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教育学会《语感教学研究与实验》专题组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感课题 > 通知公告 > 语感通讯

语感通讯

语感教学通讯 2008年7月 总第19期

来源:语感教学课题研究中心上传时间:2016-12-31浏览次数:

语感教学通讯

     主    办:中国教育学会《语感教学                         2008年728日

             研究与实验》专题组                       第13期 (总第19期)

         

浅议语感教学中朗读环节的把握

      ——观全国语感流派演示会有感

王先海首席教师工作室    刘奕达

200841819日,全国中小学语感教学流派演示会在武汉四中博学礼堂和体育馆分别精彩上演,13节不同学段的优质语感教学示范课给每一位与会者以深刻的印象。不论是紧张感人的《诺曼底号遇难记》,还是发人深省的《飞翔的燕子》,亦或是豪迈奔放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执教者均不约而同的采用了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教学模式。正所谓三分文章七分读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曾国藩),老师们通过初读感知品读鉴赏美读积累,逐渐强化学生的语感,应该说,这是完全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要求的。但综观几节课,笔者有这样一个不成熟的感觉,那就是老师们在教学中的朗读环节似乎把握得还不够十分到位。

首先,在朗读时间的分配上,学生自主朗读的时间还显仓促。

按照洪镇涛老师提出的四步诵读法,即读出情感、读出形象、读出思想、读出韵味,教师在指导学生培养语感时,应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试读,首先大体体会出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基本把握文本中描绘的形象,而这一过程显然是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的,在教学设计上,应让学生有充足时间去感受,或作为课前预习提前布置下去,让其完成。然而,也许是出于示范展示力求完整的缘故,演示会上的几位老师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都并未给足学生时间。比如柳福文老师在执教《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仅仅是在自己范读了一遍之后,就让学生说出整首词的情感基调,而这首词的情感本身是相当复杂的,它包含了从敬慕自嘲悲愤的一个曲折变化,学生只有相对充足的时间里通过反复默读和朗读,抓住其中的关键字眼才能体会得到。而在不看清文本,只读一遍,且是教师范读的情况下,纵然老师得再有感情,恐怕学生也很难马上体会出其中的味道来。而没有对文本情感的整体把握,要想理解文本的内涵又从何谈起呢?

其次,在朗读效果的要求上,教师还是局限于完成教学环节。

要想通过朗读,真正出文本中的形象,进而把握住文本的思想,感受到文本的韵味,反复玩味就不可少,换句话说,也就是学生反复朗读就不可少。但执教的老师们也许是不想让课堂显得没有层次推进,一般而言,都是每到一个环节只读一到两次即罢,只求完成所有的教学设计环节,而至于学生到了个什么程度,到底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设定都不做过高要求。就拿吴琳飒老师执教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来说,其中船长和大副的对话是最能体现其人物形象特点的,吴老师在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时,学生通过第一次试读,并未把握到船长果断、坚定的特点,因而在语速和力度表现上显得明显不足,吴老师在给了指导意见之后让学生进行了第二次试读,结果学生依然没有完全抓住要领。这时吴老师没有再坚持让学生进一步的感悟朗读,而是直接跳到了后面对船长大义凛然就义的形象分析上,虽然看起来这样的操作也并无不可,但试想,学生如果没有对前面船长形象的充分感悟,又如何能真正体味到船长就义时的那份果敢坚毅?

再次,在朗读形式的采用上,还是显得过于单一缺少变化。

目前语感教学的模式基本是采用诵读和品读两种方法轮替,但如果一节课下来,只有老师范读、学生朗读,不免显得单调无趣,所以追求朗读形式上的变化就尤为重要。严格说来,朗读应该包括试读、范读、领读、仿读、接替读、轮读、齐读和分角色读等多种样式,但在常规教学中,老师们却一般只习惯采用领读、齐读和分角色读三种模式,所以为了追求课堂的高效有趣,不妨根据教学需要多设计一些变化形式。比如,在演示会上的这几节课上,老师们在品读环节中都采用了加、减、调、换的方式,通过加一个词语读读、减一个词语读读、变换词语读读、换种句式读读、打乱句序读读等比较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在的过程中品味、揣摩文本用词、用语、布局谋篇的精妙。这时,就可以采用轮读或小组竞读的形式来训练,一方面使课堂本身富有变化,一方面也能更好的突出比较的效果。

总之,朗读是语感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还是一种言语活动,一项智力行为,种感情熏陶,一项审美活动因此,笔者想,在语感教学中我们要尤其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要应力求扎实多变而不能只流于形式,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感教学的课堂才能最终获得实效和充满乐趣。以上言论不当之处,还有待老师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