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教育学会《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专题组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感课题 > 课题流程 >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光谷七小:《小学低段语文课堂语感教学策略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来源:语感教学课题研究中心上传时间:2021-11-01浏览次数:

《小学低段语文课堂语感教学策略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一、问题的提出

(一)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

虽然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才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但是,武汉市光谷第七小学早已走在“双减”教育前沿。于2020年便开始“双减”规划,打造“减负高效”的课堂。在语文课堂中注重训练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生源多来自周边社区。学生平时阅读量少,加上家庭教育缺位,导致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较差。本研究主要针对我校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低段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行之有效的策略并形成理论,从而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2021年3月新学期开学开始,我校便作为“双减”领头实践学校推行“课外作业不离校制度”。通过语感训练实现“高效课堂”,着力降低家庭教育支出,制止逐利性教育行为,促进教育公平的,真正服务学生、服务家庭的优质学校。

(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师通过语感教学,为教师的在日常实践中找到行为指南。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建构属于自己的话语认同。

(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

语感课堂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通过反复诵读,加强理解和感悟;启发想象,品味文本的意境。学习的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既顺应了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又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该模式注重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尝试用课内学到的审美方法去鉴赏新的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

(五)激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培养高品位的语感,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最主要最鲜明的体现。东湖高新区在武汉市教科院的领导下,区内各校合力研究语感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区域推进,为本子课题研究起到引领与推动作用。

语文教师以单元要素为核心,进行板块设计,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味,唤起他们朗读、写作的热情和兴趣,让他们直观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从而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语感教学:是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以语感(语音感、字形感、语义感、语法感和语体章法感)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语文学习策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象想象能力、情感感知能力、造型能力和监察能力等关键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它继承了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二)理论依据

1.教学形式最优化

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强调指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这时教师要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在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材或练习演算时,可进行不同方案的临时分组;学困生做容易的题目,教师提供纲要信号、辅导卡片或助手辅助;优生做稍难的题目,讨论学习的多种方案。巴班斯基的“教学形式最优化”理论为本课题,小学低段语文课堂语感教学策略有指导作用。

2.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一种是学生现有发展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潜在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不平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引导、协助等方式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入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本次研究的语文课堂语感教学策略,研究对象为低段学生,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本次研究的活动设计、评价机制等起到了指导作用。

3.语文教育本体论

语文本体教学理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洪镇涛先生提出来的。洪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对我国语文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创立了“变‘讲堂’为‘学堂’,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的语文教育本体论(亦称学习语言论)。他认为语文教育本体论有以下五个要点:一是从本质来看,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建构。二是语文教学的本体是语言,语文教学的根本的第一位的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文字的能力。至于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陶冶,知识传授等虽然都是重要任务,但都是从属于上述根本任务的,是包含在上述任务之中的。三是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学习语言要着力培养语感,要实施语感教学。四是学习语言的正确途径是: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感受是前提,领悟是关键,积累是基础,运用是目的。五是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语感教学在语文教育本体论的指导下,从实践层面探索以“学习语言”为核心,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感教学新体系。以学习语言为根本,实施语感训练,遵循“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途径,做到四个“结合”(即语感训练要与思想教育结合,语感训练要与思维训练结合,语感训练要与审美陶冶结合,语感训练要与知识传授结合),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思维能力。

三、文献综述

(一)有关语感的研究

国内最早对“语感”这一语言学概念的研究,是基于夏丏尊先生1924年在他就职的春晖中学校刊上发表的文章:《我在国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语感与学生》,他认为语感是对文字的一种灵敏感觉。1925年,沈仲九先生肯定了夏丏尊先生的说法,并强调“分析是直观的基础,不先在分析上用过工夫,直观是不可能的。教员所以指示学生的,必须利用语言文字;而凡可以用语言文字去指示的,往往是经过分析的东西。”[ 沈仲九.初中文教科书问题.教育杂志[J].1925.第17卷第10号.]即文本分析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之一。1940年,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创新性地提出:“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味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67.]他在夏丏尊先生先前的提法上,将“语感”的作用范围由“文字”延展至“语言文字”。随后,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就“语感”中的审美层面,在《我与文学及其他》一书发表看法:“语言文字是流通到光滑污滥的货币,可是每个字在每一个地位有它的特殊价值,丝毫增损不得,丝毫搬动不得。”[ 朱光潜.我与文学及其他.[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111.]进入八九十年代,“语感”研究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如下:一是吕叔湘先生对“语感”内容的归纳:“语感”包括语义感、语法感和语音感。他认为语感的获得更多地依靠后天培养与练习。;二是王尚文先生在《语感: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热点》一文中对语感下了定义:语感是人对语言直觉地感知、领悟、把握能力,即对语言的敏感,是人于感知的刹那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有关表象、联想、想象、理解、情感等主动自觉地联翩而至这样一种心理现象。[ 王尚文、燕芹.语感: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热点[J].语文学习.1993.3.]在文中,他还提出在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占据中心地位;三是洪镇涛老师作为语感教学实践派的重要代表之一,根据他多年的理论钻研与教学实践,总结出“学习语言”语感教学法。其内容包括:变“讲堂”为“学堂”;“学习语言”论;语感教学四步课堂结构和语感教学具体方法。[ 崔讯.洪镇涛语感教学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11.]

(二)有关语感教学的研究

国内学界对“语感”内涵的探索研究,对“语感”效用的质疑与尝试,大都基于语文教学实践,学者们对“语感”的持续性研究直接推动了语感教学相关理论、方法的发展。

90年代末,胡夏总结了八十年代以来语感与语感教学的发展脉络与研究成果,他认为不论是八十年代的语文单元教学法,还是九十年代的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其争论焦点都落足于语感,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他肯定了张协生提出的语感教学五大原则:能动参与原则、实践感受原则、整体感知原则、形象思维原则、塑造人格和个性的原则。[ 张协生.论语感能力的特征和培养[J].语文教学于研究.1996.(2).]同时,他认为通过语感实践、语感分析、积淀生活阅历和完善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刺激语感的心理机制这四条途径,[ 胡夏.八十年代以来语感与语感教学研究述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能有效帮助学生获得语感。与胡夏建议完善学生审美心理结构这一观点类似的是,唐巍认为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应注重与审美陶冶相结合,通过朗读、词语解析、想象、仿作和摘录等教学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美感”。21世纪初,杨金鑫从语感的特征出发,探讨语感培养与训练策略。他认为虽然语感具有缄默性、习得性、个体差异性和可意识性的特征,但语感通过语言材料、显性化和教学是可习得的。[ 杨金鑫.语感培养:可行性与策略分析[J].教育探索.2009.(2).]在他看来,语文知识教学、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和指向性阅读、背诵都是语感培养的有效策略。陈金明结合现代图式理论,对语感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他主张教师应当缩短学生认知结构与外界言语信息要求之间的距离,使原有图式对理解、运用新的阅读材料发挥更大作用。[ 陈金明.现代图式理论与语感教学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包括: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利用联想、想象和思维跳跃发展学生敏锐的直觉思维;通过正确模式下的反复实践,培养学生娴熟的言语技能;解析文本内容与表现形式,提高学生言语的整体感受能力。程昱采用与陈金明类似的研究模式,他结合内隐学习理论,认为语感教学应当树立“以读带感”意识,创设语文课堂情景教学氛围,千万不要忽视教学活动中学生语感的生成。[ 程昱.语文教学中的内隐学习及其语感培育效能[D].首都师范大学.2014.5.]李凤城则认为,语感教学的重点在于文感培养,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整体,辅以读写技能训练。[ 李凤成.语感与语感教学的再思考[D].扬州大学.2012.5.]

针对语感教学研究切入点的不同,语感教学策略也有不同。陈云兰从学生年段不同这一角度切入,提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语感训练可采用如引导想象、追问探索、比较琢磨、语言实践等方法。[ 陈兰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语感训练[J].海峡科学.2009.(9).]张美云、刘莉等人从语感培养的实践研究入手,得出结论:语感培养始于教学设计,重在课堂教学。教师应当提升自身诵读水平和语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充足的诵读训练,更多参与言语实践,触发语感运用。[ 张美云,刘莉,王燕,苏清华.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实践研究[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2018.9.]

四、研究对象与范围

武汉市光谷第七小学低段语文课堂

五、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调查小学低段学生语感能力现状与需求,在教学实践中提炼识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四大板块中的语感教学策略,使学生养成阅读兴趣,提升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二)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研究,明晰师生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现状与需求

2.通过实践研究,提炼语感教学中的识字策略、阅读策略、写作策略和口语交际策略

3.通过策略实践,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学生语感能力,能够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看就懂,一写就通。

六、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语感教学的文献资料,梳理文献,总结出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相关策略,拟定小学语文低段语感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路径。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我校低段学生的语感能力现状,对数据加以分析后开展研究,制定策略。研究后期以调查问卷形式来验证策略的实效性。

(3)行动研究法:采用边实践边研究的方法。实施过程中可以突破此方案,遇到实际问题,适时修改方案,调整目标。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提高阶段目标。

(4)案例研究法:我们将以本校低段学生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收集数据和资料,从中寻找规律,提炼出有价值的理念、方法或技能,改进我们的研究策略和方法,推动课题深入开展。

(二)技术路线

基于文献研究整理小学语文语感训练的理论,明确研究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专家引领、集体研讨,用行动研究方法,组织本子课题组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管理、实施、评价完善小学语文低段语感训练策略体系。如图:

 

 

 

 

 


七、研究过程简述

(一)课题准备阶段

1.资料搜集分析,课题策划

2.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

(二)开展文献研究,确定研究思路

1.研读课程标注

2.进行语感教学指导性文件研读

学习国家指导性文件,明确研究任务把握研究方向,提升研究质量。

3.进行语感专题阅读活动

 

 

 

 

 

 

 

 

 

 

 

 

 

 

 


(三)开展调查研究,聚焦问题导向

研制调查问卷——发放问卷,开展调查研究——对问卷进行因素分析,并撰写问卷调查分析。

1.研制师生“语感训练”认知调查问卷

2.发放问卷,开展调查研究

3.对问卷进行因素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

(四)开展行动研究,实现研究有效

根据研究的需要,恰当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和实践研究对以下子课题展开实证研究,提炼语感教学中的识字策略、阅读策略、写作策略和口语交际策略,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学生语感能力。

1.上有课题领导小组负责顶层设计

2.下设科研小组分工合作实施研究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为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我们设立几个科研小组,由学校教发中心牵头,课题组成员承担主要研究任务,全校老师积极参与,分工合作,整体推进课题研究工作(具体安排见附件)。

3.实验教师在课堂中验证预策略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了解小学低段学生语感能力现状与需求

发放问卷是电子问卷,全校一到三年级全部参与答题,有效问卷是493份。如下图。

 

调查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回收问卷逐项统计,可以看到学生对语感教学的看法与现状:
    1.大多数学生对语感没有概念或只是听过但没了解。
    2.大多数低段学生课余时间虽然是阅读,但阅读书籍以绘本和漫画为主,对语感的建立较少。第10题,你最喜欢哪一种类型的书籍,其中55%的学生都选择是绘本或是漫画。这样对语感的认知真的非常少。

3.学生的阅读时间也较少,每周课外阅读时间大多在3小时以下,部分人在3-5小时之间。
    4.在阅读中,做读书笔记的人很少或较少,占34%和32%,但45%的人反应,做读书笔记对自己词语积累有很大帮助。

5.家长和老师对于孩子的阅读提供的支持较大。98%的家长和90%以上的老师都支持学生增大阅读。

6.学生的阅读形式较少。大多在家阅读,但图书借阅和在外阅读的时间较少。65%的人都没有去图书馆借阅图书,只是在家阅读。

7.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表达清楚和表达完整地人占30%以上。

8.学生参加有关语文方面的活动以诗词朗诵和讲故事为主,对于演讲比赛较少,只占7.51%。

9.大多数孩子的语文成绩还行,反应在考试分数在90分以上,但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语文教师的年龄大多在30岁以下,根据数据反应是30岁以下的老师占70%以上。

从各方面的数据显示,学生的语感水平还有待加强,学生的语感培养环境需要改善,语感策略实施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需要从各方面着手去研究实施语感策略。

 

 

 

 

 

 

 

 

 

 

 

 

 

 

 

 

 

 


通过问卷调查得出:
  1.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水平,在语文日常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建立培养语感概念,研究提高学生语感水平的策略。
  2.在课堂中去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感受认知语感。教学是一项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主动去引导孩子在读和写以及表达方面提高语感水平。
  3.加大学生自主阅读的量。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是自主阅读能力,阅读量大了,量变引起质变,让孩子感受语感的魅力。

4.联系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尽可能地多去表达交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将心中感受尽可能表达出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提炼了“识字课”课堂提升学生语感的策略

1.借助图片,识象形字

教师根据图片比较法来教学生识记象形字,教师先根据自己对于图片、古文字、汉字之间的理解做了一个示范性的阐述,为了让学生充分把握课堂的能动性,剩余汉字采取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调动学生识记汉字的积极性。

2.制作视频,归类偏旁

教师在教学时,生字带有新偏旁就是教师教学应该考虑的重点,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解偏旁表达的意思时又不能讲解太深刻,这样学生但从教师简单的口头讲述中是得不到有效的学习。所以,把偏旁部首的来源制作成一个卡通动画或者有趣的视频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这一类的汉字偏旁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把握。

3.花样儿歌,记住难字

识字就要让学生多读,学生在旋律中识字。教师带着孩子编一编有节奏和音律感的“口水歌”,学生在旋律中唱歌,趣味记住重难点的生字和易错字,把识字学习推到高潮。

(三)提炼了“阅读课”提升学生语感的策略

1.关注用词,感受语言的节奏美

课程目标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管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都需要有良好的语感来支撑。指向表达的阅读课,老师对文本的语言要有足够的敏感度,对于一些极巧妙的用词,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朗读、去比较,去充分感受语言的节奏美。长此以往地加以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会大大提高,从而写出来的文章语言也渐渐地流畅、优美起来。

老师在执教的时候,应该要关注到这些叠词,把它们分别呈现于学生眼前,并带着学生一起来赏析、朗读、感悟,学习作者在表达上用词的精妙,并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也去尝试着运用这样的叠词,给自己的文章增添色彩。

2.关注句式,体会语言的对称美

指向表达意向的老师,则会在文本中主动去发现、去挖掘、去筛选,基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实际接受水平,勿需面面俱到,只需择一二最具特色之处便可。经常坚持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带着一种写作意识的思维去阅读,不仅提高阅读能力,更能提高语感能力和写作能力。尤其是一些抒情、写景的散文,句式表达中所自然流淌的对称美,非常值得引导学生去朗读、去品味、去发现、去仿写。

3.关注语段,学习语言的有序表达

叶圣陶先生曾写过这样一句话,“我以为阅读教学教好了,便不必有什么作文指导。”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探究作者表达的奥秘,要让阅读教学指向表达。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真正做到有序表达其实并非易事。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善于从文本中找到一些有序表达的训练点,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发现。学生在自己的探究活动中自我发现的东西,往往体会更深刻,更能够学以致用。

(四)提炼了“习作课”提升学生语感的策略

“说”与“写”相辅相成:写作的本质不是表达,而是沟通而沟通要做到有效,则必须做到让对方理解他们之前并不理解的东西。

1.以表达促进写作

在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同时,教师应该及时地把说引进作文训练中来,将说和写贯通起来,互相融合,互相促进。而且,这样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说话和写作其实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把想要说的话经过组织整理,再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是作文,从而有助于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和畏惧心理,轻装上阵,对写好作文更有信心。

2.以写作促进表达

在小学习作课堂中,通过作文练习,培养学生的能力,能促进的能力的提高,培养一定的语感。先观察,然后写作,最后读作文分享。生动的语言文字会强于平实的口头表达,不仅能挺高学生的语感,还能提高学生的自信。自信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法宝。

3.写作与表达共提高

古人早就有吟诗作对的说法。 有人问语言大师老舍为什么北京话用得那么纯熟, 他回答说:我是出着声儿写的。 这种方法之所以是一条十分便捷有效的语言运用经验, 是因为口念手写, 可以使语言内孕进程加快,迅速转向外化,锻炼了思维的敏捷,提高了写作的速度。同时说出口的话,一般都概念准确,是非分明,语气顺畅,并且还能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判定每遣一词、每造一语,能否上口、入耳,是否抑扬顿挫、有节奏感。

(五)提炼了“习作课”提升学生语感的策略

1.巧用“关联词”提升语言逻辑性

低年级学生不具备借助借助思维导理清思路,整合信息的能力。但是,通过最常用的凝练形式是包含关联词的句子,能启蒙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如:“既然……那么……”、“只要……就……”、“不管……都……”等等。

2.妙用“头脑风暴”提升语言灵活性

口语交际以会议形式开展,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负责姿态,树立充分的自信心,每位参加会议的同学都是专家,要善于提出意见,善于采纳他人见解,在实际交际中提高自身的发现、归纳、质疑等思维能力,同时将其用语言形式准确、流利地表达出来,与人交流,善于倾听,灵活应对,把握文明交际方式。

教师从旁引导,以研讨会议形式展开此次口语交际,赋予学生使命感,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和自豪感,鼓励学生在会议上畅所欲言,交流研讨。通过会议,集思广议,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并交流中实际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说服力,善于提出意见,采纳意见,提高交际能力。

3.恰用“态势语”提升语感准确性

口语交际属于交际的范畴,作为交际不可分割部分的态势语不可避免地成为我们口语交际教学理应涉及到的领域。人类交往除了语言交往以外还伴随着非语言交际,前者侧重给人们带来声音方面的影响,后者则更侧重视觉、触觉和感觉方面。在许多交际场合中,由于受到多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人们在交谈时总会在不知觉中调整彼此之间的距离。普通关系朋友交谈时的体距通常是 1.2—4 英尺;社会—商议性关系的人在交谈时体距一般是 4—10 英尺。在公众场合,人们的关系是开放的,他们的体距一般为 10 英尺至视觉和听觉有效的距离。

身势学是非语言交际的重点,它包括的内容极其丰富,如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头部姿势、身体姿势等等。不同的身势语有不同的含义。大多数情况下,微笑是和善、点头是赞同、挥手是告别。

 

第三部分 研究创新及成效

一、研究创新点

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教学板块为研究的突破口,探索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教学中的策略,通过策略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看就懂,一写就通。

二、研究成效

(一)编制了低年级语感教学设计集(见附件)

(二)校刊《匠心苑》语感专刊(见附件)

(三)助推了教师成长

姓名

获奖课例名称

获奖等级与颁奖单位全称

获奖时间

论文名称

获奖等级与颁奖单位全称

获奖时间

个人荣誉

展示交流

袁佳琦

《蜘蛛开店》

武汉市二等奖,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年12月

《洪镇涛“四步四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未获奖

 

 

在区内汇报《小学低段语文课堂语感教学课例研究》

袁佳琦

《富饶的西沙群岛》

武汉市一等奖,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21年1月

 

 

 

 

 

李金梅

 

 

 

《阅读教学课堂落实“四个关注”,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一等奖

2020年12月

 

 

李金梅

《狐狸分奶酪》

未获奖,湖北省继续教育中心

2020年10月

 

 

 

 

 

 

 

 

 

 

 

 

 

参加2020国培计划送教活动中去十堰市张湾区送教

余金凤

《吃穿住话古今(一)》

东湖开发区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2009年5月

《用课件做探索古今之桥梁——吃穿住话古今》

东湖开发区教研室二等奖

2010年6月

东湖高新区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7月)

 

 

《大自然的语言》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

2011年5月

《轻松一刻写字 愉快一路表达》

武汉市教育学会

2011年12月1日

东湖高新区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6月)

 

 

 

 

 

《高效的课堂 永恒的追求》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1年9月

 

 

 

 

 

 

 

 

 

 

 

 

第四部分 反思与展望

本研究在语感的实践研究范围比较局限,只是局限于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课堂,没有推广到全校语文课堂教学上,研究成果上在自主学习课堂建模和校本教材开发等方面尚欠丰富。

 

参考文献

[1]Webster'sNinthNewCollegiateDictionary[S].October1991.

[2]Chomsky N.New Horizons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Mind[M].Beijing:Foreign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101.

[3]StephenD.Krashe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PrenticeHall.1988.06.

[4]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67.

[5]杜草雨等,夏丐尊论语文教育[C].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0.116.

[6]叶圣陶.叶圣陶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66-267.

[7]邢公畹.论“语感”[C].语文研究.1981(1).

[8]朱光潜.我与文学及其他[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111.

[9]陈金明.现代图式理论与语感教学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10]张美云,刘莉,王燕,苏清华.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实践研究[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2018.9.

[11]陈兰云.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语感训练[J].海峡科学.2009.(9).

[12]李凤成.语感与语感教学的再思考[D].扬州大学.2012.5.

[13]程昱.语文教学中的内隐学习及其语感培育效能[D].首都师范大学.2014.5.

[14]崔讯.洪镇涛语感教学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11.

[15]沈仲九.初中文教科书问题[J].教育杂志.1925(17).

[16]张协生.论语感能力的特征和培养[J].语文教学于研究.1996.(2).

[17]王尚文、燕芹.语感: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热点[J].语文学习.1993.3.

[18]胡夏.八十年代以来语感与语感教学研究述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19]杨金鑫.语感培养:可行性与策略分析[J].教育探索.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