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教育学会《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专题组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感课题 > 课题流程 >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光谷十五小:“艺境课堂”模式下小学语文低段课堂语感培养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来源:语感教学课题研究中心上传时间:2021-11-01浏览次数:

“艺境课堂”模式下小学语文低段课堂语感培养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光谷第十五小学  课题组

 

第一部分研究概述

一、   研究背景

(一)语文课标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指出:要让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很好地把握母语学习的规律和特征,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与语感的培养割裂开来,语文教学中存在“高耗低效”的问题。

(二)新校发展的需要

光谷十五小以“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一股劲”的“伙伴”团队精神,探寻着具有“光谷元素”的办学特色。自建校以来,我校由最初的600余名学生,到今年9月份的3500余学生,由11个班到67个班,由26名教师到210余名教师,由一所分校到独立建制的学校。学校年轻,教师年轻,低段班级多、低段学生多。我们学生和老师身上没有过多的经验主义,如何使学生通过语文学科的系统学习获得语感,感受到语文课程的真正魅力,是十五小语文教师的职责与使命。

(三)学生发展的需求

叶圣陶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要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把形成良好的语感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可是长期以来,语文课片面强调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让学生去对语文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即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自悟自得──语感的培养,使语文教学陷入误区。如脱离语言文字,进行架空分析,或离开课文的整体而布置大量零碎的练习,结果事倍功半,学生所得甚微,这都跟忽视语感的培养有关。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热点。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敏锐的语言感悟能力的获取与形成,离不开对文本的诵读、语言的理解、语境的体味。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根本途径,也是语文传统教学之精髓。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重要地位。

因此,我们研究语感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旨在追求语文课程的学科本质,立足文本,直面语言,追求更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堂。

二、   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语感

语感:是指学习者对语言(汉语)的感受能力。其按内容可以分为语音感、字形感、语义感、语法感和语体章法感。由语感的来源可分为输入型语感和输出型语感。输入型语感的功能包括:理解功能、表象想象功能和情感功能;输出型语感有:造型功能和监察功能。

   (二)语感教学

语感教学:是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以语感(语音感、字形感、语义感、语法感和语体章法感)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语文学习策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象想象能力、情感感知能力、造型能力和监察能力等关键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它继承了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三、   相关研究述评

通过查找文献资料我们发现,研究语感教学的文章每年以很高的速度增加,截止到2019年7月9日,在中国知网以“语感教学”为篇名进行搜索,有49591条结果,相关期刊论文大多发表于语文相关教育教学的专栏。如《小学教学参考》《名师在线》《中国校外教育》《当代教研论丛》《课程教育研究》等,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研究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涵盖了语感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方方面面。

阅读了有关语感的部分专著后我们还发现,在语感研究上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学说:一是以王尚文、李海林为代表的“语感中心说”。他们对语感进行了系统理论的研究,王尚文的《语感论》系统地论述了语感的性质、特征、功能、机制等,并对以自我为中心的同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还提出了衡量语感的四项标准即语感的广度、深度、美度和敏感度;二是以洪镇涛为代表的“语感训练说”。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感,认为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语言,教师应该在遵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语言风格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他们就语感教学过程中的基本途径、组织形式、基本原则、课堂模式等方面作出了系统规范的指导,从实践上给语感培养开辟了一条道路。

综上所述,语感教学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认可,前人在语感教学上已经做了大量研究。随着部编版教材的全面铺开,新一轮课改大潮滚滚而来,那么结合前人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继续探寻适合本校特色的语感教学模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光荣使命。因此,依托科学理论,联系小学语文教学实际,针对不同环境的小学生,探索语感培养策略和途径,对小学生语感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从而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亟需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

四、   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一)研究目标

1.构建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学生为主体、以语感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培养语感,从而提高低段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字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语文教学新体系。

   2.通过现状研究,明晰小学低段语文语感教学存在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听、说、读、写四个维度开展语感教学的实践研究,提炼实践策略,通过实践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感,提升老师的语文教学水平,促进学校的教学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利用部编教材的优势,将语感教学理念深入每位教师心中。

部编教材对语文要素的安排显而易见,每一册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运用理解能力等都作了细致的安排。因此,我们通过引领教师学教材、用教材,将语感教学的理念植入教师心间。

2.运用好语文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语感。

学生语感的培养,必定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

一是创设轻松、愉悦的语言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

二是教学中教给学生感受、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采用问卷、座谈、访谈、现场听评课等方式对我校语文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弄清师生在语感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依据,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2.行动研究法:在行动实践中,观察记录,反思总结。

3.案例分析法:通过长期的观察,搜集大量的个案,进行分析与对比,从而发现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感的途径。

最终以案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研究法为辅。

    (四)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  明晰小学语文低段课堂语感培养的现状及需求

(一)调查内容以及方式

    本研究通过查阅大量项目式教学管理著作和期刊文献,并“艺境课堂”模式下小学语文低段课堂语感培养的策略研究,我们分教师和学生两个板块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制作出问卷二维码,分别发送到学校教师群和全校各班班级群,号召全校教师和全体学生参与问卷回答, 以充分、真实地了解教师、学生对语感教与学的认知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本课题的后期研究工作。

 

教师部分:

 

    您对“语感教学”这个概念了解的程度是  

 

选项

小计

比例

A第一次听说

10

11.36%

B听过,但不了解

59

67.05%

C有一定的了解

18

20.45%

D深入研究

1

1.14%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88

 

 

您认为在听和读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学生  

 

选项

小计

比例

A对语音的感知

22

25%

B对语义的感知

31

35.23%

C对语法的感知

3

3.41%

D对情感的感知

32

36.36%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88

 

 

您觉得在说和写的过程中,要特别训练学生 

 

选项

小计

比例

A朗读的技巧

14

15.91%

B表达的流畅性

28

31.82%

C表达的针对性

16

18.18%

D表达的感染力

30

34.09%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88

 

 

您安排学生自由阅读时间的情况是  

 

选项

小计

比例

A每周安排专门的自由阅读时间

19

21.59%

B上课安排几分钟自由阅读

9

10.23%

C安排学生回家自行阅读

36

40.91%

D其它

24

27.27%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88

 

 

您常用的朗读指导方法有(多选) 

选项

小计

比例

A教师示范读

67

76.14%

B巧用评价引导读

49

55.68%

C创设情境诱导读

71

80.68%

D运用体态语提示读

49

55.68%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88

 

 

 

您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有益于学生语感能力培养的方式有(多选)  

 

选项

小计

比例

A训练朗读技巧

71

80.68%

B指导精读方法

60

68.18%

C品味语言特色

65

73.86%

D把握整体语意

72

81.82%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88

 

 

 

您认为在写作训练中,有益于学生语感能力培养的方式有(多选)  

选项

小计

比例

A积累好词好句好段

80

90.91%

B写日记、周记读后感

69

78.41%

C写应试作文

31

35.23%

D鼓励文学创作

57

64.77%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88

 

 

 

您认为在语言类学科学习中培养学生语感能力,应该(多选)  

 

选项

小计

比例

A熟记少量经典作品

69

78.41%

B泛读、广泛阅读

75

85.23%

C精读、精讲课文

62

70.45%

D学习和掌握相关语言知识

60

68.18%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88

 

 

 

您认为语感教学中,要关注的教学方式有(多选) 

 

选项

小计

比例

A语感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72

81.82%

B语感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74

84.09%

C语感教学与审美陶冶相结合

72

81.82%

D语感训练与学科知识学习与运用相结合

68

77.27%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88

 

 

学生部分:

 

你对阅读感兴趣吗?  

 

选项

小计

比例

非常感兴趣

1332

73.63%

一般感兴趣

457

25.26%

没兴趣

20

1.11%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809

 

 

 

你知道什么是语感吗?  

选项

小计

比例

知道

1123

62.08%

不知道

485

26.81%

不了解

201

11.11%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809

 

 

 

你觉得口语交际课对提高自己的语感有帮助吗? 

选项

小计

比例

1669

92.26%

没有

28

1.55%

不了解

112

6.19%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809

 

 

 

你的语文老师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吗?  

 

选项

小计

比例

非常注重

1387

76.67%

注重

382

21.12%

一般

40

2.21%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809

 

 

 

你觉得经常练笔会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吗?  

 

选项

小计

比例

一定会

1479

81.76%

可能会

296

16.36%

不了解

34

1.88%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809

 

 

 

通过小学的学习,你养成了哪些阅读习惯?   [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专心阅读

1489

82.31%

互相借阅课外书

1309

72.36%

背诵精彩片段

1119

61.86%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809

 

 

 

你喜欢哪些语文实践活动来增进自己的语感?   [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读书会

1423

78.66%

朗读比赛

1215

67.16%

故事会

1381

76.34%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1809

 

 

(二)小学语文低段课堂语感培养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有88位教师提交了答卷,占全校教师的54%。参与答卷的,大多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十五年以下教龄、初级职称的教师,涵盖了小学教学的各个学科。由此可见,接受调查的教师群体学业水平高、年龄偏轻、教学经验不够丰富,但有着很高的教学热情。同时,对于“语感”教学,大部分老师并没有多少了解,但是老师们普遍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听说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语音、语意与情感,少关注语法;在说写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关注表达的流畅性、针对性与感染力;教师可通过教师示范读、巧用评价引导读、创设情境诱导读、运用体态语提示读等方式适度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只有在课堂上加强朗读、注重品读,在课外加大阅读,融通课内外,打通说和写,才能有效地促进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最终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力、应用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此次问卷调查,有1809名学生提交了答卷,占全校学生的62.7%。参与答卷的,大多是识字量达到500字以上的学生,他们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经常到学校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借阅书籍,平时能坚持每天阅读,几乎没有阅读障碍。由此可见,参与答卷的孩子语文阅读和理解的基础都不错。同时,从孩子们的答卷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语感”有了解,但了解得不深入,觉得口语交际、写日记、写作文对提高语感有帮助,但是喜欢写日记写作文的人不太多。他们喜欢通过读书会、朗读比赛、故事会等形式来促进阅读、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三)对问卷调查结果应用的思考

根据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课题组认为,要切实推进课题研究,必须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加强教师培训。将前面梳理的“语感”文献资料在教师中进行广泛的学习,提高教师对语感的认识。

2.加强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重点对“怎样有效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怎样说写贯通,指导学生表达得清楚流畅有感染力”,“怎样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打通阅读通道”等问题进行研究。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参与读书、朗诵、演讲等,在活动中促成长,提升学生的语感。

二、营造了适合低段语感教学实施的环境

    自“艺境课堂”模式下小学语文低段课堂语感培养的策略研究”成功立项后,课题组大胆研究、积极实践,围绕课题展开了一系列研讨、交流活动,并收获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作为一种语言,语感的形成首先就是要有一种仿真应用的环境与氛围,让学生在应用语言的各个环节中都不自觉的形成语感,自主运用。在此过程中,为了培养低段学生的语感能力,除了在课堂上通过一些模式化的的语言交流,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语言实践环境,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进入语言环境,学校也从多种途径营造语感氛围。

    (一)校园是语感教学的基础环境。

1.设计诗意文化框,激活学生思维

   在十五小的校园里,从上课到活动,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沉浸在预感的环境中。学校在运动区域、生活场所设计安装了古香古色的木框或圆柱,刻下《论语》《大学》中的名言名句。在学校科技大厅,一幅幅文化相框,绘上了教育名家,学生耳濡目染,兴趣昂然。同时,学校的校园文化墙,楼道图书角,各楼层楼道标语的设计、学校建造物的命名及设计都广泛征求全校学生的智慧,为学生创造语感运用的平台。

2.建设创意文化相框,激发学生兴趣。

学校的“每日五诵读”(每日一句、每日一诵、每日一诗、每日一歌、每日一诵)等活动,将一些诗歌、经典文句,以“每日五诵读”的形式,在课间,上下学路上,由学校广播进行播放,营造了语感教学的氛围。另一方面,通过行为的强化,让学生能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交流和表达,增加学生语感的复现机会,形成语感思维的环境。学校的各类活动,如,学校礼仪操的诵读词都是以“三字经”的形式精心设计,讲究押韵,每天的大课间锻炼,通过集体诵读“礼仪操”,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启迪学生的语感思维,同时也将学校的文化理念深入学生的心灵。

(二)班级是语感教学的关键环境。

1. 开展语文学科课前三分钟活动,让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或演讲,或朗诵。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表演能力,也为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对语言表达的能力提供了条件。

2.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比赛”“国旗下表演”“推普周”等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素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在多种丰富多彩的学科教学活动与学科竞赛活动中,丰富学生的语言,从而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三、设计了低段语文教学实施策略

   (一)通过广泛文本阅读,诵读练习,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力

    文本阅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础方法, 我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字词句的朗读训练,在学生熟悉掌握字词读音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句子和全文内容的理解把握朗读的音调,正确处理文章的阅读停顿。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校教师充分这种语感训练方法和形式,寻找各种朗读篇目,丰富学生的文本资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 同时,在朗读过程中我们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强化他们对于朗读节奏、停顿、语气语调和情感的把握,尤其要重视并加强重音和语调的练习,严格要求学生的朗读效果,避免他们在朗读中出现破音和断错句的错误,这些都是小学生语感培养中需要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

   (二)通过感知文本语言,体会言语,感受文字,启迪语感思维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是衡量学生语感水平的主要标准。学生对文章的把握和感知能力,是领悟文章主题和思想的重要环节,如果阅读思考能力缺失,就会使语感培养失去支撑。

    通过文本阅读培养语感,首先需要理解课文和句子内容,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了文章语句内容和主题思想,才能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内容框架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整体感知能力,还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效地积累与建构。

   (三)通过特殊文本语言,揣摩画面,发挥想象,丰富语感内涵。

    认识到阅读在小学语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性,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设计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加强阅读思考,帮助学生逐步接受并适应阅读情境,进而全面提升阅读思考的理解和感知力,敏锐地把握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如教师可以从各种不同句式,表达的不同语气、不同情感去品味语言,想象画面,丰富语感内涵。语感的训练,不仅要关注字词句段,也要用敏锐的目光关注标点。一个个小小的标点,由于所处的情境不同,所蕴涵的形象、情感、意蕴也不同。对一些独具匠心的标点细细品味、咀嚼、想象,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四)通过语言实践运用,口头表达,仿写续写,内化语感体验

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建构。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在听说读写实践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这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内化学生语感体验的途径之一。

    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培养语文语感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将平时的语感思维内化成自己的语感体验。而加强口头表达能力及适当的写作练习则是内化语感体验的最好途径。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合理选择口语表达及写作素材,把仿写续写当作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路径,使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和把握力得到同步提高。在学生仿写续写的过程中,运用自己对语言的把控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语言的运用、表达和感知能力,内化成学生的个性化语感体验。

   (五)通过课外活动提升,合作探究,交流分享,升华语感外延

    语言表达需要丰富的词汇,丰富的词汇能为语言的表达提供坚实的基础,语言感受能力的强弱与语言材料积累的多少密切相关,语感能力的提高是在反复大量感受优秀原材料的过程中实现的。积累的语言只是头脑中内部的储存,运用语言才是语感的实践过程,因此,我们鼓励学生经常运用积累的语言反映生活。在课堂上,我们为学生创造运用语言的机会。此外,感的形成需要长期的训练,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形式多样的训练,使将语感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整个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四、探索了低段语文语感教学途径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我校不断探索低段语文语感教学途径,形成了“艺境课堂”教学模式,搭建低段学生行为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的平台,鼓励学生在真实情景境中开展探究实验,做到眼动、口动、手动、心动、情动,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思维、艺术情趣、生活本领的习得,促进语感的逐步养成。

 

   (一)前置学习,感受语言,触发语感

    前置学习是传统课前预习的拓展和延伸,是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是教师指导下目标明晰的预习,是学生提出学习困难和希望研究的问题,为上课做好会学、会思、会用的准备过程。

    因此,在语感教学中,前置学习时,学生需要通读教材,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激发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思想和情感)的整体感受。小学语文课文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在朗读课文时候,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唤起他们已有的情感体验,更能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提升朗读效果。

    在《夜色》这篇课文中,文中的“我”是一个胆小怕黑的孩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这一阶段,在学习诗歌的第一小节时,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唤起学生体验。

师:当晚上关上灯,你一个人在房间时,你会害怕吗?这时你会想些什么?

生:凶猛的怪兽,窗外的妖怪……也非常希望妈妈能陪我睡觉。

师:这个时候你的动作是什么样的?

生:用手塞着耳朵躲在被窝里。

师:小心翼翼地躲在被窝里不敢往外看,请你带着自己的体验来读读第一小节。(从前我的胆子很小很小,天一黑就不敢往外瞧;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

    在师生的互相交流中,学生们敢于说出自己以前怕黑,想起了那些在被窝里睡不着的经历,对句子产生了共鸣,朗读时能很自然地紧缩眉头,面露难色,读出了害怕的情感。

   (二)学情反馈,品味语言,生成语感

    在低年级教学中,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简短的句子,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相对比较容易。而对于一些长句子,特别是一些带有语气的句子,读起来就存在一定困难。例如在《彩虹》这篇课文中,有由多个分句组成的反问句,如:“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等句子中包含了小主人公的一连串动作,学生在初读的时候往往不会停顿,我们可以尝试用以下方法突破难关。

    首先找到动作词语,然后连读动作短语,再注意分句停顿,最后读出句子语气。结合上述例子来分析,可先由教师提问:“小女孩在干什么,哪些词表示了她的动作?”学生在此提示下找出“提、走、洒”这三个动词,接着学生连读动作短语“提着它,走到桥上,洒下来”,再试着去读整个句子,就会清晰明了多了。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生活中向别人提问的时语调自然上扬,这是他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但是怎样把孩子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语言习惯具象到课文朗读中,还需要教师适时引导,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创设语言朗读情境。

    文中的小主人公一直在和她的家人说话。以刚才的句子为例,单独出现时或许很陌生,但是提醒孩子们关注,这是对爸爸说的话,她这是在着急地向爸爸寻找水壶,想给爸爸帮忙呢!情境很快就显现出来了。再告诉孩子们朗读时语速适中,读起来像是平时说话,和朋友聊天一样,语调轻松自然,感情真诚流露,疑问的语气也就不言自明了。

  (三)合作探究,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合作探究时,问题聚焦后,小组认领有兴趣研究的问题;无人认领时,教师及时把探究的问题分配到小组。如在第四单元《端午粽》这篇课文中第2自然段中:“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个长句子由外到内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子。我们可以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分三层读好:

读一读,想一想,外婆的粽子是用什么做的?

(2)结合图片,说一说“箬竹叶、糯米、红枣”分别是怎样的?填空练习答——(   )的箬竹叶、(   )的糯米、(   )的枣。

(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粽子的?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记录讨论要点。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提炼,整理提纲,准备下一步展示。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围绕讨论的问题层层深入,在讨论交流中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四)交流分享,训练语言,深化语感

    根据认领或教师分配的探究问题,登场分享本组探究成果,释疑答难,把本组合作探究过程中仍不能解决及生成的问题提交到全班,请其他小组帮助解决。吸收他组意见补充完善自我,自评、反思,恭请他组质疑、点评。

    以部编一下第四单元《端午粽》这篇课文中第2自然段为例,开展以下交流分享。插图中画着一个被剥开的粽子,露出了白白的糯米,而中间的那颗没画出来的红枣,正需要学生自己去想象。引导学生说一说“箬竹叶、糯米、红枣”分别是怎样的,并进行填空式回答,再通过师生一问一答,巩固短语的搭配。例如师:什么样的箬竹叶?生:青青的箬竹叶。师:红红的什么?生:红红的枣。

    句子描写的粽子与插图中的粽子,在学生的脑海中碰撞,师生互动,边读边想,一颗粽子的形象跃然纸上,有效触发了学生的朗读体验,训练了语言,深化语感。

  (五)应用拓展,积累语言,积淀语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学生语文语感的培养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当学生在学习之中,学生看得越多,读得越多,学生的语感基础就越发扎实以及紧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给学生提供这些有利于学生语感培养的语文材料,在课堂里不断地旁征博引,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比如《彩虹》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大量含有动作的ABAC式的四字词语,“荡来荡去”“飘来飘去”“游来游去”“跑来跑去”,教学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累词汇,并试着说出同样结构的四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通过反复的语言刺激,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感。

    立足于不同的文本,不同的学情,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学经验,给学生总结语文学习的语感的方法,让学生多进行语言积累,加强语感的实践分析,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第三部分研究创新及成效

    通过课题研究,我校教师的课题研究,科研水平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教师撰写了语感学习的相关论文:市、区两级语感教学研究论文征集评选,彭爱芬的《千古知音一弦牵》和张翼老师的《诵读想象 品味 拓展》获一等奖奖并入辑《武汉市语感教学研究》;张宏玲老师撰写心得《精神的盛宴,专业的引领》、甘圆老师撰写论文《语感温度即语文的感知度》、叶威老师撰写了论文《守则创新,科学前行》,房霞老师撰写论文《邂逅语感》、王炎老师撰写语感相关论文《新起点新方向》等等,通过各项理论成果的提炼总结,老师们把所学方法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去,让语感的培养扎根于“意境课堂”教学中,相伴相融,最终使学生成为这项课题研究的最终受益者。同时,校级语感课题研讨课,范欣执教《伯牙鼓琴》,陶倩执教《葡萄沟》践行“艺境课堂”下的语感培养模式。2020年11月,我校田欣欣老师参加了区语感课题分享会,以《落实低段阅读教学 聚力培养学生语感》为题进行了分享,受到好评。学生学得开心,学得充实,增强了学生语言感悟水平,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这一课题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效:

一、提升了老师的语文教学水平

    通过语感课题的研究,我校语文老师不断地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探索,帮助语文要素的落实,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把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师专业成长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全校教师深入领会课堂教学的改革精神实质,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水平、有特色的语文学科教师。

二、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语感是一种心灵的感觉,小学语文教育中,增强语感的培养,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和高尚的审美观。语感与一个人的思想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长期的实践积淀和文化熏陶的产物。加强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三、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是人们沟通交际的工具,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作为语言的主体,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各种语言活动,其意图多种多样。在诸多交际意图中,对语言意图感知是否准确、灵敏,与语感关系重大,随着对学生语感的陪养,大大提升了学生表达和交际能力。

总之,通过语感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总结方法,提高了学校老师的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各项能力。帮助老师成为有思想,能创新的新老师,培养出有能力有思想的新学生。

 

第四部分反思及展望

一、课题研究反思

    课题组经过三年的不懈研究,取得了诸多研究结论,但限于理论水平及时间等多方原因,课题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后续研究。

   (一)提升理论水平,强化科研素养

    课题组的成员对小学语文低段课堂语感培养的策略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在研究过程中,将语感培养策略研究与“艺境课堂模式”等校本特色结合起来,有比较先进做法值得推广和借鉴,但课题组成员大部分为光谷第十五小学教学一线教师,侧重于课堂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加强。其次,课题组主要成员对课例研究过程中的经验需要进一步提炼,对研究的深度需要进一步挖掘。在研究过程中,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提炼研究成果,如何提升研究能力,需要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关注。

   (二)“艺境课堂”常模精细化,探索语感教学特色模式

    课题研究中,小学低段语感课堂教学模式一直课题研究内容之一,鉴于课题研究时间限制,目前,课题组仅从“五艺五境”进行了常模的研究,但课题组认为,“五艺五境”还不够精细,针对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变模”,有待后续研究中继续探索。

二、研究展望

    推广经验,让成果能成为光谷十五小及P10学区语文教学的常态形式

   (一)进一步提炼总结,分享成果

    课题组组建时,选取十五小低段语文课堂为研究范围,经过三年的实践,在低段课堂语感培养实施策略上取得了一些成果,课题的研究带动低段语文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将以专题教学研讨的形式向全校及P10学区推广优秀案例,供同行借鉴交流。

   (二)进一步打造语感培养校本特色教学模式

    作为一个教师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年轻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急需引领和提升。以低段语感策略培养的课题为引领,帮助语文青年教师从建立课堂常规模式到活用课堂教学模式,再到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和特色,是课题组下一步的重点研究方向。为此,课题组要分析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特点,规划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发展目标,开展课堂专题研讨活动,打造艺境课堂下语感特色教学模式,形成人人有特色的的教师队伍。

   (三)结合“双减”背景,进一步提升研究的有效性

    随着“双减”的全面展开,学生的在校时间、作业方式等也有了新的变化。在完成本次课题研究后,课题组将深度思考下一步研究方向,使研究更深入,课堂更高效,更能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