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教育学会《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专题组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感课题 > 课题流程 >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光谷四小:《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实践研究》

来源:语感教学课题研究中心上传时间:2021-10-30浏览次数: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课题组

 

二零二一年三月

 

 

 

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实践研究

 

 

 

 

 

 

 

课题批准号                                   

课题名称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           饶家伟                 

所在单位       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              

 

 

2021年3月

 


目 录

 

....................................................................................................................... 1

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概述......................................................................................... 2

一、相关问题的提出............................................................................................... 2

(一)语感研究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2

(二)语感培养是生态语文教学的生长点.................................................................. 2

(三)语感实践是回归语文本真的能量场................................................................. 2

二、核心概念和理论依据....................................................................................... 3

(一)核心概念界定............................................................................................... 3

(二)相关理论依据............................................................................................... 4

三、 文献综述.......................................................................................................... 6

(一) 语感的形成机制研究..................................................................................... 6

(二)语感与第二语习得研究................................................................................. 7

(三)语感与语感教学研究.................................................................................... 7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8

(一)研究目标...................................................................................................... 8

(二)研究内容...................................................................................................... 8

五、研究方法.......................................................................................................... 9

六、研究过程.......................................................................................................... 9

(一)问卷调查,明晰语感教学现状........................................................................ 9

(二)培训学习,夯实语感教学研究基础............................................................... 10

(三)锤炼教艺,强化过程管理.......................................................................... 10

(四)总结反思,提升语感研究能力。................................................................... 11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及分析.................................................................................. 12

一、课堂变革,构建了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路径和策略.................. 12

(一)学习文言文,构建小古文语感培养的教学策略......................................... 12

(二)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构建“悦”读语感教学的路径和策略...................... 12

第三部分 研究创新及成效.................................................................................... 14

一、研究创新........................................................................................................ 14

二、研究成效........................................................................................................ 15

(一)学生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15

(二)教师发展,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15

(三)学校发展,助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15

第四部分  研究反思与展望.................................................................................. 16

一、研究反思........................................................................................................ 16

二、研究展望........................................................................................................ 16

第五部分附录....................................................................................................... 17

第六部分附件....................................................................................................... 18


摘 要

语感及语感教学一直备受关注,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尤其强调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致力于基础文化知识的获得,还要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我校主要针对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进行实践研究,文言文和“悦”读教学。依据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的“生态教育”办学理念,课题组通过三年的实践,不断探索,构建了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路径和策略,即在文言文教学中采用‘读、品、写、赏’四步法 和“课内外 ‘悦’读语感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和组织方式的改变,能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师生在语感教学中共同成长,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家长的满意度。

关键词: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语感;语感培养

 

 

 

 

 

 

 

 

 

 

 

 

 

 

 

 

 

 

 

 

 

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概述

一、相关问题的提出

一)语感研究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半个世纪以来,语感及语感教学一直备受关注,其热度居高不下,研究人员从理论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一线教育工作者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感”也成为了核心词汇,在总目标中就明确地提出了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在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中具有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就目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国家教育政策的提出,淡化知识教学,技能训练,强调中整体语感,形成良好语感,重视学生全面的语感培养,已经成为语文课程发展的方向,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同时也是区域内进行教育改革、教学创新、教育出质量的突破口。另一方面,目前语感教学研究与实践中还存在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培养语感、语感研究中理论与实践操作“两张皮”的现象,尤其是应试教育背景下语感培育方式过于简单的问题,都亟需在语感研究上找到语文课程改革的突破口。

(二)语感培养是生态语文教学的生长点

我们认为,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或者成为语文素养,是在长期的体验、训练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包括口语表达、书面符号的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悟和感悟能力,是一种高级的语文能力,其实质上,感性的外在表征,潜在的逻辑理智所体现出来的感性与理性、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与本校“生态教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基于我校的办学理念,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尤其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的学校如何应对的问题上,语感培养很好的契合了我校在语文教学中长期探索与实践的经验,从区域背景来看,东湖高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高,自身的语感能力强,在语文课程改革上有初步的探索,高新区所在的关谷是创新发展的摇篮,也为语感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意境和实践场域,在这样有机的生态环境中,语感培养可以迅速生长。

(三)语感实践是回归语文本真的能量场

长期以来,语文片面的强调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或者语文知识的积累,忽略了语文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领悟,同时,伴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发以及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语文考试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感能力虽然是语文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其内涵的丰富性和个性化特征,难以用固定的答案去衡量,在考试中难以体现,虽然一线教师普遍的感应到了语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局限在应试大局之下,受理性主义的影响,语感能力的培养也是浅尝则止,原本灵动的课堂,原本极具生命力的文本,原本激情洋溢的课堂氛围都被纯理性的字词句篇的分析所肢解,语文本真的韵味难以呈现。所以,语感实践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转变,由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由注重篇章结构的详尽剖析转变为对语言的品味,由注重语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转变为对语言材料的感受领悟,由静态的语言分析转变为注重学生动态语言学习,由单纯重视语言表达,转变为同时注重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使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母语纯甄的魅力。

光谷四小作为该课题的子课题单位,基于我校生态教育理念,聚焦小学高段语感教学策略研究,是该课题落地的一个落脚点,扎根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找到了新课程背景下语感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区域推进研究的突破点与生长点,同时也是促进了实验校课题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核心概念和理论依据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小学高年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实行九年一贯的整体设计,又按照不同学段的特点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了不同学段的目标,提醒了语文课程的阶段性,小学高年段在这里特指5~6年级这个学段,把握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个性的原则,小学高年段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上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与实施策略。

2.语文教学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基友深广的影响,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师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主要途径。

3.语感

是指学习者对语言(汉语)的感受能力。其按内容可以分为语音感、字形感、语义感、语法感和语体章法感。由语感的来源可分为输入型语感和输出型语感。输入型语感的功能包括:理解功能、表象想象功能和情感功能;输出型语感有:造型功能和监察功能。

4.语感培养

是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以语感(语音感、字形感、语义感、语法感和语体章法感)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语文学习策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象想象能力、情感感知能力、造型能力和监察能力等关键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它继承了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二)相关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教理论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产生于20 世纪50 年代末60 年代初,秉承了马斯洛的人的“自我实现”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真正关照人的终极成长,关注人的整体发展,尤其是人的“内心生活”的丰富和发展,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培养“完整人格”。因此,教育绝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培养,教育理想是培养“完整的人”。人本主义代表罗杰斯认为,这种“完整的人”的基本特征是动态的、过程中的、有创造性的人。人本主义思想奠定了语感教学理论的思想基础。为此,语感教学主张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从人本主义出发,强调以人为中心,以促进人的成长与自由发展为教育目标,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特别注重学生人格塑造、个性形成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新课程背景下语感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区域推进研究》将借鉴此思想为指导,以语感教学为切入口,旨在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样本,通过语感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语感培养与提升的学习过程中,切实提升整个区域学生的语感素养与水平。

2.语文教育本体论

语文本体教学理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洪镇涛先生提出来的。洪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对我国语文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创立了“变‘讲堂’为‘学堂’,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的语文教育本体论(亦称学习语言论)。他认为语文教育本体论有以下五个要点:一是从本质来看,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建构。二是语文教学的本体是语言,语文教学的根本的第一位的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文字的能力。至于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陶冶,知识传授等虽然都是重要任务,但都是从属于上述根本任务的,是包含在上述任务之中的。三是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学习语言要着力培养语感,要实施语感教学。四是学习语言的正确途径是: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感受是前提,领悟是关键,积累是基础,运用是目的。五是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语感教学在语文教育本体论的指导下,从实践层面探索以“学习语言”为核心,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感教学新体系。以学习语言为根本,实施语感训练,遵循“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途径,做到四个“结合”(即语感训练要与思想教育结合,语感训练要与思维训练结合,语感训练要与审美陶冶结合,语感训练要与知识传授结合),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思维能力。

3.教学原则理论

布鲁纳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通过反馈使儿童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并使他们逐步具有自我矫正、检查和强化的能力,从而强化有效的学习。他强调说:“学习的效率也随着有关结果的知识在某一时刻和某一场合可供矫正之用而定。教学则应有助于给矫正知识规定更适当的时间和步调。”在布鲁纳看来,教师提供的反馈信息是否有用,取决于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场合儿童能使反馈的信息起作用,在什么条件下儿童可以利用反馈的信息以及用什么方式可以使儿童接受反馈的信息。但是,在贯彻强化原则时,必须防止使儿童永远依赖教师的指正,避免造成儿童跟着教师转的掌握的方式。以区域推进的方式进行语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过程中,其突破的关键点在于教师的语感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的单向传授,而应将语感教学的偏重点向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语感形成的相关策略,此过程中,学生的自我矫正、检查和强化的能力的提升能为语感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基础。

4.文化认同理论

文化认同(culture identity)是个体对不同社会组织和不同文化传统的归属感。我国学者郑小云在《文化认同论》一书中对文化认同进行了具体的诠释。他认为,人有两种认同的需要。其一是通过寻找“我”与“我们”的差异而得知“我是谁”,使得个体获得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其二是通过寻找“我们”与“他们”的差异而获得“社会认同”,使得个体获得一种与众相同的一致性和同一性。在个人层面,文化认同影响着个人的社会身份认同和自我认同,引导着人们热爱和忠实于文化,从而保存和光大文化,最终将其纳入个人的价值观这一深层心理结构之中。在社会层面上,文化认同以文化为凝聚力整合和标识着多元文化中的人类群体,成为文化群体。语感教学研究是建立在学生对汉语这一门语言认同感的基础之上。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在语言学习、运用的过程中,对于本国文化产生良好的情感与认同,并内生成个人人格的一部分,才有可能真正提升其语感。

三、文献综述

(一)语感的形成机制研究

在心理学研究领域,对语感的形成机制研究主要有这几方面的内容:

1.图示生成机制:

王尚文在2000年版和2006年再版的《语感论》第三章,着重介绍了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语感生成的基础是语感图式,王尚文认为语感图式是由三个层次的结构网络所组成的。

语感图式是一个庞大、精细、严密的网络系统,包括许多相互关连相互作用的“知识”单元。这些知识不是需要理解和记忆的,是得自生活世界已经成为无意识的组成部分的观念、经验、体验,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难以用言词自觉表述出来,即所谓的内在的直觉知识。

李海林的观点是语感图式既是形成基本的语感力的内在标志,也是语感过程得以实现和语感力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所谓的语感图式,就是主体在言语活动中预先存在的以言语为信息载体的心理结构,直截了当地说,就是一种言语心理结构。所谓的语感就是言语主体在心理层次上对新输入的言语信息的结构定位。

2.言语心理生成机制:

韩雪屏在2000年版《语文教育心理学》追寻语感的过程中,探讨语感的缘起与生成。认为语感的生成是言语心理过程和机制。从写作和阅读具体的言语作品入手,分析语感产生的要素和心理机制的。

3.“直觉同化”反应机制

论及语感的形成,不得不提及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同化理论。同化理论是皮亚杰关于认识发展的一个重要学说,它是指主体在认识客体时用业已形成的心理图式来解释和说明客体的过程。

李海林在其专著2006年版《言语教学论》中对语感心理机制的描述中也论及语感的形成机制,谈到了“同化”与“顺应”。

4.个体的言语经验积累机制

徐云知关于语感形成的心理机制研究,建立在语言学和心理学基础上。语感的形成般要以语言和言语知识的学习为前提,缺少这些知识的潜伏和积淀,就无法形成完整、丰富、敏锐而深刻的语感,其中语法知识的积累对语言和言语的正误的判断尤为重要。徐云知认为21世纪前的这几种语感形成理论,都承认语感的形成离不开语言知识、言语活动,离不开思维的参与、情绪或情感的激发以及联想活动的介入。

(二)语感与第二语习得研究

不论是对第二语习得即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感研究,还是国内语文教学的语感研究,大都集中在语感习得的培养方式和方法上。

纵观这一类的研究文献,在语感习得的培养方式上不外乎以下几种:

朗读诵读、品词析句、联系生活实际、说写迁移、背诵积累

(三)语感与语感教学研究

“语感教学”是一种新的语文教学理论体系,这种理论认为:“语文课的根本目的是学习语言”,“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就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提出:“语感教学论”是在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和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关于语文教育的思想的直接启发下提出来的。关于“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则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

在“语感教学”的理论建构方面,主要有王尚文、李海林、潘新和、洪镇涛等研究学者。

潘新和的 “言语灵性悟性”说

在九十年代王尚文和李海林的语感本质基础上,他认为“与其把语感看做是一种能力, 他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一种言语灵性和悟性。对于语感的分类,他有潘新和的语感三类观,《语文:表现与存在》中首次将语感分为基础语感、体式语感、语境语感三种。

洪镇涛的 “敏锐感悟语言的能力”说

洪镇涛是语感教学实践派。他并不纠缠于语感的本质问题,而是直截了当地亮出观点,认为“语感器 是一种语言修养,是对一种话语系统的敏锐感觉。它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的感悟语言的能力。”提出“敏锐感悟语言的能力”说。“语言能力的提高,主要靠两个方面:一是对语言的吸收和积累,一是语感的习得和积淀,而这些都是语言实践中完成的。”

徐云知的“言语经验的能力”说

徐云知提出自己对语感本质的认识:“语感的本质是一种能力,语感是在主体的言语活动中产生的,语感的基本结构语言知识和心智技能。”他认为影响语感能力产生的因素很多,其中语境、心智技能、言语活动中的主客体互动情况及知情意行是影响语感产生的四个主要因素”。

语感教学的方法方面,我们通过文献学习主要概括了有洪镇涛、张大文、徐云知的语感教学方法。

洪镇涛概括自己的语感教学的内涵是“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以语感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培养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体系。”他提出语感教学的方法读是第一教学法。“品味语言是语感教学的主要方法。”具体通过四种方法的混合运用。即美读感染法,比较揣摩法,语境创设法,切己体察法。

张大文的“题题相扣,练练相生,寓教于炼"的语感训练方法主要是通过题目设计,当堂练习,来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在题目设计时,要充分注意启发学生探索知识规律的思维操作程序:因难而练,化难为易,既体现教学意图,又指导自学方法,题题相扣,练练相生,以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徐云知则认为语感教学是种语文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主要由指导思想、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评价等几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调查研究本校高段语文教学现状,明晰语文学习的关键问题,探索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路径和策略。

2.通过实践研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整体助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3.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学生为主体、以语感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构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语文教学新体系。

(二)研究内容

1.本校语文教学现状研究

(1)《基于本校高年段语文教学现状与需求调查问卷》研制;

(2)基本校本的小学高段语感教学预策略研究;

2.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实施策略研究;

(1)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语感培养实践研究

(2)小学高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语感培养实践研究

(3)小学高段语文习作教学语感培养实践研究

(4)小学高段语文园地教学语感培养实践研究

3.语感对语文学习的相关性研究

4.语感培养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促进研究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为主,文献研究法与调查研究法为辅开展语感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区域推进研究。

1.问卷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研究,了解小学高段语感教学现状与需求,厘清影响小学高段语感教学的关键问题。

2.文献研究法

查阅大量与语感教学相关的文献,梳理文献,总结出小学高段语感教学系列策略,拟定语感教学的目标、内容、预策略。

3.案例研究法

开展语感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炼本校小学高段语感教学策略、实施途径及推进与保障策略,在此基础上提炼基于生态教育小学高段语感教学推进模式。

4.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结合每一阶段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研究方向,在理性反思的基础上,开展语感教学行动研究,在提炼小学高段语感教学策略、实施途径及推进与保障策略的基础上,探寻语感教学推进模式。

本课题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力图通过多种方法相结合,利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语感教学的实践,从而探索出更多提升高段学生语感的能力。

六、研究过程

(一)问卷调查,明晰语感教学现状

学校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确立了以专家为引领,以名师为中坚力量,以优秀的一线教师为先锋的研究队伍,形成强有力的实践网络。围绕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首先研制了《光谷四小高段语感教学现状与需求》调查问卷,经过多次教研分析,最终定稿。在本校五、六年级发放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明晰语感教学现状,调查清楚光谷四小高段语感教学现状与需求,找出影响语感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区域推进的关键因素,从而提炼一系列推进小学高段语感教学实践的预策略,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奠定基石,确保了课题研究的顺利有效实施。

(二)培训学习,夯实语感教学研究基础

研究的过程,亦是学习的过程和实践的过程。为此,我们把理论学习作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研究组首先针对语感教学进行文献研究和理论学习,组织学习了语感教学流派洪镇涛先生《在语言的天空飞翔》《洪镇涛语感教学实录》、《洪镇涛语感培养教程》《洪镇涛与青年教师谈语感教学》《开拓与坚守——语感教学二十年》《写给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以及外研版全国职业教育语文教材等数十种语感教学辅助读物,将常规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相融合,定期进行学习汇报与分享。在理论培训和学学习中进行小学高段语感教学与语文学习关系的研究,同时构建小学高段语感教学目标及内容体系,提炼小学高段语感教学实施策略,从而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三)锤炼教艺,强化过程管理

对研究过程的管理和调控我们主要采取“明确活动指向、落实研究环节、搭建研究平台”的过程管理策略及“自主研究,集中管理,点面结合,分享推广”的课题研究策略,确保整个课题研究的整体性、方向性和可操作性。

(1)在常态课中研究。小学高段语感教学的实施策略在常态课中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在常规备课时将提炼出的小学高段语感教学预策略融入教学设计中,在常态课中进行研究实验,及时进行记录和反思,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在展示课中研究。固步自封就是画地为牢,谦和开放就是扬鞭奋蹄。我校是影子教师培训基地,是二师的实习基地学校,承担着对联盟学校和共同体学校业务交流的重任。我们借此有利平台,在各展示课中研究小学高段语感教学的实施策略,以自主菜单式、同课异构式等方式,为课题的深化和教师成长铺路搭桥。邀请各级专家学者为我们解读、点评,为课题研究把脉指点,给我们的课题研究不断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和实践上的改进。引导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的实践与反思过程中,通过对自身教学行为的思考、尝试及教学效果,对本课题的研究摸索出一条可行性的路径。

(3)在反思写作中研究。如果说案例研讨让课题研究催生智慧,那么在研究中反思写作更是乐趣无穷。课题骨干根据理论学习、课堂实践进行研究论文的撰写,而我们也就实现了从技术熟练者到反思性实践家的转型。

(四)总结反思,提升语感研究能力。

研究的现实土壤是实践,研究的阳光便是教师的理性反思。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在深入学习理论、研究教材和课堂实践的基础上,自觉进行反思,主动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我们先后组织开展专题教育随笔、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论文评比。课题组专门编辑了课题组成员的部分学习笔记、教学案例和研究论文。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课堂变革,构建了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路径和策略

(一)学习文言文,构建小古文语感培养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文言文教学实践的研究,逐步构建了高段语文教学中文言文“读、品、写、赏” 四步法培养语感的路径和策略。

1.读:感受语言,触发语感

我校将小学起步阶段学习小古文的落脚点主要放在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上,落实朗读的趣味化训练,达到“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的诵读效果。通过“示范吟咏——文白对读——猜读推理——想象补白——抄读成诵”这样的路径,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语言材料,在熟悉内容、把握思路、了解主旨的同时,触发对文章的体裁、风格、情感、质地、气势和表达等方面整体而笼统的感受。

2.品:揣摩寓言,生成语感

    指导学生从语用的角度,扣住语感因素强烈的地方,借助语言知识,联系生活体验,带领学生深入品味语言,使学生进步,从而培养语感。在教学时遵循“初读——斟酌——感受——比较——发现”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感。

3.写: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朗读重点段落,交流感悟心得,撰写语感随笔,并完成课后有关揣摩语言的练习等活动,即通过“特殊句式仿写——趣味生活创写——换种方式编写”这样的路径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感悟语言之神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从实践中习得语感。

4.赏: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学生的积累。教学完一篇小古文后,教师会给学生提供一组相似的文章、同一作者的文章或者同一情景的文章让学生进行类比。就是在“类比积累——同作者作品积累——情景积累”这样的教学策略下,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随着文化积累的不断身后,诗文素养亦不断增强。

(二)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构建“悦”读语感教学的路径和策略

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中段学生的阅读语感,让学生享受阅读,我校在探索研究中提出并实践“巧用课堂,激发兴趣;给予空间,深化理解;创设时间,深刻体会;提供舞台,活动提升和采用激励,升华绽放”等策略,能有效促进小学中段学生进行“悦”读,培养语感。

1.巧用课堂,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以品促读——拈精取要,穿插故事——善于评价,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堂中抓住机会,借用经典课文片段或者故事情节,声情并茂,娓娓道来,以丰满的语言带孩子进入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在短暂的语文课堂中穿插有趣的故事,以文本主人公或者教师自身的经验激励学生阅读;课堂上对于学生的阅读感受给与充分肯定,为他们创设交流平台,恰如其分的过程性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给与空间,深化理解

琳琅满目的书籍,只要孩子喜欢都应该给与支持,因为只有拿起书本餐能真

正体会到书的魅力,感受到读书的可爱,进而产生阅读兴趣。通过一个小调查,为了让孩子的阅读量达标,老师会给家长及孩子精心准备一份阅读清单,精读和略读并行,培养摘抄好词好句的习惯,并在班级鼓励孩子做阅读分享会,切实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里感受成长的喜悦。

3.创设时间,深刻体会

阅读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的习惯,联合家校的力量,每天坚持睡前“阅半复”

即每天坚持亲子阅读半小时并复述,教师利用课间、夕会等比较零散的时间随机和孩子聊一聊近日阅半复的内容。

4.提供舞台,活动提升

语感是一种个人体验,是在语言实践中形成的。教师要把握学生的个体语

言实践,从而为学生组织丰富的阅读汇报活动,为孩子们语感的培养搭建多个平台,运用举办读书分享会,制作阅读小报,办班级阅读黑板报,主板小主播电台等途径,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领悟、积累和运用规范语言。

5.采用激励,升华绽放

实践证明,课内外阅读相结合,采取多种激励手段,设置“语感之星”“进步之星”等荣誉称号,更能激发学生对“悦”读语感教学的兴趣,吸引学生持之以恒地去学习,进而培养语感。

 

 

 

 

 

 

第三部分 研究创新及成效

一、研究创新

我校在实施路径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创新,如下图:

    

      


 

 

二、研究成效

(一)学生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通过语感教学研究与实践,学生有了极大的进步。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晨读和午诵中,学生变幻不同的形式积极参与其中,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产生了极大的文化认同感和学习兴趣。

2.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创作和创新能力。

在小古文的教学中,利用“特殊句式仿写——趣味生活创写——换种方式编写”这种自由的形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我校每年举办的樱花读书节是语感能力提升的事件,高段的孩子们自发创编课本剧,取得了一致好评。

3.加强了中小学语文学习的衔接。

随着教材不断更新,小古文在各年段的占比有所增加。小学中高段开始注重学生对小古文阅读兴趣极能力的培养,为中学阶段学习古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提升了学生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知能力。

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感知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意蕴,在虚心涵泳的“悦”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各项活动中感悟语言文字的趣味。

(二)教师发展,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参与语感课题研究,我校成就了一批有志投身于语感教学实践的语文教师。我们鼓励教师结合语感培养的理论方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倡导以读促教的学习方式,并将语感教学纳入到常态教研中,既关注教学内容和过程的预设,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我校教师撰写的语感教学研究论文获得了两个区级一等奖和二等奖。

(三)学校发展,助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语感教学研究不仅促进了师生的成长,而且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我校多次承担外省市学校交流任务,承担国培计划“影子校长”“影子教师”的跟岗任务,承担本区大型教学教研活动。方卫老师执教区“小古文”课,段晓梦老师执教“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古文课,展示我校在“高段语感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一致好评。我校每年的樱花读书节中的课本剧展演,高度凝聚了师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力和创作创编力,得到了教育局领导及专家的一致好评。

 

第四部分  研究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反思

1.学校课题组关于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实践研究的研究水平还要继续深化,还要认真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研究水平。

2.研究虽然略有成效,但是在实际研究工作当中,整体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还不是很流畅清晰,产生过迷茫的情绪。

3.对材料的收集积累不够及时,尤其是对学生在语感培养的过程中的记录不够,为总结和分析工作带来一些困难,也是课题组今后研究需要特别注意的。

二、研究展望

1.通过课题成果的校内推广,促进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的课堂效果。

2.在学校生态化教育理念下,激发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从阅读教学和小古文教学两方面进行语感教学策略的研究,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课题研究的氛围变浓,以促进更多青年教师的拔节成长,课堂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4.以课堂为本,以“小古文”与“阅读”两个维度的交互编织出小学高段语文语感教学策略,重构并优化教学模式。


第五部分附录

参考文献

一、专著类

[1]叶至善. 叶圣陶集(第 13 卷)[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2]洪镇涛. 洪镇涛语感教学实录[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5.

[3]叶圣陶. 中学国文学习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5]王尚文. 语感论(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皮亚杰. 皮亚杰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7]  夏丏尊. 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于学生[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

[8]朱光潜. 朱光潜美学文学论文选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9]王尚文. 语文教育新论: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10]夏丐尊. 夏丐尊文集[M]. 浙江文艺出版社 , 1983.

[11]吕叔湘. 吕叔湘语文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12]李海林. 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二、期刊论文

[1]王尚文.语感: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热点[J].语文学习,1993,12(3):123-125.

[2] 牛学智.洪镇涛“学习语言”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03):12-13.

[3] 王艳菊.浅谈小学语文语感培养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63-64.

[4] 洪镇涛.变“讲堂”为“学堂”——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的浅见[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5(09):2-6.

[5] 吕叔湘.学习语法与训练语感[J].语文学习,1985(01).

[6] 洪镇涛.我的语文教学思想形成和发展轨迹[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7,03:5-7.

[7] 徐国英.语文教学改革的开拓者——洪镇涛同志评价[J].中学语文,1997,(03):9-10.

[8] 洪镇涛.语感分析的特点及技法初探[J].中学语文教学,1994,(10):26-28.

[9] 程宇.当代形势下小学校园体育与社区体育整合趋势浅谈[J].教育现代

,2016,3(24):276-278.

[10]洪镇涛.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诵读[J].课程·教材·教法,1987,(02:44-46.

[11]洪镇涛,陈伯安.构建“学习语言”语文教学新体系[J].中学语文,199609): 

[12]洪镇涛.我的语文教学思想(下)[J].陕西教育(教学),2001,(01):26-28.

[13]洪镇涛.回顾我的语感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04):16-17.

[14]洪镇涛.是学习语言,还是研究语言?——浅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误区[J].中学语文,1993,(05):4.

[15]洪镇涛.变“讲堂”为“学堂”——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的浅见[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5,(09):2-3.

三、硕博论文

[1]徐云知.近 20 年语感及语感教学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

[2]乐小美.21 世纪迄今语感及语感教学研究述评[D].福建师范大学,2012.

[3]徐梅. 小学高段诵读教学语感能力培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4]常乐.小学课程整合实践路径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文,2016.

[5]邬靓婵.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6]陈鑫莉.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7]刘永芳.语文新课程下语感培养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8]张丽韫.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关系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1.

[9]翟竟强.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探讨[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10]牛梦思.学习语言培养语感[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第六部分附件

1.典型“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实践研究”课程项目成果(教学论文集)

2.典型“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实践研究”课程实施成果(教学案例集

3.典型“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实践研究”教学设计成果(教学设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