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教育学会《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专题组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感课题 > 课题流程 >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光谷二高:高中古诗文语感培养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来源:语感教学课题研究中心上传时间:2021-10-30浏览次数:

高中古诗文语感培养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所以,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感能力是直觉地、敏锐地领悟言语和生成言语的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此基础上本课题致力于研究高中学生在古诗文方面的语感培养实践,以期通过语感的手段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古诗文的学习。本次语感培养实践研究历时2年,我们高中对此做出了一些探索,具体汇报如下。

一、高中古诗文语感培养实践研究过程

(1)问卷调查,把脉学法师方。

 古诗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课改之后,古诗文教学再一次被摆到突出位置,然而教学质量却始终难以提高,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习状态始终处于费时多、收效差,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烦的怪圈。“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所以要想有的放矢,就得找到古诗文教学现状的根源。所以在进行策略探讨前,我们对笔者所从教的高中二年级四个班(2个重点班2个平行班)的200个学生以及部分一线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附下)

 



(教师调查问卷)

 

      一线教师发出问卷25份,回收25份,统计结果可看出:绝大部分教师对古诗文教学充满了热情,教学积极性很高,与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形成了反差。从课堂教学的情况来看,所有教师都认为朗读在古诗文教学中很重要,并针对教学内容、形式和语言风格进行朗读设计。大多数教师都在有意识地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朗读和体悟中解读和赏析古诗文。所有教师都听说过“语感”这个概念,但没有充分地认识。大部分教师对所在班级学生的语感水平不慎了解,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语感差异设计自己的语感培养方案。教师们都注重将课内与课外古诗文相结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语感。当然,教师们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语感培养时都遇到了不同的阻碍。

     高中古诗文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因为要面向高考,古诗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更多的是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模式,重字词释义,轻整体教学;重文字翻译,轻意义领悟。虽有对古诗文的多层次、多角度的阐释和鉴赏,但在熏陶情感、养成审美情趣和培育人文素质方面做得不够,甚至是忽略了。

 

 

 

(学生调查问卷)

 

 

通过学生调查问卷的分析,可看出:

1、兴趣目的:(1、2题)对古诗文与古诗文赏析喜欢的学生占三成,处于中间态度的占一半 ,不喜欢的占一成。反映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厚。

2、学情分析:(4-10)能够熟练背诵古诗文15篇以上的占九成,因为大部分都是高考必背篇目,对古诗文的选篇态度,绝大多数同学基本不喜欢,其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文意,觉得离现代的生活太远。在学科时间安排最少这一题上九成学生选择了语文,反映了他们对语文学科不重视的问题。

3、解决困难:(11)古诗文学习中遇到困难(多选题)八成的学生选择了问老师,一成的学生选择了上网搜索,反映学生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老师的依赖过多。

4、实际运用:(12-13题)古诗文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使用,有六成的学生选择了有过,四成的学生选择没有。由此可见,古诗文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不能活学活用,反映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不足。

5、学习习惯:(14-17题)学习古诗文时九成的学生选择朗读不超过3遍,八成学生选择读个两三遍即可,一成学生选择从不愿读。反映学生不重视朗读,对朗读缺乏兴趣。

6、授课方式:(18-20题)学生对老师导入新课方式、讲授古文方式的选项反映了老师授课方式不够新颖,只重知识点落实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希望老师在课堂能用相关背景知识增加课堂趣味,提高学习兴趣。反映学生对老师的授课方式有更高的要求,要以兴趣为导引。

 

所以调查问卷反映了师生在古诗文教与学方面的暴露出的问题多多:于教师而言,应试教育的功利性让很多老师摒弃了“语感”教学的观念,对“语感”教学的实践更是少之又少。

于学生而言,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困难之处多集中于背诵与语法方面,其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将背诵列入最困难的三项之一,而认为字词解释与句子翻译难以掌握的学生也都超过半数。文言文本就晦涩拗口,相较于直白易懂现代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古代专用名称等现象,都给学生的初步阅读造成一定障碍,学生一开始便阅读困难, 后续也很难进一步提起兴趣,更谈不上喜爱。即使学生下了苦功,克服了这一难关,读懂了文章大意,也不一定能真正读懂文章的内涵情感。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很大问题,课外阅读量整体偏少,甚至接近五分之一的学生从来没有课外阅读。而针对课内文言文的学习,主要的学习方法则集中在借助教辅资料上,能够自主查字典的学生不到一半,而小部分的学生几乎不怎么学习文言文。

综合来看,古诗难教难学有众多因素,应试的弊端,课堂关系颠倒,教师承担了过多的课堂任务,反反复复强调字词,不厌其烦地解释语法,而本应作为独立学习主体的学生却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在一味地埋头笔记中丢失了自主性,还来不及思考,就被动接受了“填鸭式式的知识体系,课后反复地死记硬背,自主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未能很好地培养文言文语感,缺乏对文章的个性化感知,没有有效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没有形成对文言文语言的灵敏反应,终在舍本逐末的机械学习中迷失了自己,陷入费时费力却效率低下的恶性循环之中,严重影响了古诗文教学的发展。

(2)回归教材,化零为整,突破疑难

语感实践最终要回归在文本上,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古诗选择上,相对较简单,大多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名家名篇,理解相对容易。而教材所选文言文整体来看,所选篇目较少,选材精良,多选自《史记》、《左传》、《战国策》等经典著作。每一册书的文言文体例都有不同的分类,学习侧重点不同:

“必修一”学习古代记叙散文,这些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中既有风云变幻的政治外交,又有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我们可在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领略古人的惊世才华,借鉴叙事表达的艺术技巧。学习时要求反复朗读,悉心体会文 言语言的简洁之美。

“必修二”学习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沉浸在祖国的大好山水中,娓娓道出超然的情怀与隽永的哲思,或是才士不遇的悲情,或是人世沧桑的感慨,或是物我两忘的喜悦,或是纵览天下的豪情......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学习时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才能更好地品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怀和文章寄寓的旨趣。

“必修三”是古代议论性散文,有人议论治国得失,有人总结军事经验,有人讨论学习的重要性,有人阐释人才的培养策略,字里行间蕴藏着先哲的济世忠告与襟抱睿智。阅读这些充满智慧的篇章,借鉴古人议论阐释的艺术,清晰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并通过反复诵读,体会其中的语气、节奏与韵味,形 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必修四”是古代人物传记,聆听传记中主人公名垂青史的故事,在敬仰与追慕中欣赏他们的政绩、品德、才干。阅读中,要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文意,寻找人物身上的闪光点,体会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感情倾向;体味不同作者的行文风格,学习传记作品中灵活多样的叙事写人手法。

“必修五”学习古代抒情散文,在质朴自然的语言里回归田园的乐趣,在沉郁顿挫的笔调下哀叹时不我待的忧思,在典雅华丽的词句间陶醉缠绵绮丽的爱情,在气韵灵动的字迹中走近真挚淳朴的友情。披文入情,仔细品读,悉心领会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熟读成诵,体会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

这五个阶段文言文其实就可分为两大类:散文和人物传记。所以在教材整体处理上应该逐步由易到难,化零为整,有意识的渗入“语感”教学观念。在每个阶段从要求背诵简单的名篇入手再举一反三进入到难度较大的篇目,逐步突破疑难。

(3)集思广益,语感策略探索。      

本课题组在实践和翻阅文献基础上,结合樊荣老师论文《新课改下高中古诗文语感培养的策略选择》),探索出了以下几种培养语感的策略:

(一)、吟咏诵读,触发语感

吟咏诵读是古诗文语感培养的重要方法。强调对经典文本的赏读分析是促进学生语感成长的重要方式。在这“读”中,着重体现在教师的讲解“范读”和学生的吟咏“诵读”上。

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是相关的,如果阅读的能力得到提高,自然而然理解能力也会提升。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高中阶段,很多古文冗长难懂,不仅有大量字词上的阅读障碍,更有理解上的困难。这就需要老师讲解范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感悟文中情感。以声音的刺激,情感的投入展现经典文本的魅力,激发学生情感,体会课文的内涵。例如,给学生上《离骚》一文时,除了很多生僻字外,作者屈原运用了大量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是一篇难度很大的文言文。首先,在范读之前,大多数学生对屈原的认识只停留在“端午节”的典故上,这时候老师可以借助这个典故对屈原的生平做一个简短的介绍。其次,由于课文中使用了大量的香草美人意象,老师在课件中可以插入相关图片,老师在范读时候,可以随时进行指认,让学生形成画面感。最后,正式范读时,一定要保证读准字音,断句准确。教师讲解范读能够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感知,最终目的是要学生能够正确跟读,并逐步过渡到吟咏诵读上的。

学生的语感单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范读是提高不了的,范读只是帮助其理解和进入到文中语境,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更要注重诵读的训练。很多学生对诵读存在认识上的偏见,认为像古摇头晃脑地读,变着声调读就是诵读,其实诵读法更讲究的是有感情的朗读,“朗读者要格外切准作者的情感的维度,将其用意传递出来。”在诵读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诵读的语音,语调,语速,停顿,节奏等进行详细的指导,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诵读技巧,有效训练其语感。

(二)、情思入境,升华语感

《文心雕龙ž知音》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意思就是作者因情动而创作出的作品,体现的作者的情;而读者欣赏作品就要入情,通过文辞去了解作者的情意。“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读者凭借语言文字与作者脑中的“画面”相会,就能将静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活动画面。而语感的存在就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入情”,通过自身的联想和想象,领悟文中内涵,体会出文字的美,作家的情,只有让学生投入到语境中去亲身体验,想象,感受,才能逐渐形成语感。

例如,《卫风ž氓》这篇课文,在教师范读后,学生能读准字音,读顺语句,并且在老师的讲读也能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那么接下来就需要情思入境。首先要进行“情读”。这里的情包括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文中人物的情以及读者对文章领悟后散发出来的情,三种情感碰撞,达到字字含情,句句融情,形成共鸣的效果。在“情读”之后,就是入境了。如何“入境”?方法一是角色置换,假如你是诗中那个女主人公,你会怎样呢?方法之二是与女主人公进行对话,体悟女主人公由爱情幸福到遭人遗弃的情感落差,爱她所爱,恨他所恨。经过以上情思入境后,相信学生不仅能更好的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而且其想象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同样升华了语感。

)读写背诵,积淀语感

很多人都反对机械背诵课文,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背诵确实是积累语感的必由之路。“背诵主要通过视觉和听觉积累语言材料,依赖于多种感官的协调作用,对语言进行全面感知。有助于学习主体加深理解,学会表达,增强语感。”③要想形成敏锐的语感,必须要熟读、背诵大量的经典作品。只有让正确的语言范式反复刺激大脑,才有可能形成无需通过理性思维便可以直接来判断理解语言的能力。很多名人都有很深的背功,例如国学大师章太炎看过的书有百分之九十五都会背诵,巴金十岁便可背《古文观止》,矛盾能够倒背《红楼梦》。语文教材的古诗文皆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通过背诵这些经典范文,学生在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修辞方式以及表达技巧上有一定积累,在此基础上会形成一定的言语范式,当看到陌生的古诗文和进行语言表达时,这些材料会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图式。这就是王尚文先生说的:“将所感受的言语对象转化为语感的实践主要是多读、熟读能将客观的言语对象内化为主观的语感图式”。

当然,学无止境,语感策略探索不止于此,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训练学生的语感,把握好语感的“分寸感”、“和谐感”和“情味感”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语言的美妙,领悟中国汉字语言的魅力。

 

(4)实践出真知,语感教学课堂实践

   本组王玲慧老师将文言文语感教学理念运用于实践中,设计了《采薇》的教学设计,并参加了区优质课,获得一等奖的成绩,现附录其教学设计如下:

《采薇》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采薇》书写了一位戍边将士思归心切、厌恶战争,但在作战队伍中又饱含爱国情感与责任意识,最终身在归途,近乡情怯的复杂心声。由于这首诗歌距今年代久远,加上语言较为艰涩,缺乏生活体验的中学生对抒情主人公情感的理解较有困难。

另外,由于本人授课班级为平行班,学生语言基础、阅读感悟能力较弱,因此,本人决定降低难度,将朗读贯穿教学,以读促品、以品促读,帮助学生读出情感、品出情味。

教学目标

1.语言的建构与理解: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并借助工具书,掌握重难点字词的读音及含义,疏通诗歌内容。

2.审美鉴赏与创造:以读促品,以品促读,体悟抒情主人公内心多层情感的叠加。久戍不归,久战不休的痛苦无奈;对我军气势的赞扬,“一月三捷”的自豪;半生在外,近乡情怯的悲痛与哀伤。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重、难点字词、读音,疏通诗歌内容。

2. 难点:体悟主人公矛盾、多重的情感。

教学方法

1.朗读法。以读促品,以品促读。

2.问题探究法。抛授问题,启发引导。

3.小组合作交流。自问自答,自主学习。

教学用具

1.幻灯片

2.音频播放器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诗,重感知(4分钟)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诗经•采薇》中的名句,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就是这首《采薇》。看看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否加深对这两句名句的理解。首先,大家一起齐读一遍,整体感知一下这首诗。

学生齐读(2分钟)

  问题1:初读本诗,你认为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什么身份?书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在外服役的戍边小卒,思念家乡,因战争不休而回家无期的故事。

诗歌的本质在于抒发情感,情感是诗歌的灵魂。这首《采薇》,是一首典型的战争诗,战争给一位戍边小卒带来了什么感受,引发了他怎样的吟唱?苏轼曾说:“三分诗,七分读,便是十分”,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以读促品,以品促读,以此探寻这位戍边将士的情感秘密。

 

二、再读诗,重品鉴(18分钟)

   1.“采薇采薇”起兴(3分钟)

教师:“采薇采薇”,大家在初步朗读中,体会到这位戍边将士的什么情感最为强烈?——思归(曰归曰归)。说明“曰归曰归”是他的心声,是他要诉说的重点,但是作者有没有把“曰归曰归”直接放到第一句说,而是先说“采薇采薇,薇亦……”如此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手法是我们所说的诗经中的什么表现手法?——起兴。

教师:起兴的句子往往与后文要表达的重点有某种关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么薇菜与那个想家的戍边将士有什么关系?

明确:“薇”就是一种野菜。谁采野菜?——戍边将士。出征在外的士兵,风餐露宿,没什么吃的,就只能采食野菜充饥。两者息息相关,采摘野菜的就是戍边将士,所以以“采薇”来起兴。另外,野菜不同于菜园子里的菜,不能享受有人耕种、播种、浇水的待遇,它们是杂乱无章的,散落在天涯的,就跟戍边的战士一样,有家不能回。所以,这个戍卒选择与自既相似又息息相关的采薇来起兴,薇菜这一意象更加凸显了抒情主人公的飘零之感。

 

2.重章叠唱(前三章)(10分钟)

问题2:“采薇采薇”,如此这般以采薇起兴的句子有几段?——三段。前三段在形式上还有什么特点?

明确:重章叠唱。这些章节的某些相同位置的语言是完全一样的,有些只是改变了少量的词语。如:《蒹葭》。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①“采薇采薇”
不变的日常;“曰归曰归”不变的心声

②“作止”→“柔止”→“刚止” (外在薇菜的变化)

写薇菜的生长变化,薇菜由嫩及老,暗示着时间的匆匆流逝。

 ③“岁亦止” →“心亦忧止” →“岁亦止”(内在心急如焚)

更加明确地点到时间的流逝。一天又到了日暮,如何不优,一年又到了年末,怎能不忧。忧心烈烈,心急如焚。(板书:忧心烈烈)

 

学生单独朗读:

(要求:把这三章中每章的前四句连着读出来。读出情感上的急、很急、心急如焚的递进过程。)(读完给予适当点评)

 

问题3:

这个小士卒为什么年复一年都不能回去呀?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启居,狁之故”  

读出对狁来犯的痛恨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读出“靡使归聘”的无奈与“忧心烈烈”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读出对战争的厌倦,“忧心孔疚”

 

前三段:轮读。(123组先读两个字,456组跟上,读出情感的同时,读出重章叠唱的感觉)

总结:重章叠唱,一唱三叹,回环往复,节奏鲜明。变与不变中潜藏着丰富的内容。采薇采薇的不变日常,曰归曰归的不变心声,光阴的年年轮转,主人公情的逐层加深。

 

3.四五章——车马雄壮(5分钟)

教师:如果说,诗的前三章以薇菜这一意象,兴起了重章叠唱,那么诗的四五反复描写了什么事物?或者说什么意象呢?——马、车。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斯何?君子之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问题四:作者反复强调我军战马高大雄壮,实际上是在强调什么?

明确:实际上是在强调我军的气势雄壮,我军的斗志昂扬。车、马所暗含的精神气可以从中国一些成语中得到体现,例如:龙马精神、马到成功、一马当先、厉兵秣马。(这些带“马”字的成语彰显出来的都是勇敢无畏的精神气)

   

全体男生站起,配乐朗读。(要求:读出一马当先、龙马精神的男儿气概)

四五章重点写出了我军的雄壮气势,表现出了身处这个团中一员这个士卒的自信、自豪。这种自豪从深层次来说,源于他的爱国之心,忠君之心、担当意识。

 

总结:

前三章:“我”思归、厌战,那是因为我有一个小家,家里有“我”的双亲、“我”的妻子、“我”的孩子,而“我”,远在天边,不能尽孝、不能承担责任,照顾妻儿幼小。“我”怎能不思归,“我”怎能不厌战。思归不得而忧心烈烈何其忧哉,何其哀哉!

但是国家有难,身为七尺男儿,“我”又怎能不去保家卫国,怎能不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拼死作战。这才是人,才是立体鲜活的人,才是人之常情。

所以“我”只能在这守着,只能在这熬着,一时忧心、厌战,一时豪情满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三、深读诗,悟情境

十几年、几十年过去,终于有一天,战争结束了,我终于行走在归家途中。此刻,“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最后一段,我们一起读一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问题1:拓展描写本诗末章,说说末章描绘了怎样的两幅画面。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留,挽留、惜别,别后思念。柳条随风飘舞,仿佛在深情款款地挽留行人。虚写,回忆出征之时。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雪,是冰冷的,归家途中的士卒在大雪纷纷扬扬的冰天雪地中赶路,内心是凄冷哀凉的,实写,现实归途。

一昔一今,一往一来,一杨柳依依,一雨雪霏霏,虚实对比,几十年转瞬而逝,多少年的征苦离散,多少年的人事悲哀尽在这一虚一实之间。

 

问题2:半生在外,终得归还,归家途中,主人公为什么感慨“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明确: 他悲的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他哀的是“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最后,我给大家配乐,希望大家读出这个士卒内心的矛盾、纠结,与归途的悲与哀。

全班配乐朗读。

(要求:1.读出三个层次不同的情感 2.前三段轮读;四五段男生读;第六段齐读)

 

正如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所写的:“战争胜利了,可是战争带来的伤害却不是像桌子上的灰一样一擦就没有了。”三分诗,七分读,情感读出来了,那自然就是懂了。

 

四、板书设计

 

这堂优质课,学生反映积极,高效配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成功最大原因是王老师深谙语感教学策略中“诵读”的精髓。将课堂主动权归还学生,重视语感的作用,给他们大量时间去诵读、思考、感悟、表达。抓住了“读”这一重要环节,以读生情,努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读出不同层次的情感。

 

二、高中古诗文语感培养实践结论。

    当下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困境倒逼我们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在实践最后我们总结出如下结论:

1、高中古诗文语感培养绝不能脱离文言文基础。

无论多媒体技术如何日新月异,但是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坚持语言本位的思想。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从诵读中培养学生语感。

2、高中古诗文语感培养要多开展比较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眼光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回归古诗文学习,注重古诗文的比较阅读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比如可以从题材,体裁、主题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的比较阅读。

3、高中古诗文语感培养要重视“读”与“写”能力的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阐述过:“要求语感的锐敏,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我想,“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就是指用最富表现力的语言文字去描写真实的生活经验,用得心应手的文字去形象地再现学生的生活阅历,使文字随同心灵自由流淌。衡量语感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就要学生在文章中尽量写出个性化的真情实感,更好的培养学生高品位的语感。

总之,要在诵读中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在诗文训练中品味语言,生成语感;在写作中实践语言,习得语感;在生活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三、高中古诗文语感培养实践所取得的成果和成效:

1、高二语文组开发了“高中诗词朗读与鉴赏”校本课程,取得不错成绩;

2、王玲慧老师执教的《采薇》获得区优质课一等奖;

3、樊荣老师论文《关于高中古诗文语感培养策略选择》获得区论文二等奖

4、张幺霞老师案例《弟子规·余力为文》在武汉市中小学教师“诵经典·传美德·育新人”经典诵读教案评比中获得优秀奖;

5、张幺霞老师《《山水田园诗鉴赏指导》课堂实录》在湖北省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6、王双怡老师执教“《兰亭集序》赏读”获得区优质课二等奖

7、王玲慧老师教学案例《精读细品悟真情——<采薇>教学实录》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

8、徐斌老师论文《古诗词教学的“品读”策略与能力提升》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

 

四、相关问题的思考以及后续工作的开展。

(1)本次语感研究大部分实践案例多在诗歌和抒情类文言散文上,因此广泛性不足。所以在后续教学实践中可以将范围延伸至人物传记类或者写景状物类的文言文上面,丰富语感研究的案例,扩大语感研究对文言文学习的影响。

(2)在本次语感实践中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培养。文言文教学同现代文教学一样,既要抓好语感的培养,也要在其中贯穿思维的培养。

(3)语感培养的实践活动相对单一。大部分都是通过教师的课堂实录,教学设计体现出来,学生的真正感知力和参与度还是不能很直观体现出来。所以后续多开展有关学生语感培养方面的活动。比如给开展诵读经典的比赛,给学生录诵读经典的视频,校园古诗文仿写大赛等等。

总之,语感研究虽然到一个段落了,但是我们对语感的实践探索永不停止。

参考文献:

专著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2] 叶圣陶:《叶圣陶谈创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

[3] 吕叔湘:《吕叔湘语文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

[4]   王尚文:《语感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必修1〜5)》,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二、期刊论文

[7] 吕叔湘:《学习语法与培养语感》,《语文学习》,1985年第1期.

[8] 吕叔湘:《学习语法与培养语感》,《语文学习》,1985年.

[9] 洪镇涛:《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诵读》,《课程•教材•教法》,1987年.

[10]王尚文:《语感,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热点》,《语文学习》,1993年第3期.

[11]洪梅:《语感本质浅谈》,《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第5期.

[12]俞冬伟:《试论语感的特征和语感能力的培养》,《宁波师院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1 期.

[13]罗威林:《浅谈文言文语感的培养》,《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14]姬中敏:《中学语文教育中的语感教学》,《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3期.

[15]张菊红:《浅谈文言文语感教学》,《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

[16]张福生,魏正书:《试析语感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06年第1期.

[17]王荣生:《语感、语识与语文实践活动一一对语感教学的课程论思考》,《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第29期..

[18]尹金祥:《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学科教学》,2009年第4期.

 

三、硕博论文

[19]杨韦萍:《中学生文言文语感培养策略初探》,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0]耿丽蓉:《试论文言文语感教学》,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1]高加鉴:《高中古诗文语感教学研究》,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2]徐海姣:《试论文言文语感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3]冷霞:《中学语文语感教学浅谈》,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4]黄莉萍:《中学语文语感教学探索》,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5]闫丽坤:《中学文言文语感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6]秦素洁:《高中文言文语感教学探索》,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7]郭晓峰:《高中语感教学中的问题解决》,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8]尚晓菲:《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一一以锦州市高中为例》,辽宁: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29]贺楠:《中学语文语感教学研究》,辽宁:沈阳师范大学,2014


附录:教师及学生调查问卷

 

光谷二高高二学生古诗文学习现状调查表(学生版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你对古诗文的学习态度是什么?

A、有趣积极学习   B一般、只是完成学习任务  C枯燥、昏昏欲睡

 

2、你认为学习古诗文的难易程度如何

A、很难   B、一般、普通  C、简单

 

3、你认为学习古诗文在当今社会是否有用? 

A、有用   B、不好说    C、无用

 

4、你的古诗文学习情况如何?

A良好   B一般    C很差

 

5、你能熟练背诵的古诗文共有几篇?
A15篇以上   B5——10篇   C3--5篇 

 

6、你对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篇态度如何?

A小部分喜欢   B基本不喜欢   C大部分喜欢

 

7、众多的学习科目中,你的学习时间与精力分配最少的是哪一科?

A语文 B数学 C英语 D物理 E化学 F地理 G生物F政治

 

8、语文学科中,你花费在哪一部分的时间最少?

A古诗文B作文 C散文 D诗歌 E文化常识 F现代文G小说

 

9、下列古诗文学习的各个方面,你认为最困难的三项是什么?

A背诵 B文学常识 C字词解释 D诗文理解 E通假字

F—字多义  G古今异义字H词类活用

 

10你课外时间阅读古诗文作品吗?

A经常读   B偶尔读一些        C从来不

 

11你平时学习古诗文的方式是什么?

A仅利用课本学习 B自主查字典    C求助老师D借助教辅资料 E不学

 

12、古诗文中学到的名言警句,能否让你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用上一两句而 使表达增色?

A没有         B有过,不多      C经常有          D自觉追求这种效果

 

13、古诗文中学到的东西能否让你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如在听到三国故事时,会联想到了《鸿门宴》,登山时,会联想起《登泰山记》;参加朋友聚会时, 会联想起《兰亭集序》?

A没有       B有过     C经常

 

14你学古诗文的时候一般要读几遍?

A4遍以上             B4遍                 C3遍         D3遍以下

 

15、你学习古诗文的朗读习惯是哪种?

A喜欢有感情的反复朗读    B要熟读

C认为朗读两三遍会读即可 D从不愿意读

 

16你如何看待古诗文背诵?

A应全部背诵教材要求的篇目  B应有选择地背诵教材要求篇目

C无需背诵                  D主动背诵教材未要求篇目

 

17、学习古诗文时,你喜欢采用哪一种学习方式?

A自读课文看译文,完成练习 B小组合作,老师点拨 C老师讲解,学生听记

 

18、古诗文课堂上,老师经常使用的导入新课的方式是什么?

A历史典故   B时尚新闻  C情境展示

D文言文知识导入E直接讲解

 

19、你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怎样讲授古诗文?

A字字讲解,句句落实         B注重文言知识讲解,理解句子大意

C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辅助 D以读促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0、你希望老师在课堂上如何讲解文言文?

A以考试为中心,逐字逐句翻译讲解

B让学生多阅读,教师只落实落实重难点字词句

C以诵读为主,教师点拨,学生感悟

D用相关背景知识增加课堂趣味,提高学习的兴趣


 

高中语文古诗文语感培养调查问卷(教师版)

1、您参加语文教学已经有多少年?(     )

A、不到5年(12%)          B、5到10年 (4%)

C、10到15年(4%)         D、15年以上(80%)

2、您了解“语感”这个概念(      )

A、听说过,但不了解 (72%)           B、第一次知道有这样词 (0)

C、知道,对它有一定的了解(28%)

3、您对班级里每个学生的语感水平了解吗?(       )

A、非常了解(4%)     B、一般(28%)    C、比较了解其他方面(68%)

4、您有根据学生的语感差异设计自己的语感培养方案吗?(       )

A、有(4%)   B、想过,但没有实施 (68%)     C、暂时还没想(28%)

5、对“良好的语感有利于古诗文的学习”这一说法,您的看法是(    )

A、完全同意(100%)    B、比较统一(0)    C、不同意(0)

6、您平常教学的时候,(    )培养学生的语感。

A、十分注重(32%)    B、比较注重(68%)     C、不注重(0)

7、您教古诗文时一般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对照参考书,串讲。 (0)    

B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教。(40%)

C.整体把握,揣摩字词。 (60%)

8、您认为古诗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A、理解内容(20%)  B、体会思想情感(72%) C、感情诵读  (8%)

9、您认为朗读在古诗文语感教学中(      )

A、很重要 (100%)  B、重要(0)    C、较重要(0)     D、不重要(0)

10、在教学古诗文时,您针对教学内容、形式和语言风格进行朗读设计的做法是(    )

A、运用朗读教学手段,但没有具体设计。(50%)

B、有朗读设计,但没有针对教学内容等进行朗读设计。(30%)

C、依据学生水平,针对教学内容等进行朗读设计。(20%)

11、在教学中,您觉得还原古诗文的意境,引导学生转变自己的身份,化作诗人的教学方法(    )

A、有必要 (100%)       B、没必要(0)

12、您会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古诗文吗?(     )

A、会 (60%)  B、偶尔会 (40%)  C、不会(0)   D、觉得没必要(0)

13、学生课堂上在学习古诗文时灵活表达的见解,您会(     )

A、积极支持并加以引导 (100%)    B、与参考书不符,予以否定(0)   

C、压制学生表达见解(0)

14、您会要求学生经常性的阅读并背诵课外古诗文吗?(      )

A、会 (100%) B、偶尔会(0)   C、不会 (0)   D、觉得没必要(0)

15、一般认为“学生经常性的阅读并背诵课外古诗文,是提高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您的看法是(     )

A、同意 (100%)   B、勉强统一 (0)   C、不同意(0)

16、您注重养成学生的哪些古诗文阅读习惯?(      )(多选)

A、专心阅读 (80%)  

B、边读边做批注(64%)   

C、与同学讨论文中的精彩片段 (32%)

D、能有感情的诵读精彩片段(40%)       

E、鼓励学生独特的阅读个性(16%)

17、您一般采用什么手段,在古诗文教学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多选)

A、通过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多方位、多角度朗读。(40%)

B、采用多媒体手段,用音乐、画面演绎来激发。(80%)

C、平时注重学生的生活积累,在课堂上灵活调度。(12%)

D、以上三种方法都有采纳。(60%)

18、您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语感培养时遇到的阻碍是(      )(多选)

A、学生阅读能力差异太大,语感配演操作困难(60%)

B、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较远,语感培养容易架空(60%)

C、自身未完全掌握古诗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理论,仍需继续努力(60%)

D、其他(60%)

19、您经常在班级举办哪些形式的语文实践以帮助语感培养?(     )(多选)

A、读书会(24%)    B、辩论赛(40%)     C、朗读比赛(60%)    

D、故事会(24%)    E、专题演讲(16%)   F、其他(60%)

20、教学之余,您用什么方法充实自己的语感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