 > 课题流程 >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来源:语感教学课题研究中心上传时间:2021-10-28浏览次数: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养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华师一光谷汤逊湖学校语感课题组

第一部分 研究概况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聚焦核心素养,培养关键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课程功能转变,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课程改革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语文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作为语文学科,要促进学生发展,就必须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 在“听、说、读、写”几种主要语文活动中,都需要语感做基石。“语感教学派”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洪镇涛老师认为,语文教学的积累语言材料,扩大知识见闻,借鉴写作方法,训练思维能力,陶冶思想情操都可以统一落实在语感教学中。

可以说,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形成是以“语感”的培育为基础和归宿的,语感就是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核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在篇首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里将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先后列出,首先凸显二者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强调了二者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2017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一线语文教师在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大部分语文教师都重视培养学生语感和思维能力,明白“要想让语文课程真正与学生的发展融为一体,只有通过深层次的语文课程改革,让学生多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实施多方面要素的综合和内化,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明白“语言文字运用和思维密切相关,语文教育必须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

不过知易行难,如何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能力,在不少一线教师的教学中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更缺少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我们认为,研究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以语感培养促进思维发展的策略和方法、实践路径,将语感和思维能力这两种相密不可分的颇受关注的核心素养进行协同研究,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选点巧妙,较接地气,若出成果,能有用武之地,意义非同一般。

(二)回归本真课堂,助力持续发展

自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首次提出“语感”一词后,人们对语感的研究一直在持续。在我国,有关语感的研究可追溯至1924年。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夏丐尊先生将语感这一概念引进中国。随后,叶圣陶对语感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语感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是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的了解力”,语感教学被语文教育者逐步重视起来。上个世纪90年代,语文教育专家洪镇涛先生提出,学习语言的正确途径是指导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直接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学习语言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语感学习。自此,洪镇涛先生开创的“语感教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语文教育工作者。

时至今日,我们致力研究提升语感和思维能力的策略,是对语文教学本真课堂的呼唤,是使语文教学回归“语文原味”的有力行动。如何使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系统学习获得语感,提升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感受到语文课程的真正魅力,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与使命。

与此同时,学生拥有良好语感和优秀思维能力与品质,必能学会质疑和思辨,学会创新和运用,拥有必备素养和关键能力,从而获得为自己终身发展奠基的能量。

从现实中语感教学的效果来看,学生的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较为缓慢,明显落后于学生身心发展、知识增长的速度。本课题致力于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以语感培养促进思维发展的实践研究,若落到实处,课题最大的受益者是我们的学生。教学相长,教师也能从课题研究有所成长。这也是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人为本”“为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的践行。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和相关理论依据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语感

语感:是指人对言语(或语言)的直觉感受、理解能力。语感教学创始人洪镇涛先生认为:“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它是长期规范的语感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语言的能力。”语感理论专家王尚文先生则认为:“语感是一个社会的人对具有认识、情感内容的言语对象的全方位的感受与反应。”

2.语感培养

语感培养: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以语感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能力的实践活动。

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是指在初中学段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文进行阅读教学的行为和过程。

(二)理论依据

1.语文教育本体论

语文本体教学理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洪镇涛先生提出来的。洪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对我国语文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创立了“变‘讲堂’为‘学堂’,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的语文教育本体论(亦称学习语言论)。他认为语文教育本体论有以下五个要点:一是从本质来看,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建构。二是语文教学的本体是语言,语文教学的根本的第一位的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文字的能力。至于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陶冶,知识传授等虽然都是重要任务,但都是从属于上述根本任务的,是包含在上述任务之中的。三是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学习语言要着力培养语感,要实施语感教学。四是学习语言的正确途径是: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感受是前提,领悟是关键,积累是基础,运用是目的。五是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语感教学在语文教育本体论的指导下,从实践层面探索以“学习语言”为核心,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感教学新体系。以学习语言为根本,实施语感训练,遵循“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途径,做到四个“结合”(即语感训练要与思想教育结合,语感训练要与思维训练结合,语感训练要与审美陶冶结合,语感训练要与知识传授结合),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思维能力。

    2.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儿童教育发展观。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3.语言学理论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语言学被普遍定义为对语言的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并且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传统的语言学称为语文学,以研究古代文献和书面语为主。现代语言学则以当代语言和口语为主,而且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宽。语文学是为其他学科服务的。现代语言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客观的研究对象、有自己的研究方法、有系统的学科理论,顾名思义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规律的实证科学。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有关语感的研究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是语感这一词的首次提出者。他认为语感是一种基于先天基础而又受到后天经验影响的直觉语言知识。乔姆斯基的这种观点是从转换生成语言学的理论角度入手对语感进行的分析。他提出的“Language intuition”概念,意在指母语环境中,人们凭借直觉判断一句话语法的正确与否的语言能力。[[1]]我国在翻译乔姆斯基学术论著时,把“Language intuition”翻译为“语感”。毕生致力于第二语言研究的克拉申认为语感是人类直接、迅速的一种感受,同时也强调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强调教学要以语感实践为主。[[2]]在我国,有关语感的研究可追溯至1924年。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夏丐尊先生是语感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他在《我在国文课教授上最近的一封信—传染语感于学生》一文中提到了“语感”这一概念,他认为“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名这感觉为‘语感'。”[[3]]随后,叶圣陶在夏丐尊先生的基础上对语感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语感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是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的了解力”,对于字的意义、情感的把握“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4]]邢公畹先生在其文章《论“语感”》中认为语感是“某一语言的本地说者对这一语言的共同的感性认识。”他认为“‘语言的感性认识’和‘语言的理性认识’,两者不同质,不能笼统地称为‘语感’或‘语言直觉’,但两者都统一于语言运用的基础上。”[[5]]语感专家洪镇涛则认为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学习语言要着力培养语感,要实施语感教学。经过不断的研究与探索,洪先生创构了以“学习语言”为核心,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感教学新体系,创建并形成了我国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流派——语感教学流派[[6]]近几年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多次提及“语感”。  

在语感理论研究方面,皮亚杰的语感图示论和乔姆斯基的语感转换——生成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皮亚杰认为认知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活动对事物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身处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图式指的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因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不断被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皮亚杰在观察与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语感发展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1.语感发展具有时间段上的划分。每个阶段的发展与其它阶段有着本质的差异;2.语感发展具有顺序性,每个发展时间段由于个体的差异在时间上可能出现滞后或者提前的情况,但是在空间上发展的顺序不会出现跳跃或者遗漏,具有不可逆的特点;3.语感发展具有连贯性,每一个时间段的语感发展都是在之前的能力基础上提升或向前发展,之前语感能力达到的水平是其继续发展的先决条件;4.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具有整体性特点。[[7]]乔姆斯基则认为自然语言的语句是一个无限集,无法通过描述式来验证句子的正确性,只能转而在结构上进行判定。就如同计算公式一样,代入不同的值就会产生不同的值。只要弄清了语法的短语结构规则、转换规则和语素16音位规则,语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8]]以上理论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语感研究。

(二)有关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实践研究

在我国,对于教学中语感培养的研究主要以教学思想的形式存在。李海林教授有一段论述非常精辟。他指出“语感教学首先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论范畴,而不是一种操作手段和方法”。他说“在老一辈语文教育家那儿,语感是作为一种心理语言学概念,具体说是一种对阅读心理的描述提出来的,至多,是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方面提出来的。而语感教学论则把它上升为一种教学思想,作为一种新的语文教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即教学论范畴提出来的。作为一种教学思想,语感教学有自己的哲学理论,教学论原则和语言学基础,它们分别构成语感教学的哲学观、教学观和语言观作为语文教学论中一个基本范畴,语感教学集中反映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内容、原则、规律,语文教学的方法、手段、程序、模式,也都为语感教学的内在需要所规定。[[9]]”“内隐学习”理论则论为语感形成是一种在不知不觉中获得学习材料深层结构的学习,与以规则发现为学习指导语的外显学习不同,内隐学习以记忆为学习指导语。对“内隐学习”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探索并进一步确立语感理论在实际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操作内涵,探索语感教学理论在实践工作中的操作手段和操作方法,使语感教学理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更具可操作性。[[10]]

在语感教学实践研究方面,较有影响的专家有王尚文和洪镇涛。王尚文则认为言语交际活动是培养语感能力的有效途径,这是对生活中“活”的语言的认可与再认识。他特别强调“对话”对语感培养的作用,把“对话”提升到很高的地位,认为它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甚至认为,从根本意义上看,文本、学生、教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对话关系。他的这个观点后来被人称为语文教学形式的“对话说”。[[11]]而语感专家洪镇涛则认为,“感受一领悟一积累一运用”应当成为教师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条正确有效的途径。他对这四个步骤的解释是:“感受,指对语言材料的整体感受”,“领悟,主要指对语言运用之妙的妙悟”,“积累,指对文道统一的、内容和形式一体的成块语言的积累”,“运用,指运用语言表情达意,叙事状物,而不是指孤立的语言知识的应用”。在四个步骤中,感受是前提,领悟是关键,积累是基础,而运用是目的。[[12]]由此,他所提炼的语感教学四种方法:美读感染法、比较摩法、语境创设法、切己体察法,为一线语文教师的语感教学提供了可贵的实践参考。

(三)有关“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实践研究”

本课题将聚焦探索以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中语感培养为主线、以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为重点的语感提升策略,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本课题一大关键词。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部分。思维的能力和品质反映了每个学生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品质,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关于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一直方兴未艾。林崇德在《学习与发展》中提出:“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和他力的突破口,思维品质体现了每个个体思维的水平和能力的差异。”在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思维派”代表人物——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是国内影响较大的教育家。宁鸿彬先生认为,教师应有意识地、不失时机地从不同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去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品质。进行思维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质量,使学生的思维具有良好的品质。宁鸿彬先生认为,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智力是在实践中发展的,将思维能力培养自然渗透在语文课堂中,不仅能进步促进语言文字的教学,让语文课像语文课,更能担负起语文课对其他学科的使命、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对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的研究,研究者似乎更多地把目光集中到高中学段,目前能查阅到的关于“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文献不多。

综上所述,“语感”这个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近百年,经过国内外一代代教育家、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克拉申、皮亚杰、夏丏尊、叶圣陶、洪镇涛、王尚文等人持续不断地研究,国内外关于“语感”“语感教学”和“语感培养”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不过,国内关于语感教学实践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对于本课题“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实践研究”,目前尚无人问津。

四、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探索以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中语感培养为主线、以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为重点的语感提升策略。

2.在调查本校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基础上,明晰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关键,提炼在听、说、读、写中提升初中生语感和语文思维能力的策略。

(二)研究内容

1.本校初中生现代文阅读中语感培养现状研究。

(1)研制《中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现状及需求研究》调查问卷;

(2)初中生语感培养和语文思维能力发展现状、需求、影响因素研究。

     2.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实践研究

   (1)深入学习语感教学和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相关理论,确立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目标及内容体系。

   (2)从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以语感培养促进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

   (3)从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以语感培养促进思维发展的实践研究。

   (4)语感教学对语文学习促进作用的研究。

五、研究创新点

(一)研究视角具有开拓性

根据前文所述,目前国内外通过现代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及思维能力的研究还处于方兴未艾之时,本课题聚焦现代文阅读教学,旨在通过实践和研究,提炼培养初中学生语感和思维能力的策略和方法,探寻初中学生语感培养和思维能力发展的绿色通道,这是语感研究领域一个具有新颖性的角度。本课题的研究将填补一定的学术空白,具有较大的开拓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研究价值具有针对性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探索以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中语感培养为主线、以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为重点的语感提升策略,在调查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基础上,明晰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关键,提炼提升初中生语感和语文思维的策略,研究语感教学对语文学习促进作用,意义不可小觑。有关“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实践研究”若能扎实开展,取得有价值的突破,定能产生良好效应。

(三)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文献研究法与调查研究法为辅开展初中现代文阅读中语感培养的实践研究。行动研究法侧重实践研究,文献研究法能充分汲取前人研究的智慧,调查研究法聚焦教育教学现状,能发现研究突破的关键点。

(四)研究样本具有丰富性

我们充分发挥学校九年一贯制的体制优势,充分整合华一系学校丰富资源,力求研究样本丰富化,力争将初中学生语感培养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最大化地深入,受益的学科、师生最大化地广泛。

六、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发挥华师一光谷汤逊湖学校的贯通中小学的资源优势,通过对中小学不同学段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现状及需求研究的调查研究,了解语感教学现状与需求,厘清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关键问题,为课题研究确立正确方向。

(2)文献研究法

查阅有关语感教学研究、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方面的书籍、期刊杂志、学报论文等文献资料,了解前人在语感教学、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和基本思路,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以期获得相关启示,为本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3)实践研究法

要求语感课题实验教师撰写课例,课例记录语感教学课的目标、重难点,记录课堂逻辑、结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记录课堂预设和生成。定期收集课题实验教师的语感教学课堂实录课例,利用课例研讨活动,聚焦语感提升和思维培养,进行观察、分析和总结,提炼语感培养的策略。

(二)技术路线图

七、研究过程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实践研究》课题主要坚持问题导向,以契合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以初中部语文教研组为学术力量开展课题研究。从课题研究开启、研究任务分配、文献学习、调查报告撰写、实践研究以及结题报告,整个课题研究历时近两年时间。现将本课题研究工作分述如下:

(一)加强文献学习,确定研究思路。

在本课题开题之初,我校领导迅速调集精兵强将,快速组建学校课题研究团队,进行课题研究任务分工。同时,课题组通过中国知网文献检索平台,对国内外语感教学理论与实践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及分类分析,从中提炼出一系列本课题研究所需的预策略。并定时在课题组群里一起学习、研讨语言教学和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文献,张春娥老师曾代表学科课题组在区文献分享会上做分享,得到一致好评。

通过文献学习,课题组结合总课题以及我校语感教学研究的实情,确定了本子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即探索以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中语感培养为主线、以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为重点的语感提升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聚焦教学现状,开展调查研究。

为了解我校初中部老师和学生对“语感”的认知现状,推进我校《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实践研究》这项课题研究。课题组制定了《中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现状及需求研究》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围绕学校子课题拟题,分为教师版和学生版,并进行了多学段语感教学问卷调查,分析初中语文语感教学和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现状与需求,找出影响语感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确定课题研究的重难点,完成了调查报告的撰写。

此次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教师和学生,都意识到了语感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部分教师的语感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教学观念有待转变。学生对语感了解相对陌生,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语感教学有利于语文学习,思维能力的提升。等等。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课题组厘清了当前我校在语感教学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这也为课题组后续研究的有效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立足课堂教学,开展实践研究

本课题聚焦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旨在通过实践和研究,提炼培养初中学生语感和思维能力的策略和方法,探寻初中学生语感培养和思维能力发展的绿色通道。实践研究有三个任务——确立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目标及内容体系;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提升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以语感培养促进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提炼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以语感培养促进思维发展的实践研究。这三个任务是我校子课题的核心任务,带着这样的研究任务,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和课程实践,始终坚持把研究与我们日常的教学结合起来,在教研活动中探究,在每周常规备课中讨论,在常规观摩课、见面课、示范课中实践,创设了丰富而有特色的“语感”培养活动,对三个任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

(四)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通过语感教学,学生拥有了良好语感和优秀思维能力与品质,学会质疑和思辨,学会创新和运用,拥有必备素养和关键能力,获得了为自己终身发展奠基的能量。教学相长,教师也在课题研究中有所成长。这也是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人为本”“为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的践行。

立足现实,稳扎稳打,伴随研究进程,课题组不断提炼研究成果。总结提炼了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以语感培养促进思维发展的实践策略和方法,撰写主题论文,形成论文集;收集、整理了《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实践研究》相关课例,形成课例集;撰写了《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与结论

 

一、明晰了当前语感教学和思维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现状及对策。 

为了解我校初中部语文老师和学生对“语感”的认知现状,推进我校“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实践研究”这项课题研究,特在我校初中部师生中进行了一次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对象为汤逊湖学校初中部49位老师,汤逊湖学校初中部308位学生。问卷调查时间于2019年11月13日、14日进行,共历时2天。初中学段师生对“语感”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教学中对培养“语感”的建议与实施措施。

以下是问卷调查的结果:

(一)教师部分

此次调查问卷教师版主要围绕两大问题进行设计:①现代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感形成的影响,学生语感和思维能力的现状、成因;②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感和思维能力的策略、路径、方法。

(1)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和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及成因:

95.92%的老师认为语感非常重要,绝大部分老师对语感有所了解,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培养与渗透。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遭遇许多阻碍,比如学生阅读能力差异太大,语感培养操作困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较远等原因。

    (2)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感和思维能力的策略、路径、方法:

    1.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的教学措施:91.84%教师认为常给学生上台表达的机会;85.71%教师认为常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48.98%教师认为固定课前几分钟请学生分享日常见闻,20.41%的教师还选择其他的做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语感的教学措施是多种多样,但关键还在于让学生能够开口表达。

    2.教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用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方法及占比分别为:循序渐进训练法36人,占比73.47%;生疑提问训练法34人,占比69.39%;推陈出新训练法31人,集思广益训练法,占比63.27%;聚合抽象训练法27人,占比55.1%。结果显示: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方法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分别是:循序渐进法、生疑提问法、推陈出新法、集思广益法。

    3.关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提升路径调查结果为:上下勾连,思维从单调走向灵动,占比89.8%;纵向拓展,思维从狭隘走向广阔,占比83.67%;比较阅读,思维从单一走向多元,67.35%。

4.关于有效实施语感教学的途径调查结果为:91.84%的教师认为应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87.76%的教师认为应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75.51%的教师认为应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

5.关于教学时提高学生语感的有效方法如下:91.84%的教师认为积淀语文知识,提高感受力是最有效的方法;77.55%的教师认为大量诵读是关键方法;65.31%的教师认为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动手写的能力,这样才可以强化语感能力。

6.关于在教学中最适合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文本体裁调查情况如下:散文,现代诗歌,实用文本,小说这几种文本最适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用以提高学生语感。

7.关于最受老师认可的语感提升课型,最受认可的课型依次为:语言鉴赏陶冶课、语言自读涵泳课、语言教读品味课。

(二)学生部分

此次调查问卷学生版题目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如:学生对语感的概念、作用,语感与思维的关系的认知与了解;目前教师常采用的语感培养方法,学生偏好的语感培养方法;学生对自身语感水平的自我认知及收获。

(1)学生对语感的概念、形成、作用,与思维的关系的认知与了解:39.61%的学生知道语感这个概念,26.3%的学生比较了解语感;73.38%的学生认为良好的语感有利于语文学习。根据调查问卷数据显示:绝大部分对语感一知半解,同时认识到语感的培养非常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2)目前教师常采用的语感培养方法,学生偏好的语感培养方法:

目前教师常采用的语感培养方法有(按照占比排序):提倡小组合作,激发自主思考,加强交流与表达;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并运用已有知识与体验感知文中内容与情感;运用各种方法创设情境,如使用多媒体,加深感知与体验;偏重于指导划分层次,罗列框架;重点讲解文中字词、句子;归纳写作技巧,用于平常写作。

学生偏好的语感培养方法有(按照占比排序):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在理解的基础上,创设氛围感悟;老师提问、点拨;经常与老师探讨;

在现代文阅读中,学生偏好于老师运用的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方法如下(按照占比排序):纵向拓展,思维从狭隘走向广阔;比较阅读,思维从单一走向多元;上下勾连,思维从单调走向灵动。

学生偏好的语文实践活动:情景剧表演、辩论赛、读书会、故事会、朗读比赛、专题演讲等活动,其中情景剧表演、辩论赛最受学生喜欢。

(3)学生对自身语感水平的自我认知及收获:

学生在现代文阅读学习中,目前已经具有以下方面的语感能力(按照占比排序):能轻松听懂并理解别人的口头语言的能力;能准确规范地运用语言清楚、明白表达的能力;能准确规范地运用语言顺畅、有条理表达的能力;能准确理解文字语句字面意思和深层意思的能力;能生动而有意蕴、有文采地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学生阅读现代文的收获:增强了对语言文字的明锐感知能力;丰富了自身文化内涵,提升了精神境界;提高了自己的认知能力;提高了自己的表达与交际能力;

   学生在现代文阅读学习中表现最突出的思维品质如下:思维的直觉性、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整体性、批判性。

(三)初步结论

此次调查报告结果显示:

第一、参与调查的教师和学生,都意识到了语感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实际教学中,绝大部分教师有计划地开展过教学计划,但是没有形成系列课程,对学生语感思维进行系统培训与指导。

第二、部分教师的语感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教学观念有待转变。

第三、教师目前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偏好的语感学习方法存在一定的出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参考学生的偏好,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采取更恰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四、建议教师可以运用多角度多形式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并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敏、广阔等品质。教师在现代文教学中要侧重于注重文中语言知识的讲解与积累、概括与归纳,运用情景陶冶,丰富学生的语感能力;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并积极交流表达个人观点等。

第五、学生对语感了解则相对陌生,只有26.3%的学生比较了解语感,大部分学生对语感只有一知半解,有20%左右的学生对语感完全不了解。后期教学中,需要结合实际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语感概念、语感训练方法、语感的学习重要性等引导,让学生对“语感”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性的了解与认知。

第六、学生的兴趣及偏好问题。后期研究过程中,可以更多探讨研究学生的语感学习方式、形式、兴趣等问题,针对学生的兴趣与偏好,有计划展开教学,比如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剧表演,学校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学生辩论赛、朗读比赛等活动。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语感教学有利于语文学习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其中,学生认为语感的培养明显增强了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等能力,因此后期教学中建议结合本校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阅读课,开展系列读书活动。至于语感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更看重于思维的广阔性、灵敏性,因此我们建议可以采用群文教学、思辩教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感中的思维能力。      

二、构建了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和思维培养的梯度目标体系及课程体系。

语感和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需要设立具体、有梯度的目标,借用合适的语感培养课程和内容,循序渐进地推进语感的提升和思维的培养。

(一)梯度目标体系

(1)课堂教学中语感和思维培养的教学目标。

1.教师从语言学角度、心理学角度和美学角度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

2.教师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展开深入学习,以培养学生良好语感;

3.通过各种途径的阅读活动,如听读、诵读、默读、涵泳等,以读促感,以读促思,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思维能力;

4.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思维。

5.在语言学习中,开展多种方式的语言品味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和联想,推敲出语词运用的精妙,便于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

6.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碰撞智慧、自信表达,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让学生语感变得敏锐,能听得懂,读得明,敢质疑、会分析。

(2)进行自主阅读时的语感和思维培养目标。

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经常时事文章,认真阅读教材推荐名著和自选名著。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现代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相对固定的有效的阅读思维方式。

(3)开展语文活动时的语感和思维培养目标:

通过演讲、辩论、演说、朗读比赛、戏剧表演等语文活动,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表演,训练学生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去讲解的能力,锻炼学生语言的输出能力,强化学生语言逻辑表达能力。开展读写结合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常进行锤炼写作语言的实践,使学生具备写哲思短文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

(1)用好国家课程中的教科书,让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言语作品,成为学生不断学习语言的载体,成为学生不断积淀语感、不断提升思维品质的载体。教材中中国现当代名家的作品,譬如鲁迅、朱自清、冰心、汪曾祺、老舍、杨绛、宗璞等作家的作品,可作为语感和思维培养的“利器”,用好这些作品,一定能起到较好效果。例如,鲁迅的语言冷峻、犀利、幽默,具有独特的风格。文中有不少的语句或使用反语,辛辣讽刺或含义深刻,意味深长,找出这些语句,运用自己的语感,细细品味,理解它们的含义,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2)利用我校初中各年级的校本教材,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热点新闻、人民日报锐评等文章,用紧贴时代、学生爱读的的文章提升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能力。

    (3)鼓励教师打造符合自己教学能力、风格的个人课程,设计师本教材,在个性化的课程中进行语感和思维培养。比如,擅长写诗的教师,可以推行诗性教育,带着学生一起学诗、读诗、写诗,通过创作诗歌这种高层次的语言输出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提炼了在现代文阅读听说读写活动中培养学生语感和思维能力的策略和路径。

1.借助教材经典的现代文言语作品,设计不同形式的读课文活动,通过听读、诵读、默读、涵泳等方法,以读促感,以读促思,培养学生敏锐、准确的语感和创新、灵动的思维。

2.教师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围绕项目式学习活动,展开深入学习,通过纵深拓展和上下勾连,让学生通过辨别和分析几篇文章选材、主题、写作意图的异同,提升分析、评价、创造、综合等高阶思维能力,增强语感的直觉性、整体性,发展良好语感。

 3.在语言鉴赏学习过程中,创设对比感知、入境体悟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揣摩、比较和联想,推敲、感悟出语词运用的隽永和精妙,便于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核心、人物内心,体会作品丰富思想内涵。

4.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如集体读、角色读、对比读、分合读、流水读、竞赛读、表演读等等,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感知、理解、表达的能力

5.教师锤炼出干净、流畅有逻辑的教学语言,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输入环境,通过良好语言表达,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语言输出。

6.重视诵读教学,教师范读后,让学生仿读,并给出诵读提示,通过在情感、语气、节奏、停顿、抑扬的把握方面传授诵读方法,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与文本产生共鸣,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

7.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通过钻研文本深度挖掘文本内涵,细化学习方法步骤,贯彻“学—问—演—结”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方法教给学生,珍视课堂生成,及时进行反馈,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8.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碰撞思维、自信表达,学生在质疑、反思、发现、创新、表达和整合等等思维活动中,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等思维能力都得到有效锻炼,思维的批判性、创新性、深刻性和系统性能得到有效提升。

9.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热点新闻、人民日报锐评等文章,阅读教材推荐名著和自选名著,以此培养了学生相对固定的、有效的阅读思维方式:把握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揣度作者写作意图,提升学生感知关键信息的敏感度;理解核心语意,利用思维导图理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展开联想,切己体察,联系生活实际与文化背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

10.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合作展示、辩论、演说、新闻播报、读书会、故事会、朗读比赛、名著改编剧表演等语文活动,培养学生自信表达的能力,训练学生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在思辨中提升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能力。

11.培养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去讲解的能力,锻炼学生语言的输出能力,强化学生语言逻辑表达能力。

12.经常开展跟着课文学写作的写作活动,培养学生以我手写我心的兴趣,锤炼学生简净的表达语言,培养学生通畅的行文情理逻辑,让学生具备写哲思短文的能力。

三、探明了语感教学和思维培养相结合的课题研究模式。

构建适合我校并具有一定推广意义的语感课题研究模式,可以概括为十二个字:居高谋远,立足实际,上下联动。

(一)居高望远:把课题研究作为新建学校兴校之基。

在谋划学校发展大计之初,我校校领导就高瞻远瞩地指出:我校是一所快速发展的新校,自然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如果不静下心来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细心研究,那么我们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就会适应不了新的发展形势的需求,学校就无法尽快走上品质化、品味化、内涵化的发展之路。在课题研究中解决创校办学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课题研究推动课堂转型、打造我校“源”教育高效课堂,以课题研究提高年轻教师教科研能力、实现更快成长,这就是我校秉承华师一理念和“源”教育思想,建设现代化示范学校的大策略、大战略。

(二)立足实际:让解决现实问题成为课题根本动力。

为什么要搞课题?这绝对不是装点门面的点缀,而是基于现实发展需求的必然举措。换种说法,就是我们的课题研究始终是以更好地解决现实发展中的问题、提升发展品质而存在的,这是一个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根本生命力。在我校接到课题任务时,我校课题组就达成一个共识: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契合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语感”是我们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但“语感”这个概念到底该怎样科学的定义?为什么有的同学语感就好,有的同学语感就不太好?语感这个看似抽象的词,培养的方法路径到底在哪里?这些疑问也曾出现在我们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但念头往往只有一刹那,没有更深入地思考,更没有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现在我们做“语感”课题,就是帮助我们解决现实问题,用科学的认识指导教学实际。所以,我们在“语感”课题的研究中,始终把研究与我们日常的教学结合起来,在教研活动中探究,在每周常规备课中讨论,在常规观摩课、新教师见面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中实践。

(三)上下联动:以多层力量合力突破课题研究瓶颈。

我校周丹副校长作为子课题主持人,从上至下推进课题,这是我校课题研究的重要力量。每一次课题例会,汪新华校长和周丹副校长亲自参会、亲自查阅资料、亲自撰写发言材料,校长事必躬亲、全情投入的精神自然感染了每一个课题组成员。汪校长和周副校长结合自身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了对“语感”课题的深刻见解,有力地推动了我们对课题的认知,加快了课题研究的进度。我们还积极用好校外专家资源,区教发院张中祥主任多次下校指导,手把手打磨“语感”示范课,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培训;刘稳定主任非常关心我校课题研究进展,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进行指导解决,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我校还邀请华师大、市教科院等专家入校指导语文组工作,解决语文组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同时,学校教发中心、课管中心作为行政力量,也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之中,对课题研究的开展给予了无条件的支持。初中部语文教研组以及课题组作为学术力量,始终主导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的推进中发挥核心作用。至此,我校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校长指导,行政力量支持,校外专家解疑答惑,教研组、课题组等学术力量主导”的课题研究机制和模式。

 

第三部分 研究成效

 

一、有效提高了学生语感能力和综合素养。

通过两年以来语感教学推进,学生已习惯于在每周一特色十分钟、课前三分钟进行自主演讲,语文课堂经常能听到同学们激烈争辩、高声发言的声音,常有笑声掌声伴随,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热情、自信、可爱,课堂成了孩子成长学习的容错场、成长场,语文课堂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成就感得到提高;互帮互助,互督互查,小组合作中,学生的自我矫正、检查和强化的能力提升,为语感形成提供良好基础;班刊班报百花齐放,人人都是小作者,人人争当小主编,通过语感实践,真正做到在听说读写事件中吸收和积累语言,运用和积淀语言,感受到语言文字独特魅力;亲子共读、读书分享会接连不断,在个性化阅读中,学生充分自主调动语言储备和生活积累,通过对文本的体味和思考,读出自身独特的感悟和结论,从而提高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人格塑造、个性形成和创造精神的培养。语文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对语言表达感知的敏锐性、逻辑性和精准度不断增强,夯实语文学科素养,加强文化认同感,并不断内化成人格的一部分,语感得到真正提升。

二、加速提升了教师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

语感推进中,除了学生,教师也是受益者。在课堂语感教学实践中,不仅是教师单向传授,而更在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语感形成的相关策略,将思维能力培养自然渗透在语文课堂中,在阅读教学中、在综合训练中、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多维度提升了自身教学的把控和学科的驾驭程度。教师自身语言文字的教学不仅得到促进,让语文课像语文课,改变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更能担负起语文课对其他学科的使命、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定期课题组例会,使老师们在教学中思考沉淀研究成果。二十多节日常语感研讨课,几十篇课例论文的成功撰写,使新老师在不断地学习实践中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年轻老师更快走向专业化道路,也带动更多老师加入语感教学研究当中,向其他学科辐射,老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都有了提升。开展语感研究三年来,我校语感课题组教师,科研的热情变高了,能力得到稳步提升。课题负责人周丹副校长,教科研获奖频次高、奖项等级高,给课题组教师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周丹副校长近两年里,先后多次获得课例、论文、微课等省级一等奖。

石伟华副校长和张春娥老师分别加入区陈小林名师工作室、刘行知名师工作室,在工作室多样的科研活动中,逐步提升科研实力,并带领课题组年轻教师完成了一项项教科研任务。青年教师汪凤仙、付良瑞,成长为区教坛新秀。汪凤仙主任、李国华主任、工会副主席赵莉,成为学校优秀的语文教师和工作能力突出的中层干部。青年任倩、吴思远、孙丽萍、何赏月、王思成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

三、有力推动了学校品质办学和内涵发展。

我校是一所新建校,师资队伍年轻、规模快速扩张,随着语感课题深入走进课堂,课题成员深入进行课例研究、学校领导也不断深入课堂进行指导。将语感教学与学校“源”教育理念相结合,配合对导学案和小组合作模式的运用,贯彻“三环四步法”,激发“三心”(好奇心好玩心好胜心),培养“三趣”(兴趣情趣志趣),全方位对课堂进行系统指导,加之各级各类培训逐层深入,我校已培养一批校级研究骨干,老师们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各级各类活动表现突出。在区语感课题文献研究分享活动中,张春娥老师代表我校课题组进行了题为《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实践研究文献研究报告》的分享,获得了入会市、区专家的高度好评,被收录于市语感课题《语感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荟萃》中。2020年10月,光谷语感教学专题培训班课题课例研究中学组展示活动”在我校举行,石伟华副校长进行的子课题推进工作汇报《立足内需,思行结合,有效研究,纵深推进》,受到区教发院专家、与会教师的高度认可。展示活动中,张春娥老师执教《入情入境,诗润心灵》获得领导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课题组教师付良瑞老师撰写的论文《聚焦思维,培养语感》获得了区语感课题论文比赛二等奖,任倩老师撰写的教学设计《济南的冬天》获得了语感教学设计优秀作品奖,这两篇文章被收录于《语感课题成果集》中。晏婉芸老师撰写的论文《“重章复沓藏诗意千回百转泛波澜”——复沓艺术浅析 》、赵莉老师撰写的论文《以提问促思维,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余君老师撰写的《概念图和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探讨》,张春娥老师撰写的论文《“大单元教学”视域下的读写融合教学设计和实践》,何赏月老师撰写的论文《<傅雷家书>阅读指导案例》,表达了课题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的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在2021年9月汤逊湖学校论文评比中获得好评。

石伟华副校长设计的九上现代诗歌活动探究单元的课例《乘着诗歌的翅膀》、孙丽萍老师设计的八上新闻活动探究单元整体教学《新闻单元如何教?整体教学更高效》,相关公众号文章推送到区初中语文教研群中,受到区教研员张中祥主任和区一线语文教师的一致好评。

同时,我校发挥华师一光谷汤逊湖学校的贯通中小学的资源优势,避免了语感研究的学段局限性,通过中小学段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现状及需求研究的调查研究,提炼了更适合本校的教学策略,拓宽教学研究时间,既有利于提高语感教学的连贯性与整体性,避免造成语感教学理论的碎片化与局限性,推动和促进学校教学改革,结合双减政策,促进高效课堂,在不断研究中,提升了整个学校语感素养和文化认同感,水平学校办学能力得到提升,已获得“语言文字示范校”称号,在社会有一定影响力。

 

第四部分 反思和展望  

一、课题研究的反思

在近三年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武汉市光谷汤逊湖学校子课题《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实践研究》在武汉市《新课程背景下语感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区域推进研究》课题组的基础上,以武汉市光谷汤逊湖为基地,深入细化探索了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过程中关于教学策略、教学路径等,反思前期理论与实践研究,并作出如下归纳与展望:

一是课题研究成果需要持续不断在教学中加强实践并推广。

我校子课题《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实践研究》在开展研究与实践探索过程中,虽然以定期的研究课展示、论文评比、课例交流等形式,取得一定理论成果,但是后期仍然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将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语感培养的方法理论成果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并加以推广,使之最终取得教学成效。

二是课题研究相关成果及实践过程的不足需要持续改进与创新。

任何教学理论都不会是完美的,任何教学方法也都是可以继续创新的。我们在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要用到我们的课题理论指导我们教学,加强对学生的语感培养;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之上,在原有的教学方法路径之上,不断寻求创新与突破,继续寻找更有效的方法,丰富我们的理论,充实我们的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展望

我校课题组在加强课题相关成果的转化并推广的过程中,使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方法的路径,不仅可以用在初中语文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中,也可以辐射到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我们汤逊湖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我们还可以触类旁通地将《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理论实践探究》的理论成果,推广到小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言类的学习是具有前移作用的,我们还可以将《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的理论实践探究》的理论成果推广到初中英语学科阅读教学中,充分使我们的课题理论成果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Chomsky N.New Horizons in theStudy of Language and Mind[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Press,2002:101.

[2]Stephen D. Krashen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Prentice Hall.1988-06.

[3]杜草雨等,夏丐尊论语文教育[C],河南教育出版社,年版,116页。

[4]叶圣陶.叶圣陶教育论集[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266-267页。

[5]邢公畹.语感”[C],语文研究,1981年第1期。

[6]洪镇涛. 是学习语言,还是研宄语言——浅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误区[C].洪镇涛语感教学实录.北京幵明出版社,第1次第213页。

[6]J. Piaget, Piaget, JInsights and Illusions ofPhilosophy[M].New York: Meridian Books1971:56.

[7]Chomsky NNew Horizons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and Mind[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8]Re-search Press2002101.

[9]王尚文. 语文教改的第三浪潮[D].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

[10]焦斌丽. 语感教学理论的内隐学习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

[11]王尚文. 语感论(第三版)[D].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月第1次第33页。

[12]洪镇涛陈伯安. 构建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新体系[M]. 在语言的天空里飞翔一语文本体教学研究与实验.开明出版社,200212月北京第1版第42页。

 



[[1]] Chomsky N.New Horizons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and Mind[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101.

[[2]] Stephen D. Krashe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Prentice Hall.1988-06.

[[3]]杜草雨等,夏丐尊论语文教育[C],河南教育出版社,年版,116页。

[[4]]叶圣陶.叶圣陶教育论集[C],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266-267页。

[[5]]邢公畹.论“语感”[C],语文研究,1981年第1期。

[[6]]洪镇涛.是学习语言,还是研宄语言——浅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误区[C].洪镇涛语感教学实录.北京幵明出版社,第1次第213页。

[[7]] J. Piaget, Piaget, JInsightsand Illusions of Philosophy[M].New York: Meridian Books1971:56.

[[8]] Chomsky NNew Horizons in theStudy of Language and Mind[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nd

Re-search Press2002101.

[[9]]王尚文. 语文教改的第三浪潮[D].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版。

[[10]]焦斌丽. 语感教学理论的内隐学习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

[[11]]王尚文. 语感论(第三版)[D].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月第1次第33页。

[[12]]洪镇涛陈伯安. 构建“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新体系[M]. 在语言的天空里飞翔一语文本体教学研究与实验.

开明出版社,200212月北京第1版第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