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教学通讯 2008年7月 总第18期
语感教学通讯
主 办:中国教育学会《语感教学 2008年7月18日
研究与实验》专题组 第12期 (总第18期)
观看全国“语感教学流派”课堂教学演示会有感
王先海首席教师工作室 曾卓琴
2008年4月18至19日,我有幸参加了武汉市教育学会组织的“1+8”城市圈“全国语感教学流派演示会”,作为语文老师,我深切感受到语文教育本体的回归,令人欣喜。近段时间笔者正在阅读和写作有关语感方面的论文,听了洪镇涛先生的报告,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同时也想到了一些问题。
从事语文教学以来,一直有一个困惑:我们的语文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每次想到这个问题,都好像有万千思绪:祖国优美的文字,上下五千年的伟大文明;关于知识和技能,关于义理与人文……作为语文老师身上有太多的责任需要承载。小小的语文课堂,短短的三年时间,我们能给学生留下些什么?洪先生在报告中深入浅出地指出了中国近百年现代语文教育一直未弄明白的问题:语文教育本体不明。对于我们这批深受知识本体和义理本体教育观毒害的一代而言,此语不啻惊雷。为此我想到,我们是否也在继续毒害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更为可怕的是我们在深受“两害”的同时又加入了新的内容——人文本位教育观?对于在迷茫中踽踽独行的我们,洪先生的话无异如一盏明灯:语文教育要以语言为本体。于是,以上的思考有了明晰的答案:语文教育语言是基础,至于其他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明确了语文教学中的主次之后,语文教学的方向就明朗了。
明确了方向后,我们面临了新的问题。现代社会流行创新,现代教育也面临创新的问题,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形式上可以适当创新,但本质是不能创新的。现在流行教育手段的创新本无可厚非,但过分的追求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尤其是语文教学,很多时候电教手段是对文字语言形象性与可在创造性的亵渎。正如洪老先生所说:“切忌用视听形象代替语言形象。”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观摩了几次语感教学流派活动,及阅读相关论文后,笔者深感语感教学的主要方法是读:指导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思想、体验感情、把握形象感受语言的韵味,在诵读中比较揣摩语言文字的妙处和魅力。不借助外物,仅从语言文字本身入手,在读中进行语感训练,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这是语文的回归。
关于语感教学的方法——诵读和品读,我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语感教学的手段主要是诵读,而诵读的方法及模式基本上也确立下来,这样以来语文教学确实为全国的语文教学构建了一种范本、一种教学体系,但是否也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学会走向一种较为单一的模式化?语文学科的丰富性是否会被这种较为单一的模式所累?语感教学的表现形式是否还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如果没有,那么是否意味着语感教学的不可延续性?这些问题是否因视野局限而浅陋可笑,敬请批评指正。