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教育学会《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专题组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感流派 > 语感理论 > 语感体悟

语感体悟

杨正明:洪镇涛语感教学观研究

来源:语感教学课题研究中心上传时间:2016-12-31浏览次数:

摘  要

洪镇涛是当代语感教学派代表人物。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先后提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语言;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变讲堂为学堂”,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是语感教学;语感教学要遵循“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途径,坚持语感实践与语感分析并重,并与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陶冶、语文知识教学紧密结合,与生活密切联系;根据学生语言发展的实际,大容量、高起点、选精品编写教材等一系列主张,从理论上对语文教学的长期性失误作了深刻剖析,对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本体、主体、方法、教材等问题进行重新定位和诠释。在教学上,洪镇涛强调语文能力培养和语感训练,重视学生的言语实践,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实践性以矫正语文教学之偏失,这既体现了语文课改精神又反映了对多快好省的教学效益的追求。洪镇涛语感教学观丰富并发展了语文教学本体论和语感教学理论,是富有民族特色和中国气派,又有现代精神的语感教学新体系。洪镇涛语感教学观在理论的严密性、理论的依据、语感评价体系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和深入研究。

关键词:洪镇涛  语感教学  学习语言  主体实践

 


Abstract

Zhentao Hong is the high priest of the contemporary school of language-sense teaching. Since the 1990s, he has proposed tha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hinese teaching is language learning, that its purpose is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comprehend and apply Chinese, the essence is to direct students acquire the language while practicing on the basis of their development and the major method language-sense teaching. He has asserted that the language-sense teaching method must follow the steps of feeling, apprehending, accumulating and using of language. The practice and analysis of language-sense method must be of equal importance, and closely combined to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training, aesthetic edifying, and Chinese language impartment. He has also claimed that teaching material should be compiled with more contents, more refinement and higher starting point in terms of students actual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skills. His analysis of the long-term misplays in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s profound and the repositioning and re-interpretation to the facts as purpose, task, essence, subject, method and materials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re full-scaled.

In terms of teaching, Hong has stres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ability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intuition. He has attached more importance to students practice and underlined the instrumentality and practicality of the language to rectify the mistakes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which well embodied the spirit of course innov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s well as the pursuit of efficiency in teaching. His language-sense teaching method has enriched and developed the ontology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the theory of language-sense teaching, which is a new teaching system with national traits and typical Chinese style. Nevertheless, his methods still want further polishing and refining concerning logicality, reliability and exhaustiveness.

Keyword: Zhentao Hong   Language-sense teaching   Language learning 

Subject practice

 


绪  论

进入新世纪,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纲要》确立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适应这一转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方法、手段等做了新的定位或进一步明确。在“语文素养”方面,强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如今,语文课程改革已历经两个小循环的实验,《课程标准》所预想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有没有实现呢?结论不容乐观。

尽管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地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也许是惯性所致或者是受上世纪末的那场大讨论影响,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几乎整个社会都不约而同地,不恰当地、片面地强调了语文的“人文性”,而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特别是忽视了学生言语实践能力和语感的培养,丢掉了语文之所以为语文的那些本质性东西,最终导致了语文课从以前的“满堂讲”、“满堂问”,又变成了现在的“满堂转”;语文教学华而不实,浮躁空虚,“双基”未落实,学生语文素养没有实质性提高的现状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语文教育改革家洪镇涛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对上述种种问题做深入思考和系统研究,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即语文教学要以语言为本体;以语感教学为突破口,突出学生的言语实践,着力培养语感,提升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以此消除“知识本位”、“人文本位”、“义理本位”等教学偏向造成的教学本体缺失、教学目的不明、教学主体缺位、教学效果不高的严重后果;洪镇涛还在丰富的语感教学实践基础上,把自己对语感教学的看法和主张上升为理论,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的语感教学体系——洪镇涛语感教学观。

今天,重新学习和领会洪镇涛语感教学观的精神实质,对于我们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回归语文教学本体,纠正当前语文教学偏差,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增强教学有效性,把语感教学全面推向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洪镇涛及其语文教学思想简介

洪镇涛,男,1937年生,湖北新洲人,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四十余年,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被誉为当代语感教学派代表人物。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开明出版社特约编审、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编开明版《中小学语文实验课本》,撰写教学论文数十篇,编著《打开“学习语言”的大门》等10余种。

洪镇涛对语文教学的理论贡献分为三个阶段、三个方面:上世纪70年代末,他对中学语文课教学改革的一系列建议。洪镇涛语感教学观的许多重要观点,如语感教学的效益观、主体观、教材观等已萌芽其中。80年代初的“变讲堂为学堂”,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90年代初的以“学习语言论”为理论基础的语感教学观。

这三方面又体现为“三变”(洪镇涛将上述第二、三两个方面概括为自己语文教学思想的“两变”。):即从第一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论;到第二阶段的语文教学方法改革论;再到第三阶段,以语感教学观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本体改革论。“三个阶段,一脉相承,思不越位,集中探讨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问题。前两个阶段解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手段和方法,后一个阶段解决其本体问题。三个阶段的认识逐步加深,综合起来,体现了两个飞跃:一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飞跃,二是从必然到自由的飞跃。这三个阶段的三种改革,从教学目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了全方位的改革,三位一体,更奠定了洪镇涛语文教学效应的坚实基石。”

语感教学观是洪镇涛语文教学思想发展的高位阶段,反映了洪镇涛语文教学研究已经从外显的形式、手段,进入到了语文教学的本体;是洪镇涛在四十多年,尤其是近二十年语文教学改革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以“学习语言论”为理论基础,以语言为教学本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以语感训练为手段,通过培养语感,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语文教学理论体系。它包括语感教学目的观,语感教学主体观,语感教学方法观和语感教学教材观等方面的内容;是洪镇涛对以语感教学为重点的语文教学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

洪镇涛为语感教学构建了这样一个教学体系:即“抓住一个根本”——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遵循一条途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注重两个方面”——对语言的直接吸收和积累,对语感的习得和积淀。“把握四个‘结合’”——语感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语感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语感训练与审美陶冶结合,语感训练与语文知识传授结合。“加强一个‘联系’”——语文教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建立一套‘常模’”——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设置七种课型”——语言教读品味课,语言自读涵泳课,语言鉴赏陶冶课,书面语言实践课,口头语言实践课,语言基础训练课,语言能力测评课。“运用多种方法”——美读感染法,比较揣摩法,语境创设法,切己体察法。“培养三项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洪镇涛这一整套语感教学主张,基于传统又高于传统,既有民族化特点,又有科学依据,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积极的响应。

二、洪镇涛语感教学观的实验和推广

从1994年开始,洪镇涛语感教学理论开始付诸研究和实验,申报了全国性课题《语文本体教学研究与实验》(2006年更名为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2001年,中国教育学会将它确定为直属课题,在更大范围内推动了语文教学改革。截至2004年,全国参与语感教学实验的省市已达23个。1998年7月开始,开明版小、初、高各年级语感教学实验课本陆续问世,到2002年4月,包括武汉在内的全国10多个省市近4万名学生在使用这套教材。这套教材强调师生互动,注意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使用者普遍认为教材整体内容优于人教版语文课本。语感教学实验不仅传播了语感教学理论,还惠及了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让他们获得一次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超越,加速了自身专业成长;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为统领各地的语感教学研究,洪镇涛还组织成立了全国性的“语文教学本体改革研究中心”,开明出版社、《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杂志社等单位是常务理事单位,研究中心吸纳了约1500名会员。最终实现了语感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的一体化;洪镇涛语感教学改革也成为“国内的语文教学改革名家中大概是独一无二的”的“有理论、有实践、有配套的教材、有实验基地和实验教师,这样全方位”的语文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