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教育学会《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专题组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感课题 > 课题流程 >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光谷六小:小学儿童诗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来源:语感教学课题研究中心上传时间:2021-11-01浏览次数:

小学儿童诗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武汉市光谷第六小学 语感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语感培养在课程目标中重要性凸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并多次强调,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第一学段(1—2年级)目标中明确提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段)”。由此可以看出,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在课程目标中逐渐凸显出来。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形成是以培养“语感”为基础的,可以说,语感是语文的关键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

 (二)儿童诗在课程资源中比重加大

据笔者统计,在最新的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选有大量儿童诗。以2018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该教材共有课文37篇,其中儿童诗共出现25首,占课文总数的67.6%。儿童诗成为课文选文的主要体裁之一,是小学语文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儿童诗教学也因此成为学生语文教育的有效方式。儿童诗教学对于儿童的各种能力的发展也起到了鲜明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儿童的语言潜力,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同时用积极健康的情感和以善为美的理念陶冶儿童高尚情操,促进儿童正确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三)儿童诗教学中提升语感水平的现实需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是小学儿童诗教学的最终目标和核心所在。但传统应试教育和灌输式教育模式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部分教师对语感教学够重视,未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单一老套,一味地让学生进行机械性的背诵或反复性的记忆,学生缺乏朗读、表达、沟通的机会;教学内容趋于表面,只讲解文本表面信息,学生很少会积极融入个人的情感,很难体会到儿童诗的文学美感和内在思想;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大多数教师只要求会读、会背、会写,学生对儿童诗的个性化理解和表达无法得到肯定与鼓励。儿童诗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没有较完整的操作策略,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在儿童诗教学中探索一条真正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感训练的道路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究小学儿童诗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的有效方法,通过开展儿童诗语感培养的教学实践,来探讨、设计以及实施儿童诗语感培养的可行策略。通过本次研究能为当前儿童诗教学中的语感培养提供教学模式,教学课例等,以期教师在语感教学的实践中有所思考,使学生的语感水平提升,从而达到增强语文素养的最终目标。

(二)研究内容

(1)对语感教学理性思考的研究

通过理论学习,文献研究,深入了解国内外语感教学的相关研究和成果,整理资料,提出我校对语感教学的理性认识,从理论、实践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实践层面具体包括语感教学的培养对象、内容和培养策略三个方面,为后期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小学儿童诗教学的语感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研讨等途径,全面了解我校儿童诗教学语感现状,收集数据、资料,整理教学中语感培养缺失的主要现象,分析成因,为后期提出有效的语感培养策略提供现实依据。

(3)小学儿童诗教学范式的研究。

针对学校儿童诗语感培养现状及其原因的分析,充分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实施的途径与方法,并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最终形成比较清晰、明确的儿童诗教学范式,以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依据研究的实效性,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武汉市光谷第六小学1-3年级学生及语文教师。其中在2018级(1)班、(2)班、(5)班、(8)班、(9)班、(12)班、2019级(1)班、(5)班、(7)班设置教学实验班,开展儿童诗语感培养的教学实践,通过课堂观察与课堂实录分析,探讨、总结并设计实施儿童诗语感培养的可行策略。并通过对小学教师语感教学现状、学生语感进行问卷调查,充分了解教师对于语感教学的了解程度,以及探究教师在语感教学中的有效性,以期教师在语感教学的实践中有所思考,使学生的语感水平提升,从而达到增强语文素养的最终目标。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笔者通过查阅专著、期刊、报刊等,收集文献资料,将文献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最后形成对语感教学领域的科学认识与方法,为课题研究找到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是有效研究的保障。

(2)问卷调查法

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本校低年级学生以及语文老师进行问卷,旨在分析小学生语感现状和中学教师语感教学现状,了解教师在儿童诗教学中落实语感培养的情况,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到相对应的有效办法,为制定语感培养策略提供有力依据。

(3)课堂观察法

   笔者在对不同班级和教师进行了大量听课后,对语文教师的儿童诗课堂教学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观察和反思,从而分析出了语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相应的培养措施。

四、研究方案

根据学校儿童诗课程的实践与语感培养总课题的研究计划,本课题组制定了小学儿童诗的语感教学研究的子课题,其研究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9.6—2019.9):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组,明确思路,做好计划,组织实验教师学习“语感培养”课题相关理论,要求教师教学时明确语感培养目标及有效策略。

(2)实施阶段(2019.9—2020.7):理论创新,有所突破。课题组按照实施方案进行研究,探索儿童诗教学与培养学生语感水平的关系,在儿童诗教学中实践多种提升学生语感的教学策略,并分别于2019、2020年举行两次阶段成果汇报。

(3)总结阶段(2020.7—2021.10):运用整合,总结结题。课题组对教学实例、问卷结果进行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进行成果鉴定。

五、研究过程

 (一)理念突破,引领创新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到儿童诗是为儿童创作的,并与儿童的理解水平、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相适应的诗。儿童本位的课程构建也是从儿童出发,选择他们乐于亲近的课程内容,以及相应的阅读材料,让他们感受积累阅读和体验语感学习的乐趣。由此我们在此基础上提出儿童本位的小学儿童诗课程构建——3W1Y

我们研究小组在仔细研读了《洪镇涛语感教学实录》《洪镇涛和青年教师谈语感教学》以及王尚文先生的《语感论》后,借鉴洪老提出的“三主一副”语感教学实施策略,逐步构建我们课题组的课程教学目标是“3W1Y”。“W”是“why”与“width”这两个词的缩写,我们的教学目标有两个维度,第一维度是“why”——为什么,站在学生角度——为什么学习儿童诗,因为学习儿童诗是为了感受语言精妙、为了领悟语言内涵、为了体验语言魅力;站在教师角度——为什么教儿童诗:儿童诗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之一,是提升学生语感和有效表达的途经之一,是以学生本位开展的教学活动;第二个维度是从儿童语言发展的宽度出发,“width”是指宽度,我们教学的目标也在于扩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宽度,让学生的语感能力呈现一种生命体的生长状态。“1y”中的“Y”是运用的简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语言其最终目的就是运用,口头运用及书面运用”,大家看这个y在这里就是给这棵生长之树不断提供生长能源的树干,这个树干也是我们的研究主体——儿童诗中的语感培养策略。策略越多,主干越粗壮,提供的能源也会越多,语言大树才会长的枝繁叶茂。也就是说我们在儿童诗教学中运用的有效策略越多,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最后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着眼课堂,细化实施

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语感培养,使他们在增加语文知识的同时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具体实践中需以教材文本为根、以课堂教学为基,充分发挥“听、说、读、写”的功效。因此结合洪镇涛语感教学四步法,我们提出了儿童诗语感教学策略的四个步骤:诵读——入境——品读——说写。

(1)在“诵读”中增强感知

   “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叶圣陶语)。”诵读儿童诗的具体的做法是:指导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思想(读出思想);指导学生在诵读中体验情感(读出情感);指导学生在诵读中把握形象(读出形象);指导学生在诵读中感受韵味(读出韵味)。这是从诵读的效果这一角度上来说的。而从实施过程上来看,可以细分为四个步骤:规范发音----自由朗读----精选语段多读----背诵积累。

格外注意的是,在指导学生朗读时一定要做出评价。评价指引者朗读训练的方向,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其他同学对朗读情况进行评价,然后教师再稍作指点,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评价内容包括:重点词句、轻重缓急是否体现出来。好表现在哪里,不足表现在哪里。另外,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倾听、模仿和学习。通过学习别人的优点,学生可以纠正自己的不足。

(2)在“入境”中调动情感

首先,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教学情境。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融通。或再现作者笔下生活情景,补充文章的实际内容,或增加、印证作者的感受等等,使学生对语言所表现的情感含义产生鲜明的内心体验,与文中的主人公、与作者一起沉浸在文章所描绘的情境中。其次,抓住课文中的情感出发点,激起学生情感共鸣。最后,还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诗中的画面及形象在学生大脑中再现。在入情入境中感受文章表情达意的整体性,获得丰富的语感。

(3)在“品析”中深刻体味

在品析语言上,常常采用的方法是比较揣摩法。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加一加。就是在原文上增加标点、字词或段落,拿来与原文比较。2.减—减。就是在原文上删减标点、字词、句子或语段,拿来与原文比较。3. 换一换。就是在原文上置换标点、字词、句子及段落,拿来与原文比较。4. 调一调。就是在原文上调整词序、句序、段序,拿来与原文比较。5. 联一联。就是在原文上,把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联系起来。6.改一改。就是采用比“换一换”动作更大的对原文语言做改动的办法,拿来与原文作比较,通过语感分析并结合诵读,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通过对文章的选词练句加以揣摩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推敲比较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从而引发感悟。

(4)在“说写”中实现升华

儿童诗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发挥想象,自说自评、自写自悟,使语感之花在学生自主实践中升华、绽放。一是设境说写。教师可以分配角色,让学生表演课文中一些精彩对白,允许学生自主发挥,使学生在表演中增强语感能力。还可以出示与课文关联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说写,再与原文对照比较,在实践中体会评鉴出语言文字运用的优劣。二是模拟说写。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调动以往的生活经验,模仿诗歌中的重要词汇或句式,来谈谈对身边事物的欣赏、看法与感受。由此将文本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平凡语言却能表达出无穷的魅力。三是创新说写。教学诗歌时,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方式,调动大脑中贮存的经验,发挥想象去说写。

(三)方法创新,策略优化

除了适用于一般情境下儿童诗教学的四步教学策略,根据文本类型的不同,我们针对可以补白的故事性儿童诗还提出了泛故事化教学策略。我们实践并总结出了泛故事化教学策略的四个步骤:链接、对比、仿写、背诵。

(1)链接。直接使用这样的关联句式:“这是一个关于—…的故事”。教学故事性比较强的诗歌,我们可以让学生抓住诗歌中所呈现的人物,直接使用关联词:这是一个关于……故事,把诗歌链接成一个故事。儿童对于故事有天生的好感。这也是在给诗歌教学创设一个具体的情景,让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进入诗歌的学习中。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去读诗,进而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对比。让学生把故事语言和诗歌语言进行对比阅读,进而让学生体会到诗歌语言相较于故事语言更加“精炼、含蓄而优美”。相较于通俗易懂的故事性语言,诗歌语言对于儿童来说更加隐晦难懂,我们可能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诗歌的语言读起来更美,那到底美在何处,却难以表述。通过这种对比阅读和品味的方式,儿童能更加直观地体会到诗歌区别故事性文章的语言美感。

(3)仿写。从故事回到诗歌。我们前面将诗歌变成了故事,那回到诗歌教学本身。我们要考虑地是,如何让学生把熟悉的故事再次加工变成诗歌。这里首先要做的是:回到第一步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讲述一个相关的故事。接着老师提供儿童诗的相关固定句式和写作结构作为仿写支架,让学生把自己的故事变成诗歌。

(4)背诵积累。对于低段儿童来讲,背诵记忆是很重要的学习策略。对于语感教学来说习得语感之后的积累显得尤为重要。儿童诗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背诵原诗,在熟读背诵中积淀语感,同时儿童也需要背诵和记忆诗歌仿写中的固定句式和写作结构。这样不仅积累了浅层的字词,也积淀了深层的写作结构等语言技巧。

    (三)课外延伸,构建生长

我们积极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恰当地用儿童诗将自己的情感、想法表达出来。从一年级的抄写、朗诵经典开始,在抄写、朗诵过程中沁润语感,二年级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语感培养实验班的儿童诗课程的基础上尝试仿写诗歌,让孩子慢慢地由学到创。为了检验语感策略的有效性,我们课题组在课外开展了三个系列的验收活动。

(1)组织每学期一次的年级“阅享童诗会”,展示读诗成果。

(2)配合学校每月主题活动,开展颂系列儿童诗课程,创编童谣,诵读自编童谣。目前开展了三个篇章——“颂·节日”“颂·祖国”“颂·教师”

(3)借助校园平台在每年的吟诵节上,我们课题实验班让孩子们在诵经典的同时,改编台词变成有节奏的短诗句,从而做成了诵经典系列——《三国演义》之、红色经典《王二小》、童话经典《咕咚》、《寒号鸟》

 

 

 

 

 

 

 

 

 

 

 

 

 

 

 

六、研究课例成果及分析

事实上,让儿童接受、喜欢儿童诗的时机弥散在整个语文课程体系里,而不仅仅是某一堂课。我们总结可以在下面这些细小的方面努力:首先,儿童诗教学要与儿童生活贴近。诗与生活紧密相连。儿童诗的教学要特别注意以诗的语言还原儿童生活场景,创设儿童兴奋点强的情境,这是儿童诗教学有质量的根本保障。其次,儿童诗特别注意细节描写。即使是抒情诗,细节也是儿童诗的基本元素。因而,把握细节方面的诵读,是儿童学好儿童诗的关键。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儿童诗中的细节精选出来,让学生饶有兴趣地朗读,以促进学生对儿童诗的理解和体会。第三,儿童诗的根本价值在于想象思维的培养。教师要特别选出想象丰富的诗句,运用朗读、绘画、交流等不同方式,让学生进入诗句营造的想象空间,锻炼儿童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想象力的生长和升级。

1、特色课例及常规课例

特色课例:

以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四季》为例

出示儿童诗《四季》:

草芽尖尖,

  他对小鸟说:

  “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

  他对青蛙说:

  “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

  他鞠着躬说:

  “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

  他顽皮地说:

  “我就是冬天。”

《四季》是一首童趣浓厚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能唤起学生的想像,很受儿童的喜爱。在教学这这篇课文时,我们应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并以读贯穿始终,注重学生的感知、联想、体验等心理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此发展言语,启迪智慧,让他们感受到四季的美丽与可爱。

板块一:体验阅读、读中见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和新闻记者实践。教学《四季》一课,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把自己当成草芽、谷穗、雪人来体验,体会出这些人性化了的事物的兴奋与自豪。

板块二:想像入境、情感熏陶

儿童诗的语言亲切、生动,意象简单使得诗歌在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四季》也是如此。在读通读懂后,我在诗歌的空白处设计了这样一些提问“尖尖的草芽对小鸟说‘我是春天’。小鸟会怎么回答呢?”“假如你是荷叶,你还会对青蛙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坐在荷时上的青蛙,你又会对荷叶说些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发挥自由的联想去填补这些空白,欣欣然走进诗的意境。这种想像说放能使学生入情入境地,多而达到与作者和教材产生情感的共鸣。

板块三:句式迁移、创编诗歌

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四季》这篇课文中句式一:(什么)(怎么样),他对(谁)说:“我是(什么)天。”在文是出现三次。句式二:(谁)(怎么样),他(怎么样)地说:“我是(什么)天。”学完整首诗拮我让学生用这两种句式创编儿童诗,由扶到放,由个体啼头编创到小组合作创编。这种创编,是学生发挥想像的创造性思维,是发自内心的抒发,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常规教案:

《小白兔》教案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三瓣嘴,两分开,爱吃萝卜爱吃菜, 蹦蹦 跳跳真可爱。”这首《小白兔》是小朋友最喜欢的汉语儿歌之一,我就以这首儿歌为 例写一个教案,供大家参考。一共需要三个课时(40分钟一个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 1.能正确朗读这首儿歌;

 2.知道这首儿歌的意思;

 3.能基本上背诵这首儿歌。

教学重点:学习小白兔的特征

教学方法和步骤:

1. 导入:(5分钟)老师进教室拿着一只白色的长毛绒小兔,问学生:“这是什

么?” “你们喜欢小兔吗?”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老师做出相应的反应。然后老师 问:“这只小兔是什么颜色?”如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就鼓励一下说:“非常 好”。如果不正确,老师就说出正确答案。老师介绍:“2011 年是中国的兔年,所以我们今天学习一首有关小兔的儿歌叫《小白兔》。”

2. 教学过程:(25 分钟)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带有图片的儿歌挂图挂在黑板上,

自己先朗读一 遍,然后领学生朗读一遍。老师给学生发儿歌复印件,教师用英文作解 释,让学生做笔记。教师解释完之后,让学生轮流读一句并翻译成英语,然后老师再领读两三遍。老师领读完之后,找一个读得好的学生上黑板当老师用教鞭指着儿歌和大家一起读,老师和学生也一起读。这个学生再找一个他认为读得好的学生上台当 “小老师”。根据时间,一般来说有三个学生可以有机会。

3. 当学生熟悉了这首儿歌后,老师加上表演动作带着学生一边试着背诵这首儿歌 一边做动作。然后老师给学生分组让他们练习背诵这首儿歌,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组能背下来而且表演又好。(10 分钟)

 4. 作业: (1分钟)背诵这首儿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 1.学写生字:小、白、兔、爱、吃;

 2.用所学生字组词;

 3.默写所学生字;

教学重点:会读会写所学生字

教学方法和步骤:

1. 导入:(10 分钟)老师说:“小朋友好现在我们复习一下《小白兔》。”老师

和学生一起一边背诵儿歌一边做动作。然后,让上节课没有机会当老师的学生上黑板 指着写在纸板上的儿歌,全班学生一起朗读;

2. 学写生字: (20分钟)“小,白,兔,爱,吃”;老师在黑板上写汉字拼音和英语翻译,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跟着老师写。写完之后,老师领着学生读几遍生字,然后让学生组词。老师把拼音擦掉,看看学生还会不会读,老师再把英语擦掉,看看学生还能不能记住意思。

3. 老师发一张空白田字格纸给学生,让他们每个字带拼音写 10 遍;(10 分钟)学 生写字的时候,老师检查学生做的笔记并看看学生写字时的笔画是否正确。

4. 检查学生的课堂练习,根据学生写的情况老师给出分数(4分钟);

5. 布置作业:(1分钟)未完成的课堂练习;用所学生字做字卡并组词;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 1.认读词语:萝卜、白菜、耳朵、嘴、可爱、竖起来、蹦蹦跳跳;

 2.用所学词语造句;

 3.学习句型:“我爱吃――”;“――真可爱”。

教学重点:学习句型:“我爱吃――”;“――真可爱”。

教学方法和步骤:

1. 导入:(5分钟)检查作业。看看学生有没有把认字卡片做好,并把图文并茂做的最好的卡片收上来三份(给这些学生作业加10分);

2. 复习生字生词(15分钟)教师用学生做的卡片来和学生一起复习生字生词。在

复习生字生词时,要求学生口头造句。并强调句型:我爱吃――。

3. 玩“看谁读得快”游戏。(10分钟)我用教鞭随意地指着写在大纸板上儿歌里面的任何词语,看哪一个学生能最先正确地读出这个词语并且说出英语意思。我第一个听到的学生我会向他伸出大拇指表示祝贺。 当我很难判断哪一个学生先说出来时,我会向几个不同的学生伸出大拇指。

4. 复习生字并听写(15 分钟)给学生 10 分钟在小板上复习生字生词,然后听写。老师发给学生一张纸,让他们把字词写在纸上,然后收上来批改;也可以听写完后,让学生自己批改,效果更好。

2、调查问卷分析

为充分了解教师对于语感教学的了解程度,以及探究小学儿童诗教学中如何能有效培养语感。以期教师在语感教学的实践中有所思考,使学生的语感水平提升,从而达到增强语文素养的最终目标。
   
在此问题中,25位教师较为集中地选择了A B C三个选项,这三点也是目前儿童诗教学中进行语感训练培养事遇到的较为多的困难。为此老师们也提供了诸多措施,如: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制作读书卡片、评选读书之星等阅读活动,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

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语言能力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将儿童诗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做到因材施教、培优补差,提升学生语言能力。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掌握语感培养的理论以及策略,有助于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运用!

 

七、本课题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一)理论素养不够丰富

虽然理论自学、专家指导、同伴互助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研究,可是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深知理论知识的不足;与此同时,将个人实践提升总结到理论高度的能力欠缺。课题的研究既需要脚踏实地地干,还需要抽丝剥茧、理论总结提升,我们此项能力依然需要提升。

(二)成果推广亟待加强

如何将课题研究与常规的课堂教学充分融合,将课题研究经验推广落实,提升课题研究的实用价值,我们还在继续思考,持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